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肿瘤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肿瘤(≤1.0 cm)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首诊60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小肿瘤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研究组),同期纳入非小肿瘤且淋巴结阴性(对照组A)、非小肿瘤且淋巴结阳性(对照组B)、小肿瘤且淋巴结阴性(对照组C)作为对照组。选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四项指标对比分析在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灶间的区别,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四项指标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均存在不一致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er-2的表达对照组B、研究组、对照组C、对照组A呈现递减趋势;研究组腋窝淋巴结转移>3枚组共19例,Her-2阳性率为11/19,淋巴结转移≤3枚组共37例,Her-2阳性率为21.6%(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R、PR和Ki67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B中腋窝淋巴结转移>3枚组和≤3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合随访资料,研究组中淋巴结转移>3枚组中以后发生远处转移者4例,Ki67的表达率为4/4,未发生远处转移者13例,Ki67的表达率为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乳腺癌包括小肿瘤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间ER、PR、Her-2和Ki67表达一致性较好,多数情况可以用原发病在生物学指标评价整体病情,但部分患者确实存在不一致现象,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用以全面评估病情;Her-2阳性表达似乎在整体中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尤其在小肿瘤乳腺癌≤1.0 cm中表现出更优相关性;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且原发病灶≤1.0 cm浸润性导管癌患者,Ki67的高表达似乎提示更远期更易发生远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毒导致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糖皮质激素递减疗法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病毒导致的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应用糖皮质激素递减疗法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93例病毒导致的SAT患者行激素递减疗法的疗效及预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26例,醋酸泼尼松剂量递减方案治疗)和对照组(67例,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复诊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快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化验指标及恢复正常的时间,超声评估甲状腺局部肿块消失时间;电话随访停药后复发率及1年后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初诊时一般指标及临床特点具有可比性。试验组SAT患者经过激素递减方案治疗均达到治愈,且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89.6%,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发热缓解时间[(6.53±2.94)d vs(15.34±5.91)d]、疼痛缓解时间[(5.22±2.32)d vs(19.45±2.54)d]、甲功恢复正常用时[(21.36±3.21)d vs(29.13±5.25)d]均更短,永久性甲减发生率(23.1% vs 47.8%)、1年后复发率(19.2% vs 44.8%)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激素递减疗法治疗SAT缩短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及甲功恢复时间,且甲减发生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系统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白癜风疾病活动度评分(VIDA)≥ 2分的进展期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未经系统性激素治疗、VIDA ≥ 2分、皮损面积<1%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272例,分析皮损面积和型别、VIDA评分、是否具有诱发因素及特殊临床标记(三色白癜风、纸屑样白斑、同形反应及炎症性白癜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外用激素组(62例),口服泼尼松+外用激素组(76例)和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外用激素组(134例),后两组又称为系统+外用激素组。外用激素组采用卤米松乳膏或0.05%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每日1次;口服泼尼松治疗时,每7天调整1次剂量,按30、20、15、10、5 mg/d剂量递减,疗程共35 d;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时,每20天肌内注射1次,每次1 ml,共2次。观察治疗3个月后各组皮损稳定率,随访1年后白癜风型别变化。统计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白癜风患者皮损面积扩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12.468, P < 0.001),口服泼尼松+外用激素组和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外用激素组均显著低于外用激素组( P < 0.001、= 0.005,α = 0.016 7);缓慢进展期患者中,系统+外用激素病情稳定率均显著高于外用激素组( χ2 = 23.973、11.877,均 P < 0.001);不同VIDA评分的系统+外用激素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率不同( χ2 = 17.122, P < 0.001)。伴诱发因素或特殊临床标记的患者系统激素治疗3个月后病情稳定率[47.3%(35/74),41.2%(47/114)]均显著低于无明显诱发因素或特殊临床标记的患者[70.6%(96/136),87.5%(84/96); χ2 = 11.098、47.548,均 P < 0.001]。随访1年后,外用激素组白癜风型别由局限型转为非局限型的比例(41.9%,26/62)显著高于系统+外用激素组(21.9%,46/210; χ2 = 10.328, P = 0.006),伴诱发因素组和有特殊临床标记组高于无诱发因素组和无特殊临床标记组(均 P < 0.01)。 