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链霉蛋白酶联合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观察链霉蛋白酶联合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失败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Hp感染初始治疗失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2组接受为期14 d的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链霉蛋白酶颗粒及碳酸氢钠散.计算意向治疗(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P)分析时Hp的根除率.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18例成功根除,1TT分析根除率为36%,PP分析根除率为36%.观察组中,37例患者的14C呼气试验结果呈阴性,ITT分析的根除率为74%,TT分析根除率为74%.2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根除前后腹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链霉蛋白酶联合四联疗法的补救治疗方案可提高初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患者的根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碳酸氢钠对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和疾病检出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验证行胃镜检查前服用配制的碳酸氢钠溶液可达到与现临床常用祛泡药物大体相当的祛泡效果,且不影响镜下病变的发现率.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双盲、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 950 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 6 组,设定A组、B组、C组为试验组,D组、E组、F组为对照组:A组:1 g碳酸氢钠散融入 50 mL 40℃温开水;B组:2 g碳酸氢钠散融入 50 mL 40℃温开水;C组:1 g碳酸氢钠散+3mL西甲硅油乳剂融入 50 mL 40℃温开水;D组:20000 U链霉蛋白酶颗粒(含1g碳酸氢钠散)+3mL西甲硅油乳剂融入50 mL 40℃温开水(本中心固定胃镜前准备用药);E组:含1.2 g乙酰半胱氨酸+3mL西甲硅油乳剂融入50 mL 40℃温开水;F组:50 mL 40℃温开水.术前5 min均常规饮用10 mL盐酸利多卡因胃镜润滑剂麻醉咽喉部,检查完成后由操镜医师填写黏膜清晰度、医师操作满意度评分表,同时记录内镜下诊断,计算总黏膜清晰度评分.结果 饮用温开水的F组祛泡效果最差,整体黏膜清晰度评分达到 5 分者仅占 2%,达到医师满意者仅为 71%,明显低于其他 5 组.各部位评分及医师操作满意度差异与其他 5 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D组总黏膜清晰度评分达 5 分占比 70%,医师操作满意占比 98%,祛泡效果最佳;A组与D组相比,仅总黏膜清晰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他部位评分及医师操作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祛泡效果A组和D组大致相当;A组与C组相比,胃底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他部位评分及医师操作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相比,胃底、胃体、总黏膜清晰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C组总体祛泡效果尚可;A组与B组相比,各部位评分及医师操作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祛泡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E组与A、C两组相比,各部位评分和医师操作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祛泡效果大致相同;6 组镜下病变发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胃镜检查前服用 1g碳酸氢钠配制的溶液可达到与临床常用祛泡药物大体相当的祛泡效果,且不影响镜下病变发现率.1 g碳酸氢钠祛泡效果优于 2g碳酸氢钠,添加西甲硅油可能无法获得更好成效.碳酸氢钠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优化防絮凝祛泡剂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可视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研究经定比定量的优化药物参数合成的防絮凝祛泡剂新配方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21 年5 月~2022 年11 月接受无痛胃镜检查1 200 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成优化新配方的观察组(西甲硅油乳剂 400 mg/人、链霉蛋白酶 20 000 U/人、碳酸氢钠散 1.6 g/人、木糖醇 1.0 g/人)和原配方的对照组(西甲硅油乳剂 400 mg/人、链霉蛋白酶20 000 U/人、碳酸氢钠散1.0 g/人),各600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内黏膜可视度及白色絮凝情况、瘤变检出率;以及两组祛泡剂配置后 0、1、2 和 3 h祛泡力及抑泡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检查中食管、胃内无絮凝且黏膜下可视度评级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胃黏膜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配置后 0、1、2 和 3 h的pH值及黏膜下可视度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级可视度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C、D级.提示观察组祛泡力及抑泡力强、稳定性好且口感舒适度优良.