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荣芬基于胃神理论辨治不寐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董荣芬主任将消化道神经-体液调节反射系统称为“胃神”,临证常基于胃神理论,从斡旋中焦气机角度辨治不寐病。董师常将不寐病分为阳明燥热证、肝经郁热证、血虚火动证、清降失和证。阳明燥热证治以清热养阴、健脾安神为法,首选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肝经郁热证治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为法,首选温胆汤加减治疗;血虚火动证治以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为法,首选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清降失和证治以调畅气机、养心安神为法,首选人参清肺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张炳厚治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挖掘张炳厚教授治疗失眠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2019年7月31日张教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失眠的中药内服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方药数据库,提取用药频次,聚类分析遣药组方模式、关联规则、核心药物和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83首处方,其中患者中医证型主要有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和肝肾阴虚型3种,涉及中药13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是酸枣仁、柏子仁、紫贝齿、珍珠母。确定了40个常用药物组合,前5位依次为柏子仁-酸枣仁、酸枣仁-紫贝齿、柏子仁-紫贝齿、柏子仁-酸枣仁-紫贝齿和柏子仁-珍珠母;并得到12首新处方,如火麻仁-白芍-麦冬-麸炒白术、黄芩-阿胶-珍珠母-肉桂-柏子仁、炙甘草-白芍-麸炒白术-黄连、炙甘草-生地黄-黄连-麸炒白术-炙黄芪及生晒参-广藿香-川木通-莲子等。结论:张教授治疗失眠组方以安神定志为主,辨证施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健脾养心、益气养血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阴虚证古方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方剂中治疗阴虚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以阴虚为基础证候疾病的辨治施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已上市经典名方数据库”,筛选治疗阴虚证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寻找核心组方。采用MATLAB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药物配伍规律。采用Pajek64 5.13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找出核心中药。结果:纳入阴虚证处方467首,涉及中药302种,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肾经为主,核心中药包括熟地黄、麦冬、生地黄、当归等;常用药对包括山药-熟地黄、山萸肉-熟地黄、茯苓-熟地黄,高频药物可聚类为2类。结论:揭示了古代治疗阴虚证以滋阴降火为主,重视补养肾阴的同时亦注重补养肺、肝、脾阴,养阴时常配伍健脾和辛散退热类药物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阴虚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李乾构从"虚火"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李乾构教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与"火"相关,并重视从"虚火"论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虚火"所致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脾胃虚衰,虚火上浮"和"真阴亏损,虚火内生"的病机特点,在治疗时主张采用"补土伏火"和"滋阴降火"的方法,临证时善于对症配伍药对促进溃疡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丁书文从相火论治心房颤动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丁书文在治疗心房颤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心脏自身阴阳气血盛衰失调是心房纤颤的基础病因,当今内外环境下易发生相火妄动,是房颤的主要诱因.在李东垣"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理论指导下,丁书文对房颤治疗提出了滋阴降火、引火归元、清解少阳的治疗法则.对丁书文从相火论治心房颤动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DNA甲基化探讨肺结节患者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DNA甲基化探讨肺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肺结节中医证候规范化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298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NA甲基化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95例)和阴性组(203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将两组患者按照1∶1进行匹配,最终每组81例.从病历中提取患者结节特点及临床症状,运用证素辨证学和因子分析总结中医证素并命名证候,比较两组结节特点及中医特征.