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医疗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智慧医疗诞生于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亚太区卫生信息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智慧医疗的范畴包括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两部分。智慧医疗旨在通过新时代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提高患者就医质量和实现疾病诊疗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为目的,构建医疗卫生系统生态服务圈 [1]。概念提出后,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支持包括医疗项目在内的物联网相关项目建设。国内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先例,也逐渐开始构建智慧医疗的蓝图方案。围绕"智慧技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三位一体布局,加速促进"三医"联动,协调发展。目前,智慧医疗在医院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化及慢性病管理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移动终端APP下类风湿关节炎智能化慢病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移动终端APP下智能化慢病管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2018年6月—2019年11月入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2月—2021年6月入院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移动终端APP下智能化慢病管理。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指标。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各康复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移动终端APP下智能化慢病管理系统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各项康复指标,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HIS的疾病报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设计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疾病报卡管理系统,解决医院传染病、慢性病、流感样病等疾病报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问题.方法:利用PowerBuilder 9.0应用程序开发环境,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基于HIS的Oracle数据库设计疾病报卡管理系统.通过报卡病种与疾病诊断对照,制定监测提醒规则,实时监测患者诊断数据及检查、检验结果数据,调用疾病报卡模板,从HIS中获取报卡需要的患者信息和诊疗信息并自动填充,完成疾病报卡实时上报及审核.结果: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诊断及检查、检验数据,自动生成疾病报卡,实时上报审核,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该系统为医院疾病报卡提供了智能化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督导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糖尿病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平台在互联网应用中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实现糖尿病患者基于"五驾马车"的院内外一体化管理,实现管理连续性,提升患者健康管理水平.方法:通过管理模式创新以及信息化支撑两个手段,管理模式方面通过建设"糖尿病强化管理站"开展封闭式的"学员"管理,建立患者档案;信息化方面通过智能化糖尿病管理系统、远程协同系统,保障院内外血糖管理的连续性,以及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的开展.结果: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间建立了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了糖尿病分级管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血糖连续监测,充分发挥社区医生资源,从而更科学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病,提升治疗达标率.结论:糖尿病院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符合国家分级诊疗急慢分治要求,可有效地对居民糖尿病慢病进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方庄社区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模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防联控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应用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模式(智慧家医模式),与方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协作,组建1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将医护人员分为下沉防控组和非下沉防控组,包片负责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施"网格化"分类分级管理.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通过语音电话形式对居民全面排查,结合社区居委会和办事处排查登记的数据,以及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和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将社区居民分为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后者包括异地返京、高危人群、密切接触人群、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对于普通人群,借助智慧家医模式下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手段,包括智能语音外呼系统、智能化慢性病管理系统和智能移动终端APP,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和防护措施划分为12个专题模块,以多种形式对居民进行全面的科普教育,线上线下医护、医患协同联动,实施"网格化"管理.对于重点人群,包片实施传染病三级管理,"一对一"线下跟踪.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智慧家医模式从多角度、全方位和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协助居民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值得其他城镇社区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肾病患者全治疗周期管理系统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设以慢病管理系统为核心,辅助以肾病实验室、数字化病理、随访等多个功能模块的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服务于肾内慢病全治疗周期,为患者提供从线上到医院的全流程信息化服务体系.方法:以肾内CKD临床治疗的实际痛点为出发点,搭建了联通互联网以及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CKD管理平台,医患能够在系统上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智能化算法降低了医护的工作压力,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结果:该系统为CKD患者以及肾内科医生护士提供涵盖了全治疗周期的信息化支持系统,能够切实帮助医护提升工作效率和操作安全,同时降低患者的负担并改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本系统的实践,摸索了未来CKD慢病管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潘立酮片门诊用药评价及智能化知识库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多潘立酮为胃肠促动力药,自2012年起连续载入《国家基本药物》.鉴于2012—2014年加拿大、美国、英国等指出多潘立酮有导致心源性猝死及突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每天用药超过30 mg的患者.2016年9月,我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关于修订多潘立酮制剂说明书的公告》,提出对多潘立酮说明书内容进行重新修订的要求.此后,多潘立酮生产厂家对多潘立酮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项进行修订,更新后的药品说明书载入了相关警示及风险提示内容.目的 了解多潘立酮片门诊治疗各种疾病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8月上海市闵行区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师开具的单一诊断,使用多潘立酮片的处方515张,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等.构建契合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特点的知识库智能管理系统.结果 515例使用多潘立酮片患者中,男197例(38.3%),女318例(61.7%);年龄26~98岁,平均年龄(72.0±12.4)岁,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86.0%(443/515)〕.单一诊断涉及的疾病有19种,其中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居前4位,占81.4%(419/515).所有患者的每日剂量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结论 门诊多潘立酮片使用基本合理.借助知识库利用信息技术能为患者用药"保驾护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及辅助诊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新一轮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在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及辅助诊断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望进一步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聚焦康复和慢性病领域的管理及辅助诊断技术,系统性地介绍以康复机器人和慢性病管理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应用,为一线医护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展望未来AI技术的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国家指南的高血压综合管理支持系统设计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病的管理效率,加快推进智慧医疗的构建,本研究提出并设计一种以国家指南为基础的对大人群进行高血压相关疾病规范化、个性化综合防治的管理系统.方法 充分利用AI慢病医学引擎、核心数据库、操作子系统等,以专家评审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结果 依据我国发布的相关指南,模拟医护人员思维模式,结合患者病情,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解释和患者教育,设计并构建完成系统的6大核心功能.结论 通过不断更新临床数据、持续迭代、优化方案,形成一套智能化高血压综合管理支持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创新型品管圈的门诊药学服务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的创新型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慢病患者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卡诺(KANO)模型分析患者需求,明确不同需求的性质并确定其权重;再基于QFD理论,将需求转化为内部工作项目,计算其重要度并确定关键工作项目;最后依据关键工作项目提出创新性活动方案并进行实施.结果:收集患者需求22个,通过权重排序得到便捷慢病就诊流程和专业的慢病用药指导两大攻坚点,并通过完善智能化药品供应体系、开发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开展慢病咨询门诊和慢病患者用药指导等措施实现目标.结论:QFD创新型品管圈从患者需求出发,改进当前药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满足慢病患者需求的全流程药学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