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分泌酶反义RNA通过微小RNA-137调控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β-分泌酶反义核糖核酸(BACE1-A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ng Ⅱ处理H9c2心肌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H9c2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 Ⅱ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Ang Ⅱ组),同时将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作为对照(Con组)。分别将干扰对照序列(si-NC)、干扰BACE1-AS序列(si-BACE1-AS)、抑制剂阴性对照序列(anti-miR-NC)、Ang Ⅱ+si-BACE1-AS与miR-137抑制剂(anti-miR-137)转染至心肌细胞,加入含有浓度为1 μmol/L Ang Ⅱ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分别记作Ang Ⅱ+si-NC、Ang Ⅱ+si-BACE1-AS、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Ang 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ACE1-AS、微小RNA-137(miR-137)的表达水平;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BACE1-AS和miR-137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与Ang Ⅱ+si-NC组比较,Ang Ⅱ+si-BACE1-AS组凋亡率显著降低[(14.83±2.28)%比(27.84±1.54)%, t=28.137, 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0.64±0.10比0.97±0.02, t=40.627, P<0.05),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0.68±0.05比0.33±0.04, t=19.032,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BACE1-AS可靶向结合miR-137。Ang 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miR-137、SOD和bcl-2水平低于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组(0.36±0.11比0.99±0.01、21.18±1.66比32.85±2.98、0.38±0.08比0.68±0.04, t=17.111、10.263、10.062, P<0.05),LDH、MDA、凋亡率和bax水平高于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组(377.03±2.75比323.52±20.71、30.80±2.56比18.06±0.58、23.04±2.55比14.80±0.35、0.88±0.04比0.63±0.05, t=7.684、14.561、9.604、11.71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敲低BACE1-AS表达可通过上调miR-137的表达来减轻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876-5p通过靶向FOXM1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876-5p(micro ribonucleic acid-876-5p, miR-876-5p)通过靶向叉头盒蛋白M1(forkhead box M1,FOXM1)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MB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为(10.42±2.17)岁,范围为5~14岁。通过qPCR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876-5p和FOXM1、TAp73、Beclin1、Livin、Cyclin D1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过表达miR-876-5p后对MB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qPCR和WB实验检测过表达miR-876-5p前后,FOXM1、TAp73、Beclin1、Livin、Cyclin D1在蛋白或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miR-876-5p在MB中表达显著降低( P<0.001),过表达miR-876-5p能够显著抑制MB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P<0.01)。FOXM1在MB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miR-876-5p呈负相关( r=-0.527, P=0.013 )。在MB细胞中过表达miR-876-5p能够抑制FOXM1的表达。此外,在MB中,miR-876-5p的表达与TAp73和Beclin1呈正相关( r=0.506, P=0.008; r=0.535, P=0.003),与Livin和Cyclin D1 mRNA呈负相关( r=-0.496, P= 0.011; r=-0.574 , P=0.005 )。与之相反,FOXM1的表达与TAp73和Beclin1呈负相关( r=-0.554 , P=0.007 ; r=-0.497, P=0.016 ),与Livin和Cyclin D1呈正相关( r=0.502, P=0.009 ; r=0.476, P=0. =0.015 )。此外,miR-876-5p在MB细胞中可以下调Livin和Cyclin D1的表达,上调TAp73在Beclin1的表达。 结论:miR-876-5p具有抑制MB增殖和侵袭的作用,而FOXM1可能促进MB增殖和侵袭。miR-876-5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FOXM1促进机体内抑癌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致癌基因表达,最终抑制MB细胞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扰circ_0063865的表达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表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irc_006386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Sanger测序、背靠背引物验证以及核糖核酸外切酶(Ribonuclease R,Rnase R)耐受实验鉴定circ_0063865的环状结构及稳定性。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ESCC病理组织芯片中circ_0063865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以及ESCC细胞系中circ_0063865的表达水平。Cell Counting Kit-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irc_0063865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Sanger测序、背靠背引物和Rnase R耐受实验验证了circ_0063865的成环性。R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irc_0063865在ESCC组织中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 t=2.267, P<0.05),circ_0063865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χ2=4.356, P<0.05),circ_0063865高表达ESCC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低于低表达患者。RT-qPCR结果表明,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相比,circ_0063865在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F=18.413, P<0.05)。此外,敲低circ_0063865后,KYSE-30和KYSE-15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凋亡水平显著升高(均 P<0.05)。 结论:ESCC中circ_0063865呈高表达,其表达变化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而且circ_0063865可促进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表微生物群及其与眼表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表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影响,眼表微生物群参与免疫耐受、代谢和上皮屏障功能的调节。微生物组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分布失衡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体内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细菌。在微生物组学研究中,最初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和泌尿生殖道5个部位。随着16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16SrRNA)高通量测序及宏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眼表细菌群落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眼表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的分布有一定差异,菌群存在也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年龄、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眼表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有一定影响,眼局部重复使用抗生素可增加眼表的耐药菌群。不同类型的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与眼表菌群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就正常眼表菌群的组成、分布、影响因素及眼表菌群与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眼表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同时为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对乙肝病毒在小鼠体内复制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DAC11)抗乙肝病毒(HBV)的体内效果和毒性。方法:选取4~6周龄雄性C57BL/6 (H-2b)小鼠,通过尾静脉高压水注射法建立HBV体内复制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模型组,仅注射HBV复制质粒;HDAC11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HBV复制质粒的同时分别给予2.5、5.0、10.0 μg/只小鼠剂量的HDAC11过表达质粒。