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面龋的预防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根面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与冠部龋坏不同,根面龋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牙龈退缩后暴露的根面上,主要累及根部牙骨质和牙本质,在发病特点、临床表征、诊断和防治上都有其特异性。本文从根面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病理和临床表现、分类、三级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根面龋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iezocision联合微孔技术在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iezocision联合微孔技术加速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绍兴市中医院收治的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无法保留或缺失多年无法实行种植的正畸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正畸对照组(A组)15例、Piezocision联合微孔技术实验组(B组)15例。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PD)、角化牙龈宽度(WKG)、牙龈萎缩(GR)、临床附着丧失(CAL)、下第二磨牙近中牙根吸收、牙槽骨高度(测量从下切牙的中心点到颏部前缘距离,即LM-AC距离)、下颌骨高度(测量牙根远中面或近中面至牙槽骨缘距离,即CEJ-AC距离)、矫正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第4、6、8、12周,B组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分别为(0.86±0.13)mm、(2.75±0.24)mm、(3.54±0.24)mm、(4.67±0.13)mm,均大于A组的(0.43±0.06)mm、(1.27±0.14)mm、(1.85±0.53)mm、(2.65±0.06)mm( t=6.83、14.13、18.24、23.78,均 P < 0.001)。治疗前,两组PI、GI、PPD、WKG、GR、C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A组PI、GI、WKG、GR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PPD、CAL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7、-7.50,均 P < 0.05);B组PPD、WKG、GR、CAL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6、-5.57、-45.33、-9.72,均 P < 0.001);且B组PPD、WKG、GR、CAL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8、-3.18、10.00、10.69,均 P < 0.001)。两组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牙根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4, P < 0.001)。治疗后两组LM-AC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Piezocision联合微孔技术能够加速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能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移下颌第二磨牙关闭第一磨牙缺牙间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下颌第一磨牙因在口内萌出时间较早, 面解剖结构复杂,故在临床上常因龋坏而缺失。前移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MSM)关闭缺牙间隙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MSM在前移过程中容易发生近中倾斜、舌侧倾斜以及近中舌向扭转,关闭缺牙间隙后容易出现复发、牙根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龈退缩、骨开窗、骨开裂等并发证。因此,应严格把握关闭缺牙间隙的适应症并熟练掌握间隙关闭的方式,确保关闭间隙的过程中MSM的牙体与牙周健康。本文将从关闭缺牙间隙的适应证、关闭间隙的方式、近中移动MSM的风险评估以及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关闭缺牙间隙4方面进行综述,为关闭第一磨牙缺牙间隙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及2022年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临床应用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乳磨牙金属预成冠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金属预成冠的临床普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至12月及2022年6至12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口腔医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临床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3和2022年分别发放调查问卷712及580份,回收有效问卷608及5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4%及88.3%。2022年金属预成冠的使用率[78.1%(400/512)]显著高于2013年[52.6%(320/608)](χ 2=78.68, P<0.001)。2013年未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主要原因为技术敏感性高[52.8%(152/288)],其次为冠边缘对牙龈的影响[50.0%(144/288)]及美观性差[27.8%(80/288)];而2022年未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主要原因为医院或诊所尚未配备[53.6%(60/112)]及美观性差[21.4%(24/112)]。2013及2022年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主要原因为保护作用好、牙齿折裂少,分别占78.1%(250/320)及82.5%(330/400),其次为脱落率低,分别占62.5%(200/320)及68.0%(272/400)。2013及2022年乳磨牙根管治疗后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比例分别为51.3%(312/608)和76.6%(392/512),2022年显著高于2013年(χ 2=75.88, P<0.001)。乳磨牙深龋盖髓后选择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比例分别为13.2%(80/608)和53.1%(272/512),2022年亦显著高于2023年(χ 2=206.01, P<0.001)。 结论:从2013至2022年金属预成冠的技术敏感性降低,在我国的应用占比提高,但部分医院尚未配备,限制了金属预成冠的应用,金属预成冠的临床普及还需要进一步推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的病因及正畸治疗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下颌第二磨牙在牙弓后段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受到第三磨牙以及牙弓后段拥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阻生受到广泛关注。