-
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西医结合是弥足珍贵的中国经验,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必然选择。我国首创的中西医结合是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先进方法,并取得了为国争光、世界瞩目的标志性成果和贡献,如中药青蒿素治疗疟疾,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针刺镇痛与针麻原理研究,砷制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医复方治疗IgA肾病,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法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凉膈散重用大黄或承气汤重用大黄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乃至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而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西医结合不仅体现在抗疫过程中,在疫情过后仍需牢记,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只有坚持中西医结合,才能走出中国的医学之路、防疫之路,才能更加保障"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孔毓礼《痢疾论》辨表里寒热虚实论治痢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清代医家孔毓礼《痢疾论》系统论述了痢疾之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并以辨表里寒热虚实将全书理、法、方、药、案贯穿起来,建立了一整套的论治痢疾学术体系。孔毓礼治痢思路独特,其根据外感症状辨表里,根据排泄物辨寒热,根据患者体质辨虚实,并以脉为辨表里寒热虚实的重要补充。书中总结了治痢十大常用治法,即和血调气、发散、攻下、表里两解、清热导滞、温补、升补、初中末、固涩及暂宽法,还有痢疾诸方106首、痢疾要方12首。孔毓礼主张和血调气应视气血状态定夺具体如何"和""调",用攻下法须顾护胃气,还擅用温补法借阳气助血行,独创可暂时快速缓解后重症状的"暂宽法",并强调治疗需因人制宜,不可为常法所禁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并提取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复方专利,经数据筛选、数据录入、数据规范等步骤后,建立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中药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87条中药复方专利,包含213味中药,其中核心用药为大黄、柴胡、枳实、甘草、厚朴、延胡索、黄芩、木香、芒硝、黄连等,药性以温、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辛居多,归经以脾、肝、胃为主;聚类分析结果包含5类;关联性较强的对药包括柴胡-大黄、枳实-大黄、厚朴-大黄等,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组成为大黄、柴胡、甘草、芒硝、枳实、延胡索、黄芩、厚朴。结论:攻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以大黄为主;通顺腑气法以枳实、柴胡等为主;攻下与通顺腑气兼治则可酌情合用厚朴、芒硝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六维辨证探讨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六维辨证是笔者团队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思路,旨在临床辨证中把握整体,抓住机要,从病期、病位、病势、病因、病性、病理六个维度分辨证态,有助于全面识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吴鞠通善用"通下法"治疗温病急危重症,强调适时攻下、逐邪外出、截断病势、顾护阴津,对其相关方证的辨证和治疗仍需梳理清楚.文章结合六维辨证分析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临床应用.从病因病性角度,温热主以承气汤类方泄热攻下,湿热主以宣清导浊、化湿通腑;从病期角度,气营血期均可通下以给邪(邪热、瘀热)出路;从病势角度,辨邪正态势、传变态势、邪气趋势而采用纯攻下、攻补兼施等;同时结合病理、病位而兼证兼治,以期为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牟允方老中医运用大黄治验急症医案5则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止血活血、逐瘀通经.牟允方老中医认为,大黄的使用属中医八法之"下"法,但绝非单纯通便之用,实为逐邪之举,泄热、浊、瘀、毒、痰之邪由肠腑魄门而去,临床运用得法,能救厄于顷刻.