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体活检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随着CT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仅凭影像学信息准确评估肺结节的良性或恶性具有挑战性.液体活检具有微创性、标本容易获得等优点,可以反映肿瘤的整体状态.最近的研究表明,液体活检可用于肺癌的早期检测,包括循环肿瘤细胞、游离细胞DNA、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现就液体活检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LRG)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8例早期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LRG组(n=47,LRG治疗)和ESD组(n=51,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应激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P)]以及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SD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LRG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RG组,术后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R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天、3天、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ESD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L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CK-MB、cTnⅠ、hs-CRP、TNF-α、IL-6、Cor、ACTH、EP均高于本组术前,LRG组患者LVEF、CI、CO均低于本组术前,ESD组患者CK-MB、cTnⅠ、hs-CRP、TNF-α、IL-6、Cor、ACTH、EP均低于LRG组,LVEF、CI、CO均高于LR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RG比较,ESD治疗早期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因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更轻,对患者心功能的不良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疗效及美观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选择不同牙周治疗时机,对比分析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8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40例)和晚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根管治疗,早期组在根管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牙周治疗,晚期组则在根管治疗结束后4~6周行牙周治疗.治疗后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龈沟液炎症因子和美学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标.结果:治疗后1、6个月,两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升高,且早期组高于晚期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在根管治疗结束后1周行牙周治疗可明显牙周抑制炎症,且美学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不良-肌少症综合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肌少症综合征(MSS)的患病率,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以2021年1—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肿瘤科住院并接受抗肿瘤治疗的28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肌少症的患者判定为营养不良-肌少症综合征(MSS),纳入MSS组,未判定为MSS的患者纳入非MS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既往病史、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MSS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85例患者中有97例(34.04%)存在MSS,两组年龄、婚姻状况、BMI、血红蛋白、白蛋白、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4.365,95%CI:2.227~8.554)、具有既往病史(OR=1.937,95%CI:1.037~3.617)、贫血(OR=0.981,95%CI:0.967~0.995)、低白蛋白血症(OR=0.911,95%CI:0.860~0.966)、BMI降低(OR=0.758,95%CI:0.686~0.838)均与NSCLC患者发生MSS相关(P<0.05).结论 高龄、有既往疾病史、贫血、低白蛋白血症、BMI降低均是NSCLC患者发生MSS的相关影响因素.MSS在NSCLC患者中患病率较高,亟需医护人员在日常照护中重视患者MSS的评估及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130例胃癌患者分为转移组(n=21)和非转移组(n=10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的吸烟史、病灶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浸润情况、脉管及淋巴管浸润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病灶位于远端胃、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浸润深度M2以上、神经浸润、脉管及淋巴管浸润均是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吸烟史、病灶位于远端胃、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浸润深度M2以上、神经浸润、脉管及淋巴管浸润均是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干预,以降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并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甲基化检测用于卵巢癌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癌症,目前缺少有效的早诊早筛工具.甲基化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有关键作用,目前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分析基于液体活检方案的细胞游离DNA甲基化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效能,总体准确度达到85%的中位水平,优于糖类抗原125(CA125)等传统蛋白分子标志物.卵巢癌组织甲基化检测结果与患者生存结局及药物敏感性也密切相关.卵巢癌甲基化检测方式方法的改进发展有望为卵巢癌诊疗分子方案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和机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误诊为宫颈管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远处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早期发现转移灶并积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3].资料显示,乳腺癌常见转移至肝、骨、肺等部位,少见生殖器官转移,子宫内膜转移更是极为罕见,故临床易忽视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致使误诊为原发癌或其他部位转移癌,影响临床治疗[4].本文通过报道1例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误诊为宫颈管腺癌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期为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浆miR-132、miR-134联合miR-124对抑郁症患者的预测价值及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132、miR-134联合miR-124对抑郁症患者的预测价值及疗效评估.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在该院精神病科确诊抑郁症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miR-132、miR-134及miR-124相对表达水平,并对两组治疗8周前后miR-132、miR-124、miR-13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miR-132、miR-134、miR-124及联合预测在诊断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浆miR-132、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miR-134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132、miR-134、miR-124及联合预测诊断抑郁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 8、0.851 9、0.763 1、0.971 4.与治疗8周前比较,治疗8周后血浆miR-132、miR-124、IL-6、IL-18、TNF-α水平明显下调,miR-134、BDNF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miR-132、miR-134及miR-124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可用于预测、早期诊断抑郁症患者及评估抑郁症患者的药物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手术方式的发展历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北美及其他发达国家,肺癌的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通常并不明显,当患者因为出现咳嗽、胸痛等身体不适前来就诊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肺癌的预防、早期筛查、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但手术治疗仍是治疗早中期NSCLC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目前NSCLC手术方式的演变,从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到目前所流行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以及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作一综述,旨在为NSCLC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或非药物球囊治疗以及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者4 87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术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DAPT患者45例进行分析,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8~80(61.7±15.3)岁.中断DAPT原因包括:出血35例;恶性肿瘤手术3例(含2例出血患者);创伤5例;血液病2例;自行终止DAPT 2例.停药期间有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的6例患者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其他MACE;无抗栓替代治疗的39例患者中,5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11.1%,5/45),除1例为PCI术后2周自行停用DAPT者,其余4例均为PCI术后2周内合并出血患者,停用DAPT时间均在10 d以上,支架内血栓形成分别发生于停用DAPT后第10天、第11天、第11天、第13天,其中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亡;另有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结论 PCI术后过早停用DAPT潜在很大风险,停药时间早、停药持续时间长、无替代治疗者风险尤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