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参与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管理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父母参与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管理的阻碍和促进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父母参与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管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7—12月选取大庆市第三医院的16名情感障碍青少年的父亲或母亲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两方面提炼主题,一是阻碍因素:父母自身因素包括缺少疾病知识、陪伴时间少、情绪控制能力差、沟通方式不当、夫妻关系差,孩子自身因素包括病理因素、性格,环境因素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因素包括治疗费用昂贵、生活压力;二是促进因素:他人支持包括家庭支持、专业人士的帮助,积极应对包括寻找应对策略、转变心态。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这些影响因素,从多方面构建父母参与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管理的方案,让父母积极参与孩子情绪管理,促进情感障碍青少年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安全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安全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21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产后父母安全感工具(PPSS)、自我心理弹性量表(ER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0%。20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PPSS母亲版总分为(59.32±6.81)分,配偶的PPSS父亲版总分为(41.28±5.2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家属陪伴产检次数、产后血压控制效果、当前母婴状态、配偶产后安全感、自我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安全感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安全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孕期家属陪伴产检次数少、产后血压控制效果差、产后处于母婴分离状态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提高其产后安全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闵行区3~6岁儿童屏幕暴露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了解闵行区3~6岁儿童屏幕暴露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10月抽取闵行区10个幼儿园30个班级1 035名3~6岁儿童,对其抚养人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儿童每天使用视屏产品>1h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35名儿童中,有屏幕暴露730人(70.53%),平均每天屏幕暴露时间为(1.67±0.98)h.周末时3、4、5岁和6岁组儿童每日屏幕暴露时间分别为(1.77±1.13)、(1.76±1.04)、(1.98±1.10)、(2.08±1.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儿童5岁年龄组(OR=1.79,95%CI:1.19~2.68),抚养人每天在儿童面前使用视屏产品时间1~2h(OR=2.61,95%CI:1.90~3.60)及>2h(OR=2.10,95%CI:1.35~3.27),抚养人支持儿童使用视屏产品(OR=1.59,95%CI:1.17~2.15),儿童临睡前使用视屏产品(OR=1.94,95%CI:1.32~2.86)和抚养人不陪伴儿童使用视屏产品(OR=1.94,95%CI:1.36~2.77)是3~6岁儿童屏幕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父亲文化程度为本科(OR=0.61,95%CI:0.43~0.89)和硕士及以上(OR=0.49,95%CI:0.34~0.73)是儿童屏幕暴露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3~6岁儿童屏幕暴露问题值得重视,应有针对性地向抚养人普及早期屏幕暴露对儿童危害的认知,倡导抚养人制定屏幕行为准则,科学规范儿童的屏幕暴露行为,增加亲子交流,以减少屏幕暴露对儿童健康的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麻醉诱导期焦虑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麻醉诱导前观看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麻醉诱导期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五官科住院手术的学龄前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在父亲或母亲的陪伴下,进行静脉麻醉诱导.干预组患儿术前访视时,根据患儿要求及喜好选择动画片,术日入手术室后开始观看所选动画片,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静脉麻醉诱导.记录术前安静状态(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时(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同时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对患儿诱导期进行评分.结果 T2时,对照组及干预组HR和MAP较T1时明显升高(P均<0.05);T3时,对照组及干预组MAP较T1时有所升高,HR较T1时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及T3时,干预组HR及MA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干预组HR及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麻醉诱导期,干预组患儿mYP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3.97±8.11 vs 53.97±10.10,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麻醉诱导前观看动画片,较父母陪伴更有效地减少了麻醉诱导期的焦虑程度,同时麻醉诱导期生命体征更加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屏幕时间与亲子关系、学龄儿童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屏幕时间与亲子关系、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合理使用屏幕媒体设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亲子关系量表(PCRT)、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随机调查达州市868例小学生,经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儿童屏幕时间与亲子关系、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儿童年龄(9.27±1.64)岁,男414例,女454例.上学日屏幕时间平均2.4 h/d,节假日6.2 h/d.