现选取脓毒症、骨折疼痛、胆石症、妊娠肠痈、外感发热等 5 则验案,分析其运用大黄的临床体会和经验,如内科——脓毒症取大黄凉血泄热之效;伤科——骨折取其行瘀活血止痛之功;外科——胆石症虽治胆,但借大黄攻下腑积、利湿退黄之用而取效;妇科——妊娠肠痈虽忌攻下峻烈,仍投大黄泻肠间湿热、祛肠中瘀血,可知"有故无损"法则;儿科——外感发热,风寒内湿夹滞,在散寒燥湿之时,少佐大黄泻下化积,使邪有出路,表里同解.师公认为临床上大黄适应证广泛,如急腹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脑卒中、心肌梗死、狂犬病、破伤风、毒蛇咬伤等许多疑难杂症,但仍须遵辨证论治原则,紧抓"胃家实",即里实热证之病机,才能效如桴鼓,若为虚证则应忌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从脉象探讨《难经》"阴阳盛虚汗下法"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即阳虚阴盛脉见浮取小弱或难以触及,沉取应指明显或推筋至骨方得,此时阴寒凝盛而阳虚不能透达,人体气机入多出少,治当温阳发汗,使阳气得助,阴邪得散,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阳盛阴虚脉见浮取应指明显,沉取柔弱或难以动指,此时阳热炽盛而阴津竭乏,人体气机出多入少,治当滋阴攻下,折其阳热,急保阴津,如增液承气汤之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温疫论》探讨吴又可治疗疫病的临床思维
编辑人员丨2024/2/3
吴又可借助于膜原提出温疫初起,不同于伤寒表证,提出治法为达原饮促邪溃败.邪客膜原(达原饮证)本质是中焦的湿遏热伏重症,舌诊可见舌质暗红或舌质紫绛,以舌上苔白厚腻如积粉为标志性症状.吴又可治疗疫病,第一步是用辛温燥烈的达原饮、三消饮疏利气机,促邪溃败,将湿遏热伏传变为单纯的热证,目的只是治疗疫病初起的邪客膜原证,并非治疗疫病的主方.三消饮较达原饮,更能体现吴又可的临床思维.第二步是依据邪气溃败后的传变选择相应的治法,里传入胃用大承气汤攻下,表传用白虎汤清解里热,才是治疗的重点.因此吴又可认为治法全在后段功夫,始终着眼于促邪溃败和逐邪外出.吴又可治疗疫病的临床思维对治疗中焦湿遏热伏证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松峰说疫》辨治疫病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从时症合参,性症合参,脉症合参,病症合参,以症为则、随症治之,多法合参、多措并举6个方面探讨刘奎《松峰说疫》论治疫病特色.刘奎结合症状、病发的时令气候选用方药,若症状表现的性质与四时主气不同,提出要以症状为主;结合症状和疫病性质、个人体质,审慎应用清利发表、苦寒攻下之法;结合症状与患者脉象,判断疫病性质及预后;结合症状与疫病种类,治疗症状表现多样且无规律性的瘟疫杂症和杂疫;根据疫病兼夹症随症加减,根据症状辨析疫病常证与变证;针对疫病症状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治疗疫病.刘奎注重疫病复杂症状体现的病变本质,其善于变通、随症治之的疫病论治思想对理解后世医家的著述、拓宽疫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张志远以调畅气血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总结张志远教授从调畅气血角度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证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主张以调畅气血为基本治法.针对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认知功能减退、语言謇涩三大症状总结出有效经验方,半身不遂常用重塑起居汤以补中益气、活血通络,认知功能减退常用加味三化汤以化痰泻热、调补气血,语言謇涩常用资寿解语汤以温补阳气、祛风化痰.同时自拟治脑化瘀汤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并善用风药或通腑攻下法调畅气血,促进疾病向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金匮要略》水饮论治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张仲景认为,水饮有四种,分别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由津液输布异常、水液运行通路受阻所致,创立了"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总则.水饮停聚较为轻浅,见短气之症者,治疗当通利小便,脾阳不足者予苓桂术甘汤温补脾阳、行气利水;肾阳虚损者以肾气丸补益肾阳、化气利水、通利小便;外感风寒,病位入里,饮邪停聚,表邪已散者,治疗当以攻逐水饮为法,用十枣汤使积聚之水饮从肠道而出;水邪不散,饮溢四肢,郁遏荣卫之气,荣卫之气不行,卫外不能,气闭不通见身体疼痛,水饮无路而出者,治以小青龙汤或大青龙汤,外寒里热予大青龙汤,外寒里饮予小青龙汤.水饮停留体内,欲使饮去,必有通路,或发汗使饮从表解,或利水使饮随小便而去,或攻下使饮随大便泻出,或气化使饮化为津液为人所用,终使人体津液代谢达到平和之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