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移植术后肺部菌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痰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肺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仍较低。随着细菌16s核糖体小亚基RNA(rRNA)基因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呼吸道样本中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得以量化,潜在病原体和共生环境也得以识别,揭示了健康肺部存在丰富的菌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部菌群不仅可以调节肺部免疫稳态,而且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有异于健康人群,并与其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相关。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特点及其与肺部感染、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树花粉过敏原组分诊断策略:识别关键过敏原以制定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球树花粉致敏阳性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华北和华中地区,桦木花粉、柏树花粉和梧桐树花粉是春季花粉症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过敏原。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分布和花粉传播规律导致了不同的花粉暴露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诊断和治疗个体化需求的挑战。本文通过深入解读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发布的《过敏原组分诊断指导建议2.0》中关于树花粉过敏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探讨了PR-10蛋白、Profilins、Polcalin等树花粉的主要过敏原家族和组分蛋白,以及可能导致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的交叉反应组分。通过过敏原组分诊断可以区分真正过敏患者和对多重过敏原的反应,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如Bet v 1和Cup a 1为桦树和柏树过敏患者免疫治疗的特异性指标。本文对该指南解读,为树花粉过敏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前沿信息,深入分析树花粉过敏原组分蛋白、临床表现和治疗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树花粉过敏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模式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早重建的一类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早期,供者NK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靶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特异性偶联,识别并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发挥抗感染和抗血液肿瘤等作用。根据供者KIR与受者HLA配型组合的不同模式,可预测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和移植结果。笔者拟就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KIR/HLA配型模式及其对移植结果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优化供者筛选、改善移植结果和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癌住院患者癌症相关肌肉异常现患率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肺癌住院患者癌症相关肌肉异常(CRMD)现患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从2023年3—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非重复住院的共347例肺癌患者中,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无数据缺失的2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对患者进行肌肉质量测定,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膳食信息,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患者的疾病信息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根据AWGS 2019标准并参考其推荐的界值将患者分为5组:(1)可能肌肉衰减症(possible sarcopenia,PS)组(71例);(2)肌肉衰减症(sarcopenia,S)组(35例);(3)严重肌肉衰减症(severe sarcopenia,SS)组(37例);(4)低肌肉质量(low muscle mass,LMM)组(24例);(5)无肌肉异常(non-muscle disorder,non-MD)组(92例)。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识别肺癌患者CRMD的影响因素。 结果:259例患者中CRMD的现患率为64.5%,PS的现患率为27.4%,S的现患率为13.5%,SS的现患率为14.3%,LMM的现患率为5.4%。植物蛋白( OR=0.969,95% CI:0.942 ~0.996)摄入和规律运动( OR=0.485,95% CI:0.269 ~0.869)是肺癌住院患者CRMD的保护因素,而年龄( OR=1.056,95% CI:1.013 ~1.101)、近6个月体重下降≥5%( OR=4.546,95% CI:1.363 ~15.563)和合并糖尿病( OR=2.342,95% CI:1.137 ~4.866)则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肺癌住院患者CRMD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年龄、膳食摄入、体重变化、运动以及合并症情况与之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免疫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型抗肿瘤免疫方法。NK细胞可来源于外周血、脐带血、NK-92细胞系及诱导多能干细胞。CAR-NK细胞可非特异性识别靶抗原且无人类白细胞抗原限制性,异体输注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原代细胞及动物模型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作为现货型产品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CAR-NK载体构建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初步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野生和不同栽培方式桑黄药材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桑黄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和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评价野生和不同栽培方式桑黄药材质量。