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let zone,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7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资料,将108例单独送检RLNIZ淋巴结的病例纳入研究,统计分析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LNIZ淋巴结整体检出率为12.3%(91/738),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5±0.7,淋巴结转移率为30.8%(28/91)。RLNIZ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 P=0.028)、被膜侵犯( P=0.01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 P<0.001)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P<0.001)相关,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为RLNIZ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上位甲状旁腺损伤及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9%(1/108)。 结论:RLNIZ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肿瘤负荷高的患者。对于术前影像学发现肿瘤>1 cm、可疑被膜侵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需常规行RLNIZ淋巴结清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胃癌转移淋巴结癌残留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否减少胃癌转移淋巴结的癌残留。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术前系统治疗,且D 2根治术后病理提示原发灶退缩分级为肿瘤退缩分级(TRG)1级的胃腺癌患者,排除术前接受放疗的患者。共纳入58例患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46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例),根据术前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术前单纯化疗组(36例)和术前免疫联合化疗组(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糖尿病、肿瘤位置、病理分型、Laure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治疗前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治疗前淋巴结分期、治疗前临床分期、错配修复蛋白状态、术前治疗周期和术前治疗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术后淋巴结降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检出数目,以及影响原发灶TRG1级胃癌患者淋巴结癌残留的因素。 结果:术前免疫联合化疗组治疗后淋巴结降期显著优于术前单纯化疗组[pN0:90.9%(20/22)比61.1%(22/36);pN1:4.5%(1/22)比36.1%(13/36);pN2:4.5%(1/22)比0;pN3:0比2.8%(1/36), Z=-2.315, P=0.021]。术前免疫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术后送检淋巴结数目[(40.5±16.3)枚比(40.8±17.5)枚, t=0.076, P=0.940]和治疗后原发灶浸润深度[pT1a:50.0%(11/22)比30.6%(11/36);pT1b:13.6%(3/22)比19.4%(7/36);pT2:13.6%(3/22)比13.9%(5/36);pT3:13.6%(3/22)比25.0%(9/36);pT4a:9.1%(2/22)比11.1%(4/36), Z=-1.331, P=0.1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治疗方案与原发灶TRG 1级胃癌患者淋巴结癌残留有关(χ 2=6.070, P=0.014)。除术前治疗方案外,另外选取治疗前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治疗前淋巴结分期、治疗前临床分期、术前治疗周期和术前治疗间隔时间等临床上考虑可能与淋巴结癌残留有关的因素一起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联合免疫治疗是原发灶TRG 1级胃癌患者淋巴结无癌残留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47,95%CI:0.026~0.828, P=0.030)。 结论:相对术前单纯化疗,术前免疫检查点抑制联合化疗在原发灶TRG 1级胃癌患者中更好地减少了胃癌转移淋巴结的癌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结清扫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淋巴结清扫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530,0.774,0.590, χ2=0.004, 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结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454,2.148, 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236,0.000,1.870, 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53, χ2=5.317, P<0.05)。 结论:ICC根治术采取整块融合淋巴结清扫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PECT/CT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SPECT/CT淋巴显像检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前哨淋巴结(SL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16例淋巴结阴性(cN0)期PTC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年龄(47.0±8.4)岁,于手术前行 99Tc m-硫体胶( 99Tc m-SC)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检测SLN。手术中使用γ探测仪探测放射性"热点"。将手术切除的SLN及颈部清扫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16例患者术前 99Tc m-SC平面显像检出SLN 14例,检出率为87.50% (14/16)。术前 99Tc m-SC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分别检出31枚和35枚SLN。术中γ探测仪探测到SLN 13例,共计37枚,检出率为81.25% (13/16)。γ探测仪探测SLN数目与SPECT/CT淋巴显像数目有4例不一致,12例一致,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75% (12/16)。病理结果显示,15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占93.75% (15/16)。SPECT/CT检测SLN的灵敏度为86.67% (13/15 )、准确率为81.25% (13/16)、假阴性率为13.33% (2/15)。 结论:术前SPECT/CT淋巴显像能有效探测cN0期PTC患者的SLN,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因素分析(附1 396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 396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91例,女405例;年龄为(60±11)岁。根据病人意愿选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或腹腔镜手术。早期胃癌行D 1+淋巴结清扫术,进展期胃癌行标准D 2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相关因素分析。(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结果:(1)术中情况:1 396例病人均完成胃癌根治术,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41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981例,其中35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0例)中转开腹手术。