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根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体牙髓病、牙周炎、牙外伤和遗传性疾病等导致的牙齿缺失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牙根作为牙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牙周组织的连接将牙齿固定于牙槽窝内。深入探究牙根发育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对牙根再生治疗新方法的探索。牙根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上皮和间充质组织间的交流以及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本文就牙根发育过程中各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年轻恒牙全脱出延迟再植及三维间隙管理随访4年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齿全脱出延迟再植常发生牙齿固连、间隙缩小等不良预后及并发症。本病例全脱出年轻恒牙11离体并干燥保存3 h后进行延迟再植,术后20个月内,11牙根继续发育,但逐渐出现牙齿固连、前牙区拥挤等,进行三维间隙管理。术后4年恒牙列建生理 ,11牙根完全形成,稳固无松动。本例患者经过治疗及随访,维持了全脱出延迟再植患牙的功能与美观,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固齿散联合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33例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固齿散联合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正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固齿散涂抹牙龈处,0.5 g/次,2次/d,2~3 min/次,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牙龈指数、探针深度和附着丧失、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牙龈指数[(0.51±0.06)比(1.12±0.15), t=21.69]、探针深度[(2.01±0.22)mm比(2.67±0.30)mm, t=6.50]、附着丧失[(1.10±0.13)mm比(1.70±0.18)mm, t=9.90]、菌斑指数[(0.47±0.05)比(1.08±0.13), t=25.57]、龈沟出血指数[(0.58±0.07)比(1.09±0.13), t=19.84]明显少于对照组(均 P < 0.01)。治疗组患者牙齿松动[(8.81±0.96)d比(13.03±1.62)d, t=15.01]、口臭[(3.04±0.33)d比(7.03±0.76)d, t=27.66]、牙龈肿痛[(2.21±0.24)d比(4.55±0.51)d, t=23.85]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 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χ 2=4.99, P=0.02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4.01±0.44)ng/L比(5.31±0.58)ng/L, t=10.26]和IL-1β[(16.04±1.97)mg/L比(18.30±2.55)mg/L, t=4.0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 < 0.01)。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固齿散联合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可明显改善牙周临床症状,促进症状好转,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激光治疗成年色素失禁症伴眼部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8岁。因自幼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差,无眼红、眼痛,于2021年8月24日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患者1岁1个月时,因家属发现其左侧肢体不如右侧肢体灵活,右眼有黄色映光,瞳孔内可见黄白色隆起组织就诊于北京某儿童医院,并经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认颅脑病变;经基因检测诊断为"色素失禁症"。患者足月产。父母、胞兄、胞妹、胞弟身体均健康,其母亲有2次流产史。否认遗传病及传染病家族史。体格检查:左侧肢体不灵活,左足外翻,牙齿呈"钉形"改变。前臂皮肤可见"大理石样"斑纹,全身多处可见皮肤色素沉着。眼部检查:双眼内斜视,伴眼球震颤。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裸眼视力0.2,矫正视力0.4。右眼眼压指测T-1,左眼眼压16.0 mm Hg (1 mm Hg= 0.133 kPa)。右眼角膜灰白色混浊,前房消失,虹膜纹理不清,瞳孔膜闭,其余眼内结构窥不入。左眼眼前节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左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淡红,黄斑颞下方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伴有色素沉着紊乱,颞侧视网膜见数个裂孔,裂孔周围视网膜部分隆起,上方及下方周边视网膜大片变性区及色素紊乱(图1A,1B)。B型超声检查,右眼眼轴短,眼内结构紊乱;左眼玻璃体腔内见散在光点,球壁前探及带状回声,与球壁回声连接不紧密(图1C )。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左眼黄斑区视网膜局灶性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反射不连续,黄斑偏下方视网膜内层结构萎缩变薄(图1D~ 1F)。诊断:(1)左眼视网膜裂孔;(2)左眼视网膜变性;(3)左眼屈光不正;(4)右眼瞳孔膜闭;(5)右眼失明;(6)双眼内斜视;(7)色素失禁症(IP)伴眼部病变。由于患者双眼眼球明显震颤无法配合表面麻醉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因此予以盐酸利多卡因球后麻醉下行左眼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及周边变性区。治疗后1周复查,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4;眼底检查,视网膜裂孔封闭,激光斑反应清晰,裂孔周围视网膜未见脱离(图2A,2B )。治疗后连续随访7个月,患者左眼情况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意向性再植术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评估意向性再植术在重度牙周炎中的治疗效果,探寻重度牙周炎的新治疗方法.方法:选取50例重度牙周炎的单根患牙进行意向性再植,于术后3、6、9、18个月复诊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收集相关牙周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8个月有45颗患牙被保留下来,留存率90%.其中37颗牙齿发生了固连,发生概率为82.22%.患牙的牙周袋探诊深度、邻面骨丧失的情况较术前均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萎缩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齿松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意向性再植术可有效治疗重度牙周炎,虽然术后预后方式主要为牙齿固连,但该手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天然牙,可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1例完全脱位3小时的年轻恒牙再植及术后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完全脱位常发生于年轻恒牙,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牙再植术和夹板固定,但常出现根尖炎症、牙根外吸收及骨性粘连等不良预后,最终导致牙齿无法保留.