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口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传染源,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重要举措,同时佩戴口罩还能阻挡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吸入.而功能性口罩是具有高效性、舒适性、可降解性、功能可再生与重复性以及个性化等特征的口罩统称.基于国内民众对功能性口罩的需求,汇总了国内外关于功能性口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活性炭口罩、中草药口罩、纳米纤维薄膜口罩、抗菌抗病毒型口罩、可生物降解型口罩、自清洁型口罩、智能口罩等7种功能性口罩的优越性和应用潜力,提出该类口罩在现实使用中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研发便捷、多功能并存、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型口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有害气体中毒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临床表现涉及多器官系统而缺乏特异性。高压氧(HBO)是ACOP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并作为减少长期后遗症的一种手段。作者针对HBO治疗ACOP的作用机理、疗效、方案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7例急诊药物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急诊中毒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197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服药时间、就诊时间、药物种类、药物毒检浓度、伴随症状、住院时长、治疗方式、液体复苏、患者转归及预后)。纳入标准:年龄≥14周岁,符合急诊急性中毒标准;排除标准:年龄<14周岁;临床资料不完整;农药中毒;急性有害气体中毒;其他非药物中毒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特征、药物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 结果:纳入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年龄为(38.9±20.4)岁,以青年患者居多,占比68.0%(134例),伴随症状以意识障碍106例、头晕56例、乏力38例、恶心呕吐42例常见。药物相关资料:就诊时间为7.17±0.89 h(0.5~96 h),服药种类分布以镇静安眠药105例(53.2%)、抗精神病药物73例(37.1%)、抗生素17例(8.6%)、解热镇痛药20例(10.2%)常见。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患者入室GCS评分(12.47±3.05)高于死亡组(7.60±4.43),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死亡组患者在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心肌肌钙蛋白I、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高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与转归:治愈187例,死亡10例,接受洗胃治疗159例,血液净化治疗23例,对134例进行毒检患者治疗前后的毒物浓度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浓度均较前明显下降,其中艾司唑仑、佐匹克隆、西酞普兰、劳拉西泮、喹硫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诊急性药物中毒以镇静安眠药、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药为主,临床上开展毒化实验室检查对指导患者治疗有指导意义,对于常见的急性药物中毒建立规范的监测系统和诊疗路径是未来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构建方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气道疾病。构建动物模型是COPD基础研究中的主要手段,卷烟烟雾(CS)暴露作为COP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常用于动物造模。单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联合诱导是常见的COPD动物模型构建方式,单因素诱导主要包括单纯CS、单纯蛋白酶和有害气体诱导等方式,其中以单纯CS模型最常见;多因素联合诱导主要有CS联合脂多糖(LPS)、CS联合弹性蛋白、卷烟烟雾提取物联合胰弹性蛋白酶和胰弹性蛋白酶联合LPS等,CS联合LPS是最常见的多因素联合诱导方式。各种造模方式均具有一定优劣势,本文参考近5年COPD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探讨COPD动物模型的具体造模方式,为构建合理的COPD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硫酸铵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尿砷含量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用过硫酸铵作为消解试剂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尿砷含量的方法(以下称本方法)。方法:将待测尿样经过硫酸铵在管式电热自控恒温消解仪(60孔)上加热消解后,以5%盐酸溶液作为反应介质和载流,1.5%硼氢化钾溶液作为还原剂,用四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含量。制备0~10 μg/L的砷标准溶液测定本方法的标准曲线,从检出限、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精密度、尿砷质控样品检测、加标回收实验对本方法进行评价,并与《尿中砷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WS/T 474-2015,简称标准法)做比对实验。结果:尿样取样量为1 ml时,本方法(1.5 mol/L过硫酸铵1.0 ml消解)最低检出限为0.03 μg/L;在0~10 μg/L砷含量范围内,砷含量与荧光强度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均为0.999 9。3份不同浓度尿样的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1.00%、0.89%、0.49%。对尿砷质控样品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均在公议值范围内;总平均回收率为102.29%,回收率范围为92.10%~108.15%。本方法与标准法对20份尿样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 0.40, P > 0.05)。 结论:以过硫酸铵为消解试剂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砷含量,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取样量和消解试剂用量较少,操作简单,样品前处理有害气体产生少,适用于大批量尿样砷含量的快速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潜艇艇员对长远航中生活工作影响因素的主观排序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潜艇长远航过程中,潜艇艇员对生活工作影响因素的主观排序,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及分类。方法:采用自编《潜艇长远航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小排序调查问卷》对潜艇部队参加过长远航的546名潜艇艇员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远航过程中各因素对艇员生活工作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潜艇有害气体,潜艇噪声,生物节律紊乱,对个人健康的担心,信息缺乏、生活单调枯燥,岗位和休息舱室的温度、湿度,个人卫生维护难,对父母健康的担心,饮食问题,空间狭窄,岗位操作和学习压力,晕船,家庭经济压力,个人发展受限,色彩与照明的影响,与领导和战友关系。这些因素构成两类因子,分别是理化环境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高噪声和高污染、晕船和视觉不舒适感、高温高湿及自身卫生问题和生物节律紊乱构成了长远航期间影响艇员生活和工作的理化环境因素;健康担忧及生活压力、生活枯燥无聊和人际关系与工作压力构成了心理社会因素。