结果 两组结节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性质、结节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倦怠乏力、汗出明显、苔黄腻、脉细、脉沉、食欲不振和尿少等症状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痰色白、痰多质稠、齿痕舌和脉滑等症状占比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脾、肾、饮、气虚、阴虚、阳虚等证素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特征值>1的公因子共6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021%;阴性组特征值>1的公因子共5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043%.阳性组证候以脾肾(心)虚弱证为主,阴性组证候以痰饮阻肺证为主.结论 肺结节具有虚实夹杂的特点,甲基化阳性患者以虚为主,虚处留邪是促使邪积成毒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阴性患者祛实为先、阳性患者调补为主,可将气血双补、滋阴降火、温阳散寒、健脾祛湿和柔肝活血等作为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仝小林应用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仝小林院士认为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病往往由于老年阴分不足,郁生内热,煎灼上焦发为肺热,并生温燥扰动皮毛.临床常在滋阴润燥的基础上,加用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组成的三皮止痒方清热养阴止痒.方中桑白皮清泻肺热,善治浮风燥痒;地骨皮常与桑白皮同用,滋阴降火解决老年患者阴虚体态,且平肺气、除郁热,使肺热宣泄而皮毛开;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为治皮肤瘙痒之靶药.三者配伍,态靶结合,既合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病机特点,又能针对性减轻患者瘙痒症状,临床常用剂量均为15~30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唐容川与张锡纯辨治脾阴虚证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及文献,归纳唐容川和张锡纯在脾阴虚证理法方药上的异同.病机方面,唐容川重脾阴亏虚、脾不统血、脾失健运间的相互影响,张锡纯重肝木克乘脾土.治法方面,两人均重津液存亡,唐容川创"开胃补脾阴法",且关注营血存亡,遣滋阴、降火、生津于活血养血诸法中,张锡纯倡"汁浆荣津法"和"佐金平木扶土法",且常气阴双补.药性理论方面,二家均遵"欲令脾实……宜甘宜淡"之则,但唐容川重甘味而张锡纯重淡味.性味配伍上,二家均崇"甲己合化",但唐容川扬"酸甘化阴"之法,而张锡纯倡"甘苦合化"之道.具体用药方面,唐容川善用经方,以人参和天花粉为要药,且善用血肉之品,张锡纯以山药、甘草为要药,且喜用食疗剂型.唐容川和张锡纯之脾阴虚辨治思想相得益彰,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运用队列研究观察抑郁障碍心肾不交型复发率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评价滋阴降火、除烦安神功效中医药治疗方案对心肾不交型抑郁障碍(MDD)2年复发率的疗效.方法:运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国13个分中心的心肾不交型MDD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干预方案的不同,自然形成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队列,比较3个队列复发率.并根据患者接受中医药方案干预时间的不同,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队列分为低、中、高3个暴露水平,比较3种暴露水平的复发率,以评价中医药方案降低心肾不交型MDD远期复发率的疗效.结果:共纳入506例患者,其中中医队列172例、中西医结合队列166例、西医队列168例.2年复发率方面,中医队列25.6%、中西医结合队列21.1%、西医队列35.1%.复发风险方面,中医队列中水平暴露比低水平暴露低63.0%(HR=0.370,95%CI 为 0.170~0.808,P<0.05),高水平暴露比低水平暴露低 94.5%(HR=0.055,95%CI 为0.016~0.192,P<0.01);中西医结合队列中水平暴露比低水平暴露低72.3%(HR=0.277,95%CI为0.111~0.689,P<0.01),高水平暴露比低水平暴露低83.9%(HR=0.161,95%CI为0.058~0.446,P<0.01).结论:滋阴降火、除烦安神治法的中医药综合方案能有效降低心肾不交型MDD远期复发率,同时随接受中医药干预时间的增加,MDD复发率亦有逐渐下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朱丹溪与薛己对"阴虚"的认识及证治思路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7/6
"阴虚"相关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滋阴派与温补学派皆十分重视阴虚证的治疗.滋阴派代表人物朱丹溪以"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为基础,将阴虚火旺大致分为两类治之:阴血虚而火旺者,予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养血兼以泻火;阴精虚而火旺者,予大补阴丸滋阴兼以泻火.温补学派代表医家薛己为矫时人滥用苦寒之偏弊,首倡温补法治疗阴虚证.薛己认为阴虚即是脾虚,脾为至阴,故在治疗时尤其重视补益脾胃,善用补中益气之法,并强调滋补化源,常脾肾阴阳双补,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朝夕补法,将补中益气汤与地黄丸同用,对足三阴虚大有裨益.两位中医大家论治阴虚的方法看似相悖,实则是对阴虚认识的不同及证治思路的进一步拓展,通过比较两者对阴虚的认识和证治思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