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膦酸盐对正畸牙根吸收和修复相关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高发性已引起正畸医师的关注。双膦酸盐一类骨吸收抑制剂,能调节体内钙代谢。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双膦酸盐能有效缓解正畸导致的牙根吸收。本文就双膦酸盐的生物学性状和应用,以及对牙根吸收和修复相关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因素的筛选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筛选影响牙根发育完成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的预后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判断手术预后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自体牙移植术的患者,共176例(共188颗牙),其中男性85颗,女性103颗,年龄(33.0±9.8)岁(16~65岁)。对影响牙根发育完成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归纳并分组,对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数据进行记录并判定结果,调取患者以往病历中的手术记录和照片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状况、阻力分析牙根形态、供牙位置等16个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移植牙累积存活率的因素。结果:188颗移植牙的5年累积存活率为88.4%,单因素Log-Rank分析显示,年龄( P=0.001)、性别( P=0.008)、吸烟情况( P<0.001)、受区位置( P<0.001)、受区牙槽骨高度( P<0.001)、供牙离体时间( P<0.001)、是否使用供牙模型( P<0.001)和初期稳定性( P<0.001)8个因素均与移植牙累积存活率显著相关。多因素 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情况(β=-2.812, P=0.049)、受区牙槽骨高度情况(β=1.521, P=0.020)、供牙离体时间(β=-2.001, P=0.019)、是否使用供牙模型(β=1.666, P=0.034)和初期稳定性(β=-1.417, P=0.033)5个因素与移植牙累积存活率显著相关。 结论:通过吸烟情况、受区牙槽骨高度情况、供牙离体时间、是否使用供牙模型和初期稳定性5个因素可预判牙根发育完成牙齿行自体牙移植术的预后,在手术中使用供牙模型,减少供牙离体时间,采取有效方法恢复牙槽骨高度,保持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术后做好口腔卫生宣教,可获得移植牙的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 6-腺苷酸甲基化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N 6-腺苷酸甲基化(m6A)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RNA内部修饰,参与多种细胞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学过程。近年来,m6A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显示,多种m6A相关蛋白参与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对药物的耐受性;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参与调控软骨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内皮祖细胞的血管生成和成骨能力、牙髓细胞的炎症反应、牙髓干细胞的分化和成骨过程、牙根的发育过程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向等;m6A修饰亦可能与牙周炎、口腔溃疡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病有关。这些研究为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口腔骨组织修复及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总结近年 m6A 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m6A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牙根屏障技术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口内美学区软组织轮廓动态监测及美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牙根屏障技术(MSST)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1年内种植位点唇侧软组织的动态变化,为评估MSST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MSST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1年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光学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进行多时间点虚拟轮廓重叠配准,于多个层面分析种植位点唇侧软组织轮廓变化,精确计算术后各时间点唇侧龈缘顶点冠根向变化量、龈乳头冠根向变化量及唇侧软组织轮廓唇腭向厚度平均变化量,并通过粉色美学评分进行美学效果评价。结果:共纳入患者22例(22枚种植体),患者年龄为(40±13)岁(21~75岁),包括9例男性和13例女性,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期内,所有种植体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2个月种植位点唇侧龈缘顶点冠根向变化量为0.08(0.07)mm,近中龈乳头冠根向变化量为0.19(0.25)mm,远中龈乳头冠根向变化量为0.19(0.10)mm,唇侧软组织轮廓唇腭向厚度平均变化量为(0.39±0.09)mm,轮廓塌陷主要发生于龈缘根方2 mm内。种植位点唇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为(0.17±0.08)mm,种植体肩台根方1、3、5 mm处水平向唇侧牙槽骨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3±0.08)、(0.12±0.10)、0.04(0.17)mm。粉色美学评分为13.00(2.25)分,所有种植位点均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结论:利用MSST于美学区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12个月随访观察期内,种植位点唇侧软组织轮廓变化微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根面龋的预防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根面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与冠部龋坏不同,根面龋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牙龈退缩后暴露的根面上,主要累及根部牙骨质和牙本质,在发病特点、临床表征、诊断和防治上都有其特异性。本文从根面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病理和临床表现、分类、三级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根面龋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多根管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多样,其牙根数目及形态均可能发生较大变异。本文报道的1例多根管患者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均存在远中中央根管,且右下第一磨牙近中根同时存在低分叉的Ⅴ型根管。