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为临床选择适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的流动性复合树脂提供参考。 方法:以可压实复合树脂(Majesty)为对照组,选用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A组:Filtex 350 XT Flow;B组:Beautifil Flowable Plus;C组:Clearfil Majesty LV2;D组:Unifil LoFlo Plus;E组:Sonic Fill组)为研究对象,每组材料制备6个半球形试件。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下,树脂试件垂直加载20 N,与牛牙釉质往复对磨1万次后测量球头磨斑直径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磨斑微观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磨斑直径差异。结果:对照组、A、B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033±43)、(1 068±48)、(1 237±86)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E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550±150)、(1 384±222)、(1 525±81) μ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A组( P<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A、B组填料粒度范围较大,磨耗面可见填料的碎裂和局部缺损;C、D、E组填料颗粒较小,并可见多处整块填料脱落的痕迹。 结论:填料粒度范围大的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与可压实复合树脂相当,有望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类型大块树脂固化深度、硬度及对乳牙微渗漏影响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3种类型大块树脂的固化深度、硬度及应用于乳牙的微渗漏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照组为A组(常用复合树脂Filtek TM Z350 XT)和B组(树脂复合体Beautifil Ⅱ);大块树脂组分别为C组(高黏型Filtek TM Bulk Fill)、D组(黏度可变型SonicFill 2)和E组(低黏型SDR ? flow+)。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固化后微观形貌;制备各组树脂固化试件(每组6个),显微硬度计测量各组试件表层及不同深度的维氏硬度值并计算固化深度;分别用各组树脂充填离体乳磨牙(每组5颗),切片、老化、银离子染色、显影,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标本微渗漏情况,对5组银离子渗漏占比评定分级,采用了Jonckheere-Terpstra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C组填料颗粒呈球形且分布均匀;B、D和E组填料颗粒为多角形且分布不均匀。A、B、C、D、E组表面硬度分别为(84.97±6.30)、(65.04±5.95)、(57.80±1.18)、(60.77±2.34)、(33.32±1.83)MPa,A组硬度最高,E组硬度最低,A、E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硬度相似,3组间总体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D和E组的固化深度分别为2.6、3.4、5.8、3.8和7.8 mm。E组微渗漏最严重[0级占2%(1/50)、1级占22%(11/50)、2级占30%(15/50)、3级占24%(12/50)、4级占22%(11/50)],其微渗漏分级分布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各组间微渗漏分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黏型和黏度可变型大块树脂硬度和微渗漏与树脂复合体相似,固化深度更大,可作为乳牙充填的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种CAD/CAM全瓷材料(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三种CAD/CAM(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全瓷材料全解剖式((牙合))贴面的抗折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扫描离体下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上进行(牙合)贴面数字备牙,共四个厚度,分别为1.0 mm、1.5 mm、2.0 mm、2.5 mm,选取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瓷块2种(IPS e.max CAD瓷、VITA SUPRINITY瓷)和树脂基陶瓷瓷块1种(Lava Ultimate优韧瓷),数字设计和数字切削制作相应厚度全瓷(牙合)贴面,每种瓷块每个厚度10例,共获120例(牙合)贴面.将(牙合)贴面加压粘接到3D打印硬质树脂代型上,循环加载后,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垂直加载试验,记录(牙合)贴面断裂载荷,观察失效模式.