结论 新配方胃镜检查中食管及胃内无絮凝,具有优质的黏膜下可视度;配置后 3 h内pH值及祛泡祛粘液效力未受明显干扰,表现出良好稳定性,且有口感优势,提高了食管、胃黏膜病灶的检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片、诺氟沙星胶囊、碳酸氢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2组给予2周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A、IgG、IgM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尿频、尿痛、小便急迫及腰膝酸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观察组上述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08%,对照组为8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IgA、IgG和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羊水栓塞1例救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产妇28岁,身高160 cm,体质量80 kg,孕期无头晕、心悸、阴道流血、妊高症和糖尿病史,于2016年1月21日13:30入院时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示:体温36.8 ℃,心率76次/min,血压127/74 mmHg(1 mmHg=0.133 kPa);胎儿偏大,胎心率约130次/min.入院诊断:孕1产0,孕41+6周,头位待产.医师交代自然分娩风险,产妇及其家属强烈要求自然分娩,给予产妇普贝生引产.17:25,产妇出现不归律宫缩、胎膜自破后,突然全身僵直、呼之不应,立即给予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此时可见产妇乳房以上呈青紫色,以面部尤为严重,且心跳微弱,呼吸骤停,血压测不出.17:28,予以口咽通气道和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行心脏按压,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待产妇心率约达140次/min时,准备气管插管的同时行血气分析检查,继续给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氨茶碱250 mg静脉点滴.17:34,患者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时,产妇无抵抗,四肢无运动,可见间歇性叹气样呼吸.顺利插管后,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双侧对称,呼吸辅助阻力不大,给予吸氧,氧流量10 L/min,16~18次呼吸后,上身和面部青紫无改善.此时,产妇血压65/43 mmHg,血氧饱和度60% ~70%.再次给予肾上腺素分次静脉推注,每次50~100 μg,以及氢化泼尼松40 mg和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考虑产妇为羊水栓塞.立即给予产妇肝素100 mg静脉推注,为抢救新生儿,给予2%利多卡因局麻下行床边剖宫产.剖宫产时,给予产妇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氧流量10 L/min,肾上腺素0.1 ug/(kg·min)维持,醋酸钠林格500 ml静脉点滴;此时,产妇心率130 ~140次/min,血压70~80/30~40 mmHg,血氧饱和度67% ~70%.胎儿娩出后,脐静脉血气分析示:pH<6.8,血乳酸 >15 mmol/L.给予胎儿碳酸氢钠300 ml纠正酸中毒.胎儿娩出后,心率只有约80次/min,无呼吸,无肌力,全身青紫,Apgar评分1分.吸除羊水,立即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心脏按压+脐带注射肾上腺素50 μg;无效后,再次脐带注射肾上腺素50 μg.胎儿娩出10 min后,胎儿心率约120次/min,呼吸微弱,胸口皮肤转微红,Apgar评分5分.将胎儿转入新生儿 ICU救治.18:29,产妇出现阴道持续少量不凝血,追加肝素100 mg,醋酸钠林格静脉点滴快速补液,急查凝血功能、血常规,将产妇转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抢救.此时,产妇心率132次/min,血压120/70 mmHg,血氧饱和度93%,尿量10 ml(从床边剖宫产开始计算),pH 6.94,二氧化碳分压41 mmHg,氧分压86 mmHg,血乳酸14.9 mmol/L,碱剩余-23 mmol/L,血红蛋白13.4 mmol/L.给予产妇呼吸机正压通气,桡动脉测压,冰帽保护头部,肾上腺素维持剂量调整为0.08 μg/(kg·min),碳酸氢钠300 ml.18:55,产妇阴道持续不凝血,凝血功能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56.4 s,国际标准化比值5.75,凝血酶时间>50 s.确诊产妇为羊水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此时,补充冷沉淀、血小板、血浆、红细胞悬液,调节微循环,保证机体供氧,继续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准备切除子宫.子宫切除术中,产妇心率约120次/min,血压100/60 mmHg,血氧饱和度93%,术中尿量300 ml,pH 7.45,二氧化碳分压32 mmHg,氧分压572 mmHg,血乳酸10.1 mmol/L,碱剩余-7.7 mmol/L,血红蛋白7.3 mmol/L,出血量约500 ml.继续肾上腺素0.05 μg/(kg·min)维持,静脉点滴1 000 ml醋酸钠林格+10 U冷沉淀+6 U红细胞悬液.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右美托咪定0.5 μg/kg静脉推注镇静,舒芬太尼10 μg/h静脉推注止痛,醋酸钠林格800 ml补液,氨甲环酸0.5 g×2次静脉点滴抗纤溶.2016年1月22日7:00,产妇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凝血功能等基本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甲硅油散和糜蛋白酶联合应用在胃镜检查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糜蛋白酶和二甲硅油散联合应用对胃镜视野清晰度和对微小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10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1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检查前10~20 min口服含有二甲硅油散5 g和糜蛋白酶4 000单位、碳酸氢钠1 g的混合溶液50 mL,对照组口服含有二甲硅油散5 g、碳酸氢钠1 g的混合溶液50mL.