结论:潜艇有害气体、潜艇噪声、生物节律紊乱、对个人健康的担心和信息缺乏、生活单调枯燥是对艇员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的因素。总体来说,理化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大于心理社会因素,但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应针对性地从潜艇的优化设计、心理功能维护等方面改善艇员工作和生活环境,降低各种因素对艇员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9-2020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与防护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40岁人群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和防护情况,为开展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两次监测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25个监测点抽取调查对象,并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及其防护状况等相关信息。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估计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率及防护率,并比较两次监测的结果。结果: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分别有71 061人和71 023人纳入分析。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率为33.8%(95% CI:29.9%~37.7%),男性高于女性,乡村高于城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率呈下降趋势。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为47.9%(95% CI:43.2%~52.6%)。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率在不同性别、地区和职业人群中均有所下降,总体下降了10.7个百分点,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均有所上升,总体上升了2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职业暴露率下降幅度高于东、中部地区,职业防护率上升幅度高于东、中部地区。 结论:2019-2020年我国粉尘或有害气体职业暴露率有所下降,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有所上升,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人群存在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且其中采取防护的比例尚不足一半,应更加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职业人群、农民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职业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民航员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对国内外民航员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噪声、放射性因素、有害气体、不良体位、职业应激、倒班疲劳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民航员工健康的影响。针对民航员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及对健康的影响进行描述,以期对民航相关单位管理人员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民航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予以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津市中老年人智慧养老认知和需求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程度与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6月天津市南开区的486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智慧养老认知调查问卷、智慧养老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86份,回收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91.56%。中老年人认知度比较高的是智能家用电器73.5%(327/445)、智能手机70.0%(312/445)、微信65.2%(290/445)、QQ 64.9%(289/445);需求度在50%以上的是智能炉灶(63.4%)、一键式呼叫器(53.3%)、有害气体烟尘报警装置(51.7%)和小区视频监控装置(50.1%)、用打电话方式联络亲友(59.8%)和通过电视获取信息(66.0%)。职业、月收入、手机使用频率、是否会用电脑、家中是否有宽带是认知度和有效需求的共同影响因素( P均<0.05)。中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水平与其需求呈正相关( r=0.486, P<0.01)。 结论:中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整体认知度较低,对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较高但有差异性,社会多部门应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养老服务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9-2020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肺功能检查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40岁人群肺功能检查状况及其变化,为评价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防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对象来自2014-2015年、2019-2020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询问被调查者既往是否进行过肺功能检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岁人群肺功能检查状况及其95% CI,并比较两次监测调查对象的肺功能检查率。 结果:共148 427人纳入分析,其中2014-2015年74 591人,2019-2020年73 836人。2019-2020年我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为6.7%(95% CI:5.2%~8.2%),男性(8.1%,95% CI:6.7%~9.6%)高于女性(5.4%,95% CI:3.7%~7.0%),城镇居民(8.3%,95% CI:6.1%~10.5%)高于乡村(4.4%,95% CI:3.8%~5.1%);肺功能检查率随文化程度提升呈上升趋势;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者肺功能检查率最高(21.2%,95% CI:16.8%~25.7%),有呼吸道症状者次之(15.1%,95% CI:11.8%~18.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名称知晓者高于不知晓者,曾经吸烟者高于现在吸烟和从不吸烟者,暴露于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者高于非暴露者,家庭使用污染燃料者低于未使用者(均 P<0.05)。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我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不同特征人群的肺功能检查率均有所提高,有呼吸道症状者和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者肺功能检查率分别提高了7.4个百分点和7.1个百分点(均 P<0.05)。 结论:我国2019-2020年肺功能检查率较2014-2015年有所提升,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和呼吸道症状者提高幅度较大,但整体肺功能检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肺功能检查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