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TH17/Treg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2 例成人sHLH患者,入院次日统计其临床特征资料,并检测TH17/Treg细胞(TH17、Treg、TH17/Treg)、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CD56+)水平.给予HLH-2004 治疗方案并随访 6 个月,根据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57 例)和病死组(25 例),比较两组入院次日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一步分析TH17/Treg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以及对成人sHLH患者病死的评估价值.结果 82 例成人sHLH患者均存在血β2 微球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升高,90%以上患者存在持续性不规则高热、浆膜腔积液、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临床特征.入院次日、治疗 1 个月、治疗 2 个月、治疗 3 个月时生存组TH17、TH17/Treg水平均低于病死组,而Treg水平高于病死组(P<0.05);CD3+、CD8+T细胞水平低于病死组,而CD4+、CD16+CD56+淋巴细胞水平高于病死组(P<0.05).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联合预测成人sHLH患者病死的AUCROC为 0.853(95%CI:0.758~0.922),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成人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存在明显TH17/Treg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调,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联合预测成人sHLH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延伸护理对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接受初始抗病毒治疗的200例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1年时,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病毒载量均检测不到.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抗病毒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阴鳞状细胞癌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免疫浸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的关键基因及分析免疫浸润特征.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VSCC相关基因表达数据,应用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出共同的DEGs,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通过4种算法筛选出关键基因,进行关键基因GSEA分析.应用CIBERSORT分析VSCC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特征及关键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共筛选出182个DEGs,DO富集主要涉及生殖器官良性肿瘤、结缔组织癌等疾病;GO和KEGG富集结果主要与表皮发育、角质化包膜、氧化应激、免疫细胞迁移等有关;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90条边,筛选出6个关键基因,S100A7、SPRR2B、SPRR2G、CASP14、CDSN、ESR1,共同富集到了细胞周期、蛋白酶体信号通路.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SCC组初始B细胞、静息CD4+T记忆细胞下调(均P<0.05),记忆B细胞、调节性T细胞、活化的NK细胞、巨噬细胞M0型、静息肥大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上调(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100A 7、SPRR2G、CASP14、CDSN均与γδT细胞呈负相关(均P<0.05),与巨噬细胞M0型呈正相关(均P<0.05);ESR1与巨噬细胞M0型呈负相关(P<0.05),与静息CD4+T记忆细胞呈正相关(P<0.05);S100A7、CASP14 与静息 CD4+T 记忆细胞呈负相关(均 P<0.05);SPRR2G、CDSN 与 CD8+T 细胞呈负相关(均 P<0.05).结论:S100A7、SPRR2B、SPRR2G、CASP14、CDSN、ESR1可能是VSC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表皮终末分化过程异常可能是VSC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OX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常规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随访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随访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SOX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的91例患者临床资料,46例采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腔镜组),45例采用开腹根治术(开腹组)。应用SPSS 27.0软件分析数据,围手术期指标、免疫功能等计量资料以()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1d、3d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CD8+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d、3d腔镜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可获得与开腹根治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应激反应更轻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达可替尼联合达卡瑞利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达可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Cam)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98例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达可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达可替尼联合Cam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管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后相关标志物[微小RNA(miRNA)-137-3p、miR-1255b-5p、miR-379-5p]、体能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PS)]和生存质量[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FACT-L)],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3.63±4.58)%和(51.25±4.13)%、(35.47±3.12)%和(33.96±2.83)%、1.59±0.21和1.45±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5±4.23)%和(49.17±4.19)%、(33.82±3.07)%和(32.42±2.91)%、1.47±0.20和1.3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DGF、VEGF、bFGF水平分别为(1.58±0.18)ng/mL和(1.13±0.09)ng/mL、(31.38±3.74)ng/L和(23.19±2.41)ng/L、(184.99±26.12)pg/mL、(135.39±19.2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0.19)ng/mL和(1.21±0.13)ng/mL、(34.12±3.81)ng/L和(27.36±2.68)ng/L、(207.16±27.73)pg/mL和(172.61±23.8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iR-137-3p、miR-379-5p、miR-1255b-5p水平分别为0.68±0.15和0.71±0.19、0.53±0.12和0.65±0.15、0.40±0.09和0.49±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5±0.14和0.63±0.18、0.46±0.11和0.57±0.13、0.35±0.08和0.4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FACT-L评分分别为(80.01±2.67)分和(82.64±2.79)分、(84.29±8.14)分和(102.93±9.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2.65)分和(80.92±2.73)分、(74.05±7.86)分和(85.24±8.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53%,略低于对照组的40.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可替尼联合Cam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其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体能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构建靶向HLA-A2且表达PD-L1的CAR-Treg细胞及验证其对CD4+T细胞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靶向HLA-A2且表达PDL1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调节性T细胞(CAR-Treg),探讨CAR-Treg对CD4+ T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CAR基因,通过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靶向HLA-A2且表达PDL1的CAR-Treg核心质粒,通过BamHI/EcoRI双酶切鉴定,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CAR质粒后T细胞的CAR表达情况;通过抑制HLA-A2+/-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实验,证实CAR能够成功靶向HLA-A2靶点;后续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Foxp3、PDL1、CD25、ICOS、CTLA4等与Treg细胞功能相关的标志,并联合细胞代谢分析及体外抑制CD4+ T细胞增殖实验,验证CAR-Treg抑制CD4+ T细胞的能力。