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疗程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比不同疗程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长疗程组和常规疗程组.2组患儿出生3 d内静脉滴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负荷剂量(20 mg·kg-1),在24 h后剂量维持在5 mg·kg-1,qd.长疗程组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用药至矫正胎龄大于34周,常规疗程组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用药至矫正胎龄33~34周.对比2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使用情况、临床疗效、新生儿行为神经量表(NBNA)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16例,长疗程组64例、常规疗程组52例.治疗后,长疗程组和常规疗程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2.19%和94.23%,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组和常规疗程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应用总时间分别为(60.53±8.92)和(48.17±5.24)d,停药时矫正胎龄分别为(36.02±1.56)和(33.18±1.27)周,改口服时矫正胎龄分别为(34.31±0.48)和(32.06±0.51)周,改口服时奶量分别为(32.69±2.14)和(23.85±1.69)mL,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长疗程组和常规疗程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应用起始小时龄分别为(59.65±3.42)和(58.35±3.11)h,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长疗程和常规疗程组NBNA评分分别为(36.49±6.78)和(35.58±4.22)分;治疗后,长疗程和常规疗程组NBNA评分分别为(43.25±6.88)和(44.12±7.42)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均显著升高,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长疗程组和常规疗程组治疗后NBNA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84.38%vs 51.92%)、血红蛋白浓度降低(18.75%vs 5.77%)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疗程组(均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长疗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至矫正胎龄>34周时不会明显影响临床治庁效果、神经功能及智能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奶摄入量、神经行为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儿奶摄入量、神经行为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KMC。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奶摄入量、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和免疫状态。结果:两组早产儿护理前和护理后1 w的全天奶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2 w观察组早产儿的全天奶摄入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生后第3天两组早产儿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AB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生后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组早产儿的NAB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早产儿护理前的血清IgG、IgM和IgA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早产儿血清IgG、IgM和Ig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KMC的应用可提高早产儿的奶摄入量,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并改善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脐血BPDE-DNA与0岁和2岁儿童神经发育关系的出生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母亲孕期多环芳烃暴露与0岁和2岁儿童神经发育关系。方法:于2009年11月-2010年4月,在太原市的两家医院共招募221对孕晚期的孕妇及新生儿,并在其子女2岁时进行随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脐血白细胞中BPDE-DNA水平。应用《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量表》(NBNA)评估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包括行为能力,主、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反应,总分为40分。应用《格赛尔发育量表》评估2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主要包括行为能、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4个部分。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用 ± s描述,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用中位数[ M( Q1, Q3)]描述;分类变量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母亲孕期多环芳烃暴露与其子女神经行为发育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母亲孕期多环芳烃暴露对其子女0岁和2岁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结果:新生儿NBNA得分为38.0±0.8,2岁儿童行为能、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的得分分别是111.6±15.0、110.5±14.6、108.8±17.2和111.7±14.5。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妇脐血BPDE表达水平与新生儿NBNA评分无剂量-反应关系,但与2岁儿童行为能、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得分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控制相关的混杂因素后,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BPDE-DNA每增加一个单位,2岁儿童的行为能、应物能、言语能及应人能评分平均降低4.54、6.29、8.41和7.02分。结论:母亲孕期多环芳烃暴露与其子女2岁时神经行为发育水平降低存在关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控制管理式PDCA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控制管理式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124例HIE患儿,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组,每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控制管理式PDCA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IE分度、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并发症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IE分度轻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4%低于对照组17.74%( 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控制管理式PDCA干预在HIE患儿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控制病情,确保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完整性,并在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的神经行为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窒息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NICU收治的窒息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干预14 d后神经行为变化、神经系统损害发生情况以及出生42 d后体格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行为能力(11.64 ± 0.26)分、原始反射(5.89 ± 0.32)分、被动肌张力(7.64 ± 0.46)分、主动肌张力(7.83 ± 0.55)分、一般反应(6.17 ± 0.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2 ± 0.39)、(5.53 ± 0.31)、(7.21 ± 0.47)、(7.41 ± 0.41)、(5.88 ± 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888~8.227, P<0.05)。