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环管理在献血前检测HBsAg和抗-TP反应性献血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在献血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P)呈反应性献血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衢州市中心血站2015-2020年献血前检测采用金标法HBsAg/TP联合试纸条呈反应性的献血者,制定合适的闭环管理措施,指定专人进行结果告知,征得献血者同意后采集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按照国家血液检测标准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无反应性的献血者,电话告知并进行招募动员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复查结果呈反应性的献血者,电话告知并解释不符合献血要求的原因,在浙江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BIS)进行永久屏蔽登记处理。结果:2015-2020年献血前共检测135 990例,HBsAg和抗-TP呈反应性献血者1 524例,其中HBsAg呈反应性1 052例,抗-TP呈反应性472例。940例同意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复查,152例复查结果无反应性,再招募后70例成功献血,占46.05%。788例复查结果仍呈反应性,告知后将个人信息在血站信息系统进行永久屏蔽登记,杜绝这些高危人群的献血概率。结论:献血前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纸条进行初筛,能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但金标法进行献血前检测存在假阳性的发生率,导致部分符合献血要求的献血者流失。对献血前检测假阳性者实行闭环管理后既能保证采集血液安全,又能保留献血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连市无偿献血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连市无偿献血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6月(COVID-19疫情期间),于大连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31 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2019年2月至6月(非COVID-19疫情期间),于本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34 311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献血者的年龄均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分别为19 261和20 630例,女性分别为12 040和13 681例。通过Shinow 9.0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v1.148)收集2组献血者的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献血量、电话及短信招募成功率。2组献血者的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献血量比较,采用 t检验;2组献血者街头及团体全血献血量构成比比较,采用 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研究研究组献血者的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献血量分别为(9 267.5±3 113.6)U和(885.6±130.6)个治疗量,对照组分别为(10 218.6±1 588.9)U和(914.0±36.6)个治疗量,研究组较对照组分别下降9.3%和3.1%,但是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32、-0.512, P=0.452、0.636)。②研究组献血者的全血街头献血量为26 549.5 U,较对照组的34 549.0 U下降23.2%;研究组团体全血献血量为19 788.0 U,较对照组的16 544 U上升19.6%。2组献血者街头及团体全血献血量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107.4, P<0.001)。③研究组献血者的电话招募和短信招募的成功率分别为12.7%(274/2 162)和2.5%(1 862/74 031),均高于对照组的9.1%(122/1 340)和2.0%(1 069/53 369)。 结论:大连市在COVID-19疫情期间所采取的献血者招募动员措施有效,基本保障临床用血需求,促进本地区采供血事业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生进入社会前后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分析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当代医学生进入社会前后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及态度及影响医学生进入社会前后献血行为的因素,探索并推广适合医学生无偿献血动员的途径,总解医学生进入社会前后认知的变化,以及无偿献血对医学生进入社会前后社会责任感、自我认识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随机抽取长沙市各个医院医务人员480人,血站人员40人,共52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采用自编的统一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在校期间献过血的与在校期间未献过血的医疗人员比例为7:18,工作期间未献血与献血的比例为1.06:1,了解无偿献血知识的途径方面通过学校的知识讲课(86% )为主导,通过调查献过血与未献过血的医疗人员(不包括血站人员)对采血场所及用品信任程度比较,其 χ2 =130.640(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院医疗人员与实习医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相比,献血带来的好处与益处、输血前的检验项目以及无偿献血者享有权利的了解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据调查了解调查对象在参加工作后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在校期间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而且对献血认知程度越高越容易去参加献血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影响未献血人员献血行为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话招募流失的成分献血者效果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成分献血者的流失原因,评估再次电话招募的效果.方法 对流失的1 467位成分献血者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其不再捐献的原因并动员其再次献血,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江苏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者总流失率为46.1%,年平均流失率为29.7%.流失原因主要有电话失联、在外地、没时间、不想献等.共有209(14.2%)位献血者经电话沟通同意再次捐献,但最终成功捐献的人数为87人(5.9%),且流失时间越长,再次成功捐献的比率越低.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成分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献血的满意度,保持与献血者的适度联系与沟通,不断改进献血服务工作,建立一支稳定并持续发展的成分献血者队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传播中的风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CV感染和传播中的风险.方法联系2009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HCV RNA 检测为阳性,且已经完成基因分型的献血者153名,邀请其动员性伴侣知情同意后参加研究.抽取静脉血检测参与研究的献血者及其性伴侣的抗-HCV、HCV RNA,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生活行为方式.若献血者的性伴侣检测为HCV RNA 阳性,则进一步作基因分型;对比基因进化距离以判断感染是否来源于对方.对成功动员性伴侣参加研究的献血者感染HCV 的风险因素按年龄分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成功随访了48位献血者的性伴侣,这48名献血者的HCV RNA 阳性分型: HCV-1b占56.25%(27 /48)、2a 4.16%(2 /48)、3a 10.41%(5 /48)、3b 4.16%(2 /48)和6a 25%(12 /48);不同年龄组献血者的HCV 感染风险因素的年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P>0.05).48名HCV RNA 阳性献血者的性伴侣抗-HCV ELISA、HCV RNA 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CV 感染及传播中的风险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营销策略与方法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营销策略与方法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广东省佛山市中心血站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2 762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研究组;该组无偿献血者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时,本血站已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应用营销策略与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血站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2 621例无偿献血者纳入对照组,该组无偿献血者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时,本血站尚未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应用营销策略与方法.