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崇泉基于“三焦分治,引火归元”治逸病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逸病是指安逸少劳、过食肥甘厚味所致之病。张崇泉教授提出,逸病病位多在脾,以三焦不和、虚火上炎为基本病机,常兼痰湿、瘀血之邪。张老善于借助脏腑间的功能联系而辨证施治,认为逸病湿瘀之邪,从中上二焦分候论治,其中痰湿蕴脾者,可借胆气升发之性助脾气升清之能,予升清宣湿饮;痰湿蕴肺者,可借心阳温煦之性宣散水湿,借肾阳下通水道,予温阳宣湿饮。逸病虚火上炎者,当中下二焦分部论治,其中中气不足、阴火不固者,予扶土潜阳饮;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导致心血失养、虚火内生者,予生血潜阳饮;脾阴不足,阴性之精微化生不足所致虚火上炎者,予益阴潜阳饮;下焦腑气不通,逆气携中焦浊热上扰所致虚火上越者,予通下潜阳饮。临床中常获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丁书文从相火论治心房颤动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丁书文在治疗心房颤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心脏自身阴阳气血盛衰失调是心房纤颤的基础病因,当今内外环境下易发生相火妄动,是房颤的主要诱因.在李东垣"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理论指导下,丁书文对房颤治疗提出了滋阴降火、引火归元、清解少阳的治疗法则.对丁书文从相火论治心房颤动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医大师王晞星基于阴火理论辨治癌性发热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与肿瘤直接相关或因肿瘤治疗而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从"阴火理论"出发,认为脾胃气虚、阴火上冲为癌性发热之关键病机,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三脏,当以甘温益气、健脾升阳、清泻阴火为首要治则;同时应重视"土木关系",通过养血解郁、疏肝散火之法以调和肝脾;并通过滋阴清热、引火归元之法阻断阴火的传变.王晞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化裁创制补中调肝汤(药物组成包括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子、陈皮、蜈蚣、石见穿、八月札、炙甘草等),通过益中气、补肝血、调肝气、消癥散结,以调和人体寒热阴阳,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癌性发热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防治恶性肿瘤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通过梳理古代文献阐明君火、相火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含义,并结合恶性肿瘤生物学发病机制,分析"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提出君火不明是肿瘤产生之基,相火妄动为肿瘤形成之始,痰瘀内生为肿瘤发展之渐,君相两衰为肿瘤进展之终.基于此,认为临床防治恶性肿瘤应节欲畅志以明君火,引火归元以敛相火,化痰祛瘀以消瘤体,潜阳培土以复正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阴阳交感"及临床药理探讨"黄连-肉桂"对失眠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7/6
药物配伍是中医的魂之所在,用药如用兵,善用方者,必善药之配伍,执简驭繁.失眠皆因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致,而临床上心肾不交型失眠尤为多见.黄连,味苦性寒,有泻火之功,当属阴药;肉桂,味辛甘、性大热,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之功,当属阳药."黄连-肉桂"配伍,交通心肾阴阳二气,可治阴阳失调、心肾不交所致失眠之症."黄连-肉桂"联用效果更显著,一种可能是由于两药联用后会使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更高,还有一种可能是会增多或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探讨"黄连-肉桂"所体现的阴阳交感的中医思想,不仅可以为治疗阴阳失调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现代药理研究预测出治疗失眠的新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药效验证,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打开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王笑民基于"火水未济"理论辨治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包括烦躁易怒、潮热汗出、乏力、失眠多梦、心悸、骨关节异常等症状,在乳腺癌患者中高发,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王笑民教授基于"火水未济"理论,提出相火肾水未济、君火肾水未济等是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病机,同时伴有脾、胃、肝、肺等脏腑功能失调,人体阴阳失衡,辨证施以滋补肾水、引火归元、交通心神、补益脾胃、疏肝宣肺等法,在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彭江云基于"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干燥综合征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干燥综合征是以唾液腺和泪腺等腺体组织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少火生气"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医家吴佩衡根据"少火"所在脏腑及生理功能又将其细分为心之君火、肾之命门真火以及熏蒸散布于各脏腑部位的相火.彭江云教授继承吴佩衡学术思想认为少火衰弱是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少火衰弱导致阴津失于蒸化布散、相火违令浮越上亢、阴凝中州气机不畅,津液难以润泽肌肤孔窍,继而出现口干眼干等燥症表现.根据该病不同的病机特点,彭师辨为肾虚津亏证、上热下寒证、脾虚湿阻证,予以温养肾精、生津润燥,助阳生津、引火归元,温阳助运、醒脾化湿等治法,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扶阳"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4/6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维持和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根本法则.该文以《黄帝内经》"扶阳"理论为切入点,从整体出发进行辨治,认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以心阳不振、心神失养为本,浊气归心,脾土失温,酿生痰浊、瘀血为标,龙相火动,阴火妄动为扰.因此,该文试从温阳、通阳、潜阳角度论治此病,通过温阳益心、神清志平以固本,通阳化浊、豁痰除痹以止病进、潜阳纳摄,引火归元以防变等治法治则,使人体阳气发挥正常调气血、温心神、暖脾土、排浊毒、防僭越等生理功能,以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以期进一步为临床诊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高中医药辨治此类疾病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阴阳水火"论心力衰竭合并失眠中医病机及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4/6
失眠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伴发症状,且常可相互为患.作者基于"阴阳水火"理论,提出该病以阴阳疲怠为启病之本、阴阳失和为变病之著、阴阳失济为助病之澜、阴阳待决为重病之末.临证时应以"恢复人体阴阳水火"为本,初以气血同调,尤重参芪之用;病进为虚火燔灼时,每予寒热并用、阴中求阳,并配肉桂引火归元、黄连驱火下交于肾,但应注意中病即止,勿削元气;待病以阴水肆虐为患,则应于阳中求阴,以姜附与熟地黄、山药、麦冬等阴药相配,且不可妄用峻下逐水之法.此外,治病之时还应遵从四时阴阳节律、掌握病情顺逆规律,如夏时重于利水,冬时重于温补,阴水泛溢之时避免刺络、点滴等,通过尽早纠正阴阳失衡之势以阻止病进.从"阴阳水火"切入重新审度心力衰竭合并失眠之因机证治,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侯爱画治疗肿瘤化学疗法毒副作用的辨证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2/3
介绍侯爱画教授治疗肿瘤化学疗法毒副作用的辨证用药经验.其应用扶正护膜汤治疗骨髓抑制;基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呕"理论,灵活辨治恶心、呕吐;运用白及、乌梅、海螵蛸、瓦楞子护膜制酸,引火汤、吴茱萸引火归元治疗消化道黏膜损伤;采用养肝疏肝相结合缓解肝毒性;以益气养血和营为法,内服外洗并施减轻外周神经毒性;善用乌芪汤治疗皮肤瘙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