结论:高VIDA评分、伴诱发因素和特殊临床标记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应尽早介入系统激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且行肝脏穿刺检查的中青年肥胖患者371例,根据肝脏病理结果及评分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328例)和对照组(非-NAFLD,43例),前者进一步分为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AFL)亚组(60例)、NASH可能亚组(172例)和NASH亚组(96例)。比较各组间血清SHBG水平;根据NAFLD患者血清SHBG水平的三分位数进行划分,比较不同SHBG水平亚组NAFLD患者肝脏病理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NASH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对NASH的诊断价值。结果:371例患者年龄(32±10)岁,体重指数(39.16±6.58)kg/m2,其中女性236例(63.6%)。NAFLD组患者血清SHBG水平[ M( Q1, Q3)]低于对照组[16.90(11.43,23.00)比23.45(15.40,31.22)mmol/L, P<0.05],且在NAFL、NASH可能以及NASH亚组中逐渐递减[(22.24±10.47)、(20.57±19.58)、(15.80±8.74)mmol, P<0.05]。低水平SHBG亚组的肝脏脂肪变评分和小叶炎症评分显著高于高水平SHBG亚组[(2.09±0.80)比(1.51±0.72)分,(1.10±0.68)比(0.85±0.68)分; 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水平血清SHBG是NAS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527,95% CI:1.296~4.928, P<0.05)。SHBG联合天冬氨酸转氨酶辅助预测NAFLD患者发生NAS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95% CI:0.696~0.809)。 结论:低水平血清SHBG水平与NASH的发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RT-FET中雌激素应用天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应用天数对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frozen 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育龄期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 2017年 0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HRT-FET的 1348 个周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内膜转化前雌激素应用天数分为 4 组:A组(≤12 d),B组(13~16 d),C组(17~20 d),D组(>20 d),比较 4 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结果 4 组患者子宫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雌激素(E2)比较,A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最高,其他组依次递减,A组的E2 水平最低,其他组依次递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不孕年限、取卵年龄、抗缪勒管激素(AMH)、体重指数(BMI)、子宫内膜转化日孕酮(P)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 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单胎早产率、单胎低出生体重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HRT-FET周期的患者,延长雌激素应用时长或许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增长不良患者的内膜厚度,虽然其内膜厚度较正常患者相比仍有差异,但可获得与正常子宫内膜患者相似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强脉冲光照射对激素依赖性皮炎T细胞亚群及IgE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156例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 dependence dermatitis,HDD)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Ⅰ组53例、对照Ⅱ组51例.治疗组给予低能量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照射治疗,每3周1次,共4次,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递减),共8周;对照Ⅰ组单纯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Ⅱ组单纯IPL照射治疗,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匹配.3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治后4周记录症状积分,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的水平,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gE的水平,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D4+T水平、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调,CD8+T、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调,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治疗组有效率96.15%,与对照Ⅰ组84.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Ⅱ组68.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IPL治疗HDD疗效显著,其原因可能与上调CD4+T水平和CD4+/CD8+比值、下调CD8+T和IgE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步序贯法对哮喘模型大鼠激素撤减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三步序贯法对哮喘模型大鼠激素撤减过程中TGF-β1/Sm ad信号通路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2、Smad3、Smad6、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0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普米克令舒组及三步序贯组,每组30只.哮喘大鼠激素撤减模型建立方法:以卵蛋白加氢氧化铝致敏,卵蛋白激发,自激发之日开始,于激发前给予地塞米松0.5 mg/kg腹腔注射,连续2周,从第3周开始,按每周0.1 mg/kg速度递减地塞米松用量,至第7周地塞米松全部撤除.三步序贯组在地塞米松干预基础上,于实验第15 ~28天(撤减前期)给予第一步方颗粒灌胃,第29 ~63天(撤减中期)给予第二步方颗粒灌胃,第64 ~77天(撤减后期)给予第三步方颗粒灌胃.