本文报道的是1例8岁男性患儿撞伤致混合牙列的左右下颌中切牙完全脱位3 h,脱位牙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经牙再植术及弹性夹板固定后,随访观察15个月,维持在稳定的功能位置,未见根尖周炎症及骨性粘连等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粘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牙龋齿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粘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牙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大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4例乳牙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2例.其中,A组患儿采取全酸蚀粘结剂加复合树脂修复,B组患儿采取自酸蚀粘结剂加同种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儿治疗1颗牙用时5 min的患儿比例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牙齿固位性Ⅰ级患儿比例高于A组,牙齿固位性Ⅲ级患儿比例低于A组;牙齿敏感性Ⅰ级患儿比例高于A组,牙齿敏感性Ⅲ级、Ⅳ级患儿比例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自酸蚀粘结剂加复合树脂进行填充修复乳牙龋齿较全酸蚀粘质剂加复合树脂用时短,治疗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在前牙美容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牙齿美观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在前牙美容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牙齿美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笔者科室进行前牙美容修复治疗的164例患者,根据修复体不同分为对照组(n=82例)和观察组(n=82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陶瓷全瓷冠修复,观察组采用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两组均连续进行12个月修复,修复完毕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量表从固位、颜色匹配、边缘着色、继发龋、解剖形态、表面光滑度、敏感度对两组牙齿美观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修复后基牙疼痛、牙过敏疼痛、牙龈炎及食物嵌塞发生率;采用咬合力测定仪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咬合力;采用称重法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患者咀嚼效率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对患者牙齿美观、咀嚼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修复后12个月固位、颜色匹配、边缘着色、继发龋、解剖形态、表面光滑度、敏感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后12个月基牙疼痛、牙过敏疼痛、牙龈炎及食物嵌塞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与咀嚼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用于前牙美容修复中有助于提高牙齿美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未对患者咀嚼功能产生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大鼠髓样分化因子88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研究发现大鼠牙卵泡中髓样分化因子88有表达,并影响牙齿的萌出和破骨细胞数量.目的:进一步验证髓样分化因子88在大鼠根尖周炎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周龄雄性SD大鼠25只,由大连医科大学SPF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将大鼠下颌第1磨牙开髓,建立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并将开髓0周作为对照组;开髓1,2,3,4周作为实验组.开髓后于各时间点随机选取5只大鼠,麻醉后取材,用多聚甲醛固定下颌骨,组织脱钙,制作冷冻切片.分别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尖组织炎症区域的病理变化,并用RT-PCR检测髓样分化因子88在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根尖区有炎症浸润,并向周围蔓延扩展,表明成功建立了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动物模型;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髓样分化因子88在1,2,3,4周4个时间点根尖周炎症区域中均呈阳性表达,髓样分化因子88阳性细胞的表达量在1-3周明显增加,并在第3周时出现高峰;而在4周时,其表达量降低;仅少量髓样分化因子88阳性细胞出现在正常对照组;③RT-PCR结果显示髓样分化因子88 mRNA表达量从1-3周逐渐增高,到第4周下降;④结果说明,在实验性根尖周炎的动物模型中髓样分化因子88有表达,并随时间呈一定的表达趋势,髓样分化因子88可能参与了根尖周炎的发生及根尖牙槽骨的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共收治颌骨骨折患儿6例,年龄1岁3个月至9岁7个月,平均4岁2个月,其中男4例,女2例,其中上颌骨骨折3例,下颌骨骨折3例,6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面形不对称、咬合错乱及骨折断端移位,术中应用颌骨牵张成骨器固定,固定后术后第1天开始行牵张成骨延长,每次约0.5 mm,每天2次,直到骨折复位,患儿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后停止,固定1个月后拆除延长器,后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程度、患儿张口度及骨折处牙齿咬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牵引过程顺利,牵引时间为15~20 d,牵引距离为15~20 mm.6例患儿的颌面部骨折经牵张成骨复位后固定1个月,取出延长器,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错位愈合,无骨不连及假性骨关节形成,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张口不受限.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患儿颌面部外形正常,发育无明显影响,效果满意.结论 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复位可靠,可控性高,可作为儿童颌骨错位性骨折常规复位方法的一种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