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低能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至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收治4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1~4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能量密度组和高能量密度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低能量密度组给予4.0~6.5 J/cm 2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高能量密度组给予6.6~9.0 J/cm 2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激光治疗。间隔3~4周治疗1次,直至瘢痕形成6个月时结束治疗。治疗前和瘢痕形成6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行瘢痕评估,并记录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根据数据性质,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t检验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VS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低能量密度组较治疗前降低( P值均<0.05),3组瘢痕V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瘢痕色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低能量密度组较治疗前降低( P<0.05),3组瘢痕色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治疗后患者满意率对照组为6.67%(1/15),高能量密度组为13.33%(2/15),低能量密度组为66.67%(10/15),低能量密度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 P<0.05)。(4)治疗后低能量密度组红斑或紫癜持续时间比高能量密度组明显缩短( P<0.05);治疗后低能量密度组未见水泡,高能量密度组出现水泡者10例,高能量密度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低能量密度组。 结论:低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优于高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4.0~6.5 J/cm 2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推荐能量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章氏超减张缝合在闭合高张力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章氏超减张缝合应用于高张力创面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8月,19例瘢痕或黑毛痣患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门诊手术,患者皮肤条件适宜,对其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0~68岁,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3例、萎缩性瘢痕5例、黑毛痣3例。手术部位涉及下颌2例、颈部3例、胸部4例、腹部2例、四肢8例。术前瘢痕、黑毛痣面积1.4 cm×1.1 cm~10.0 cm×4.0 cm。所有病损均单纯手术切除,于切口两侧游离1~2 cm,术中创面面积2.6 cm×2.6 cm~12.6 cm×6.8 cm。使用倒刺线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向中间推进两侧正常皮肤使创缘自然贴合并处于松弛低张力状态。2例瘢痕疙瘩患者于术后24 h内接受总剂量20 Gy浅层放射治疗,分4次完成,每天1次。术后门诊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及减张作用维持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外观,记录瘢痕宽度和复发情况。结果:19例患者创面术后全部愈合。2例患者穿皮点出现一过性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其中1例患者出现局部穿皮点瘢痕增生,予以局部曲安奈德注射后缓解。1例行放射治疗患者出现一过性红斑、干性脱屑、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随访7.1~13.6个月,平均9.6个月。减张作用维持4~26周,平均11.2周。2例患者减张作用维持4周,于术后8周再次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术后6个月,19例患者瘢痕均呈线状,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1.0~4.3分,平均2.1分;瘢痕宽度0.8~7.0 mm,平均2.2 mm。3例瘢痕疙瘩术后未行放射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予以激光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及5-氟尿嘧啶等瘢痕内注射后明显缓解。结论:应用倒刺线对高张力创面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能够有效减小创缘张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减张作用,术后切口瘢痕增生风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对儿童手术切口愈合以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皮内连续缝合(intradermic continuous suture,ICS)是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之一,但因减张效果不足容易导致瘢痕增生;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modified fully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MFBVMS)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减张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MFBVMS和ICS对伤口愈合以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普外科行开放手术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MFBVMS,对照组采取ICS,比较两组患儿缝合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术后1个月、6个月所测量瘢痕宽度以及温哥华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患儿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16.66±6.35)min,长于对照组的(7.20±3.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29, 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瘢痕宽度(1.13±0.53)mm,小于对照组的(2.49±1.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20, P<0.001);VSS评分(3.69±1.13)分,小于对照组的(5.49±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52, P<0.001)。观察组手术后无一例切口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11.43%的切口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42, 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6.77±0.55)d,小于对照组的(7.83±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75, P<0.05)。 结论:MFBVMS应用于儿童手术能明显减少切口瘢痕形成,改善切口愈合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联合超声波对病理性瘢痕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超声波治疗早期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病理性瘢痕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超声组(超声组)、单纯HBO组(HBO组)以及HBO联合超声波治疗组(联合组),每组34例。超声组采用超声波治疗,HBO组采用HBO治疗,联合组在超声波治疗基础上配合HBO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视觉评估量表(VAS)及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瘢痕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3组患者VSS、VAS和POSAS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与超声组和HBO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VSS、VAS和POSAS总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组患者总体表面积(TBSA) 2.1%~5.0%与TBSA 1.1%~2.0%、0.5%~1.0%相比,治疗后VSS、VAS和POS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BO组和联合组患者TBSA 2.1%~5.0%的VSS、VAS和POSA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TBSA 1.1%~2.0%和0.5%~1.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BO联合超声波早期干预治疗病理学瘢痕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温哥华瘢痕量表在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术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分级进行不同浓度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甲状腺术后颈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术后出现增生性瘢痕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进行瘢痕增生VSS评分,治疗上采用原浓度(1 ml∶40 mg)的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实验组对瘢痕增生进行VSS分级,VSS评分11~15分为A级、6~10分为B级、1~5分为C级。治疗上分别给予曲安奈德及利多卡因1∶1、1∶2、1∶3(体积比)稀释后进行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瘢痕颜色评分、瘙痒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χ2检验。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后瘢痕颜色评分为(1.45±0.20)分和(0.75±0.16)分( t=2.236, P<0.05),瘙痒评分为(0.73±0.36)分和(0.91±0.23)分( t=1.414, P>0.05),有效率为93.3%(42/45)和91.1%(41/45)( χ2=0.155,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4/45)和6.7%(3/45, χ2=8.775, P<0.05),复发率为8.9%(4/45)和11.1%(5/45, χ2=0.124, P>0.05)。 