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氯沙坦暴露致羊水过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32岁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沙坦钾片(50 mg、1次/d)、甲泼尼龙片(12 mg、1次/隔日)和双嘧达莫片(50 mg、1次/d)治疗期间怀孕。孕期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孕24 +2周行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少,持续至孕32 +2周,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1.1~3.4 cm,羊水指数1.9~6.9 cm。停用氯沙坦钾片和甲泼尼龙片,换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降压,羊水量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孕34 +4周血压升高至177/113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子痫前期。给予硫酸镁(以1 g/h的速度静脉滴注)、硝苯地平控释片(加量至60 mg口服、1次/d)和拉贝洛尔片(200 mg口服、2次/d)治疗,血压143/82mmHg,尿蛋白(++)。于孕35 +3周行剖宫产分娩1男婴,身长43 cm,体重2 200 g,出生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出生缺陷。随访至24月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智力发育及运动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万古霉素致早产婴儿红人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4月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因重症肺炎住院,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红霉素治疗。住院期间感染加重,停用红霉素,改用盐酸万古霉素6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5 ml,以60 mg/h的速度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患儿出现哭闹,颜面部潮红;减慢输注速度,患儿仍哭闹,皮肤红斑增多,颈、胸及四肢等处皮肤红斑融合成片,心率增快(160次/min)。考虑为万古霉素导致的红人综合征,立即停药,未行抗过敏治疗。约1 h后皮肤红斑逐渐消退,心率下降至140次/min。次日,患儿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后根据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改用替考拉宁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患儿未再出现皮疹,2周后肺炎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鱼精蛋白过敏患者缓慢静脉滴注法再次治疗成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74岁男性患者因心脏瓣膜病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在体外循环结束后给予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0 mg(5 ml)缓慢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钠。注射约3 min时(鱼精蛋白入量约15 mg),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泛红,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考虑鱼精蛋白过敏,立即停止滴注,并静脉注射苯海拉明、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约30 min后,患者血压回升,心率下降,皮疹逐渐消退。因鱼精蛋白用量不足,患者术后胸腔渗血、渗液较多,导致其血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将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0 mg(5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稀释后以60滴/min速度缓慢静脉滴注,患者未再出现过敏现象,胸腔引流液逐渐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对患者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治疗,首先12 μg/kg负荷剂量在10 min内静脉注射,之后按0.1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1 h后按0.2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24 h;对照组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时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在治疗24 h后采用PICCO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并观察神经体液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功能指标包括心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CVP、GEDVI以及EVLWI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90.26 ± 12.61)次/min比(97.82 ± 12.58)次/min、(9.85 ± 1.14) cmH 2O(1 cmH 2O = 0.098 kPa)比(11.63 ± 1.37) cmH 2O、(759.53 ± 62.47) ml/m 2比(867.21 ± 63.24) ml/m 2、(7.95 ± 1.56) ml/kg比(9.01 ± 1.78) ml/k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I高于对照组[(3.58 ± 0.74) L/(min·m 2)比(2.37 ± 0.86) L/(min·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NE、Ang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284.64 ± 52.85) ng/L比(312.57 ± 48.92)ng/L、(92.34 ± 16.31)ng/L比(105.67 ± 18.5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SV、LVEF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60.42 ± 5.93) ml比(54.42 ± 6.14) ml、(41.62 ± 4.19)%比(36.87 ± 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61.52 ± 15.41) h比(89.56 ± 17.63) h],观察组肾功能损伤率低于对照组[3.77%(2/53)比18.87%(1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30 d病死率、心脏破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显著改善AMI合并CS患者的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体液指标、心功能指标,对患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30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联合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联合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对患儿支气管黏膜损伤修复速度和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122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吸氧、补液、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行耐药性试验并选择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支气管黏膜损伤情况、肺部超声结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改善时间、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疗效及血清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纵行皱襞、黏膜糜烂/坏死的比例和肺部超声中胸膜线异常、肺实变、支气管征、胸腔积液的比例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纵行皱襞的比例和肺部超声中胸膜线异常、肺实变、支气管征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改善时间、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呼气中段流速(MMEF)、呼气峰流速(PEF)高于治疗前( 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免疫球蛋白E(IgE)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FVC、FEV 1、MMEF、PEF高于对照组(均 P<0.05),TNF-α、IL-6、IL-4、IFN-γ、GM-CSF、WBC、N%、IgE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4%,高于对照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联合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可促进患儿支气管黏膜损伤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胺碘酮联用致QT间期延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75岁男性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莫西沙星)400 mg静脉滴注、1次/d。