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22年沈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水质变化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沈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2016-2022年对沈阳市9个涉农区县1 91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采集水样3 820份,水样总体合格率为85.73%(3 275/3 820).2016-2022年水样合格率从67.46%提升至93.98%.不同年度、不同水期、不同水样类型、不同消毒方式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未达标指标为浑浊度(4.06%)、锰(3.82%)、总大肠菌群(2.88%)、肉眼可见物(1.44%)、硝酸盐(1.41%)、菌落总数(1.31%)、铁(1.15%)和色度(1.10%).结论 沈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逐年增高,需重点关注硝酸盐、氟化物、铁、锰、氨氮、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不合格指标,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重视,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特征、临床症状、体征、眼底造影特征和激光扫描眼底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01/2023-01确诊的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138眼(其中24例为双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造影(ICGA)、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血化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斑点试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白细胞抗原B27、风湿系列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RPR及TPPA阳性,其他化验检查阴性,确诊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44±13.1岁,男 59 例(51.8%),女 55 例(48.2%),单眼 90 例(78.9%),双眼24例(21.1%),其性别、婚姻以及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视盘充血以及后极部视网膜灰黄色混浊;FFA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黄斑周围点样弱背景荧光、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染色、视网膜RPE荧光积存以及视盘染色或强荧光;ICGA以及OCT特征主要表现为晚期后极部鳞状弱荧光,FFA与ICGA之间的关系对称一致,OCT显示玻璃体高反射点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针尖样凸起.结论: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4岁,单眼发病多见,患者性别、婚姻、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玻璃体灰白色细胞,后极部视网膜混浊增厚感、灰黄色改变,正确识别OCT、FFA、ICGA特征可以减少漏诊误诊,早期正确诊治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运用"主客交"理论探讨难治性痛风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温病学家吴有性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首次提出,初始主要用于温疫病的诊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使其成为指导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理论."主客交"理论中的"主"指正(正气),"客"为邪(邪气),"主客交"的本质在于正虚邪客,主客胶着而持久不解,迁延不愈,形成顽症痼疾.难治性痛风为素体脾肾亏虚,久羁之湿、痰、瘀、毒等邪凝聚胶着于血脉筋骨所致,与"主客交"的病理演变高度契合.基于此,临证可运用扶正护主、祛邪逐客,分解主客、标本并治之法治疗难治性痛风,自拟泄浊通痹方,验之临床,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卫气内伐"理论辨治手足综合征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手足综合征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麻木或疼痛,可伴有脱屑、皲裂、渗液、破溃等,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从"卫气内伐"理论分析,脏腑失调,营卫化源失常、循行受阻,致使卫气内伐而伏于脉中,在内不能温煦脏腑,在外不能固表御邪,加之在内的药毒(抗肿瘤药物)和在外之风寒湿邪袭扰,虚实夹杂,而成手足综合征.治当健脾和胃、温阳益肾、调和脏腑、祛邪蠲痹,方能营卫得源、清浊得分,卫气得温、脏腑得煦,血脉得通、卫行得畅,身无邪扰、内外皆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陕西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解2018年陕西省城市供水水质卫生状况,按照《2018年陕西省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选取陕西省地级以上城市/县(市、区)城区773个城市供水监测点,分别于2018年枯水期(4-6月)和丰水期(7-9月)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18年陕西省城市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为80.85%(1 250/1 546).出厂水中消毒剂余量的合格率84.05%(216/257)低于末梢水95.65%(835/873)和二次供水95.77%(272/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纯二氧化氯和液氯消毒方式末梢水样消毒剂余量合格率分别为96.51%(332/344)和 97.32%(363/373),高于使用次氯酸钠的消毒剂[88.89%(48/54)]和复合二氧化氯的消毒剂[89.58%(8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二氧化氯(91.24%)、游离余氯(94.62%)、菌落总数(94.18%)、浑浊度(94.18%)、总大肠菌群(94.70%)和氟化物(96.70%)外,其余指标的合格率均超过97%.