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断裂载荷结果显示,在厚度为1.0 mm、1.5 mm、2.0 mm时三种材料间断裂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度为2.5 mm时,两种玻璃陶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玻璃陶瓷和树脂基陶瓷之间断裂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玻璃陶瓷随着厚度增加,断裂载荷也随之增大(P<0.05);树脂基陶瓷厚度为1.0 mm、1.5 mm、2.0 mm时的断裂载荷也随着厚度增大(P<0.05).三种(牙合)贴面的断裂模式均表现为裂纹,破碎和折裂.结论:三种CAD/CAM全瓷材料全解剖式(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均能满足后牙(牙合)面缺损修复的需要,树脂基陶瓷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临床上尽量选择较薄的贴面进行修复,以利于颞下颌关节的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评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新鲜拔除、牙冠完整的乳磨牙72颗,随机选取66颗作为实验组用于断裂载荷实验和微渗漏实验,根据充填时是否添加Ribbond纤维及树脂类型随机分为6组(n=11),A1组:3M Z250树脂+Ribbond纤维、A2组:3M Z250树脂;B1组:BeautifilⅡ LS树脂+Ribbond纤维、B2组:BeautifilⅡLS树脂;C1组:3M大块树脂+Ribbond纤维、C2组:3M大块树脂,A1、B1、C1组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2、B2、C2组为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空白对照组D组不作任何处理(n=6),用于断裂载荷实验.断裂载荷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6颗,实验组乳磨牙行Ⅱ类洞制备、充填,所有样本热循环老化后检测断裂载荷,分析断裂模式.微渗漏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每组5颗,每颗于面近中和远中边缘嵴内制备2个直径3 mm、深度2.5 mm的Ⅰ类洞、充填,热循环老化后进行微渗漏检测.结果 断裂载荷实验结果显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各组断裂载荷均明显大于传统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1组>A2组、B1组>B2组、C1组>C2组(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断裂载荷增加了37.08%~39.34%,断裂模式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1、C1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2、C2组牙体断裂占比明显减少,可修复模式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1组断裂载荷明显大于B1、C1组(P<0.05).微渗漏实验结果显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各组微渗漏深度均小于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1组<A2组、B1组<B2组、C1组<C2组(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微渗漏深度降低了53.90%~66.96%.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B1组微渗漏深度明显小于A1、C1组(P<0.05).结论 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材料均可增加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降低微渗漏深度,改善边缘密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小叶内卵圆细胞总体积与轮廓数密度变化的体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定量研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内卵圆细胞(HOC)总体积和轮廓数密度的变化.方法 将11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肝纤维化组(n=6),每周2次皮下注射CCl4与橄榄油混悬液,每次3 mL/kg.