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T2DM)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安市人民医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治疗的193 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R 3.5.3 软件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评估模型区分度和预测效能.结果: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86%(75/193);年龄≥65 岁、病程≥10 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HbA1c)≥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 mg/L均是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5 项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Bootstrap自抽样验证的一致性指数为 0.834,校准曲线图显示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67%、86.44%、0.859.结论:年龄≥65 岁、病程≥10 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A1c≥8%、hs-CRP≥10 mg/L 均是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 项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和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国际大型数据库电子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数据,建立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30 d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方法:采用eICU-CRD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从eICU-CRD数据库中筛选SA-AKI患者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既往病史、SA-AKI类型、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AKI分期、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措施;以入院时间为观察起点,死亡为结局事件,随访时间为30 d。比较不同30 d预后患者的相关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似然比分析筛选SA-AKI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最终共201例SA-AKI患者数据纳入分析,其中30 d存活51例,死亡150例,病死率为74.63%。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8(60,78)比59(52,69), P<0.01〕,体质量、短暂性SA-AKI比例、血小板计数(PLT)、血糖更低〔体质量(kg):79(65,95)比91(71,127),短暂性SA-AKI比例:61.33%(92/150)比82.35%(42/51),PLT(×10 9/L):207(116,313)比260(176,338),血糖(mmol/L):5.5(4.4,7.1)比6.4(5.1,7.6),均 P<0.05〕,持续性SA-AKI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Lac)、总胆红素(TBil)更高〔持续性SA-AKI比例:38.67%(58/150)比17.65%(9/51),SOFA评分(分):7(5,22)比5(2,7),Lac(mmol/L):0.4(0.2,0.7)比0.3(0.2,0.4),TBil(μmol/L):41.0(17.1,51.3)比18.8(17.1,34.2),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 OR)=1.03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13~1.058, P=0.002〕、体质量( OR=0.987,95% CI为0.977~0.996, P=0.007)、持续性SA-AKI( OR=2.942,95% CI为1.333~6.491, P=0.008)、SOFA评分( OR=1.073,95% CI为1.020~1.129, P=0.006)、PLT( OR=0.998,95% CI为0.996~1.000, P=0.034)、Lac( OR=1.142,95% CI为1.009~1.292, P=0.035)、TBil( OR=1.422,95% CI为1.070~1.890, P=0.015)与SA-AKI患者30 d死亡风险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似然比分析显示,年龄( OR=1.051,95% CI为1.023~1.079, P=0.000)、体质量( OR=0.985,95% CI为0.974~0.995, P=0.005)、心血管疾病( OR=9.055,95% CI为1.037~79.084, P=0.046)、持续性SA-AKI( OR=3.020,95% CI为1.258~7.249, P=0.013)、SOFA评分( OR=1.076,95% CI为1.013~1.143, P=0.017)、PLT( OR=0.997,95% CI为0.995~1.000, P=0.030)是SA-AKI患者30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构建SA-AKI患者30 d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95% CI为0.722~0.873),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62.7%;校准曲线图显示,拟合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说明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 2=6.393, df=8, P=0.603>0.05,提示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观察数据;通过模型预测准确率判断模型拟合质量,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5.3%,模型整体预测准确率为81.6%,说明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结论:基于SA-AKI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可以成功构建死亡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可信度和一定的特异度,有助于早期筛选出高死亡风险患者,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救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预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与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分型的诊断价值潜能。 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男72例、女44例,年龄31~85岁。高分化37例,中分化53例,低分化26例,做EGFR基因检测者共50例(突变型30例,野生型20例)。所有患者在做EGFR基因检测前均行全身PET/CT及肺部MR-IVIM成像检查。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EGFR阴阳性间PET/CT, IVIM半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基因EGFR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出最佳诊断阈值、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从而计算出诊断正确率。