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26)和观察组( n=2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入院时、手术1周后,护理人员进行院内调查,发放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中文版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社会心理适应情况以及病耻感。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理社会适应、病耻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OAI-20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有重要意义,可消除患者的病耻感及改善负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将心理干预融入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健康思维项目的调适及可行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对中文版健康思维项目进行调适,并在此基础上评价由产科护士主导的健康思维项目在中国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对医院护理管理者、参与健康思维项目预试验的护士和围产期女性进行访谈,基于各方的反馈意见对健康思维项目的内容、开展方式、次数等进行调适。根据调试后的项目手册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干预结束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评价由产科护士主导的健康思维项目在中国开展的可行性。结果:调适后的中文版健康思维项目由产科护士在孕妇每次产检的时候对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时间为每次30 min,干预次数为5次,干预的地点在产科门诊健康宣教室。健康思维项目在中国开展的促进因素包括孕产妇对精神心理健康的卫生需求较为普遍,孕妇、护士和医院都能从项目中获益,管理层的支持,项目本身有很多便捷性及护士的人格魅力。阻碍项目开展的因素包括母亲的参与意愿不够,社会对精神心理问题存在歧视,护士的工作时间不够,护士的知识和技能需提升,培训和督导方式需要改进。结论:调适后的中文版健康思维项目在中国开展是可行的,可以考虑在中国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中增加健康思维项目以促进围产期女性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高学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病耻感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探讨高学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病耻感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的240例高学历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Link病耻感量表其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202例高学历精神分裂症患者贬低-歧视感知分量表得分,应对方式分量表中保密、分离、教育、挑战得分,情感体验分量表的误解、不同/羞耻维度得分,分别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住院次数的高学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高学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病耻感,提示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时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早期康复治疗对烧伤儿童手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儿童因其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等均较差,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烧伤等各种意外伤害;但因其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烧伤后不仅瘢痕出现早而且增生快,特别是关节部位挛缩严重,所致畸形和功能障碍也更加显著多变。烧伤后的瘢痕和功能障碍又对患儿以后生活、上学、工作造成困扰,使得患儿在生活中易受其他儿童歧视,从而心理受创并产生自闭倾向,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压力。该研究纳入52例手烧伤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伤后1个月及以内开始干预)和晚期干预组(伤后1个月以后开始干预),均进行皮肤护理、瘢痕按摩、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压力治疗、佩戴支具、游戏与音乐治疗。结果显示,与康复治疗前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康复治疗后手部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晚期干预组患儿康复治疗后手部活动度改善情况不明显(P=0.142)。在早期干预组中,38.5%的患儿出现手部活动度明显改善;而在晚期组干预中,69.2%的患儿手部活动度无明显改善。伤后至介入康复时的时长和住院时长与手功能改善均呈负相关(P 值分别为<0.001、0.003),康复时长与手功能改善呈正相关(P=0.005)。儿童手烧伤后应尽早进行系统的手部康复功能训练,积极预防手部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手部功能,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早期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手烧伤患儿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和后期畸形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第九届世界抗病耻感大会介绍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本文中对第九届世界抗病耻感大会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次大会主要围绕精神卫生领域中存在的病耻感与歧视展开讨论,并分享了一些高收入国家在抗病耻感方面的成功经验。共有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精神卫生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参会。本次会议为今后克服寻求精神卫生服务的阻碍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与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病耻感与正念水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双向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病耻感与正念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双向障碍抑郁症的患者126例。采用病耻感量表和正念水平量表对患者病耻感和正念水平进行调查,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病耻感贬低-歧视、病耻感应对、病耻感情感体验等病耻感分量表得分分别为(2.58±0.56)分、(2.79±0.48)分、(2.71±0.55)分,正念水平总分为(102.95±19.5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证实,贬低-歧视感知、病耻感应对、病耻感情感体验与观察、描述、有觉知行动、不判断、不反应、正念水平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正念水平、病程、住院次数和文化程度等为双向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病耻感的显著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双向障碍抑郁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正念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病耻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精神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精神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实习的护生97人,2019年1~6月进入该科的护生49人作为对照组,2019年7~12月进入该科的护生48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精神科认知调查表和护理服务意愿评估表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习2 w后观察组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总分(34.02±8.49)分低于对照组(40.37±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14, P<0.01)。两组护生精神科认知调查表中对精神病患者、环境、精神科护理、精神科职业、临床实习这5方面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生服务意愿得分为(7.50±2.08)分高于对照组的(6.27±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79, P<0.01)。 结论: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善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误解和歧视,提升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服务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歧视体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编制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歧视体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明确HIV/AIDS患者歧视体验的操作性定义,发展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形成初始问卷。选取2020年7—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410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通过项目分析筛选问卷条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信效度。结果:形成的HIV/AIDS患者歧视体验问卷包括外在的歧视和内在的歧视2个维度,共1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歧视发生频率方面和歧视经历对患者负性心理影响程度方面,均提取2个相同的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8.367%和55.403%。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歧视发生频率方面卡方自由度比值( χ2/ df)=2.831, P<0.0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93,拟合优度指数(GFI)=0.928,比较拟合指数(CFI)=0.925,递增拟合指数(IFI)=0.926;歧视经历对患者负性心理影响程度方面 χ2/ df=1.740, P<0.05;RMSEA=0.076,GFI=0.925,CFI=0.936,IFI=0.938。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9,Cronbach α系数为0.811,重测信度为0.862( P<0.01)。 结论:HIV/AIDS患者歧视体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HIV/AIDS患者歧视的评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中国15~24岁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7.1%,由于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而结婚、生育的年龄后移,使青少年人群一旦发生非意愿妊娠,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为避免人工流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特制定《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以促进青少年知情选择和持续使用高效避孕方法,有效避免非意愿妊娠。本指南建议由专门的医疗机构和接受过培训的服务提供者,遵循不歧视、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按照本指南建议的服务流程向青少年服务对象提供友好和规范的避孕服务。服务提供者应依据青少年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指导青少年优先选择并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宫内避孕或皮下埋植),特别是在人工流产后、产后和寻求紧急避孕等现场服务的时机。对选择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或临时避孕方法(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等)的青少年,应指导坚持和正确使用,以降低使用失败率。本指南强调选择任何其他避孕方法的青少年均应同时坚持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心理弹性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2月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305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心理弹性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病耻感和心理弹性的关系,采用AMOS 25.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验证。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5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8%(286/305)。结果:28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56.49±14.28)分,病耻感总分为(29.62±5.70)分,生存质量总分为(63.15±11.67)分;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得分呈正相关( r=0.461, P<0.01),病耻感与生存质量得分呈负相关( r=-0.328, P<0.01),病耻感与心理弹性得分呈负相关( r=-0.309, 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病耻感与生存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作用显著(β=-0.167, 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32.2%。 结论:心理弹性是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中介变量。护理人员应开展以影响心理弹性路径为依据的干预策略,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