提示微生物学指标、浑浊度和氟超标是影响陕西省城市供水水质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彝医张之道辨治肿瘤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张之道是彝医药奠基人,在肿瘤辨治上形成开创性的"治瘤先治气"的学术思想,认为人体与宇宙清浊之气失衡是肿瘤发病的外因,体内清浊之气虚衰、紊乱致水血、痰瘀、毒邪内生是肿瘤发病的内因.治疗当以"天人同象"为总纲,以"扶正祛毒"为目标,以"疏通气路、血路、水谷路"为治法,以"平衡清气、浊气"贯穿始终进行中彝医结合临床辨治.通过总结张之道临床辨治肿瘤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加急性肝衰竭"毒浊致病"学说的科学内涵及其代表方解毒化瘀Ⅱ方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加急性肝衰竭"毒浊致病"学说是毛德文教授团队在急性肝衰竭"毒邪致病"学说基础上提炼而来.本文详细介绍慢加急性肝衰竭"毒浊致病"学说的形成、科学内涵及其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充分阐述慢加急性肝衰竭"毒浊致病"学说的科学性及其代表方解毒化瘀Ⅱ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可行性及确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李廷荃基于“虚气留滞”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李廷荃教授认为,“虚气留滞”为胃癌前病变核心病机,“虚气”即脾虚、气机失于斡旋,为发病之本;“留滞”即津血输布障碍,以致痰浊、瘀血滞留不化,蕴积日久,酿化为毒,痰瘀毒互相裹挟,损伤胃络,为患病之标。李教授强调,“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而滞留、留滞更伤正的恶性循环,并贯穿疾病始终,其临证根据患者正气之多寡、病邪层次之浅深,以补虚行滞为基本治法,自拟“健脾消萎汤”治之,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ood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7岁。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周,于2019年11月11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近1年来有反复肺部感染和贫血,曾于外院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接受抗感染及输血治疗,但是情况无明显好转。2005年行胆道结石取出手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病史。否认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药物史。否认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矫正视力1.0;左眼视力眼前手动,无法矫正。右眼、左眼眼压均为16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左眼可见尘状及色素性角膜后沉着物,丁达尔征(+),前房细胞(++);双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检查:左眼玻璃体中度混浊、细胞(+),视盘颜色偏淡;后极部及鼻侧视网膜呈灰白色,血管管径细,动脉闭塞,视网膜下方及颞侧可见颗粒状坏死灶,累及黄斑区( 图1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左眼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延迟,视盘下方大片视网膜荧光着染,后期轻微荧光素渗漏,视盘鼻侧视网膜弥漫性透见荧光夹杂弱荧光斑点;晚期部分视网膜血管及微血管荧光素渗漏,累及黄斑( 图1B)。右眼眼底及FFA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提示前上纵膈占位,性质待定( 图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7 g/L(正常值:110~150 g/L),红细胞计数2.22×10 12个/L(正常值:3.5~5.0×10 12个/L),血清铁蛋白1 413 ng/ml(正常值:80~400 μg/L)。免疫学检查:B细胞缺乏、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低CD4 T细胞计数和低CD4/CD8 T细胞计数比率。前房穿刺抽取房水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巨细胞病毒(CMV)含量35.8拷贝/ml。诊断:左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2 mg,2次/周,连续1个月;全身静脉注射更昔洛韦250 mg,2次/d;局部使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和0.5%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CMV感染患儿438例87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4例,女性184例;年龄3 d~11个月;出生孕周28~42周;出生体重1 120~8 900 g。足月、早产儿分别为384、54例。内科会诊后行眼底检查385例770只眼;早产儿常规眼底筛查53例106只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分为颗粒型、暴发型。合并有中-重度症状的CMV相关疾病者给予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眼底血管炎严重者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随访时间4~28个月,观察患儿眼部病变特征、全身合并疾病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眼底正常258例516只眼(58.9%,258/438);CMVR 180例291只眼(41.1%,180/438),其中双眼、单眼分别为111 (61.7%,111/180)、69 (38.3%,69/180)例。CMVR 291只眼中,颗粒型281只眼(96.6%,281/291),眼底表现为黄白色点片状混浊病灶和(或)视网膜片状出血;暴发型10只眼(3.4%,10/291),眼底呈典型"奶酪番茄酱样"及血管白鞘样改变。180例CMVR患儿中,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72例118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5例10只眼,均为暴发型CMVR。末次随访时,眼底病变显著消退61例100只眼;存在陈旧性病灶或视网膜色素不均11例18只眼。未治疗108例。结论:婴儿CMV感染眼底表现最常见为颗粒型CMVR;暴发型CMVR病情较重,及时抗病毒治疗后病变可显著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