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跃飞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跃飞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病机关键为"肾虚夹瘀".临床常见腰酸腿痛,行动不利,下肢沉重,感觉异常,行走困难,倦怠乏力,恶寒,烦躁失眠等症状.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止痛"为基本原则,方药组成具有通补结合、标本兼治的特点,达到改善腰酸腿痛,补肾化瘀的作用.李跃飞临证整体审查,辨证论治,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伤寒杂病论》总结张机在中医外科中的辨证论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证如痈肿肠痈、浸淫疮、阴阳毒、百合病等,其辨证治法至今仍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经查阅文献发现,张机在外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以六经辨证为本,重视疾病传变,重视脉诊,以经方为主,采用合方,内外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述要及其指导现今中医肝病诊疗之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治肝三十法"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基于经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辨治肝病的方法,出自其代表作《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氏根据肝病的病机特点将肝病的证治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四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此分类方法别具一格,既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亦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各种治法循序渐进,丝丝入扣.而由于肝与他脏密切相关,"治肝三十法"也涵盖肝与他脏兼治之法.现阶段中医药治疗肝病还存在拘泥于专科分类、思辨不足等现象,应在系统掌握经典的中医理法方药基础上,学好、用好"治肝三十法",治肝为主,涉及全科,培养和提升临床思维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侯氏黑散方证中"大风"内涵的考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指出了侯氏黑散方证中"大风"的概念解释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限制了该方的临床运用.提出大风当指风病体系,即多种风病的集合,并结合三方面理由论证本观点的合理性.其一,《金匮要略》所言中风包括狭义中风以外的多种风病;其二,侯氏黑散的适应证与《诸病源候论》所载"诸风病"高度重合;其三,风病存在对应的方药体系,侯氏黑散的方药绝大多数是该体系中的风药.提出大风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大风本身诊断困难,需借助风病体系下子类疾病的诊断加以确定;大风多发于表部、阳部;大风包含了大量神经系统疾病,以上大风的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提出诊断大风之后仍需在辨证论治的规则下使用侯氏黑散,保证方证与病机的相应,以提高处方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静顺汤临床验案及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静顺汤是宋代陈无择依五运六气理论创立的辰戌年运气方,由茯苓、木瓜、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组成。列举静顺汤治疗不寐、泄泻、痹证验案三则,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病证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其异病同治的机理,理解使用辰戌年静顺汤需把握"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的核心病机,不必拘泥于辰戌年。临证应辨天、辨人、辨病证,综合分析,才可找到合适方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寒湿郁虚火之厥阴病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疗效。方法:依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地域气候特点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出病因病机证治方案,并据此对2019年12月-2020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30例COVID-19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结果:COVID-19属中医瘟疫范畴,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之厥阴病,病名以寒湿瘟(疫)为宜,故治以乌梅丸合麻黄升麻汤合达原饮,随证加减。30例COVID-19患者中,1例纯中药治疗,29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25例患者在服用中药1剂后症状即出现好转。服中药后7~10 d,3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例重型患者5例转为普通型、1例转为轻型,症状总消失率达60.0%(18/30),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并达到出院标准13例(包括1例纯中药治疗)。结论:COVID-19病机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形成厥阴病,属寒湿瘟(疫)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且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汉方药发展为鉴浅析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历经数千年的中医药能够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得以应用和发展,离不开历代医家和学者对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概况,以及日本汉方药的发展方向和特点,认识到汉方药的发展一味追求创新,以申请专利为保护终极目标,虽与我国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初衷和目的截然不同,但可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提供借鉴。我国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应在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制定和完善中医药保护制度,才能保障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配伍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补肺益肾组分方Ⅲ(ECC-BYFⅢ)阻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黏液高分泌的配伍特点。方法:将ECC-BYFⅢ组分按原方药物功效分成补气(人参皂苷Rh1+黄芪甲苷)、补肾(淫羊藿苷)、化痰(川陈皮素)、活血(丹皮酚)4组,按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分配伍组(14组)。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CC-BYFⅢ及不同组分配伍组,共17组。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的方法复制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制模第9周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16周结束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以及肺组织和BALF中黏蛋白(MUC)5AC水平。②将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分为空白组、模型组、ECC-BYFⅢ及不同组分配伍组。于相应药物预处理后4 h建立缺氧诱导的BEAS-2B细胞黏液高分泌模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UC5AC、MUC5B、MUC1的mRNA表达。采用Region(R)值综合评价法评价大鼠及BEAS-2B细胞黏液分泌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MMP-9显著升高,TIMP-1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及BALF中MUC5AC显著升高。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除补气组和补肾组外,ECC-BYFⅢ及其组分配伍均能显著纠正COPD大鼠黏液高分泌,以ECC-BYFⅢ、补肾祛邪、扶正化痰、祛邪组分配伍效果较优(R值分别为2.15±0.42、2.11±0.23、2.16±0.23、2.16±0.55),与模型组(R值:3.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MUC5AC、MUC5B、MUC1的mRNA表达均升高;但不同组分配伍对BEAS-2B细胞黏液分泌没有明显的作用特点。③综合体内外实验,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ECC-BYFⅢ及其活血、祛邪、补肾活血、扶正化痰、补气祛邪组分配伍可显著纠正COPD黏液高分泌状态(R值分别为2.30±0.43、2.33±0.44、2.12±0.68、2.27±0.64、2.24±0.27、2.29±0.47),与模型组(R值:3.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其作用强度为:祛邪>扶正化痰>补肾活血>补气祛邪>ECC-BYFⅢ>活血。 结论:ECC-BYFⅢ组分配伍对COPD黏液分泌相关指标效应不同,含化痰(川陈皮素)或活血(丹皮酚)的组分配伍抑制黏液分泌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张志明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遣方用药阐述张志明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张志明教授认为该病的关键在于湿热壅滞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腑气不通,久病入络化瘀,结合临床辨证、证型特点,治宜清热燥湿、和胃止痛为主,佐以疏肝理气通腑等治法,运用脏腑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对药物独特理解的基础上自拟方药“陷胸和胃汤”,根据病机灵活加减,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疗效,用药精当,对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高实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浅谈程锦国主任医师从慢惊风论治小儿抽动障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抽动障碍因其症状特点常就诊于眼科。程锦国主任医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尤其是慢性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小儿"慢惊风"之病因病机一致,二者均以土虚木乘,脾虚肝旺为基本病机,生痰动风为主要病理表现,惊风、抽搐为具体体现形式。同时程锦国主任医师认为在治法和方药方面亦有可借鉴治疗慢惊风之经验,或自制疏肝健脾、化痰熄风方;或视病机之不同灵活组方,累获良效。现结合医案总结了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程锦国主任医师治疗本病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