于注射后第1、4、7、10、14天采集小鼠眼眶静脉血,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析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组织中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水平。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给药后第1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165.99±50.35)比(238.69±31.99) IU/ml, t=3.498, P<0.01],[(89.92±34.55)比(238.69±31.99) IU/ml, t=8.937, P<0.01],[(26.56±19.45)比(238.69±31.99) IU/ml, t=16.027, 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仍显著低于模型组[(164.86±67.99)比(242.78±20.42) IU/ml, t=3.104, P<0.01],[(70.78±44.76)比(242.78±20.42) IU/ml, t=9.889, P<0.01]。给药后第1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e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4.43±1.62)比(12.05±5.90), t=3.523, P<0.01],[(1.91±1.11)比(12.05±5.90), t=4.778, 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4.64±2.60)×10 3比(3.11±1.63)×10 4 IU/ml, t=3.197, P<0.05],[(2.08±1.27)×10 3比(3.11±1.63)×10 4 IU/ml, t=3.541, P<0.05],[(3.41±2.30)×10 3比(3.11±1.63)×10 4 IU/ml, t=3.354, P<0.05]。肝组织中的HBcAg水平显著降低。给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动物体重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HDAC11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HBV复制的效果,且毒性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6-甲基腺苷修饰在肿瘤及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表观转录组学代表核糖核酸(RNA)修饰的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参与调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RNA修饰多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方式众多,具有重要功能,其中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真核生物RNA序列中信使RNA(mRNA)上最常见的一种修饰,表现为甲基转移酶催化腺嘌呤在6号氮原子位置发生甲基化修饰,它通过"写入器"、"擦除器"、"阅读器"三类分子生物精准调控来维持动态平衡。m6A修饰与组织发育、生物钟、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损伤反应、性别决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类肿瘤细胞中m6A修饰通过调控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和免疫应答有重要影响。因此,肿瘤细胞的m6A修饰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抗癌治疗靶点,这对于阐明肿瘤机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m6A修饰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这种新发现的病毒导致了2019年12月以来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5011-5p对膀胱癌细胞系J82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miR-5011-5p对膀胱癌细胞系J82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J8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随机序列分子(NC组)和miR-5011-5p序列分子(miR-5011-5p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划痕实验分析miR-5011-5p对J82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5011-5p的靶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5011-5p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iR-5011-5p组J82细胞中miR-5011-5p相对表达量为10.73±1.67,显著高于NC组的1.04±0.16( t=5.81, P < 0.01)。NC组、miR-5011-5p组J8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3±1.67)%、(34.96±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0, P < 0.01)。NC组、miR-5011-5p组J82细胞迁移率分别为(71.31±7.69)%、(37.43±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9, P < 0.05)。miR-5011-5p的靶基因可能是Yes相关蛋白1(YAP1)。与NC组相比,miR-5011-5p对J82细胞YAP1表达具有显著抑制效应( P < 0.01)。 结论:miR-5011-5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YAP1基因表达,促进膀胱癌J82细胞的凋亡并抑制其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新型诊断标志物的研发概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乙型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广泛、危害性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为69.25人/10万人。为了使感染科临床工作者获得乙型肝炎研究的前沿信息,本文对乙型肝炎的靶点和新型诊断标志物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临床意义及检测技术改进等作了重点介绍,建议有条件单位逐步扩大检测,这将对临床诊断率及抗病毒药物评估有帮助,并有助于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乙型肝炎诊断率要提升至90%”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慢病毒shRNA文库结合二代测序筛选口腔鳞癌放疗抵抗相关分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用高通量方法筛选口腔鳞癌放疗抵抗相关的激酶基因,为口腔鳞癌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慢病毒构建的短发夹核糖核酸(shRNA)激酶文库(含4 675个不同shRNA序列,覆盖709个人激酶基因)感染舌鳞癌Cal-2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去除未成功感染的细胞后,以光子射线进行照射(0、10和15 cGy),然后继续培养3 d,以增加不同射线抗性细胞的丰度差异。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利用PCR获得完整shRNA序列,同时每组引入不同标签序列,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二代测序,找出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的shRNA,其对应基因即为影响射线抗性的基因。结果:本次实验共筛选到5个影响口腔鳞癌放射线抗性的激酶基因,其中,PKLR和IPMK敲减后会增加射线抵抗,AURKB、ITPKB和DLG2敲减后会导致放射敏感,其高表达会导致患者对放疗耐受。结论:本研究利用shRNA慢病毒文库结合二代测序方法筛选到3个口腔鳞癌放射抵抗基因,但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VEGF、MCP-1联合LncRNA XIST评估膀胱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联合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X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本(LncRNA XIST)评估膀胱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4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术前和体检时采集空腹状态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VEGF、MCP-1、LncRNA XIST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术后随访1年,记录术后6个月和1年生存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清VEGF、MCP-1、LncRNA XIST预测膀胱癌患者生存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VEGF、MCP-1、LncRNA XIST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不同亚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清VEGF、MCP-1、LncRNA XI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VEGF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肿瘤最大直径、T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分级、局部肿瘤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淋巴转移有相关性( P<0.05);MCP-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T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分级、局部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关性( P<0.05);LncRNA XIST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T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分级、局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有相关性( P<0.05)。血清VEGF、MCP-1联合LncRNA XIST检查对膀胱癌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均高于单项和双项检查(AUC=0.909,95% CI:0.850~0.968;AUC=0.682,95% CI:0.538~0.826)。VEGF、MCP-1和LncRNA XIST高表达组的膀胱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清VEGF、MCP-1联合LncRNA XIST检测有助于提高膀胱癌患者诊断率,且对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