将 18F-FDG PET/CT联合IVIM,计算其诊断正确率。 结果:EGFR突变组的定量参数标准摄取值(SUV)、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 *)、灌注分数(f)分别为8.7±3.5,(1.59±0.26)×10 -3 mm 2/s,(1.04±0.12)×10 -3 mm 2/s,(3.9±3.0)×10 -2 mm 2/s,0.43±0.16。EGFR野生组的上述参数分别是14.3±3.3,(1.34±0.26)×10 -3 mm 2/s,(0.89±0.12)×10 -3 mm 2/s,(3.5±2.5)×10 -2 mm 2/s,0.40±0.11。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之间的定量参数SUV( t=4.196, P=0.0001)、ADC( t=2.502, P=0.0018)、D( t=3.158, 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参数D *( t=0.361, P=0.721)、f( t=0.627, P=0.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图,得到SUV、ADC、D、D *、f诊断EGFR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755、0.820、0.575、0.550。上述参数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76.7%、73.3%、66.7%、53.3%。将SUV与ADC、D值分别联合应用后,准确率分别为83.3%,80.0%。 结论:PET/CT与磁共振IVIM对肺癌基因EGFR分型均具有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210例软骨发育不全患儿临床遗传特征分析及生长发育曲线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携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变异的中国软骨发育不全(ACH)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拟合中国ACH患儿身高生长百分位参照值及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为中国ACH患儿提供更为实用的生长评价工具。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科组织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入组210例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ACH患儿(男110例、女100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及身高数据;分析中国ACH人群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并依据0~12岁患儿身高(2岁以下测量身长)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分别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并绘制ACH患儿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图。结果:210例中国ACH患儿(0~14岁)主要临床表现典型包括非匀称性矮小206例(98.1%),手指短小且呈"三叉戟"样191例(90.9%),小腿弯曲156例(74.3%),头颅大且伴前额突出205例(97.6%);210例患儿智力及体力发育均良好;172例(81.9%)ACH患儿发生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是脊柱畸形121例(70.3%)和胸廓窄79例(45.9%)。高达98.6%(207/210)的患儿携带FGFR3杂合热点变异(第1138位核苷酸点突变)导致发生的G380R氨基酸替换。ACH男、女患儿生长模式与正常儿童群体中观察到的生长模式存在明显不同( t=9.849、9.596, P均<0.01);出生时患儿的平均身长(男49.2 cm,女48.4 cm)分别为正常儿童的-1.22 s和-2 s,随着年龄增长ACH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身高差距逐渐拉大,至12岁时患儿平均身高(男113.7 cm,女112.4 cm)分别为正常儿童标准的-5.23 s和-6.15 s。 结论:中国FGFR3基因变异致ACH患儿的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非匀称性矮小和颅面部发育异常、遗传特征主要为携带G380R热点变异且首次拟合中国0~12岁ACH患儿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图及其身高百分位数对于评估患儿的生长情况、监测可能影响其生长的因素、估计其最终身高以及评估促生长治疗的疗效提供实用的生长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S/QRS时间对急性肺栓塞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S/QRS时间对急性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对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完善肺动脉成像的患者进行筛查,根据肺动脉成像结果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患者分为肺栓塞组以及与之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相匹配的非肺栓塞组;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图,分析RS/QRS时间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肺栓塞组与非肺栓塞组RS/QR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4(0.61, 0.71) vs. 0.62(0.60, 0.67), 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S/QRS时间延长是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子[ OR=3.657(每增加0.1个单位),95% CI:1.615~8.279; P<0.01];ROC曲线表明RS/QRS比值对结局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预测截断值为0.6925,敏感度为33.3%,特异度为87.0%。 结论:心电图RS/QRS时间的延长是可作为一个新的参数,有可能能成为诊断肺栓塞的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磁共振成像检查测量直肠周围脂肪含量构建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及其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基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直肠周围脂肪含量构建预测模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8例,女66例;年龄为(61±9)岁。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和盆腔常规MRI检查。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及直肠周围脂肪定量测量。(2)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影响因素分析。(3)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COX回归模型。使用rms软件包(4.1.3版本)生成列线图和校准曲线图,使用survival软件包(4.1.3版本)计算C-index,采用ggDCA软件包(4.1.3版本)进行决策曲线分析。 结果:(1)随访情况及直肠周围脂肪定量测量。25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0(1.0~59.0)个月,随访期间81例术后肿瘤复发,肿瘤复发时间为15.0(1.0~43.0)个月,173例术后肿瘤未复发。