患牙治疗过程中,结合锥形束CT影像学、牙科显微镜、超声治疗仪等辅助手段,完成了多根管的根管治疗及患牙冠部修复,术后18个月复查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常规与牙根屏障技术即刻种植修复上前牙的短期美学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视觉评价的方式比较上前牙美学区常规和牙根屏障技术(socket shield technique,SST)即刻种植修复的短期美学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拍摄3组志愿者上前牙照片,天然牙组志愿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本科生或研究生,2020年1月招募,10名)上前牙均为天然牙;常规组和SST组志愿者(2016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完成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每组10例)1颗上颌中切牙分别为常规即刻种植术后和SST即刻种植术后12个月,另1颗为天然牙。请非口腔专业人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工作人员及2名职工家属)、口腔医学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2015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修复医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修复专业医师)各10名对照片上中切牙(天然牙组上颌右侧中切牙、常规组和SST组种植修复体)进行粉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分。结果:天然牙组PES和WES总分[9(8,10)和8(7,10)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7(6,8)和7(6,9)分]( H=287.08、132.79, P<0.01)和SST组[7(6,9)和8(7,9)分]( H=216.01、101.21, P<0.01),SST组PES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组( H=-71.06, P<0.01),常规组与SST组WE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31.57, P>0.05)。口腔医学生PES和WES总分均显著低于修复医师( H=-120.90、-218.86, P<0.01)和非口腔专业人员( H=-109.55、134.97, P<0.01);修复医师与非口腔专业人员PES总分相近( H=-11.36, P>0.05),而WE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3.89, P<0.01)。 结论:SST即刻种植术后12个月可获得比常规即刻种植更好的粉色美学效果,评分人专业背景可显著影响粉白美学评分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3及2022年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临床应用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乳磨牙金属预成冠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金属预成冠的临床普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至12月及2022年6至12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口腔医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临床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3和2022年分别发放调查问卷712及580份,回收有效问卷608及5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4%及88.3%。2022年金属预成冠的使用率[78.1%(400/512)]显著高于2013年[52.6%(320/608)](χ 2=78.68, P<0.001)。2013年未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主要原因为技术敏感性高[52.8%(152/288)],其次为冠边缘对牙龈的影响[50.0%(144/288)]及美观性差[27.8%(80/288)];而2022年未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主要原因为医院或诊所尚未配备[53.6%(60/112)]及美观性差[21.4%(24/112)]。2013及2022年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主要原因为保护作用好、牙齿折裂少,分别占78.1%(250/320)及82.5%(330/400),其次为脱落率低,分别占62.5%(200/320)及68.0%(272/400)。2013及2022年乳磨牙根管治疗后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比例分别为51.3%(312/608)和76.6%(392/512),2022年显著高于2013年(χ 2=75.88, P<0.001)。乳磨牙深龋盖髓后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比例分别为13.2%(80/608)和53.1%(272/512),2022年亦显著高于2023年(χ 2=206.01, P<0.001)。 结论:从2013至2022年金属预成冠的技术敏感性降低,在我国的应用占比提高,但部分医院尚未配备,限制了金属预成冠的应用,金属预成冠的临床普及还需要进一步推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逆行性植体周炎的诊断、病因与防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逆行性植体周炎(retrograde peri-implantitis,RPI)是一种较少见的种植修复治疗生物学并发症,近年有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RPI的特征为种植体植入后尖端出现骨缺损,而冠方骨结合正常。由于RPI不一定有临床症状或指征,若种植修复治疗术后未进行定期影像学检查,较易发生漏诊,继而延误治疗时机且影响远期疗效。RPI常见致病因素包括邻牙根尖周病损、种植位点残留细菌及种植体尖端污染等,治疗方法则根据病变来源和严重程度选择。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关于RPI的诊断分类、病因病理以及预防治疗,为今后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牙根屏障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牙根屏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相关技术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18例(21个种植位点)采用牙根屏障技术进行种植修复的病例,其中11例(14个种植位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7例(7个种植位点)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1.2±10.8)岁。分析患者牙根片厚度及高度与唇颊侧牙槽骨改建的关系,进行粉白美学指数评分,并分析并发症,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牙根片高度、厚度与唇颊侧牙槽骨垂直向改建均呈负相关关系( r=-0.458, P=0.037; r=-0.574, P=0.007),牙根片厚度与牙槽骨水平向改建呈负相关关系( r=-0.619, P=0.003)。3例患者(3个种植位点)出现根片内暴露,没有种植体失败。18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粉白美学效果。 结论:进行严格的病例筛选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并确保牙根片有足够的厚度,牙根屏障技术可获得较好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