1 396例病人中,行远端胃切除术983例,行全胃切除术400例,行近端胃切除术13例;行BillrothⅠ式吻合597例,行BillrothⅡ式吻合385例,行Roux-en-Y吻合401例,行食管-残胃吻合13例。415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221±51)min、(201±81)mL和24例;981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196±42)min、(232±76)mL和75例。(2)术后情况:1 396例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1.0)d、(4.2±1.5)d、(9.0±3.8)d。1 396例病人中,2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Ⅰ~Ⅱ级并发症170例、Ⅲ~Ⅴ及并发症40例),其中8例因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其余202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1 396例病人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癌958例,黏液腺癌220例,印戒细胞癌218例;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6.0±8.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3.6±0.9)枚;淋巴结检出数目≥16枚1 312例,淋巴结检出数目<16枚84例。(3)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刀医师、手术方式、胃切除范围、神经侵犯、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相关因素( χ2=13.167,6.029,15.686,5.573,9.402,17.139,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刀医师、手术方式、胃切除范围、肿瘤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独立因素(优势比=1.589,2.018,1.787,0.267,95%可信区间:1.221~2.068,1.140~3.570,1.066~2.994,0.103~0.689, P<0.05)。(4)随访和生存情况:1 396例病人中,1 2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1 256例病人3年累积生存率为70.2%。 结论:主刀医师、手术方式、胃切除范围、肿瘤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经内镜注射纳米碳标记肿瘤上界预切点及淋巴示踪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经内镜注射纳米碳标记肿瘤上界预切点及淋巴示踪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行D 2根治术的81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新辅助化疗前是否在内镜下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将全组患者分为纳米碳示踪组(39例)和常规手术组(42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上切缘长度及淋巴结获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纳米碳示踪组食管上切缘长度长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0.5)cm比(2.8±0.5)cm, t=8.696, P<0.001]。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检出时间、总体淋巴结检出数目、第1站淋巴结数目、第2站淋巴结数目及下纵隔淋巴结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但总体和下纵隔阳性淋巴结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经内镜注射纳米碳淋巴示踪剂标记肿瘤上界预切点及淋巴示踪安全、可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结肠系膜入路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结肠系膜入路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3~81岁。61例患者中,30例行TaTME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入路设为传统入路组;31例行TaTME采用经结肠系膜入路设为结肠系膜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TaTME,无中转开腹。传统入路组患者经腹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系膜完整、系膜近完整)例数,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26±56)min,41.0 mL(17.5~71.4 mL),1.3 cm(0.8~2.0 cm),(10.0±5.0)cm,10、20例,3.3%(1/30),0,13.7枚(9.0~17.0枚)。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1±30)min,44.0 mL(25.0~67.5 mL),1.6 cm(1.1~2.2 cm),(12.0±3.0)cm,23、8例,6.5%(2/31),0,13.0枚(10.9~17.3枚)。两组患者经腹游离时间、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33,-2.286, χ2=10.250, 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662,-1.107,0.304, P>0.05)。两组患者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术后情况: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1 h(48~64 h)。传统入路组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吻合口瘘(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经充分引流、肠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乳糜漏(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重度肺部感染(Clavien-Dindo分级Ⅳa级),经转ICU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3±4.5)d。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9 h(49~70 h)。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Clavien-Dindo分级Ⅰ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6±1.8)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554, t=1.884,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随访情况: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 结论:经结肠系膜入路在TaTME中安全、可行,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能降低系膜裁剪难度,缩短经腹游离时间,提高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吲哚菁绿联合纳米碳导航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将84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示踪组与纳米碳组,分别接受吲哚菁绿(ICG)联合纳米碳或单用纳米碳注射。结果表明,双示踪组手术出血量少于纳米碳组[(99±46)ml比(125±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95, P=0.049);双示踪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纳米碳组[(55.00±19.18)枚比(30.02±12.3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63, P<0.001)。双示踪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并能够有效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附3 418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20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 41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 060例,女1 358例;年龄为(61±11)岁。