在肝纤维化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肝脏随机抽选5个大小约1 mm3的肝组织块分别制作1张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运用体视学方法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鼠肝小叶内的HOC总体积和轮廓数密度进行定量研究,另从每只大鼠剩余肝脏等距随机抽选4个2 mm厚的肝组织块并分别制作2张石蜡包埋的Masson染色切片,按照肝纤维化Metavir分期标准定性评估每只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体视学定量研究显示,对照组肝小叶内HOC总体积为(15.40±7.63)mm3,肝纤维化组肝小叶内HOC总体积为(146.80±114.00)mm3,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小叶内HOC总体积显著增加了8.53倍(t=-2.551,P=0.031);对照组肝小叶内HOC轮廓数密度为(56.20±40.40),肝纤维化组肝小叶内HOC轮廓数密度为(566.50±317.00),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小叶内轮廓数密度显著增加了9.08倍(t=-3.539,P=0.006);定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分期按照Metavir评分标准达到Ⅱ~Ⅲ期,大鼠窦周隙内肝星状细胞增生部位周围伴随着HOC的大量增生.结论 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内HOC显著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华支睾吸虫囊蚴脱囊的超微结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华支睾吸虫囊蚴脱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取华支睾吸虫阳性麦穗鱼,去除头、鱼鳞和内脏,称重后绞碎,按1g∶10ml比例加入人工消化液(成分为0.6g胃蛋白酶,100ml生理盐水,1ml浓盐酸),于37 ℃消化过夜后反复过滤,体视显微镜下分离成熟囊蚴.加入0.025%胰蛋白酶溶液(pH=7.4),37 ℃孵育约3 min,将脱囊后尾蚴、未完全脱出后尾蚴、外形较完整囊蚴及脱下空囊分开收集,使用3%戊二醛与1%四氧化锇固定制样.样品使用50%、70%、80%、90%、100%乙醇逐级浸泡脱水(每级10 min,100%乙醇脱水重复3次),100%六甲基二硅烷浸泡3次(每次10 min),干燥后镀膜喷金,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按50%、70%、90%乙醇、1∶1混合液(90%乙醇:90%丙酮)、90%、100%丙酮逐级脱水(每级10 min,100%丙酮脱水重复3次),依次于丙酮与包埋剂(环氧树脂618)1∶1、1∶3混合液与全包埋剂中浸泡后聚合处理,修块、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结果 扫描电镜下可见囊蚴外观出现了局部膨胀或凹陷、褶皱及塌陷、囊壁内外层分离;脱囊形成的线状裂口长、边缘平整,未能脱出的后尾蚴被软塌的囊壁包裹,其上皮棘刺穿囊壁;脱囊后尾蚴背、腹面遍布体棘,腹吸盘明显大于口吸盘,口、腹吸盘内壁结构不同;排泄囊内填满大小不一圆球形排泄颗粒.透射电镜下显示,脱囊后尾蚴体壁为合胞体结构,由外向内可见皮层外质膜下为电子致密的颗粒状基质,基质向表面形成突起,基质内含许多分泌颗粒及大小不等囊泡;皮棘根部从基质膜发出,穿过基质从皮层表面穿出;基层厚度差异较大,内含多个高电子密度分泌小体;外环肌和内纵肌发达,深入到细胞层,经胞质管运送的物质在远端形成囊泡;皮层细胞间物质发达,充满杂乱分布的管状、大小不等的囊泡结构及线粒体.结论 囊蚴凭借发达的肌肉组织剧烈运动,在脱囊中起积极作用;皮棘有助于后尾蚴尽快摆脱软化囊壁的包裹;囊内后尾蚴可能借助运动触碰囊壁方式使皮层分泌物可直接作用于内壁,发挥化学性软化内壁作用来协助脱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降香与其伪品缅甸大叶生药学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对比研究降香与市场常见伪品缅甸大叶的生药学特征,建立二者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基于性状、微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鉴别降香与缅甸大叶.[结果]降香与缅甸大叶在性状、微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上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性状上,降香木纹细腻,表面花纹丰富且美观,断面具同心环纹、不规则花纹等,导管肉眼难见,质坚硬致密,气芳香特异;缅甸大叶木纹稍粗,表面花纹少或无,断面具放射状、雪花状细碎花纹等,偶见枯朽孔洞,导管孔肉眼可见,花香气稍淡.微性状上,降香导管孔小,导管群、木纤维群及弦向薄壁组织相间排列,使横切面形成同心环状;缅甸大叶导管多且大,导管群排列无序,管孔内常含树脂,弦向薄壁组织呈密集弯曲的波浪状环带状.三切面上,降香横切面导管多单个排列,偶见2~8个聚集,管孔小,木纤维大片存在,木薄壁组织较窄;弦切面木射线略叠生,多高2~16个细胞;径切面仅上下两层可见方形射线细胞.缅甸大叶横切面导管多复管孔,常2~8个相连,管孔极大,木纤维群呈方块状,木薄壁组织较宽;弦切面木射线非叠生,多高6~26个细胞;径切面方形射线细胞较多.此外,二者薄壁细胞及射线均含草酸钙方晶.解离组织显微主要鉴别点为缅甸大叶导管明显比降香大.薄层色谱上,二者存在2个差异性色谱点.[结论]降香与缅甸大叶性状及解离组织特征差异较小,但微性状、三切面显微及薄层色谱特征差异较明显,可据此鉴别.该研究建立了降香与缅甸大叶的有效鉴别方法,可为澄清降香市场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大块充填树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耐久性及微渗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评价不同大块充填树脂和牙本质之间粘接强度、耐老化性及微渗漏.