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大、男孩、父母陪伴时间越短、父亲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家中媒体设备种类越多、儿童拥有手机、开始接触屏幕年龄越小屏幕时间越长(P<0.05);在亲子关系中,屏幕时间与消极拒绝、积极拒绝、干涉有关(P<0.05);屏幕时间越长社会能力得分越低,社交退缩、攻击性、交往不良、强迫性、抑郁、不成熟、体诉得分越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屏幕时间与社会能力(P<0.05),与社交退缩、交往不良、攻击性、强迫性、不成熟呈正相关性(P<0.05);与父母陪孩子时间、开始接触屏幕年龄呈负相关性(P<0.05),与年龄和家中媒体设备种类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学龄儿童屏幕时间对亲子关系和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有影响,应为儿童建立屏幕时间规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孤独症患儿的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通过对孤独症患儿健康相关情况的了解,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找出患儿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对孤独症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将6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生存质量简易量表(WHOQOL-BREF)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儿童的主要监护人及照顾人进行询问与调查,获取与儿童相关的重要数据.结果 两组儿童的年龄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布方面,观察组男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监护人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及户籍方面,观察组女性监护人占比高于对照组、户籍为农村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客观标准评分及主观标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评分、家庭月收入、母亲文化程度、母亲年龄、父母每日陪伴孩子时间、户籍情况均是影响孤独症患儿生存质量的高危因素(OR>1);而父母婚姻状况、是否有兄弟姐妹、孩子花费、父亲文化程度及父母职业则与孤独症儿童生存质量无明显相关性(OR<1).结论 孤独症患儿社会支持情况并不理想,患儿生存质量在主观与客观方面均较健康儿童差,疾病的严重程度、社会支持情况、家庭月收入、母亲文化程度、母亲年龄等均是导致孤独症患儿生存质量不佳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择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讲治镇、长岭镇的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0名同学,共1050人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有效问卷1003份,其中男生513人,女生490人.小学582人,中学421人.开江县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4.08%.男生的总知晓率为65.01%,女生的总知晓率为6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的总知晓率为59.07%,初中的总知晓率为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和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知晓率分别为69.38%和70.42%,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都在家的学生总知晓率为67.83%,留守学生的总知晓率为6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总知晓率偏低,母亲和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健康知识知晓率越高.父母陪伴学生越多,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越高.应重视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留守儿童和父母文化较低的儿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学龄前儿童移动媒体设备使用与家长行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龄前儿童移动媒体设备屏幕暴露现况,探讨儿童移动媒体设备暴露情况与家庭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屏幕使用干预提供基础数据及资料.方法 2017年3-6月对广州市3个区的8所幼儿园≥3岁儿童家长共1 179名采用自行编制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及家长使用媒体设备的情况,儿童开始规律使用移动媒体设备的年龄、使用媒体设备从事的活动以及家长陪伴情况等.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童移动媒体设备使用与家长行为的关系.结果 1 179名调查对象的年龄为3~5岁,其中男童占52.1%,女童占47.9%.97.8%的儿童使用过移动媒体设备,72.0%儿童规律使用过移动媒体设备.90.1%的儿童每次使用的时间<1h,5.8%儿童每天使用移动媒体设备的时间>1 h.同时,儿童年龄越小越早规律使用媒体设备.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每天使用移动媒体设备的时间>1h的比例越高.每天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移动媒体设备的使用时间与父亲的使用时间和母亲的使用时间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使用移动媒体设备的时间增多,增加儿童近1周内使用移动媒体设备的时间>1h的风险(OR=1.021,95%CI:1.010~1.031).结论 学龄前儿童使用移动媒体设备的情况呈现年龄变小的趋势,家长关于健康使用媒体设备的健康宣教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与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枣庄市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与抑郁状况, 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枣庄市住院新生儿的父母500例, 采用自制《陪伴住院新生儿父母临床资料调查表》收集新生儿及其父母的一般情况, 对患儿父母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 并作单因素分析和独立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通过住院新生儿父母不良心理状态原因调查表调查父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的原因.结果:500例父母的SAS和SDS量表评分分别为 (66.75±13.05) 分和 (59.46±12.58)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 住院新生儿父母的SAS和SDS评分与新生儿入院时日龄、病情、入院时体重、呼吸机使用情况和父母的性别及人均月收入、新生儿住院经历以及医保报销有关 (P<0.05),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 上述因素是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与抑郁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差异 (P<0.05) .结论:枣庄市住院新生儿父母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影响情绪和产生情绪的因素不同, 应采取相应的个性化心理加以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孩家庭中的父亲陪伴、母亲情绪与小学头胎儿童心理行为适应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我国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父亲陪伴、母亲情绪对小学头胎儿童心理行为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小学生父母陪伴状况调查问卷父亲陪伴分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对北京824位小学生母亲进行调查,其中有256位二孩母亲,568位独生子女母亲.结果:①头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少于独生子女,品行问题显著多于独生子女;②父亲陪伴时间、父亲陪伴质量、母亲积极情绪、母亲消极情绪、儿童心理行为适应各维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③父亲陪伴质量和母亲情绪在父亲陪伴时间和头胎儿童心理行为适应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在头胎儿童和独生子女间不存在群体差异.结论:头胎儿童需要得到重视;父亲陪伴质量和母亲情绪在父亲陪伴时间和头胎儿童心理行为适应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