81例术后肿瘤复发患者,术前直肠系膜筋膜包裹体积、术前直肠系膜脂肪面积、术前直肠后系膜厚度分别为159.1(68.6,266.5)cm3、17.0(5.1,34.4)cm2、1.2(0.4,3.2)cm;173例术后肿瘤未复发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8.5(100.1,310.1)cm3、19.8(5.3,40.2)cm2、1.6(0.3,3.7)cm。(2)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病理学N分期为N1~2期、直肠后系膜厚度≤1.43 cm、磁共振壁外血管侵犯阳性、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64,2.20,3.19,1.69,4.20,95%可信区间为1.03~2.61,1.29~3.74,1.78~5.71,1.02~2.81,2.05~8.63, P<0.05)。(3)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学N分期、直肠后系膜厚度、磁共振壁外血管侵犯、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构建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得分总和对应术后肿瘤复发概率。列线图的C-index值为0.80,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明显净获益率时对应预测概率阈值范围较广,该模型具有较好临床实用性。 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病理学N分期为N1~2期、直肠后系膜厚度≤1.43 cm、磁共振壁外血管侵犯阳性、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MRI检查测量直肠周围脂肪含量构建其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良好预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T检查影像组学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基于CT检查影像组学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预后的预测模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20年1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2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4例,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8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0例,女52例;年龄为64(56~70)岁。182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28例和验证集54例。182例患者均行CT增强检查。观察指标:(1)影像组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2)影响训练集GNEN患者预后因素分析。(3)GNEN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校正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均采用COX回归模型。使用R软件(4.0.3版本)glmnet软件包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LASSO)-COX回归分析,使用rms软件包(4.0.3版本)生成列线图和校准曲线图,使用Hmisc软件包(4.0.3版本)计算C-index,采用dca.R软件包(4.0.3版本)进行决策曲线分析。 结果:(1)影像组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提取182例GNEN患者1 781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组内相关系数>0.75的特征筛选和LASSO-COX回归模型进一步降维后,最终筛选14个非零系数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score),构建基于R-score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R-score的最佳截断值为-0.494,将训练集128例患者分为高风险64例和低风险64例;将验证集54例患者分为高风险35例和低风险19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18、24、30个月总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5%可信区间( CI)为0.76~0.87, P<0.05]、0.84(95% CI为0.73~0.91, P<0.05)、0.91(95% CI为0.78~0.95, P<0.05);验证集上述指标分别为0.84(95% CI为0.75~0.92, P<0.05)、0.84(95% CI为0.73~0.91, P<0.05)、0.86(95% CI为0.82~0.94, P<0.05)。(2)影响训练集GNEN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治疗方式、肿瘤边界、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M分期、Ki-67指数、CD56表达是影响训练集GNEN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P<0.05)。(3)GNEN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纳入性别、年龄、治疗方式、肿瘤边界、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M分期、Ki-67指数、CD56表达构建临床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C-index分别为0.86(95% CI为0.82~0.90)、0.80(95% CI为0.72~0.87);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上述指标分别为0.80(95% CI为0.74~0.86)、0.75(95% CI为0.66~0.84);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上述指标分别为0.88(95% CI为0.85~0.92)、0.83(95% CI为0.77~0.89)。校准曲线显示:临床预测模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决策曲线显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对GNEN预后的评估能力优于临床预测模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 结论:经过筛选,通过14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GNEN预后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较好预测GNEN患者预后,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种降糖药物及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的网状 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网状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二甲双胍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人群、干预措施、比较、结果和研究设计(PICOS)标准原则制定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及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结局指标,并采用Cor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软件STATA 14.0和R语言对各效应指标进行网状 meta分析。