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我国≥40岁居民吸烟状况及变化,为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该监测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岁常住居民,以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烟草使用相关信息。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2019-2020年不同特征人群的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以及日均吸烟量,分析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现在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的变化。结果:2019-2020年我国≥40岁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7.2%,男性(52.1%)远高于女性(2.5%)。吸烟人群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0岁,男性(19.6岁)早于女性(27.9岁)。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的日均吸烟量为18.0支,男性(18.3支)多于女性(11.1支)。与2014- 2015年监测结果比较,现在吸烟率有所下降,总人群下降2.8个百分点,男性下降4.1个百分点,女性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和乡村分别下降3.1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现在每日吸烟人群日均吸烟量减少0.6支。结论:近年来,我国≥40岁人群的现在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有所下降,但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群及一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应结合人群和地域特征,研究实施针对性的控烟措施以进一步降低人群吸烟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2012年与2019年烟草使用与暴露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2012年与2019年烟草使用和暴露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各抽取1个市进行监测,每个市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小学各2 所,由研究对象匿名填写调查问卷,2012年和2019年分别调查3~6年级学生5 861人和4 021人。采用 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2012年和2019年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6.0%和6.3%,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2%和2.3%。尝试吸烟率2012年的男女生性别比为2.56∶1,2019年缩小为1.31∶1,现在吸烟率2012年的男女生性别比为2.43∶1,2019年缩小为2.00∶1。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率分别为50.5%和41.4%,家庭烟草暴露率分别为49.7%和46.4%。两个场所的烟草暴露率均有所降低,家庭烟草暴露的降低幅度(3.3%)小于公共场所的降低幅度(9.1%),且2019年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烟草暴露率已高于公共场所。结论: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的烟草使用情况不容忽视,特别是现在吸烟率和女生的烟草使用增长趋势较为严峻。公共场所和家庭的烟草暴露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家庭烟草暴露情况仍需重点、持续地进行关注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年男性吸烟者中脑腹侧被盖区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吸烟者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和黑质(substantia nigra,SN)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及其与吸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招募的131名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其中长期吸烟者(吸烟组)76名,不吸烟者(对照组)55名。选取VTA/SN为种子点,计算VTA/SN与全脑的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基于SPM 12软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吸烟组和对照组RSFC的差异。使用SPSS 22.0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吸烟组RSFC的变化与尼古丁依赖量表(Fagerstr?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得分、吸烟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VTA与默认网路(default mode network,DMN)相关脑区(后扣带回皮层、右侧楔前叶、双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顶下小叶)、边缘系统(右侧边缘叶、右侧角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MNI:x,y,z=24,-55,-14)、左侧岛叶(MNI:x,y,z=-35,-11,9)的RSF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 P<0.005,团块水平 P<0.05)。以SN为种子点,吸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TA-左侧颞上回RSFC与吸烟指数、FTND呈正相关( r=0.243, P=0.034; r=0.282, P=0.014)。VTA-左侧岛叶RSFC与FTND呈正相关( r=0.316, P=0.006)。 结论:成年男性吸烟者中脑边缘系统内及VTA-DMN回路RSFC存在异常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吸烟者奖赏缺乏和情绪调节功能障碍,可为进一步理解烟草成瘾机制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网络游戏障碍与其他成瘾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比较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是一个影响全球游戏玩家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的公共卫生问题,是较新的有待深入研究的精神障碍之一。近年来,各种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发展使深入研究IGD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成为可能。本文就目前IGD与其他成瘾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特征的比较研究进行综述,并以烟草使用障碍(tobacco use disorder,TUD)、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及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GD)几个常见成瘾障碍为例,概括了他们在神经影像特征上的差异性,以期为今后对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神经影像标志物的探寻、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探索以及对成瘾障碍共病方面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干预手段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男性就诊者控烟服务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对控烟服务的需求情况,分析控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对2017年1月1—31日在上海市不同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 458名男性就诊者进行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对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进行控烟服务需求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控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 458名男性就诊者吸烟率为54.5%(794/1 458),现在吸烟率为46.6%(679/1 458)。有戒烟意愿者358人,占现在吸烟者的52.7%(358/679)。在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中,需求率较高的控烟服务依次为获得烟草与健康相关的知识(58.9%,211/358)、帮助制定戒烟计划(56.4%,202/358)、获得克服戒烟障碍的方法(53.1%,190/358);接受度最低的控烟服务为使用戒烟热线(38.5%,138/358)。年龄45岁以下、离退休、合并慢性病、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高、戒烟途径知晓度高以及被医务人员建议过戒烟的现在吸烟者,更愿意接受控烟服务(均 P<0.05)。 结论:社区就诊的男性现在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者所占比例较高,但控烟服务需求率较低。