第2天心电图示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从治疗前的455 ms延长至490 ms。第3天凌晨因心房颤动给予注射用盐酸胺碘酮(胺碘酮)150 mg缓慢静脉注射,中午给予胺碘酮300 mg以30 mg/h持续泵入。第4天下午再次给予胺碘酮300 mg,以30 mg/h速度持续泵入。泵入约20 min患者QTc延长至607 ms。第5天未再使用胺碘酮,但患者QTc继续延长,最高达到674 ms。第6天停用莫西沙星后其QTc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考虑患者QT间期延长与莫西沙星和胺碘酮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柔比星脂质体致急性喉头水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外周T细胞淋巴瘤接受含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化疗。化疗第1周期患者无特殊不适。第2周期静脉滴注多柔比星脂质体过程中患者出现短暂肌肉酸痛。第3周期化疗在应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前给予地塞米松和氯苯那敏预防过敏反应,并严格限制滴注速度,但在滴注约20 min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立即暂停滴注,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随后患者出现面部麻木、喉痛、颈部不适及多部位皮疹伴瘙痒,心电监护示心率130次/min,血压80/50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0.98。立即给予吸氧并使患者处于半卧位,约20 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口齿不清等症状,检查见舌体肥大、颈部肿胀,考虑多柔比星脂质体致急性喉头水肿,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滴注及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雾化吸入。约3 h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2 d后过敏症状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和艾司奥美拉唑钠预防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间歇性静脉滴注艾普拉唑钠和大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艾司奥美拉唑钠,预防内镜止血成功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设计,纳入2021年3月3日至6月15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33家医院成功施行内镜止血治疗的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51例,区组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77例)。试验组患者间歇性静脉滴注艾普拉唑钠,1次/d,首日20 mg滴注60 min,第2、3日10 mg滴注30 min;对照组患者持续性静脉滴注艾司奥美拉唑钠72 h,首剂量80 mg滴注0.5 h,之后以8 mg/h的速度持续滴注71.5 h。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均予以口服艾普拉唑肠溶片,每次10 mg,1次/d,持续4 d。基于全分析集(试验组72例,对照组75例)分析2组患者治疗72 h后和治疗后7 d内的再出血率,治疗后72 h内因再出血而接受内镜下或手术再治疗的患者比例;基于安全性分析集(试验组74例,对照组76例)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72例试验组患者治疗72 h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治疗后7 d内仅1例(1.39%,1/72)发生再出血;对照组在治疗72 h后和治疗后7 d内分别有1例(1.33%,1/75)和4例(5.33%,4/75)发生再出血。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72 h后和治疗后7 d内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组患者治疗72 h内均无患者因再出血而需接受内镜下或手术再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5例(6.8%,5/74)和6例(7.9%,6/76)发生不良反应,未予治疗即自行恢复;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在内镜止血成功的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间歇性静脉滴注艾普拉唑钠与大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艾司奥美拉唑钠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间歇性给药方案用量更少,给药方式更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增快48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结束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临床转归。在治疗后90 d随访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评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共有92例患者按照要求完成所有观察指标,其中研究组48例,对照组44例。两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ADL评分及病变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90 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4.00±1.95)分比(4.91±2.08)分; t=-2.16, P=0.033]、ADL评分[(82.71±9.56)分比(76.25±11.47)分; t=2.94, P=0.004]及转归良好率[70.83%(34/48)比50.00%(22/44);χ 2=4.18, P=0.041]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病变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152.33±9.58)cm/s比(157.41±11.77)cm/s; t=2.27, P=0.025]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90.00±8.30)cm/s比(94.45±9.07)cm/s; t=-2.46, P=0.016]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0.97±1.06)比(1.01±1.21); t=1.69, P=0.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转归不良组比较,转归良好组患者出院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降低(均 P < 0.001),且转归良好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比例更高[60.70%(34/56)比38.90%(14/36);χ 2=4.18, P=0.041]。 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丙戊酸钠致高乳酸血症伴代谢性酸中毒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45岁男性患者因颅内病变行开颅活检术,术后为预防癫痫先给予丙戊酸钠80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8 ml静脉推注,继之用该浓度丙戊酸钠溶液以0.6 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给药1 h后,患者血清乳酸水平逐渐升高,最高达到14.7 mmol/L,伴代谢性酸中毒和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酸碱度最低7.09,剩余碱最低-26.3,导致患者昏迷。考虑患者的高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与丙戊酸钠有关,停用丙戊酸钠,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和血液净化治疗。3 d后,患者的乳酸水平恢复正常,代谢性酸中毒基本纠正,神志转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