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DED)是糖尿病(DM)的一种常见并发症。DED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创伤,还可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DED的患病率约为67.4%,其病理生理过程涉及神经传递、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等多种因素,其中血管和海绵体损伤为其首要原因。DED的临床治疗仍存在局限性,且这些治疗方法仅限于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干细胞疗法(SCT)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随着SCT在动物实验上的不断成功,其作为治疗DED的新疗法备受关注。本文就目前SCT治疗DE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SRPE)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22例SR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睾酮(T)、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夜间阴茎涨大实验(NPT)联合多导联睡眠监测(PSG)。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不良反应给予不同剂量巴氯芬+氯硝西泮治疗,服药后4、24周随访疗效、不良反应、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快速动眼期(REM)觉醒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多数患者伴有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4周疼痛缓解15例(68.18%),24周疼痛缓解12例(54.55%)。6例患者早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SRPE与T浓度无关,睡眠觉醒发生在快速动眼期,巴氯芬+氯硝西泮治疗原发性SRPE短期内有一定效果,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离断尿道成形术治疗球部尿道狭窄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非离断尿道成形术(NTU)与尿道端端吻合术(EPA)治疗球部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球部尿道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年龄18~60岁,均为球部尿道狭窄,狭窄长度<2 cm,既往无尿道手术史,无多段尿道狭窄,术前不存在明显勃起功能障碍。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TU组25例和EPA组48例。NTU组和EPA组的年龄分别为(39.2±9.4)岁和(42.1±9.3)岁,病程分别为6.0(3.0~14.0)个月和6.5(3.0~11.0)个月,体质指数分别为(23.7±3.2)kg/m 2和(24.5±2.7)kg/m 2,术前最大尿流率(Q max)分别为(8.7±4.3)ml/s和(7.9±4.6)ml/s,狭窄段长度分别为(1.7±0.4)cm和(1.8±0.2)cm,术前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分别为(20.9±1.9)分和(21.3±2.1)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NTU组和EPA组的病因分别为外伤8例(32.0%)和31例(64.6%)、医源性损伤11例(44.0%)和9例(18.8%)、其他6例(24.0%)和8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中评估尿道瘢痕情况,若不离断尿道情况下能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则行NTU,在狭窄段尿道远心端背侧切开,横向楔形切除尿道瘢痕,间断缝合尿道;否则行EPA,完全游离切断尿道,彻底切除狭窄段尿道及周围瘢痕组织,行尿道端端吻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排尿困难,尿道镜检及尿道造影检查提示手术部位尿道狭窄定义为手术失败。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术后3周、6个月、12个月测量尿流率,术后12个月评估勃起功能,术后1~2年行尿道造影检查。 结果:本研究7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NTU组和EPA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6±11.3)min和(62.7±10.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3);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6±16.2)ml和(86.0±2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0(13~38)个月,NTU组和EPA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0%(23/25)和93.8%(45/48)。NTU组和EPA组术后3周、6个月、12个月Q max分别为(26.7±3.6)ml/s和(28.1±8.7)ml/s、(25.2±3.5)ml/s和(26.7±8.1)ml/s、(25.0±4.3)ml/s和(26.2±7.2)ml/s;术后12个月IIEF-5分别为(21.8±1.6)分和(20.6±2.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NTU组IIEF-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 结论:NTU治疗球部尿道狭窄可达到EPA的手术效果,术中不离断球部尿道可保留球海绵体动脉,减少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对患者阴茎血供及勃起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是一种创伤小、有效的术式,适用于狭窄相对较短、瘢痕组织较少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性治疗在男性阴茎折断伤术后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性治疗在男性阴茎折断伤术后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因阴茎折断伤行急诊手术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患者的勃起情况及心理状态。