不具有量纲差异的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平均差及95% CI计算,具有量纲差异的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及95% CI计算。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项研究进行分析,合计1 445例患者。网状 meta分析显示,阿卡波糖在降低血总睾酮的方面较之于其余药物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累积概率排序曲线图(SUCRA)为89.4%],GLP-1RA的疗效在降低体重指数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方面疗效最好(SUCRA分别为99.1%、89.2%),而肌醇在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HOMA-IR、血总胆固醇及血三酰甘油方面可能有着较优的疗效(SUCRA分别为94.5%、85.4%、96.6%、82.8%)。 结论:阿卡波糖在降低血总睾酮方面较之其他药物可能具有优势。GLP-1RA更有助于改善PCOS患者的体重指数及HOMA-IR。肌醇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在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HOMA-IR、血总胆固醇及血三酰甘油方面都有较好疗效,并且目前的研究中暂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细胞异位基因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B细胞异位基因2(BTG2)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病理科石蜡封存的46例胰腺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及肝胆胰外科9例行手术切除的新鲜胰腺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6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BTG2蛋白表达情况,根据BTG2表达水平将其分为BTG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RT-PCR法检测9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BTG2基因表达量。分析BTG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时间图及死亡风险曲线图,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46例胰腺癌组织中BTG2高表达29例(63.04%),对应癌旁组织中BTG2高表达38例(82.61%),癌旁组织BTG2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组织;9例胰腺癌组织中3例为高分化,6例为中低分化,高分化胰腺癌组织BTG2表达量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组织(0.66±0.07比0.24±0.18),癌旁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癌组织(1.00±0.00比0.38±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胰腺癌BTG2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低、有血管侵犯相关( P值均<0.05),而与肿瘤位置、大小、淋巴结转移、CA19-9水平、术后肝转移无关。BTG2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BTG2低表达组(525 d比266 d, P<0.001);生存≥300 d患者BTG2高表达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BTG2低表达组[(616±135)d比(426±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生存<300 d患者BTG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BTG2表达、CA19-9水平、术后肝转移均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TG2表达水平( HR=2.572,95% CI1.140~5.802, P=0.023)、血管侵犯( HR=0.203,95% CI0.072~0.572, P=0.003)及术后肝转移( HR=0.240,95% CI0.102~0.564, P<0.001)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胰腺癌组织BTG2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其低表达与胰腺癌侵袭性强、分化程度低及预后差相关。BTG2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主要在远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Ⅱ~Ⅲ期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8例,女110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所有病人行开腹或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后复发情况。(2)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3)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3年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 3.6.1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使用R软件绘制校准度曲线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 结果:(1)术后复发情况:228例病人中,53例术后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9例,远处转移34例。34例远处转移病人中,肝转移14例、肺转移7例、脑转移4例、多发转移及其他部位单发转移9例。53例病人术后复发时间为12个月(6~19个月)。(2)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肠梗阻、术前癌胚抗原(CEA)、腹腔积液、血管侵犯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χ2=4.463、13.622、10.914、5.911, P<0.05)。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5 μg/L、腹腔积液、血管侵犯、病理学N分期为N1期或N2期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129,3.071,7.634,3.439,15.467,95%可信区间为1.328~7.373,1.047~9.007,1.103~52.824,1.422~8.319,3.498~68.397, P<0.05)。(3)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术前CEA、腹腔积液、血管侵犯及病理学N分期引入R 3.6.1软件,构建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术前CEA>5 μg/L的列线图评分为41.7分,腹腔积液为41.0分,血管侵犯为74.2分,病理学N分期N1期为45.1分、N2期为100.0分,各项危险因素不同取值得分总和对应术后复发概率。绘制ROC评价列线图预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能力,其AUC为0.805(95%可信区间为0.737~0.873, P<0.05)。校准曲线图显示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列线图模型预测复发概率与实际复发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 结论:术前CEA>5 μg/L、腹腔积液、血管侵犯、病理学N分期为N1或N2期是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