下颌第二磨牙阻生常表现为近中阻生,影响咀嚼效率,与下颌第一磨牙邻接不良而继发龋病、牙周病及牙根吸收。由于下颌第二磨牙位于牙弓末端,传统正畸治疗方法难以施加矫治力,是正畸治疗的难点。本文就其病因及正畸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传统的“五官”指的是“眼、眉、耳、口、鼻”这五种人体器官,而五官科中的“五官”是指“耳、鼻、喉、口腔、眼”由于这五种器官暴露在外,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或感染疾病。五官科疾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会严重地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五官科疾病,特推出该病专题。本期中《Piezocision联合微孔技术在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研究》就是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无法保留或缺失多年无法实行种植的正畸患者,探讨Piezocision 联合微孔技术加速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效果,敬请阅读。年轻恒牙的根孔呈开放、扩张的漏斗状,牙髓腔宽广,组织空间疏松,血供丰富,易感染扩散。如果部分牙髓感染,可能导致牙根周炎或牙根脓肿。如果在年轻恒牙的牙根未完全发育之前有严重的牙髓病变或根尖周病变,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临床常使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年轻恒牙的牙壁薄,根尖诱导成形术易造成继发感染。牙髓血管再生术是治疗年轻恒牙坏死和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本期《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认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可改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上颌前牙美学区唇侧骨板菲薄,在进行前牙种植手术中易导致唇侧骨板吸收,唇侧骨量不足,进而加大种植体骨结合难度,影响种植效果。本期《根壁保留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及对牙龈形态的影响》这篇文章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认为保留根壁技术可有效解决唇侧骨量不足问题,避免唇侧骨量吸收,在恢复唇侧牙槽突形态及软组织水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即刻种植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学科联合治疗年轻恒上前牙复杂冠根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外伤是常见的口腔科急症之一,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是仅次于龋病造成儿童牙齿缺损或缺失的第二大疾病[1].复杂冠根折即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折断且暴露牙髓,会发生牙周及牙髓组织损伤,影响牙根的发育,甚至最终导致牙齿丧失[2].临床所遇1例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根折的患者,经多学科联合治疗达到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应对策略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7/6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proximal contact loss,PCL)所引发的问题是近年研究热点,学者们一致致力于其原因和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寻求解决与PCL相关问题的方案.前驱力作用、颌骨及牙槽窝等终身改建以及种植牙的骨整合特性是PCL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下颌的闭口运动通过后牙牙尖产生了将牙齿往近中移位的前驱力,使上下颌后牙、下颌前牙近中漂移,同时,可使上下颌前牙唇向移位;另一方面,颌骨、牙槽窝、牙根的改建以及咀嚼肌的前向水平分力、下颌向前向上的动力分量以及牙尖斜面产生的向前分力使天然牙向近中漂移;此外,天然牙终身具备水平、垂直向移位以及旋转的能力,以适应口颌系统的改建和维持口腔的功能,而种植牙骨整合缺乏天然的牙周膜,缺乏近中漂移生理基础,垂直向平均动度微小,种植牙骨整合沉默性不具备天然牙整体漂移特点,增加了 PCL发生的可能性.PCL高发生率与戴牙时间和近中位置有明显相关性,但也受咬合力大小、对颌牙状况、邻牙情况、修复方式、牙位、上下颌骨、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PCL与食物嵌塞呈显著相关性,但并不一一对应,不满足充分必要条件.PCL也与种植体周病变以及龋齿等有关.PCL的预防包括知情同意、定期检查、固位方式选择、接触点增强、配戴保持器以及应用多用途数字化牙冠.PCL的处理包括邻接触点增补、正畸牵引以及咬合调整.现有方法可以短期解决食物嵌塞情况,综合干预以寻求稳定的远期效果.对称、平衡的考量将拓展处理有关PCL引发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骨皮质切开术及改良术式加速正畸牙移动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加速正畸牙移动的辅助干预技术一直是正畸领域关注的热点.较长的正畸治疗周期常伴随多种潜在并发症,例如脱矿、龋坏、牙根吸收和牙龈炎症等.因此,使用加速正畸牙移动的辅助干预技术,缩短正畸治疗周期,可以为患者提供诸多益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加速正畸牙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主要可以分为手术干预和非手术干预.其中,手术干预又以骨皮质切开术及其改良术式在临床最为常见,可以显著减少治疗时间,实现牙槽骨增量,扩大牙移动范围,但是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创伤,存在诸多风险及限制因素,因而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多种骨皮质切开术的改良术式不断涌现,如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压电切开术、骨微穿孔术和盘状切开术等,有效减少了软、硬组织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临床操作较为简便.皮质切开及改良术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正畸治疗的时间,并对牙周健康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其对牙周、牙体及牙髓组织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在临床应用时仍需要对牙周组织损伤、牙根吸收、牙髓活力丧失等潜在副作用及不足进行重点关注和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年轻恒牙牙髓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年轻恒牙因萌出不久,形态结构未发育完全,表现为髓腔大、髓角高尖,根尖孔开放.龋病、牙发育异常或创伤可能导致牙髓受到损伤或感染,甚至进一步发生牙髓坏死,从而直接影响到牙根的正常发育.因此,年轻恒牙牙髓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是一大挑战.临床治疗的目标是尽量保存活髓,并促进患牙牙根继续发育,使根管壁增厚,根尖孔闭合.该文系统综述因牙髓暴露引起的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牙髓炎患牙的治疗方案,旨在为年轻恒牙牙髓病变的治疗提供依据,重点为保留健康牙髓、促进牙髓的修复与再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