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相同伤情的小鼠平原和高原严重冲击伤致伤参数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制备可相互转换的相同伤情平原和高原冲击伤动物模型致伤参数。方法:157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组(8只)、平原致伤组(77只)、高原对照组(8只)和高原致伤组(64只),其中高原对照组和高原致伤组预先置于动物实验低压氧舱中模拟4 000 m高原环境习服5 d。将平原致伤组和高原致伤组小鼠置于Ⅰ型生物激波管内,选择不同驱动段压强致伤,以72 h内死亡率达70%左右为标准,确定平原致伤组和高原致伤组的驱动段压强,利用该参数进行平原和模拟4 000 m高原制备小鼠严重冲击伤模型,通过大体解剖、肺湿/干质量比值(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肺组织损伤评分比较各组小鼠致伤24 h后肺病理变化,验证各组伤情的一致性。结果:平原致伤组和高原致伤组驱动段压强分别为5.4 MPa和4.0 MPa时,可使各组小鼠死亡率基本一致(分别为65%和7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平原5.4 MPa致伤组和高原4.0 MPa致伤组小鼠冲击伤24 h后肺脏均出现大面积出血(呈斑点状和弥散性),出血区域及附近有明显肺水肿;肺W/D比值增高,其中高原致伤组明显高于高原对照组(5.579±0.646比4.476±0.076, P<0.05),平原致伤组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03±1.020比4.015±0.144, P>0.05)。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与各自正常组比较,平原5.4 MPa致伤组和高原4.0 MPa致伤组均可见大片肺泡破裂融合,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平原5.4 MPa致伤组和高原4.0 MPa致伤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分:8.67±0.82比1.67±0.52,9.00±1.10比2.17±0.41,均 P<0.05),但各致伤组间肺组织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驱动压强5.4 MPa和4.0 MPa分别是制备相同伤情的平原和高原严重冲击伤参数,可相互转换,其结果为特殊环境严重冲击伤防治技术的应用和评估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损害控制手术治疗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损害控制手术(DCS)与传统手术对于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 本文前瞻性研究,将30头10~12周龄健康长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分别为高原致伤组(HI)、高原致伤+传统手术组(HIT)、高原致伤+DCS组(HID).通过将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置舱内海拔6000 m,气压约4.7 kPa,温度(8±2)℃,模拟高原低压、低氧、寒冷环境]48 h,并使用警用制式QSZ92式手枪,9 mm手枪弹射击脐水平后方2 cm,右侧腹壁皱襞下缘交界处目标点制作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模型.HI组受伤后予以伤口包扎后观察处理.HIT组伤后4 h予以断裂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后行肠管端端吻合的传统手术治疗.HID组伤后4 h行断裂小肠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连续多处穿孔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的DCS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各组伤后不同时间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手术相关指标,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IL-6、TNF-α、ALT、AST、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结果 HIT组和HID组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肠系膜损伤、结肠破裂、弹孔直径、腹腔积血无明显差异(P>0.05).HID组12 h开始呼吸(25.2±4.0)次/min、心率(129.9±9.8)次/min、体温(38.3±0.6)℃显著低于HI组[呼吸(38.7±4.7)次/min、心率(150.3±8.6)次/min、体温(40.2±1.0)℃]和HIT组[呼吸(32.0±4.0)次/min、心率(143.6±11.4)次/min,体温(38.8±0.6)℃];HID组48 h体温低于HIT组[(38.3±0.6)℃vs.(39.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体征更快达到平稳状态.HID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HIT组[(46.00±9.37)min vs.(146.00±14.68)min、(26.20±4.24)min vs.(46.10±3.84)min、(45.40±3.03)min vs.(95.70±3.30)min、(96.90±4.48)min vs.(198.20±4.80)min、(27.90±7.80)hvs.(47.99±5.41)h];术中失血量及输液量少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WBC(18.4±4.8)×109/L、NEUT(3.3±1.1)×109/L、IL-6(110.4±8.7)pg/mL、TNF-α(288.5±16.4)×109/L低于HI组[WBC(56.6±9.3)×109/L、NEUT(24.0±4.4)×109/L、IL-6(158.8±16.0)pg/mL、TNF-α(425.4±35.3)pg/mL];HID组WBC和NEUT于12 h起低于HIT组;IL-6于24 h起低于HIT组;TNF-α于48 h起低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ALT、AST低于HI组[(88.4±9.9)U/L vs.(138.1±14.4)U/L、(110.4±8.8)U/L vs.(210.1±11.6)U/L];HID组24 h开始ALT、AST低于HIT组[(66.6±14.0)U/L vs.(82.0±8.3)U/L、(96.4±8.9)U/L vs.(109.7±9.9)U/L],P<0.05.HID组术后发热、切口出血、切口皮肤淤斑、肠漏发生率低于HIT组(P<0.05).HI组、HIT组、HID组72 h存活率分别为60%、70%、100%.HID组生存曲线优于HI组(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伤后早期行DCS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麻醉苏醒,促进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及活动,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仔猪生命体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存时间,提示DCS是早期治疗高原寒冷环境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对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 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I治疗组(HIC)、高原致伤+DCS治疗组(HID)、高原致伤+DCS+CNI治疗组(HDC).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火器肠管贯通伤模型建立: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48 h,并使用手枪射击右侧腹部.HIC组伤后2、8、16 h分别予以CNI静脉输注,此后每天输注3次.HID组伤后4h予以DCS治疗.HDC组伤后CNI输注同HIC组,并于伤后4h行DCS治疗.分别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伤后不同时间血液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24h生命体征.