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对胃镜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微小病变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胃镜视野清晰度高,胃镜检查平均时间短,微小病变(溃疡、红斑、隆起、凹陷)检出率高,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发现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硅油散、糜蛋白酶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和微小病变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处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处方.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以制剂辅料中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微晶纤维素(MCC)、乳糖和碳酸氢钠的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2,4,8 h的累积释放度和漂浮性能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并对该胃漂浮缓释片的释药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最佳制剂处方为:HPMC 70 mg、MCC 25 mg、乳糖50 mg、碳酸氢钠45 mg;经优化制剂处方制得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起漂时间<1 min,续漂时间>8 h,8 h的累积释放度超过75%;经拟合,证明其体外释放为非Fick扩散,即前期以扩散为主,后期以骨架溶蚀为主的双重机制.结论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出最佳处方,按照制剂处方制备的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漂浮性能良好并持续缓慢释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戊己散对甲氨喋呤化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口腔溃疡的防治效果及对免疫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戊己散在大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口腔溃疡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给予大剂量MTX(3~5 g/m2)治疗的NHL患儿80例,随机分为戊己散组和常规组,每组均40例.戊己散组给予戊己散25 mL含漱,2次/d,共7 d;戊己散50 mL口服,2次/d,共7 d(自MTX应用当天开始);常规组给予1%碳酸氢钠25 mL含漱,3~5次/d,共7 d(自MTX应用当天开始).另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后1周时检测两患儿组口腔溃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周时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采用蛋白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结果 戊己散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比较,P均>0.05.治疗后,戊己散组血清SOD、GSH、IgA、IgG、IgM水平及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常规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及治疗前后CD4+/CD8+比较,P均>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 戊己散对MTX治疗的NHL患儿口腔黏膜溃疡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且可改善患儿的应激和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肾蠲痹丸内服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内服益肾蠲痹丸联合外敷双柏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11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碳酸氢钠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试验组给予患者益肾蠲痹丸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评分及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评分、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75.86%,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蠲痹丸内服联合外敷双柏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脉血康胶囊治疗肾病中药联合用药特征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旨在分析真实世界中脉血康胶囊治疗肾病的中药联合用药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全国15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选取诊断为肾病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的住院患者电子医疗数据,分析其诊断信息,并对其临床用药特点采取描述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显示在1 588例使用脉血康胶囊的肾病患者中,合并西医诊断以高血压病最多(863例,占7.54%),其次为贫血(551例,占4.81%),再次为冠心病(349例,占3.05%).脉血康胶囊治疗肾病患者主要与大黄碳酸氢钠、百令胶囊、丹参酮、感冒清热颗粒、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联合应用.说明真实世界中脉血康胶囊肾病人群临床主要与活血化瘀剂、扶正祛邪剂、助消化剂、抗菌消炎剂、散风解热剂等中药联合使用,药理作用适合肾病人群合并的诊断疾病,且常用联合用药关联规则组合呈特定规律,为后期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