社区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询问就诊者吸烟状况,对吸烟者积极给予戒烟建议、告知吸烟危害知识及戒烟方法,控烟媒体也应加强控烟途径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社区吸烟者尝试戒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成年吸烟者的尝试戒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基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采用面对面问答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社区吸烟者,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尝试戒烟行为、烟草相关知识的认知、戒烟支持环境评估等;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戒烟尝试行为,并采取χ 2检验对其戒烟尝试行为与其社会人口学指标、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问题认知、戒烟支持环境等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讨各因素与尝试戒烟行为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449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10人(91.3%),尝试戒烟与未尝试戒烟的分别为272人(60.6%)和177人(39.4%);月收入水平、烟草相关知识评估得分、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程度、过去1年是否就医、就医次数、过去1年是否有医务人员规劝戒烟、是否被医务人员询问过吸烟情况等因素为尝试戒烟行为的相关因素(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尝试戒烟行为可能性提高的因素有月收入水平( OR=1.271,95 %CI:1.081~1.493)、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 OR=1.251,95 %CI:1.035~1.512)、过去1年有医务人员建议戒烟( OR=2.382,95 %CI:1.054 ~5.381)。 结论:健康状况、环境支持、危害认知、经济水平、医生劝导等因素皆影响着尝试戒烟行为,自我毅力不足和他人影响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将社区场所作为干预基本单位,结合专业指导,形成医院-社区-线上综合联动的戒烟干预模式,是烟草依赖管理模式优化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4 509名≥18岁居民,其中10 241名农村现在吸烟者纳入研究。采用 χ2/ F检验对戒烟意愿与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危害知识的认知、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 453名(37.46%)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高于每天吸烟者( OR=0.693 ,95% CI:0.494~0.971),每天吸烟量<1包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包者( OR=0.628 ,95% CI:0.511~0.771),12个月内有戒烟经历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2个月内未戒过烟的现在吸烟者( OR=0.438 ,95% CI:0.357~0.537),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者戒烟意愿更高( OR=1.056 ,95% CI:1.028~1.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吸烟状况、吸烟量、戒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有关。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简短的戒烟干预,提高农村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烟草依赖患病率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烟草依赖是戒烟成功的主要障碍,其本质是一种致命的慢性疾病,病变部位在大脑。然而,我国烟草依赖的流行病学特征目前知之甚少,烟草依赖患病率(包括全人群和特定人群)与患病特征不明。因此,研究者开展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流行病研究,通过“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分析我国烟草依赖流行状况。该调查使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纳入来自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年龄在20~69岁之间的84 839名研究对象。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基于国际标准(ICD-10,DSM-4)和《中国戒烟临床指南(2015年版)》。结果发现,我国现在吸烟率约为25.1%,其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47.6%比1.9%),不同省份的吸烟率存在差异(12.9%~37.9%)。在全人群中,烟草依赖的患病率约为13.1%(95% CI:12.2%~14.1%);在现在吸烟者中,烟草依赖的患病率约为49.7%(95% CI:46.5%~52.9%),且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7%比50.8%)。烟草依赖的患病风险与吸烟行为相关,包括吸烟包年数[ OR(95% CI):1.62(1.54~1.70)]、每天吸烟支数[ OR(95% CI):2.01(1.78~2.27)]和吸烟起始年龄[ OR(95% CI):0.93(0.90~0.97)]。此外,患有烟草依赖的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低[ OR(95% CI):2.88(2.59~3.21)]。基于此,推算2018年我国约有1.835亿(1.704亿~1.974亿)吸烟者患有烟草依赖,其中1.775亿为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1990—2019年归因于吸烟的口腔癌疾病负担分析及趋势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1990—2019年我国归因于吸烟的口腔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制订针对性的口腔癌防治策略和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部分数据,采用归因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进行描述。以世界人口为标准,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计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化DALY率的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分析归因于吸烟的口腔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同时,基于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20—2034年归因于吸烟的口腔癌死亡和DALY趋势。结果:1990—2019年我国年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上升1.49%(95% CI:1.34%~1.65%, P<0.001)和1.41%(95% CI:1.24%~1.59%, P<0.001),且高于全球及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地区。2019年我国有46.74%(10 584/22 642)的口腔癌死亡归因于吸烟,与1990年相比,2019年归因死亡人数增长了293.75%(7 896/2 688),DALY增长了257.97%(189 039/73 280),且男性归因死亡人数增长率和DALY增长率[分别为304.95%(7 584/2 487)和265.60%(183 349/69 033)]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54.73%(311/201)和133.95%(5 690/4 248)]( P<0.001)。年龄分组结果显示,归因死亡人数和DALY占比逐渐向老年人(>60岁)过渡。预计死亡人数将从2020年的10 731人上升至2034年的14 125人,增长31.63%(3 394/10 731);DALY将从2020年的267 064人年上升至2034年的326 634人年,增长22.31%(59 570/267 064)。 结论:1990—2019年我国归因于吸烟的口腔癌疾病负担呈升高趋势,且涨幅高于全球及不同SDI地区,不同性别、年龄间归因于吸烟的口腔癌疾病负担存在差异;2020—2034年我国归因于吸烟的口腔癌疾病负担将持续加重,有必要加强烟草消费行为的宣传教育,同时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口腔自我检查,助力口腔癌的早发现早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子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吸烟危害健康是不争的医学事实,但是新型烟草制品特别是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特别是自2019年不断有媒体报道因电子烟使用所导致的肺部损伤、甚至死亡的案例,更凸显出目前客观、全面的评估电子烟对健康危害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对此本文从电子烟流行情况,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因电子烟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健康危害、以及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呼吁尽快建立适于我国的电子烟研究、评价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