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齐哈尔地区淡水螺体内4种吸虫幼虫的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分离自齐齐哈尔市嫩江流域淡水螺体内的4种吸虫幼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2023年3-7月在齐齐哈尔市嫩江浏园段水域内采集淡水螺,分类鉴定后压碎螺壳,显微镜下观察内脏团,分离螺体内的吸虫幼虫.分别提取不同吸虫幼虫总DNA,PCR扩增吸虫幼虫内转录间隔区2(ITS2),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Contig Express软件拼接后在NCBI网站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 11.0软件以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 共采集到7种淡水螺(2771只),其中阳性螺3种,分别为黑龙江短沟蜷(282只)、中国圆田螺(709只)和绘环棱螺(142只).共检出4种吸虫幼虫,每只淡水螺只寄生1种吸虫幼虫,分别为寄生于黑龙江短沟蜷和绘环棱螺体内的幼虫a(阳性率25.23%,107/424),寄生于中国圆田螺体内的幼虫b(阳性率2.82%,20/709),寄生于黑龙江短沟蜷体内的幼虫c(阳性率0.70%,2/282)和寄生于中国圆田螺体内的幼虫d(阳性率0.56%,4/709).幼虫a~d的ITS2目的序列扩增长度分别约为523、701、960和554 bp.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幼虫a ITS2序列与Notocotylus ephemera(GenBank:OP720890.1)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8.49%;与N.ephemera和Notocotylidae sp.的遗传距离最近,均为0.014,推测幼虫a为背孔科吸虫.幼虫b ITS2序列与卷棘口吸虫(GenBank:GQ463130.1)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4.56%;与卷棘口吸虫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85,推测幼虫b 为棘口科棘口属吸虫.幼虫 c ITS2 序列与 Echinochasmus suifunensis(GenBank:MT447049.1)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9.82%;与E.milvi的遗传距离最近,低于0.001,推测幼虫c为棘口科棘隙属吸虫.幼虫d ITS2序列与马尔科维奇侧殖吸虫(GenBank:OP106430.1)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2.36%;与Asymphylodora parasquamosa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90,推测幼虫d为单睾科侧殖属吸虫.结论 齐齐哈尔嫩江流域内淡水螺体内可能寄生有背孔科吸虫、棘口科棘口属和棘隙属吸虫、单睾科侧殖属吸虫,提示可能危害鱼类、家禽及哺乳动物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转录组探讨中国圆田螺在干旱胁迫下休眠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属于淡水大型螺类,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在极端环境下能够迅速进入休眠状态,以抵御不良环境对自身造成的影响.为研究其在干旱胁迫下的休眠特征,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圆田螺在干旱胁迫下肝与肾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圆田螺在干旱休眠时与正常有水养殖相比,其肾组织中110个基因上调,389个基因下调;在肝组织中有84个基因上调,86个基因下调.肝组织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黏附的调节、细胞外基质组织生长、神经元投射和轴突再生等功能相关;肾组织差异基因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去磷酸化、上皮细胞增殖调节、羟酸有机酸跨膜转移、组织重塑等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定位在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聚糖、乳糖、鞘脂的合成代谢通路等与干旱胁迫相关的主要代谢通路上.研究表明,热激蛋白基因 Hsp70、SRCR、FASN、APMAP、MSTN、Poclb、S1P、Na+-K+-ATP 酶 β1 亚基及 SLC28A3基因在中国圆田螺干旱休眠时开启自身调节,田螺通过调控不同基因,启动阻隔自身对外界光线的感知,停止脂肪积累、抑制肌肉生长、吞噬自身凋亡细胞获取营养、调节细胞渗透压保水等使自身快速适应干旱休眠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安徽省休宁县2019-2021年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安徽省休宁县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为并殖吸虫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1年分别在休宁县休宁河、横江及率水河水系3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捕获小型淡水螺和溪蟹,形态学鉴定后,分别检测淡水螺体内并殖吸虫尾蚴和溪蟹体内囊蚴感染情况.计算溪蟹囊蚴感染指数,明确并殖吸虫病疫源地等级.应用EpiData 3.1和SPSS 23.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到2种小型淡水螺,经形态学鉴定为拟沼螺和放逸短沟蜷,检测拟沼螺3 826只,未发现并殖吸虫尾蚴.检测放逸短沟蜷10 440只,总感染率为0.89%(93/10 440),其中儒村感染率最高,为2.25%(23/1 021),岩角村感染率最低,为0.54%(4/743),各调查点间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84,P=0.002).溪蟹经形态学鉴定为长江华溪蟹,总感染率为21.41%(106/495),儒村感染率最高,为32.89%(25/76),岩角村感染率最低,为5.88%(3/51),各调查点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25,P=0.039).儒村、南塘村和江潭村囊蚴感染指数分别为0.12、0.02和0.03,为并殖吸虫病Ⅲ级疫源地.结论 安徽省休宁县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并殖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防止并殖吸虫病的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食管不同鱼类鱼刺异物影像学表现的MSCT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对浙江地区经常食用的8种鱼类食管鱼刺异物的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取浙江地区经常食用的8种鱼类(鲈鱼、鳙鱼、黑鱼、鲫鱼、带鱼、扁鲳鱼、黄颡鱼和龙头鱼),经煮熟后随机取不同解剖部位的鱼刺(包括椎肋联合刺、肋骨尖刺及叉状刺)各20根,共160根.按鱼种类将鱼刺以任意方向随机置入猪食管中,然后行MSCT平扫,统计显示鱼刺数目,计算鱼刺异物检出率.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所得图像由2位放射科中级以上职称医师进行阅片,取得一致意见后进行统计.结果 除龙头鱼外的7种鱼各部位鱼刺在CT图像中均清晰显示,表现为条状高密度影.8种鱼鱼刺异物总检出率为76.9%.海鱼(带鱼、龙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为32.5%,其他6种淡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为9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淡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鱼和龙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是淡水鱼鱼刺异物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浙江地区居民常食用的淡水鱼鱼刺异物均可采用MSCT检出.