结果 HIC组较HI组血液学炎症指标改善,生存时间延长(P<0.05).HID组和HDC组的腹腔积血、肠系膜损伤、弹孔直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结肠破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D组和HD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麻醉复苏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HIC组、HID组、HDC组比HI组的白细胞、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IL-6水平低,且HDC组更明显(P<0.05).HID组、HDC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I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可能是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弹道细菌变化及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高原寒冷环境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体温、弹道细菌学变化及药敏情况.方法 将20只2~3个月龄(体重30-35 kg)实验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原寒冷组(HC组)及平原常温组(LN组),每组10只.分别将两组实验猪放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HC组调节海拔高度6 000 m(大气压47.33 kPa,空气氧分压为9.87 kPa)温度10 ℃,LN组调节海拔高度800 m(大气压89.87 kPa,空气氧分压为18.8 kPa)温度25℃,停留48 h;麻醉后将其以腾空站立位悬吊于靶场,用半自动手枪射击实验猪右下腹部,致伤后简单包扎返回实验室,分别在2、4、8、12、24 h取弹道内部1 cm深的组织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HC组在伤后2、4、8h时间点体温均显著高于LN组(P<0.001).LN组体温在24 h超过H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与LN组伤后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细菌均大量增殖,除HC组弹道出口 12、24 h较前一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比前一时间点细菌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在同一时间点,HC组和LN组弹道出口处的细菌含量明显高于弹道入口处的细菌含量(P<0.01或P<0.001).LN组除24 h弹道入口细菌计数与HC组无差异(P>0.05)外,其余相同时间点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的细菌计数均显著高于HC组(P<0.001).LN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各类表皮细菌;入口 12 h起,出口 4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等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少量表皮细菌;入口 24 h,出口 8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检测出的14种细菌中,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头孢他啶、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的细菌分别有7、9、1、11、2、6、9、3种.结论 高原寒冷环境会降低腹部火器伤弹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减少表皮细菌含量及种类,改变肠道菌群结构.高原寒冷环境肠管贯通伤需尽早清创,联合使用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渡海登岛作战典型致伤场景及伤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渡海登岛作战参战军兵种多、时间跨度长、致伤场景多样、战伤救治复杂.卫勤保障准备需要根据作战阶段伤员发生特点规律,进行合理作战想定、推演与预测,完善保障方案.文章通过区分作战阶段、作战场景、致伤因素等进行调研,梳理渡海登岛作战典型致伤场景及伤情特点,以期为医院后续卫勤保障准备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创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引起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和/或功能障碍.战伤是特指军事冲突中武器及战争环境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创伤.战伤和创伤在概念、分类、诊断、救治等方面既有共同性,也各具特殊性,如突发性、复杂性、危重性,麻醉与救治面临更大的挑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模块化教学+高仿真综合模拟人在应急医疗队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海战伤即海上战争导致的人员创伤.受现代战争作战模式和新式武器的影响[1] ,所产生的伤员,多见于燃油烧伤、合并有海水浸泡伤、舰艇断裂导致的压力性损伤等特殊致伤因素,伤员伤情重、病情多变,同时海上环境特殊,气候炎热、潮湿,增加了救治难度,给海军军事医学、卫勤保障、卫生防护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2].如何在和平年代培养医护人员海战伤救护水平,是提高我军战时卫勤保障能力面临的重要课题[3-5].本研究对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42名应急救援医疗队员,采用模块化教学结合综合模拟人仿真实训,拟实现海战创伤综合救治能力的提升.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驻西宁某合成旅高原驻训训练伤发生情况调查及预防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驻西宁某合成旅高原驻训期间官兵训练伤发生特点,为今后开展官兵高原训练伤防护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高原驻训期间由卫生排军医或营军医通过门诊以及巡诊的方式对训练伤进行诊断并每周向旅卫生连上报训练伤情况,并对训练伤官兵跟踪调查,填写《高原驻训训练伤调查表》,分析驻训期间相关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该旅高原驻训期间,共发生训练伤526人次,发生率11.2%,以软组织损伤(42.8%)为主,其他依次为急性高原反应等特殊环境损伤(28.5%)、骨与关节损伤(12.6%)和器官损伤(2.3%);居前几位的训练伤伤种分别是急性高原反应、关节扭挫伤、冻伤、擦伤、腰部损伤(包括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其他器官损伤.②开训后第20~30天为训练伤发病高峰(24.3%),第45~60天(13.4%)和第77~84天(11.2%)为发病次高峰.③致伤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训练防护措施不到位、高原特殊地理环境、健康教育普及力度不够及心理素质不佳等.结论:该合成旅初次高原驻训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在训练伤预防预案上应突出训练时的防护措施和安全保障,并提高官兵对训练伤防护知识的普及,加强官兵的心理预防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寒区核应急医学救援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的军事领域内发生核战争的风险逐渐加大,核安全形势日益严峻[1].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突然、破坏范围广、急救任务重、致伤因素复杂以及伤员批量产生等特点[2].特别在寒区,较特殊的战场环境,核应急医学救援更是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为提高寒区核应急医学救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本文对寒区核应急医学救援的现状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爆炸伤合并海水淹溺特点及救治原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当今世界由海上争端引发的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导致以非接触和精准打击为特点的军事行动不断增加.高爆武器可导致舰船人员发生爆炸损伤,爆炸伤员在抛掷落水、跳水逃生、浅海登陆等情况下,可发生海水淹溺,使伤情更为复杂.随着海上搜救技术、伤员自救互救以及战术战伤救治力量的前伸,爆炸受伤后落水伤员获救机会增加,但海水作为一种独特的致伤因素,给伤情及其救治带来特殊影响,本文就爆炸伤合并海水淹溺的伤情特点及救治原则进行综述,为特殊环境下战伤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