结果: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靶向HLA-A2的CAR质粒构建成功,流式细胞仪检测CAR-T/CAR-Treg细胞均证实细胞表面有HLA-A2 CAR稳定表达。HLA-A2 CAR-T细胞与MCF-7(HLA-A2+)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证实表达HLA-A2的CAR-T细胞能够成功识别HLA-A2靶点。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AR-Treg明显表达Foxp3和PDL1,细胞增殖数量及传代数明显增加。细胞代谢分析显示,CAR-Treg表现出比普通Treg细胞更高的基础细胞耗氧率,CAR-Treg更依赖于脂肪酸氧化代谢。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显示,CAR-Treg能在体外高效地抑制CD4+ T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靶向HLA-A2且表达PDL1的CAR-Treg,能在体外高效抑制CD4+ T细胞增殖,为后续的动物体内实验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中晚期孕妇外周血Treg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初步探讨孕中晚期孕妇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体检孕中晚期孕妇 35例和健康非孕期女性体检者(对照组)25 例.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BMCs中CD3+CD4+CD25+CD127-Treg在CD4+T细胞中的占比,CXCR3+CCR6-Treg(TH1-样Treg)、CXCR3-CCR6-Treg(TH2-样Treg)和CXCR3-CCR6+Treg(TH17-样Treg)细胞在Treg细胞中的占比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孕中晚期孕妇组PBMCs中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占比和TH1-样Treg细胞在Treg细胞中的占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H2-样Treg细胞在Treg细胞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t=2.973,P=0.004),而TH17-样Treg细胞在Treg细胞中的占比低于对照组(t=4.118,P<0.001).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占比与孕周呈正相关(r=0.572,P<0.001);TH1-样Treg细胞与孕周呈负相关(r=-0.348,P=0.041).结论 孕中晚期孕妇人群外周血Treg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Treg细胞及其TH1-样Treg细胞与孕周存在相关性,为深入研究Treg细胞亚群在孕中晚期孕妇中的作用和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术后CD4+、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术后CD4+、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38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192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采用软件SPSS 26.0分析数据,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CD4+、CD8+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D4+、IgM、IgG水平均下降(P<0.05),CD8+、IgA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CD4+、CD8+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并未减轻对肝癌患者术后CD4+、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细胞和bulk RNA测序的综合分析预测肺鳞状细胞癌治疗反应和预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整合单细胞RNA测序(sing-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探索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和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基于这些基因的预后模型。为了更好地了解LUSC中的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进一步分析了免疫细胞的浸润特征,揭示其与LUSC患者预后的潜在关联。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GSE118245)中获取LUSC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并通过质量控制和数据标准化,鉴定出不同的细胞群体。使用Seurat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统一流形近似投影(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 UMAP)进行降维聚类。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LUSC患者样本,使用TCGAbiolinks包获取批量RNA测序数据,并对肿瘤样本和正常样本之间的DEGs进行筛选,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使用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构建基于DEGs的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使用CIBERSORT算法评估不同风险组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比例,比较22种免疫细胞在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中的差异。结果:从LUSC单细胞数据中质控得到出5 360个细胞,注释为13个不同的细胞群,并通过SingleR注释为8种细胞类型。与对照组相比,LUSC组中的中性粒细胞、CD4+ T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筛选出3 396个DEGs,其中1 851个基因上调,1 545个基因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细胞周期、感染和补体级联反应等重要生物过程。在TCGA-LUSC数据中,使用WGCNA识别出与LUSC发展显著相关的蓝色模块,在此基础上筛选出61个交集基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共识别出4个独立的预后相关基因(ITIH3、MME、PLAAT1和ATP13A5),构建了风险评分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组患者肿瘤中的CD8+ T细胞、活化的记忆CD4+ 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低风险组,进一步支持了免疫微环境对LUSC进展的关键作用。结论:通过整合单细胞和TCGA数据,成功鉴定了LUSC中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构建了有效的预后模型。模型在多个验证队列中表现出预后预测,揭示的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为LUSC的免疫微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免疫细胞在LUS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木犀草素对神经性疼痛模型大鼠MCP-1/CCR2信号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调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轴,对神经性疼痛(NP)模型大鼠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免疫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构建大鼠NP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阿魏酸钠组及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另选择同期12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及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4d.测定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病理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脊髓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中MCP-1、CCR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WT、TWL、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Iba-1、GFAP mRNA及蛋白表达、CD8+T细胞比例、炎症因子水平(IL-6、IL-1β、TNF-α)、MCP-1及CCR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及阿魏酸钠组大鼠MWT、TWL、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升高,Iba-1、GFAP mRNA及蛋白表达、CD8+T细胞比例、炎症因子水平(IL-6、IL-1β、TNF-α)、MCP-1及CCR2蛋白表达降低,且木犀草素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木犀草素具有抗炎、增强免疫、抑制胶质细胞活化,缓解NP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CP-1/CCR2信号轴的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