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者行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试验(ICI)联合彩色多普勒双功能超声(CDDU)及夜间阴茎涨大实验(NPTR)检查,判断ED产生的原因。根据患者意愿给予性治疗(性治疗组)或小剂量规律服用他达拉非治疗(小剂量规律服用他达拉非组),1个月后观察患者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7例患者术前均无ED及抑郁状态,术后3个月复诊时11例出现ED,皆为轻度(11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阻断血液回流对干细胞治疗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阻断阴茎血液回流对干细胞治疗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细胞滞留、勃起功能改善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ED模型组(6只)、治疗组A(9只,阻断阴茎根部血液回流)及治疗组B(9只,不阻断阴茎根部血液回流)。模型建立24 h后,治疗组A及治疗组B经海绵体注射总细胞数量为1×10 6的脂肪干细胞(ADSCs)。干细胞注射前,治疗组A暂时性阻断阴茎血液回流,并于注射后5 min放开。注射后,检测阴茎局部生物发光信号动态变化及肺内信号。注射28 d后,检测最大海绵体内压/平均动脉压(ICP max/MAP),评估阴茎勃起功能,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治疗组A与治疗组B相比,各时间点(0、10、60 min)大鼠阴茎内生物发光信号强度(×10 6·p·s -1·sr·cm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76±1.17比8.16±1.12,6.45±1.47比6.72±0.69,3.77±0.30比3.36±1.06,均 P>0.05)。注射60 min后,治疗组A与治疗组B均能在肺脏观察到大量ADSCs聚集;不论是否阻断阴茎血液回流,ADSCs对阴茎勃起功能(ICP max/MAP为0.44±0.11比0.43±0.07)及组织病理变化(平滑肌/胶原比值为0.08±0.02比0.08±0.03)改善情况不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暂时性阻断阴茎血液回流对提高干细胞在大鼠阴茎内滞留及改善ED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合皮瓣转移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复合皮瓣转移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拟行TIP的尿道下裂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复合皮瓣转移组(A组)和传统TIP组(B组)。A组采用复合皮瓣转移改良的TIP术,改良主要体现在新建尿道的多层覆盖和游离皮片内嵌阴茎头切开处。B组采用经典的皮下筋膜覆盖TIP术。根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A组和B组全部患儿纳入各自的全分析集(FAS);部分患者因失访、改换治疗方案等原因而未被纳入主要终点事件分析中,其余患儿纳入符合方案集(PPS)的A组及B组。分别对FAS和PPS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儿年龄、阴茎头宽度、阴茎下弯度数、成形尿道长度、手术时间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尿道下裂分型、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根据ITT原则,FAS中A组纳入50例男性患儿,年龄为8个月至15岁2个月,平均年龄4岁;B组纳入50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0个月至14岁9个月,平均4岁1个月。PPS最终纳入A组为37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岁2个月至12岁1个月,平均年龄4岁;B组为41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岁2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年龄4岁2个月。经统计分析发现,不管是FAS还是PPS,A组和B组患儿的年龄、尿道下裂分型、阴茎头宽度、阴茎下弯度数、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比例、成形尿道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随访3 ~ 48个月,平均2年3个月。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10.81%(4/37 )vs. 29.27% (12/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其中尿瘘为8.11%(3/37 ) vs. 14.63%(6/ 4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尿道口狭窄为2.70%(1/37) vs. 12.20%(5/ 4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尿道裂开为0 vs. 2.44%(1/ 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复合皮瓣转移改良的TIP可降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安全性和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早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特征。年龄(31.4±5.7)岁。病程(9.6±5.1)年。已婚29例(65.9%),未婚15例(34.1%)。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23.6±1.2)分。早泄诊断工具量表(PEDT)评分(15.2±2.7)分。射精控制能力评分(10.1±1.5)分。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2.3±1.7)分。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2.3±1.3)分。夜间阴茎勃起试验(NPT):Ⅲ级硬度19例、Ⅳ级硬度28例。