方法:采用UPLC建立桑黄药材的特征图谱及多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并运用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18批桑黄药材特征图谱有10个共有峰,指认出麦角硫因(峰1)、原儿茶酸(峰2)、原儿茶醛(峰3)、咖啡酸(峰4)、Hispidin(峰5)5个成分,聚类分析、OPLS-DA可将野生品及不同栽培方式桑黄药材明确区分。结论:段木栽培桑黄较袋料栽培桑黄与野生桑黄更接近,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为桑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然免疫细胞的获得性免疫属性及其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移植排斥反应涉及天然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几十年来,获得性免疫细胞一直是移植免疫研究主要方向。研究者发现天然免疫细胞具有令人惊讶的新特征,包括免疫记忆,这可能对进一步改善移植物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移植物在短期内的存活率非常好,但长期存活仍然较差,并且在临床上大多数移植物因慢性排斥而导致功能丢失(简称失功)。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的移植物失功通常由天然免疫细胞主导,尤其是移植物中的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天然免疫细胞可以表现出获得性免疫属性,其通过直接识别非己抗原,或在同种异体环境中被“训练”,从而表现出免疫记忆特征。在部分模型中,靶向这种天然免疫细胞获得性特征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同种异体移植物长期存活。这些发现可能为促进临床移植物存活和恶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治疗机会。笔者综合文献报道,介绍天然免疫细胞的获得性应答特征,通过充分讨论天然免疫细胞类型的异质性和可塑性,以及相关问题,激发研究者在该领域开展更多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物品清点接近失误事件相关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手术室护士自愿上报手术物品清点接近失误事件的特征,对相关系统因素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降低手术物品清点风险,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应用自行设计的手术物品清点接近失误调查表,记录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室护士自愿上报的手术物品清点接近失误事件及其特征与原因,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风险因素分析与识别。结果:护士共上报98例手术物品清点接近失误事件。清点接近失误手术物品主要分为6类,其中一次性手术物品占52.04%(51/98)、手术器械细微部分占24.49%(24/98)、内植物占14.28%(14/98)、电外科器械占5.10%(5/98)、动力系统占3.06%(3/98)、医用激光占1.02%(1/98);清点接近失误事件发生风险最高的物品种类是一次性手术物品(术者操作不规范 ξ1 = 0.333),9类风险因素中术者操作不规范( r1 = 0.673)、洗手护士操作不规范( r4 = 0.691)和术者操作失误( r2 = 0.693)是最主要的三大影响因素。 结论:通过分析手术物品清点接近失误产生的系统风险因素,利于护士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策略,以提升手术物品的清点安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比对软件在植物数据分析中的性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2周前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WGBS)被认为是DNA甲基化研究的"金标准",并且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虽然目前针对WGBS已经开发了数种分析工具,但还没有全面评估这些工具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分析效率.本研究通过分析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和大豆(Glycine max)3种主要作物的DNA甲基化数据,对DNA甲基化的 4 个分析工具中常用的 6 种比对方法(BSMAP、Bismark-bwt2-e2e、Bismark-his2、Abismal、BSSeeker2-bwt2-e2e 和 BS-Seeker2-bwt2-local)从运行效率、内存资源利用、比对质量和甲基化位点识别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性能评估.结果显示,与另外5种甲基化比对方法相比,虽然BSMAP运存较大,但是在运行速度上表现出较高的效率,尤其在处理大规模基因组数据时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BSMAP在比对质量和甲基化位点识别方面也展现出较高水平,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认为在选择比对工具时,还需要根据实际计算资源、研究需求以及对运行速度和内存消耗的权衡来做出合适的决策.这项研究为从事植物领域DNA甲基化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指导,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和结果的可信度,对深入分析植物生物学中的DNA甲基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飞蛾藤属植物成分分析及其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飞蛾藤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作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UPLC-Q-Exactive Focus-MS/MS分析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mm×2.1mm,2.6 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 30℃;加热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成分差异.结果 共鉴定出 124 种成分,包括有机酸及其酯类 50 种、苯丙素类 19 种、黄酮类 16 种、酰胺类 3种、糖苷类16 种、生物碱类3 种和其他类17 种,并筛选得到35 种差异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快速、全面地分析了飞蛾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