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癫痫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SWS)并发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的38例SWS并发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2年通过门诊或网络平台随访并分析患儿的手术疗效,包括癫痫预后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癫痫预后采用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预后标准,认知功能评估采用Kelly神经学评分.同时按手术年龄≤1岁、>1~3岁、>3~6岁、>6岁分层比较患儿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38例患儿均顺利行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术后无一例患儿死亡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术后2年随访时,38例患儿中33例ILAE1级,2例3级,1例4级,2例5级.认知功能方面,38例患儿术后2年的认知功能评分优于术前[分别为(1.32±0.96)分、(1.79±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3.17,P=0.003).38例患儿中,16例术后认知功能较术前改善,19例无变化,3例恶化.手术年龄≤1岁和>1~3岁的患儿术后认知功能评分[(0.90±0.57)分和(1.20±1.01)分]均优于术前[(1.80±1.14)分和(1.73±1.1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年龄>3~6岁和>6岁患儿的术前与术后2年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可安全、有效地控制SWS并发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发作,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电针对老年病人下肢骨科手术围术期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术后电针治疗对全身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病人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ND)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病人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 40 例.2 组病人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2 组均在术前和术后第 1、3、7 天采用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结果 针刺组在术后第 1 天和第 3 天PN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 7 天,2 组间PND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 1、3、7 天,针刺组血清中TNF-α和IL-6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IL-1β水平在术后第 1 天和第 3 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第 7 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1、3、7 天,针刺组MMSE评分均与TNF-α、IL-1β、IL-6呈负相关.结论 电针治疗可以降低老年病人下肢骨科手术PND的发生率,这种作用可能与电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在第九八一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行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气管插管后1 min(T 1)、拔管时(T 2),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前(T 0),且观察组HR、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24 h,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S100β蛋白、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24 h,两组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术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抗氧化态(TAS)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T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7 d,两组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反应和认知功能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夜间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夜间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5~75岁,BMI 18~24 kg/m 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 1-3组)。D 1-3组于术日当晚和术后1 d时21:00开始分别输注右美托咪定0.1、0.2和0.3 μg·kg -1·h -1(速率为4 ml/h),至次日晨6:00结束;C组输注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2和7 d时记录患者睡眠时间段、夜间觉醒次数;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时测试认知功能;于术前1 d、术后2和7 d时16:00及相应次日8:00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计算每日8:00与相应的前一日16:00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差值。 结果:与C组比较,D 2,3组POCD发生率降低( P<0.05)。与C组、D 1组和D 2组比较,D 3组术后2 d时夜间觉醒次数减少( P<0.05)。与C组和D 1组比较,D 2,3组术后2和7 d时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值降低( P<0.05);与D 2组比较,D 3组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夜间输注右美托咪定0.2或0.3 μg·kg -1·h -1可减少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羟考酮组(59例),两组患者术后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羟考酮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于术前1 d及术后1、2、3 d检测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术前1 d及术后7、30 d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及术后7、30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 MoCA评分降低( P<0.05)。术后7 d羟考酮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羟考酮组术后48 h内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及术后7 d POCD发生率降低( 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3 d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升高( P<0.05)。术后2、3 d羟考酮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1、2、3 d,羟考酮组患者血浆NSE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能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性,改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调节蛋白1β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调节蛋白1β(NRG1β)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18~20月龄,体重600~700 g,侧脑室置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0):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NRG1β(N组)。N组于术前1 d侧脑室注射NRG1β 0.5 μg/kg。于术后第3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 结果:与C组比较,O组和N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海马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上调,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 P<0.05);与O组比较,N组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下调,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 P<0.05)。 结论:NRG1β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参与了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微生态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复杂性肛瘘组),并按1∶1配比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腺源性肛瘘诊断的标准,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2)术前已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炎性反应、炎性肠病等;(3)复杂性肛瘘的定义为符合下面情况之一者:瘘管跨越2/3及以上的肛门括约肌;包含两个以上的外口或瘘管;既往已行肛瘘手术后确认复发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炎性肠病、慢性腹泻或便秘、糖尿病、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2)克罗恩病、外伤、特殊感染(如放线菌病和结核病)等引起的肛瘘;(3)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等可能影响肠道微生态制剂者;(4)认知缺陷不能配合者。