而海鱼类鱼刺异物MSCT检出率偏低,在CT结果为阴性时仍需要结合更多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手段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市售动物食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状况,为制订食品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对上海市黄浦区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淡水类水产品、海水类水产品、肉类、贝类、牛蛙等食品,分别采用消化法、压片法、剖检法和PCR方法检测寄生虫囊蚴、幼虫和DNA.结果 共检测各类淡水类产品14种271尾(份),华支睾吸虫囊蚴、东方次睾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均为0,腌制黄泥螺棘口吸虫囊蚴感染率为90.91%;检测海鱼27种684尾,有11种海鱼感染异尖线虫,其中小黄鱼、白姑鱼、带鱼、鲐鱼感染较高,感染率分别为80.72%、64.71%、50.00%、40.00%;检测猪肉样品33份,牛肉样品25份,未检出刚地弓形虫、旋毛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检测螺56份,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检测牛蛙29只,未检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结论 上海市黄浦区部分食品受到寄生虫感染,主要是海鱼感染异尖线虫,今后必须继续开展食品卫生宣教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西省信丰县华支睾吸虫病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江西省信丰县华支睾吸虫病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华支睾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吃"鱼生"习惯为线索调查信丰县华支睾吸虫病潜在流行区,2016年开展人群粪检,并检测淡水鱼囊蚴及淡水贝类雷蚴、尾蚴,同时检查猫、犬和猪等保虫宿主粪便.对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信丰县26个村的居民有生食淡水鱼习惯,吃"鱼生"者占调查人数的19.51%,其人群平均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1.56%,纹沼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8.24%,保虫宿主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2.27%.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随年龄升高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吃"鱼生"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r=0.88,P<0.01).仅有11.46%的调查对象了解吃"鱼生"会感染华支睾吸虫,知道华支睾吸虫对身体有危害者仅占5.28%.结论 信丰县5个乡(镇)26个村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加强华支睾吸虫病危害和感染途径的健康教育、逐步改变居民吃"鱼生"的习惯是控制当地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根本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螺类寄生虫感染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螺类隶属于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陆地、淡水和海洋.部分螺类可作为传播寄生虫的媒介宿主,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有关螺类感染寄生虫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少,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揭示螺类与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螺类的免疫防御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螺类感染寄生虫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螺类传播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弯枝藻属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淡水红藻的叶绿体基因及其适应性进化特征, 选取弯枝藻属 (Compsopogon) 及相近外类群的rbc L基因共17条, 利用PAML 4.9软件, 对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并分别采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对基因的选择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 结构稳定.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 内类群为单一物种, 分为3个小分支, 具有一定地理分布规律.在3种进化模型中均未检测到统计上显著的正选择位点, 表明绝大多数位点处于负选择压力下.因此, 弯枝藻属rbc L基因未发生适应性进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典型硝化细菌到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发现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物硝化过程在全球氮循环中起关键性作用,被认为由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两个步骤组成,分别由氨氧化微生物(Ammonia oxidizing microorganisms,AOM)和硝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催化完成.AOM包括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AOB与AOA分布广泛,两者的相对丰度和氨氮浓度密切相关.2015年底,3个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谱系II的NOB被证实含有AOM的特征功能酶,包括氨单加氧酶(AMO)和羟胺脱氢酶(HAO),并证明NOB同时具有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的能力,命名为全程氨氧化微生物(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根据AMO的α 亚基基因amoA的相似性将Comammox分为两大分支clade A和clade B.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人工系统,包括土壤(稻田、森林)、淡水(湿地、河流、湖泊沉积物、蓄水层)、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等.本文综述了Comammox的发现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Comammox作为氮循环关键功能菌群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齐齐哈尔地区市售水产品中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齐齐哈尔地区市售水产品中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于2018年8-11月采集市售淡水鱼、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等样品.鱼类标本采用直接压片镜检法查囊蚴,其他标本解剖镜检,检获的囊蚴进行形态学鉴定.共检查淡水鱼7种450尾,囊蚴总感染率为32.4% (146/450);发现5种不同类型的吸虫囊蚴,其中4种经初步鉴定为:华支睾吸虫囊蚴、东方次睾吸虫囊蚴、横川后殖吸虫囊蚴、台湾次睾吸虫囊蚴.7种鱼类囊蚴感染率依次为拉氏秽(75.3%)、鲫鱼(42.2%)、葛氏鲈塘鳢(24.5%)、麦穗鱼(23.6%)、鲤鱼(4.7%)、白条(4.4%)、黄颡(0).中华圆田螺、河蚌的吸虫感染率分别为8.3% (7/84)、15.0% (3/20).黑斑侧褶蛙的吸虫感染率为42.9% (6/14),在其肠道内发现短肠重盘吸虫和一种线虫.牛蛙、日本沼虾、螃蟹、口虾蛄的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提示本地区市售水产品中有多种寄生虫感染,居民应注意饮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