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磨牙 140 颗(来源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口腔科),其中 120 颗磨除牙颌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层,涂布粘接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四组,每组 30 颗.用 3 种大块树脂FiltekTM Bulk Fill(A组),VOCO X-tra Bulk Fill(B组),SureFil SDR(C组)一次充填,Filtek Z350 传统树脂(D组)分层充填.随机数字表法将四组分为两个亚组,各15颗.第一亚组在充填完成后,即老化前;另一亚组进行10000次温度循环老化,即老化后,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树脂材料间及老化前后粘接强度的差异.剩余20颗磨牙制备深4mmⅠ类洞型,每组5颗,充填并老化后浸泡至 2%亚甲基染料中 24 h,切成 1mm薄片,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边缘染料渗入情况.结果 老化前,C组粘接强度高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后,各组粘接强度较老化前均下降,C组粘接强度高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界面微渗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黏度树脂SDR在实验中有良好表现,能达到比传统纳米树脂更好的粘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相同横截面的单支锉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比较相同横截面的不同往复运动机用镍钛器械对模拟弯曲根管的预备成形能力.方法:采用42 个树脂模拟重度弯曲根管,随机分成S形横截面组(A组)与平行四边形横截面组(B组).A组树脂块随机分为3 组(n=7),分别使用Reciproc Blue、O-Blue、O-Gold单支锉根管预备;B组树脂块随机分为 3 组(n=7),分别使用WaveOne GOLD、WF File(New)、WF File(Old)单支锉根管预备.预备后根尖直径0.25 mm.预备前后分别使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树脂块并计算根管全长及多个不同测量水平体积增量比、表面积增量比及根管偏移量.结果:在根尖段,O-Blue组体积增量比和表面积增量比大于Reciproc Blue组(P<0.01&P<0.05),表面积增量比小于O-Gold(P<0.05),O-Gold组体积增量比和表面积增量比大于Reciproc Blue组(P<0.001);在根中段,O-Blue的体积增量比大于O-Gold组(P<0.01);在根管全长,O-Blue组体积增量比大于Reciproc Blue组(P<0.05).Reciproc Blue组在根管中下段向弯曲内侧偏移(P<0.05);O-Blue组在根中段向弯曲内侧偏移(P<0.05);O-Gold组在根尖段向弯曲内侧偏移(P<0.05).WaveOne GOLD组、WF File(New)组和WF File(Old)组的根管体积增量比、表面积增量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根管全长均明显向弯曲内侧偏移(P<0.05).结论:S形横截面组中O-Gold和O-Blue切削能力稍优于Reciproc Blue,O-Gold对根尖区破坏较大;平行四边形横截面组中3 种单支锉成形能力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Er:Yag激光拆除3种材质贴面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本实验采用Er:Yag激光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牙合)贴面进行体外照射去粘接,通过分析比较Er:Yag激光对于(牙合)贴面、牙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激光无创拆除(牙合)贴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正畸下颌前磨牙,标准化牙体预备后制作3种不同厚度(1.0、1.5、2.0 mm)和不同材质(Vita琥珀瓷、Vita Mark Ⅱ、润瓷)(牙合)贴面进行粘接,1周后使用Er:Yag激光(2.5、3.5 W)照射(牙合)贴面并记录时间.扫描电镜(SEM)观察去除后的微观形态.结果 润瓷(牙合)贴面经2.5或3.5 W Er:Yag激光长时间(>20 min)照射后仍无法取下;2.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1.0 mm Vita琥珀瓷组(96.0 s±16.0 s)大于1.0 mm Vita Mark Ⅱ组(84.5 s±19.5 s)(P<0.05);1.5 mm Vita琥珀瓷组(246.5 s±13.5 s)大于 1.5 mm Vita Mark Ⅱ组(170.0 s±14.0 s)(P<0.05);3.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2.0 mm Vita琥珀瓷组(381.0 s±24.0 s)大于2.0 mm Vita Mark Ⅱ组(341.5 s±26.5 s).结论 同种材质、相同厚度情况下:激光功率越大,拆除时间越短,当功率较小时,可能导致(牙合)贴面无法拆除.相同厚度、相同功率情况下:激光穿透瓷块到达粘接层可能对瓷块结构产生影响.同种材料、相同功率情况下:瓷块厚度越厚,拆除所需时间越长,所需功率越高.激光无法直接拆除树脂类(牙合)贴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