提取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V4高变区,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进行Alpha多样性和LEfSE数据分析,其中Chao指数或ACE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的预期物种丰度越高,Simpson指数越小或Shannon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越高。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吸烟史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测序和质量控制、Alph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及其丰度分析以及LEfSE分析。 结果:复杂性肛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主要优势菌都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93.4%±32.0%和87.4%±41.2%;在属水平上,复杂性肛瘘组的普雷沃菌属(4.9%±7.4%比0.1%±1.1%, P<0.001)、巨细胞菌属(3.9%±8.2%比0.5%±4.2%, P<0.05)和毛螺菌属(2.6%±5.7%比0.1%±3.4%, P<0.05)的丰度明显更高,而变形菌属(0.02%±4.2%比9.3%±14.4%, P<0.01)、肠球菌属(0.02%±2.3%比9.3%±19.6%, P<0.05)、拟杆菌属(24.7%±9.9%比29.8%±9.1%, P<0.05)和克雷伯菌属(0.4%±4.2%比3.9%±7.3%, P<0.05)相对更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表现为ACE指数更高[(293.30±44.00)比(218.75±33.83), t=102.069, P<0.001],Chao指数也更高[(318.40±41.99)比(250.00±46.38), t=77.818, P=0.028],Shannon指数更高[(3.36±0.29)比(2.43±0.34), t=9.657, P=0.001];而Simpson指数更低[(0.103±0.013)比(0.131±0.013), t=5.551, 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韦荣菌科、Selenemondales 及厌氧菌纲(均属于厚壁菌门)的菌株总体上对两组样本肠道菌群差异的影响最大(LDA 值均>4)。 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提示某些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在肛瘘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RIPC+RIPost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招募于本院手术室接受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年龄44~64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每组40例。R组患者于CPB开始前30 min实施RIPC,并于CPB结束前30 min实施RIPostC。具体处理措施:患者下肢绑好充气式袖带,充气加压直至压力为200 mmHg(1 mmHg=0.133 kPa),保持5 min,随后袖带完全放气直至压力为0;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如此进行3个循环;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下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测定血常规。术后3天内采用重症监护室(ICU)意识障碍评估法(CAM-ICU)进行POD的评估。神经认知测试在术前、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痴呆症(AD)的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排除术前<24分的患者。记录术中及术后任何不良事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记录住院时间及90天病死率。3个月后,使用问卷收集与睡眠有关的数据、生活质量、焦虑和疼痛。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1天时的均增高,但R组均显著低于C组( P<0.05)。C组共有13例患者(32.5%)在术后第3天内发生POD,27例患者(67.5%)未发生PO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组共有5例患者(12.5%)在术后3天内发生POD,35例患者(87.5%)未发生POD。术后90天随访时,MMSE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共有4例(10%)患者出现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两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90天的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EQ-5D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IPC+RIPostC可减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降低POD发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肠道代谢物在术后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肠道代谢物紊乱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月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麻醉/手术(1.5~2.0%异氟醚麻醉2 h持续3 d+腹腔探查术组)、油酸酰胺组[(5 mg/(kg·d)]。模拟临床过程建立麻醉/手术诱导的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麻醉/手术前和麻醉/手术后3 d认知水平变化。对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麻醉/手术组小鼠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的结肠远端内容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将获得的代谢组学原始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麻醉/手术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选取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之一油酸酰胺进行补充。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麻醉/手术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4.3±3.0) s比(8.3±1.3) s, P<0.05],靶向象限探索时间缩短[(24.1±4.6) s比(44.0±4.2) s, P<0.05],两组小鼠平均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3±28.9) mm/s比(214.6±8.9) mm/s, P>0.05]。在旷场实验中麻醉/手术组小鼠相比于对照组总活动路程减少[(3 636.6±539.6) mm比(12 398.4±2 812.5) mm, P<0.05],中央探索时间缩短[(11.7±2.7) s比(63.1±9.3) s, P<0.05],平均速度减慢[(10.6±2.0) mm/s比(21.7±4.8) mm/s, P<0.05],静止时间延长[(464.8±41.3) mm/s比(388.9±51.7) mm/s, 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35种差异代谢物(VIP>1, P<0.05)。老年小鼠接受油酸酰胺补充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油酸酰胺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相对于麻醉/手术组明显缩短[(14.9±2.8) s比(22.2±5.2) s, P<0.05],对靶向象限的偏好性增强[(36.2±2.3) s比(20.0±3.8) s, P<0.05]。 结论: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肠道内源性代谢物紊乱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Meta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选取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6日公开发表的关于结直肠癌术后谵妄影响因素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5.0统计学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含5 2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各因素合并比值比( OR)值和95%置信区间(95% CI)分别为:高龄[1.10(1.06~1.14)]、男性[2.29(1.81~4.44)]、酗酒[3.14(1.63~6.06)]、术前身体状态分级(≥3级)[1.47(1.13~1.91)]、合并症[1.59(1.16~2.17)]、精神疾病史[7.86(4.57~13.54)]、脑血管病史[5.74(3.78~8.72)]、认知功能障碍[3.31(1.20~9.08)]、白蛋白[0.81(0.66~0.99)]、围手术期输血[2.29(1.41~3.69)]、C反应蛋白[2.24(1.11~4.53)],均 P<0.05。 结论:高龄、男性、酗酒、术前身体状态分级≥3级、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精神疾病史、脑血管病史、认知功能障碍、低白蛋白、围手术期输血、C反应蛋白升高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