气道重塑组仅给予致敏和激发,普米克令舒组在致敏和激发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各组于实验第28、63、77天末次激发2h后取左肺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各组TGF-β1、Smad2、Smad3、Smad6、Smad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本组撤减前期比较,地塞米松组撤减中、后期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升高,Smad6、Smad7蛋白表达降低(P< 0.05,P<0.01);普米克令舒组和三步序贯组撤减中、后期TGF-β1、Smad3、Smad2蛋白表达降低,Smad6蛋白表达升高(P <0.05,P<0.01).在撤减过程中,与正常对照组同期比较,气道重塑组撤减前、中、后期TGF-β1、Smad2及Smad3蛋白表达均升高,Smad6、Smad7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气道重塑组比较,地塞米松组、普米克令舒组、三步序贯组前、中、后期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降低,Smad6蛋白表达升高(P<0.01),普米克令舒组、三步序贯组Smad7蛋白表达升高(P<0.01),地塞米松组Smad7蛋白表达撤减前、后期升高(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普米克令舒组、三步序贯组前、中、后期TGF-β1、Smad2及Smad3均降低,Smad6升高(P<0.01),Smad7中、后期升高(P<0.01).Smad2与Smad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09,P<0.01),Smad6与Smad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厂=0.873,P<0.01).结论 三步序贯法在哮喘模型大鼠激素撤减过程中能降低TGF-β1、Smad2、Smad3,升高Smad6、Smad7其阻抑气道重塑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内膜癌MRI与ER、PR、C-erbB-2、血清CA125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 MRI征象与肿瘤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血清CA125的相关性.方法 对158例EC患者的术前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S-P法及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肿瘤标记物ER、PR、C-erbB-2、血清CA125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肿瘤标记物和MR征象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MRI诊断EC期别增高,ER及PR阳性率递减,C-erbB-2及血清CA125阳性率递增,且四者在MRI不同征象间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标记物ER及PR对早期EC(Ⅰ a期与Ⅰb期)的诊断价值较大;动态检测C-erbB-2及血清CA125表达值具有预测EC宫外转移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来曲唑对青春早中期男童生殖功能与线性生长的近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青春早中期男童生殖功能和线性生长的影响.[方法]来曲唑组为43例预测成年身高受损的青春早中期男孩,口服来曲唑1.5 mg/平方米/天,每天不大于2.5 mg.48例青春早中期、未治疗的健康男孩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生殖功能和线性生长的各项指标、血清性激素、IGF-1、AMH和Inhibin B水平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来曲唑组年龄、骨龄、观察时间、年龄别身高及骨龄别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CA、HtSDSBA)等生长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治疗后,来曲唑组与对照组相比,骨龄抑制明显,预测成年身高增加,睾丸容积增大明显,且BMI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是0.001、0.018、0.002、0.027).来曲唑组FSH、△FSH、LH、△LH、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E2、△E2则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3、0.033).17例对照组和13例来曲唑组行干预前、后血清AMH和Inhibin B检测,干预后对照组AMH呈递减趋势,而来曲唑组血清AMH有上升趋势,△AMH对照组与来曲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INHB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INHB对照组较来曲唑组上升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7).[结论]来曲唑可减小E2对骨骼的作用,延迟骨龄,改善终身高,促进青春期男童线性生长,同时促进青春期男童的第二性征及性腺发育,且治疗时间越长,促生长效果越明显;在生殖功能方面,来曲唑可能对睾丸sertoli细胞的发育成熟起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血液灌流次数与不同甲泼尼龙剂量治疗严重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灌流(HP) 次数与不同甲泼尼龙剂量治疗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HSP) 患儿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55例重型腹型HSP 患儿分为单用激素治疗组20 例、3 次HP+激素治疗组17 例和单次HP+激素冲击组18 例.单用激素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常规剂量治疗,3 次HP+激素治疗组使用血液灌流共3 次并给予甲泼尼龙常规剂量治疗,单次HP+激素冲击组给予 1 次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的皮疹、腹痛、关节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症状的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治疗前后三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及尿微量白蛋白、尿α1 微球蛋白变化.结果: 单次HP+激素冲击组和 3 次HP+激素治疗组的皮疹、腹痛、呕吐及血便、关节肿痛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均明显优于单用激素组(P<0. 05); 治疗后单次HP+激素冲击组和3 次HP+激素治疗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 微球蛋白和血清IgE、IgA 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用激素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α1 微球蛋白和血清 IgE、Ig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患儿血清IgG、IgM、C3、C4 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无法完成多次HP 的患儿,单次HP 联合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可供选择的治疗办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