结论:通过VSS对甲状腺术后颈部增生性瘢痕进行分级管理并采用个体化的曲安奈德浓度注射治疗,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显著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中上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早期甲状腺癌患者颈胸部疼痛、美容效果及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中上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早期甲状腺癌患者颈胸部疼痛、美容效果及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早期甲状腺癌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外侧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48例)和观察组(行改良中上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49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1 d、3 d、1个月和3个月颈部和胸部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切口美容效果;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汉化甲状腺癌特异性生命质量(THYCA-QoL)量表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16.57 ± 25.75)min比(129.87 ± 30.01)min、(31.25 ± 4.15)ml比(37.98 ± 6.34)ml和(2.57 ± 0.45)d比(3.32 ± 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16%(4/49)比45.83%(2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5.324, P<0.01)。观察组术后1 d、3 d、1个月颈部VAS和术后3 d、1个月胸部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术后3个月颈部和胸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5 ± 1.35)分比(8.43 ± 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术后3和6个月THYCA-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25 ± 9.87)分比(40.14 ± 7.52)分和(53.65 ± 15.14)分比(46.58 ± 9.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改良中上入路较传统外侧入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甲状腺癌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早期颈胸部疼痛程度,且美容效果更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单位)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行常规康复护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常规康复护理组,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48.50(31.75,56.25)岁;将本单位2022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行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6.00(36.75,55.25)岁。统计2组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于入院时、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采用简明烧伤特定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价患者功能独立性;于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价患者瘢痕情况;于伤后6个月,采用本单位第三方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1.97、-1.99, P<0.05),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1.99, P<0.05)。出院时、伤后6个月,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t值分别为-3.19、-4.43,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2.18、-3.33, P<0.05)。2组患者入院时、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4.37、-2.73、-4.10和-4.37、-2.64、-4.06,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伤后6个月瘢痕的色泽得分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2.05,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出院时、伤后6个月瘢痕的血管分布得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3.16、-2.07,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瘢痕的柔软度得分( Z值分别为-3.16、-2.45、-4.38, P<0.05)、厚度得分( Z值分别-2.56、-2.35、-4.70, P<0.05)及总得分( Z值分别-3.77、-3.04、-3.13, P<0.05)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伤后6个月,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得分为4.00(3.00,4.25)分,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的3.00(2.00,4.00)分( Z=-2.72, P<0.05)。 结论:实施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可优化成本效益,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升严重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疗效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浓缩生长因子预防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预防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后疼痛及肿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肿需术中同期进行骨增量的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例。观察组行CGF和骨替代品混合后上覆生物膜覆盖;对照组直接予以骨粉填充骨腔,上覆人工生物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瘢痕增生程度。疼痛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肿胀依据肿胀程度分为3个比较等级,瘢痕依照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1、2、3级肿胀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2.5%(5/8)、37.5%(3/8)、0.0%(0/8),对照组分别为50.0%(4/8)、37.5%(3/8)、12.5%(1/8)( Z=-1.71, P > 0.05);观察组、对照组肿胀持续时间分别为(3.8±0.9)d、(5.8±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8, P < 0.05);观察组术后3 d、7 d、14 d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21±0.25)分、(3.75±0.22)分、(0.57±0.13)分,对照组分别为(3.76±0.18)分、(2.38±0.26)分、(2.38±0.26)分,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4.23、 t7=11.29、 t14=17.61,均 P < 0.001)。观察组术后1周、2周、4周温哥华瘢痕VSS评分分别为(4.26±0.26)分、(1.22±0.13)分、(2.47±0.11)分,对照组分别为(6.35±0.27)分、(4.47±0.73)分、(2.77±0.2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5.77、 t2=2.67、 t4=3.58,均 P < 0.001)。 结论:CGF可以促进术后骨缺损修复及创面的愈合、减轻肿胀、疼痛、瘢痕等术后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骨钻孔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8年5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收治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4~86岁,平均64岁。患者分为A组[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及负压吸引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和B组[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各9例。比较两组创面肉芽培育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评价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创面肉芽培育时间分别为(16.44±1.42) d与(29.11±13.3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6.00±3.32) d与(40.67±14.3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例与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皮片存活率分别为(97.11±3.44)%与(95.00±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瘢痕VSS评分分别为(7.67±1.32)分与(8.78±1.9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及负压吸引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不仅可较好地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还可显著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h-bFGF联合分层减张缝合在幼儿面部外伤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分层减张缝合在幼儿面部外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因颜面部外伤接受缝合的60例幼儿(1~3岁)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观察组采用Rh-bFGF联合分层减张缝合,对照组单纯采用分层减张缝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 结果:60例患儿创面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且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VSS评分为(1.73±1.01)分,对照组VSS评分为(3.00±1.08)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h-bFGF联合分层减张缝合治疗幼儿面部外伤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VSS评分,减少瘢痕产生,在临床中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