观察组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4.117, P<0.05)。出生42 d后,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增长(2.17 ± 0.42)kg、身长增长(7.15 ± 1.74)cm,头围增长(4.38 ± 0.93)cm,均高于对照组的(1.68 ± 0.39)kg、(5.89 ± 1.81)cm、(3.81 ± 0.7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252、3.093、2.863, P<0.05)。 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有效促进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以及体格发育,并减少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且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期疼痛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重新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1]。疼痛不仅与疾病、损伤有关,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手术以及护理过程也会引起急性疼痛。成人疼痛研究及临床干预措施相对全面,而在儿童群体中疼痛虽也广泛存在,但对其重视程度及机制、干预研究不足,尤其是新生儿疼痛。早产儿生理的不成熟和疾病因素使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期间经历频繁的、多种类型的致痛性操作,是最易受疼痛影响的人群之一。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西方一些国家发布了新生期疼痛管理指南,但由于医护人员对疼痛程度的低估,对远期不良影响认识的不足,以及对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担忧,大多数新生儿并没有获得充分的镇痛干预 [2]。疼痛的急性应激可引起代谢、分泌、免疫、神经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适应性反应。如果适应性反应失代偿或代偿过度,则导致机体与环境间的动态平衡紊乱,产生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结局。疼痛的结局也受到儿童发育水平、性别、感觉、情绪、认知、文化及疼痛本身的影响。与成人相比,儿童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代谢旺盛及营养储备不足,疼痛时应激反应强烈,氧耗增加,从而导致急性疼痛引起的损伤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并认识新生儿早期不良刺激对儿童远期健康的影响十分必要,尤其是新生期疼痛。通过模拟临床上新生儿经历的致痛性操作而建立的新生期疼痛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新生期疼痛的不良影响、相关机制和防治手段提供重要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ICU早产儿家庭功能与神经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家庭功能与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 195例早产儿及其父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在早产儿出院3个月时评估其神经发育状况。结果:NICU早产儿出院3个月时发育商为76.00(73.00,81.00)分,家庭功能为146.00(131.00,161.00)分。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发育商均呈负相关( r值为-0.646~ -0.505,均 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沟通、问题解决和行为控制可解释早产儿神经发育状况变异的21.9%。 结论:护理人员可从家庭沟通、问题解决和行为控制3个方面入手,改善早产儿家庭功能状况,从而提升其神经发育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际抗癫痫联盟新生儿癫痫发作分类特别工作组专家建议解读(2021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癫痫发作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神经危重症,多为急性脑损伤导致的症状性癫痫发作,单纯电发作更多见。新生儿癫痫发作不易纳入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的新生儿癫痫发作的分类方案,为此ILAE专门成立了新生儿癫痫发作特别工作组,对2017年ILAE癫痫发作和癫痫的分类中涉及新生儿的内容进行修订。新生儿分类方案特别强调了脑电图在新生儿癫痫发作诊断中的作用,以及与该年龄组相关的癫痫发作分类。成人和年长儿童癫痫类型主要取决于临床特征,许多新生儿仅有电发作,因此电发作也纳入了分类方案。无脑电图相应改变的临床事件不属于癫痫发作。新生儿期癫痫发作均为局灶性起源,不再分为局灶性和全面性发作。癫痫发作可以分为异常运动(自动症、阵挛性、肌阵挛性、强直性)和非运动发作(自主神经、行为停滞)或序贯发作。新的分类方法可对新生儿癫痫发作进行更详细地分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4 h泵注持续喂养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4 h泵注持续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功能紊乱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需管饲喂养的VLBWI 80例,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28 +2~33 +5周,出生体质量1.04 ~1.47 kg;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28 +1~33 +5周,出生体质量1.05~1.47 kg。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并予以间断管饲输注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基础上予24 h泵注持续微量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一般情况、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每日奶量、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出生后体质量增长情况及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情况。 结果:1.2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均增加奶量增加[(12.95±2.34) g/d比(10.08±2.08) g/d]、胎粪排尽时间缩短[(3.90±0.84) d比(5.02±0.86) d]、每日大便次数增多[(3.85±1.07)次/d比(3.00±0.81)次/d]、拔除胃管时间缩短[(14.75±3.20) d比(16.80±3.08) d]、体质量下降最低日龄缩短[(3.38±0.86) d比(4.22±0.89) d]、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增快[(15.25±2.29) g/(kg·d)比(11.55±1.56) g/(kg·d)]、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0.58±8.03) d比(44.30±8.13) d]、头围增长速度增快[(35.23±2.40) cm比(33.74±1.63)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805、-5.907、3.981、-2.918、-2.825、3.890、-2.060、3.233,均 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腹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0、16.050、5.165、14.528,均 P<0.05)。4.观察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呼吸暂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38、10.251,均 P>0.05);观察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及NBNA总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026、3.207、3.000、2.421,3.150、6.141,均 P<0.05)。 结论:24 h泵注持续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显著减少VLBWI胃肠功能紊乱,能够促进其胃肠功能发育成熟、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体格生长,从而促进其行为神经的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第二章:脑性瘫痪高危儿的评定与干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章对脑性瘫痪高危儿(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IHRCP)的概念、高危因素、评定、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进行了阐述。重点是评定部分,包括全身运动评估、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影像学检查(颅脑超声、磁共振成像)和Hammersmith婴幼儿神经学检查等;突出了早期干预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新生儿期体位性干预、婴儿抚触、口面部运动干预、高压氧治疗、水疗、早期感觉干预、早期运动干预、家长指导和随访管理等。规范了IHRCP的评定、诊断、早期监测、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方法等,对减少或减轻IHRCP向脑性瘫痪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