患者在符合根治性切除及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选择手术方式: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观察指标:(1)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2)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比较。(3)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4)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5)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3 418例患者中,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1 978例,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 028例,施行NOSES 412例。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瘘情况(永久性造口、预防性造口、未造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5(55~460)min,100(30~1 000)mL,435、88、1 455例,72(10~220)h,96(16~296)h,158例,10(6~60)d;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5(80~450)min,50(10~800)mL,172、112、744例,48(14~120)h,72(38~140)h,17例,9(4~40)d;施行NOSES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80(80~400)min,30(5~500)mL,0、45、367例,48(14~144)h,72(15~148)h,1例,6(3~30)d;3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291.38、518.56, χ2 =153.82, H=408.86、282.97, χ2 =78.66, H=332.30, P<0.05)。(2)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比较。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肿瘤位置、术前癌胚抗原、术前CA19-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检出数目、神经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结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他并发症分别为52、21、309、8、130、51、59例,33、17、75、3、45、58、9例,13、4、8、0、11、10、15例,3者肠梗阻、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2.56,13.33,20.44,15.59, P<0.05);3者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吻合口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0.96,2.21,3.08, P>0.05)。(5)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①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为20~39岁和40~59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46,0.59,0.43,0.13,95%可信区间为0.21~1.00,0.36~0.96,0.33~0.56,0.06~0.27, P<0.05)。②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为24.0~26.9 kg/m 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24,0.63,0.46,95%可信区间为0.11~0.51,0.44~0.89,0.24~0.87, P<0.05)。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15,95%可信区间为1.46~3.18, P<0.05);TNM分期为0~Ⅰ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0,95%可信区间为0.01~0.88, P<0.05)。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20~39岁、40~59岁、60~79岁),体质量指数(<18.5 kg/m 2、18.5~23.9 kg/m 2、24.0~26.9 kg/m 2、27.0~29.9 kg/m 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0,0.29,0.37,0.08,0.22,0.35,0.32,0.29,95%可信区间为0.01~0.81,0.13~0.64,0.17~0.78,0.02~0.40,0.09~0.52,0.15~0.83,0.12~0.89,0.14~0.59, P<0.05)。 结论: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适应证更广,手术时间更短,但围手术期治疗效果不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具有手术适应证时,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以及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保留与不保留肠系膜下动脉主干的近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尽管有研究报道保留肠系膜下动脉(IMA)主干可改善肠道血运,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但是否需要保留IMA目前临床上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不保留IMA主干与保留IMA主干对结肠癌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左半结肠癌D 3切除手术治疗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MA保留与否分为IMA切除组(91例)和IMA保留组(104例)。IMA切除组在距IMA根部约5 cm外辨识已发出左结肠动脉(LCA)及1~2支乙状结肠动脉(SA)后,于远端切断IMA主干;IMA保留组则解剖IMA主干,并清扫IMA周围淋巴结,分离出LCA及、SA第1支(SA1)后,于根部闭合切断LCA及SA1。比较两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随访恢复情况,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标本长度和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与IMA保留组相比,IMA切除组手术时间更短[(161.8±48.0) min比(182.9±49.4) min, t=2.985, P=0.003],术中出血量更少[(38.5±30.8) ml比(52.9±32.2) ml, t=2.088, P=0.038],切除肠管长度更长[(19.2±6.0) cm比(17.2±5.4) cm, t=-2.447, 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MA切除组与IMA保留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6/91)比6.7%(7/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01, P=0.969)。其中IMA切除组术后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2例,无吻合口出血发生;IMA保留组术后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出血2例。两组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发生。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中位随访12(3~2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肠管血运良好,肠镜均未见明确充血性或缺血性肠炎表现。 结论:不保留IMA的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并不会增加左半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