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器械术中使用时间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及与病原菌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器械术中使用时间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及与病原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于医院洁净手术室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512例,手术器械使用时间<2 h者92例,设为A组;2~4 h者152例设为B组,>4 h者268例设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区、周边区微生物检测结果,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洁净手术室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区与周边区手术器械表面细菌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手术区和周边区手术器械暴露时间的延长,手术器械表面细菌总数也逐渐升高,其中手术区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26%(3/92),B组为3.29%(5/152),C组为7.84%(21/268),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共分离出6株病原菌,B组分离出8株病原菌,C组分离出21株病原菌,且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可导致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升高( P<0.05)。以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为因变量,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中 P<0.1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器械使用时间、糖尿病是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手术器械使用时间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时间较长(>4 h)而导致的医院感染风险增加,为手术室制定相应的术中空气及手术器械净化和消毒可能对降低大血管手术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对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对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对阳江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护士开展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比较实施前(2017年1~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12月)手术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执行率、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手术室样本监测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实施前,而手术室样本监测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依从性,有效降低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战地帐篷急诊手术实践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应用战地帐篷建立急诊手术室开展战地急诊手术,完成伤病员救治工作的实施方法及经验.方法 根据战地帐篷急诊手术室的任务、物资和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完成手术室的布局和搭建,制定战地帐篷急诊手术救治流程并根据训练内容进行战地帐篷急诊手术演习.分别对动物手术模型及伤员手术模型的救治流程、救治时间及救治效果等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战地帐篷急诊手术室物资及人员配置、手术室布局及搭建、手术室救治流程及实施等科学规范,充分满足战地伤员救治工作的需求.八次战地帐篷急诊手术演习效果,达到了演习预案设计的安全高效基本目标.所带物资器械药品完全可以满足原定目标.结论 野战手术组充足的医护人员及抢救物资配置是战地急诊手术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强化洁净手术室理念以防止和减少交叉感染是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障.通过"一专多能、交叉换岗"严格训练的医疗队员完全胜任自身专业要求的同时,紧急状态下还可胜任其他专业的工作,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前提下更有利于保障战地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SAA与HBP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2 93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感染类型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SAA、HBP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 93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7例,发生率为1.60%,其中表浅切口感染9例,占比19.15%,器官腔隙感染38例,占比80.85%;47例切口感染患者中,33例检测到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比36.5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所在洁净手术室等级、使用植入物及血清SAA、HBP水平均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AA、HBP联合预测手术部位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91%、67.92%、0.860.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手术所在洁净手术室等级、使用植入物以及血清SAA、HBP水平是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尤其是SAA和HBP,作为联合预测标志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2017-2021年深圳市龙岗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情况.方法 通过现场环境监测(照度、噪声等)和微生物(细菌总数)检验方法,对龙岗区2017-2021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2017-2021年各医疗机构共采样42 350件,合格样品40 556件,总体合格率95.76%;其中市级医院消毒合格率最高.门诊部和个体诊所监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 71.420,P<0.001);空气(x2趋势= 36.391,P<0.001)、物体表面(x2趋势= 12.571,P<0.001)、医护人员手(x2趋势= 16.289,P<0.001)合格率逐年上升;洁净室环境指标中,静压差合格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 13.177,P<0.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洁净手术室条件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空气质量动态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通过对洁净手术室条件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空气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分析,了解不同时间点术中空气质量情况,为白内障连台手术空气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和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洁净手术室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空气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分析与评价.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从患者入室到切口关闭整个过程空气洁净度呈"N"字型,以麻醉开始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为最高,周边区颗粒物浓度略高于手术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采样时间点细菌数均符合洁净级别标准;12台连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第1至第7台手术区气溶胶浓度呈平稳波动态势,第8台开始PM2.5(0.17 μg/m3)、PM10(0.27 μg/m3)有上浮趋势,在第12台有较明显高值(PM2.50.3 μg/m3、PM10 0.4 μg/m3、粒子数21.67个/L),且浮游菌检测在第12台检测为2 cfu/m3;周边区PM2.5(0.1~0.2 μg/m3)、PM10(0.17~0.23 μg/m3)、粒子数(9.67~16.67个/L)均呈平稳波动态势,浮游菌检测浮动范围为0~1 cfu/m3,符合动态标准.结论:洁净手术室能够持续有效维持手术间的空气清洁,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连台方式可取,考虑到临床人力安排与实际工作,建议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在连台11~12台(手术开展4~4.5 h)后进行术间自净,使手术室管理更加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一种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观察某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对手术室内空气的消毒净化效果.方法 选择某骨科医院4间洁净手术室,设为中央空调净化系统组、净化消毒设备组、中央空调净化系统+净化消毒设备组和基线组.在室内清洁后和设备运行30 min后,采用空气卫生采样器和平板沉降法分别检测室内空气尘埃粒子数和细菌总数.结果 单独运行移动式空气净化设备,或在中央空调净化系统启动运行的同时开启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运行30 min均可使≥0.5 μm尘埃粒子数明显降低,手术室洁净度可从8级提升至7级.各组设备运行时,均能使手术室内细菌总数明显低于基线状态,达到Ⅳ级洁净手术室标准.结论 该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内空气尘埃粒子数和细菌总数,具有良好的空气净化消毒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腹部消化系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索腹部消化系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检验.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院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7月的 395例接受腹部消化系统手术患者,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242)和非低体温组(n=153).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确定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评价检验.结果 最终纳入手术间洁净度、手术分级、麻醉时间和手术开始时患者基础体温作为模型构建指标.模型最佳截断值为 0.477 时,ROC曲线下面积为 0.901,灵敏性为 0.793,特异性为 0.830,约登指数为 0.623,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x2=3.938,P=0.863,预测模型校准度较好;DCA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临床有效性较好.结论 构建的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对腹部消化系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手术团队人员对高风险患者及时采取低体温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手术室刷手服对干态微生物颗粒穿透性的阻挡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刷手服对干态微生物穿透性的阻挡效果.方法 选取面料为100%棉和35%棉+65%涤的刷手服各5组样品.通过振荡面料干态微生物穿透检测和平板沉降法采样,依据YY/T 0506.5-2009对刷手服面料阻挡颗粒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组纯棉刷手服面料样品的穿透菌数均>300 cfu/试样;棉涤混纺刷手服面料穿透菌数为>168 cfu/试样.所有检测的刷手服面料干态微生物穿透数全部超标.结论 本研究刷手服的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较差,阻隔携菌皮屑扩散能力有限,使用中存在手术感染风险,建议选用阻挡微生物效果更好的刷手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传染病患者运送负压隔离舱性能质量检测及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传染病患者运送负压隔离舱主要用于烈性呼吸传染病患者的隔离转运,为保证其正常安全的工作,对其性能进行质量检测至关重要,但目前缺乏相应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技术规范,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研制生产的负压隔离舱技术参数规范要求,以及负压洁净手术室、生物安全柜、生物实验室等技术要求和检测标准规范,总结出了负压隔离舱的基本性能参数要求,包括负压环境、换气次数、过滤元件完整性、过滤效率以及其他测试指标,并给出相应指标的参考检测方法及参考范围,从而实现对于负压隔离舱的应用质量检测,对于负压隔离舱的应用质量检测研究具有相对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