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0.9±0.5)min。所有患者均接受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距冠状沟0.6~0.8 cm做环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距冠状沟0.8~1.5 cm分离阴茎筋膜组织后将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在阴茎背深静脉、阴茎背动脉解剖层次的上面可见阴茎背神经,以阴茎背侧正中12点为中心向两侧分离显露阴茎背神经,至阴茎腹侧达尿道海绵体处,用丝线提起分离的阴茎背神经。根据神经分布均衡原则,在阴茎头3、9、12点各保留1支,保留3~4支阴茎背神经,如保留的阴茎背神经横径>1.5 mm,继续向远端分离至接近阴茎头处,使保留的阴茎背神经横径<1.5 mm。记录术中发现的阴茎背神经总数和保留数量。术后3、6、12、24个月随访IELT、射精控制能力评分、患者和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研究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例术中发现阴茎背神经总数为(9.8±1.6)支,其中14支1例,13支1例,12支6例,11支5例,10支8例,9支20例,8支5例,6支1例。44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随访时间(35.0±10.2)个月。术后3、6、12、24个月的IELT分别为(3.8±2.1)、(4.1±2.3)、(4.8±2.4)、(4.2±2.3)min,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射精控制能力评分分别为(5.9±2.9)、(6.7±2.9)、(4.7±2.7)、(6.7±3.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4±3.3)、(6.8±3.6)、(8.1±3.6)、(6.8±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5.8±2.9)、(6.7±3.3)、(8.6±3.5)、(6.7±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手术疗效评估标准:术后3、6、12、24个月有效例数分别为36例(81.8%)、37例(84.1%)、39例(88.6%)、38例(86.4%)。44例中,术后出现局部疼痛1例(2.3%),系带水肿3例(6.8%),皮下硬结1例(2.3%),包皮外形不佳2例(4.5%),阴茎头感觉异常3例(6.8%)。其余病例未发生阴茎异常勃起和勃起功能障碍。 结论: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可有效改善患者早泄症状,提高性生活质量,手术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可用于治疗非手术疗法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和自愿放弃非手术疗法的原发性早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在尿道下裂重度下弯矫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在尿道下裂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重度下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6例重度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儿治疗情况,患儿年龄范围为1. 5~5. 2岁,中位年龄为2. 6岁。所有患儿均采用分期手术,第一期手术先给予阴茎皮肤肉膜脱套矫正浅筋膜所致的阴茎下弯,再横断尿道板解除引起阴茎下弯的因素,如阴茎下弯仍>30°,于最大腹侧弯曲处切开白膜,松解白膜与阴茎海绵体之间的Smith间隙,经人工勃起试验检测下弯矫治情况,如仍有下弯,继续松解Smith间隙直至阴茎勃起试验证实阴茎伸直满意,切取同等面积游离自体腹股沟真皮片覆盖阴茎白膜缺损区域。背侧包皮正中剪开后包绕覆盖至阴茎腹侧正中区域以备二期尿道成形使用,对于尿道下裂术后阴茎下弯者选择相应皮瓣覆盖阴茎腹侧以备下次尿道成形,比较阴茎伸直前后背侧、腹侧的长度。第二期手术采用腹侧尿道外口至龟头远端皮肤卷管成形尿道或自体唇黏膜镶嵌阴茎体后联合局部皮瓣耦合成形尿道,并覆盖周围筋膜或阴囊精索外筋膜,皮肤改形覆盖。在阴茎白膜切开前和白膜切开真皮瓣修补后分别测量阴茎腹侧和背侧的长度,采用 t检验分析测量数据。 结果:26例一期手术患儿,阴茎下弯一期矫直满意,第一期手术中测得阴茎伸直前背侧长度为(35. 6±3. 1)mm,腹侧长度为(31. 8± 3. 2)mm;伸直后阴茎背侧长度为(35. 8±2. 9)mm,腹侧长度为(35. 6±3. 1)mm;第二期术前阴茎背侧长度为(36. 5±3. 1)mm,腹侧长度为(36. 3±2. 9)mm。比较手术前后阴茎腹侧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术后无阴茎腹侧血肿、下弯复发等现象,二期手术出现1例尿道瘘,无尿道狭窄、伤口裂开、尿道憩室等发生。 结论:应用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技术可以充分矫正尿道下裂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的阴茎下弯,并可延长阴茎长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尿道分离方式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术中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尿道分离方式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术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改良尿道分离方式AUS植入术并完成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的25例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尿道分离方式为在游离尿道海绵体背侧时,借用部分海绵体白膜组织。记录尿道周径、袖套尺寸及尿道压力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自主控尿情况以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尿频评分及夜尿评分的变化情况。激活装置后的第1、3、6、12个月时于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之后每年进行1次随访。评估局部皮肤状态、控尿情况,测量残余尿量超声并完成主观评分量表测定。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85岁(65.8±15.7)岁。选用4.0 cm袖套4例(16.0%),4.5 cm袖套16例(64.0%),5.0 cm袖套4例(16.0%),5.5 cm袖套1例(4.0%);其中尿道周径与袖套尺寸完全匹配14例(56.0%),尿道周径小于袖套尺寸4例(16.0%),尿道周径大于袖套尺寸7例(28.0%)。25例患者术前最大尿道压力(MUP)为(78.0±25.9)cmH 2O(1 cmH 2O=0.098 kPa),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为(53.4±26.6)cmH 2O。采用AUS装置在术中失活状态下MUP为(88.0±26.5)cmH 2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UCP为(68.2±24.5)cmH 2O,高于术前( P<0.05)。术中激活状态下,MUP为(146.6±25.2)cmH 2O,MUCP为(123.0±28.3)cmH 2O,均高于术前及失活状态下(均 P<0.001)。全组患者在装置激活的第1个月时,均达到社交控尿标准。全组患者随访2~50个月,随访过程中,22例(88.0%)患者达到社交控尿标准,1例患者更换AUS装置,1例患者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患者因并发症取出装置。25例患者术前和术后分别使用尿垫[ M( Q1, Q3)]4.5(3.0,6.5)个和1(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5例患者术后的ICI-Q-SF评分、I-QoL评分、尿频评分和夜尿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 P<0.05)。5例(20.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无痛性血尿2例,感染1例,尿道侵蚀1例,排尿困难1例。除出现尿道侵蚀的1例患者移除袖套外,其余4例患者在积极支持治疗下均恢复社交控尿,且至末次随访症状均未复发。 结论:改良尿道分离方式未明显影响SUI患者尿道压力,且可增加袖套内尿道周围组织体积,从而降低术中尿道损伤风险及术后尿道侵蚀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6例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平均53.7(45~69)岁,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病程平均15(6~35)年;因前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接受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治疗时间平均10(8~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阴茎头白斑或硬皮样变,尿道串珠样瘢痕,尿道内出血,有血性分泌物。5例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块伴局部疼痛,平均直径4.5 (3~7) cm;11例合并会阴部肿块或脓肿,平均直径6.0(4~10)cm,其中9例有尿道皮肤瘘或破溃。阴囊、会阴肿块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鳞状细胞癌4例。盆腔CT、MRI检查示,9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未见淋巴结肿大;5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伴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肿瘤累及阴茎海绵体、前列腺包膜外及膀胱颈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累及左侧睾丸。TNM分期:9例T 2~3N 0M 0期,5例T 2~3N 1M 0期,1例T 3N 2M 0期,1例T 4N 2M 1期。5例尿道癌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瘤患者中,2例行保留阴茎的阴囊肿瘤和尿道肿瘤切除+尿道近端造口术;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远端尿道肿瘤切除+尿道会阴造口术。11例尿道癌合并会阴部感染性肿块患者中,2例行肿瘤组织扩大切除+耻骨上膀胱造瘘术;8例会阴肿瘤感染合并尿道皮肤瘘,其中2例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膀胱造瘘术,4例有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一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2例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阴茎、尿道全切+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1例会阴部感染性肿块伴尿道皮肤瘘及一侧淋巴结转移患者(T 2~3N 1M 0期),对手术顾虑大而放弃肿瘤切除。 结果:阴茎头和尿道病变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角化,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层淋巴细胞浸润等典型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表现。尿道和尿道周围肿瘤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P53、Ki-67、GATA3表达阳性;鳞状细胞癌4例,Ki-67、P40、GATA3表达阳性。所有患者接受平均4.8(2~6)个疗程化疗(顺铂+吉西他滨)和局部放疗[照射剂量(50~70)Gy/5周]。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6(3~48)个月,尿道尿路上皮癌和尿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18~48)个月和18(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2例脑转移,3例肺和骨转移。结论: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可进展导致尿道狭窄和尿道癌,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肿块、反复感染和尿道瘘等,可行肿瘤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尿道尿路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术后可联合放化疗,但总体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