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中的营销策略与方法包括: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动员、优化献血环境、改善献血服务模式、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采血技术及服务水平、调整献血纪念品、完善献血后服务等.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1年内捐献次数≥2次)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及单次捐献20 U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且采用x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2检验,比较2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单次捐献20 U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及献血满意度.结果 ①本研究中,研究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11/2 762),低于对照组的0.9%(24/2 6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4,P=0.018).②研究组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为16.6%(458/2 762),高于对照组的12.0%(314/2 6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74,P<0.001).研究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中,捐献2次和3次及以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6%(154/2 762)和11.0%(304/2 762),高于对照组的2.8%(74/2 621)和9.2%(240/2 621),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25.116、4.863,P<0.001、=0.027).2组无偿献血者中,捐献2次单采血小板者与捐献3次及以上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9.055,P=0.003).③研究组单次捐献单采血小板20 U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为21.1%(584/2 762),高于对照组的8.0%(210/2 6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43,P<0.001).④研究组无偿献血者献血总满意度为95.0%(114/120),高于对照组的85.0%(102/12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7,P=0.010).2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不同献血满意度调查结果构成比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 =8.682,P=0.034).结论 将营销策略与方法应用到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可降低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且提高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人数和献血满意度.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应用营销策略与方法既能开发潜在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又能增加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数.这保证了单采血小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临床血小板的供应量充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献血者体验、采集效率及产品纯度初步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MCS+、COBE Spectra、Amicus、COM.TEC和Spectra Optia 5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过程中,每种机器的采集效率、产品纯度以及用户体验.方法 自2014年11月20日-2016年4月25日,献血者被分成5组,每组12例,分别使用5种血细胞分离机进行PB-MC的采集.所有献血者均是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固定献血者.所有献血者采集前不使用动员剂.在采集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献血者的状态.60例献血者的采集时间为2-3 h,总循环血量为5-8 L,终产品体积为100-120 mL.采集完成后,所有的终产品进行五分类血常规检测.根据公式,计算不同分离机采集PBMC的效率和采集产品纯度,然后进行比较.(采集效率=产品PBMC数/单采全程处理PBMC数;单采全程处理PBMC数=[(采前血常规PBMC浓度+采后血常规PBMC浓度)/2]×(处理总循环血量-ACD量);产品PBMC纯度=产品PBMC数/产品白细胞总数).结果 经过方差分析,5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效率比较,F=1.8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血细胞分离机产品纯度比较,F=8.7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使用5种机型的献血者均未出现献血反应.结论 5种血细胞分离机PBMC采集效率差异不大,产品纯度有明显差异.献血者使用不同血细胞分离机均无明显献血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者NAT检测情况及HBsAg-/HBV DNA+献血者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运用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及阳性献血者在该地区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者的动员和招募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01-01-2017-12-31采集的经2种酶联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合格及HBsAg、抗-HCV、HIV1+2抗体/抗原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标本188 260例进行核酸检测,并对HBsAg-/HBV DNA+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87 791例ELISA阴性献血者中,共有194例HBsAg-/HBV DNA+献血者,阳性率为0.103%;139例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HBsAg-/HBV DNA+献血者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学历水平呈负相关,学生和公司职员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徐州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阳性率总体较高,HBsAg-/HBV DNA+阳性分布呈现男性化、高龄化及低学历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以据此阳性分布特点进行无偿献血者动员与招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都地区400mL全血献血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本市无偿献血者不同献血量的人口学特征及在不同献血点400 mL全血献血率之间的差异,为今后血液的采集,动员和献血点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采血地点、出车频率及献血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回顾分析2016年度成都地区全血献血者数据.结果 2016年174 231名献血者捐献了183 857袋全血,其中单次献血者164 605人,200 mL占1.89%,300 mL占41.76%,400 mL占56.35%.400 mL全血献血率固定献血点72.69%明显高于移动献血点35.10% (P<0.01),郊县固定献血点79.75%明显高于市区67.77% (P<0.01),固定献血点中献血车76.44%明显高于献血屋59.92% (P<0.01),移动献血点中郊县400 mL全血献血率最高为71.69% (P<0.01).400mL献血量献血者在性别,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频数和民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6年度成都地区固定献血点共计46个,其中郊县共有20个街头献血点,出车603次,日均采集55人次(20 785 mL).市区共有11个街头献血点,出车1 157次,日均采集42人次(15 567 mL).郊县献血屋9个,开放353 d,日均采集19人次(6 769 mL),市区献血屋6个,开放1 520 d,日均采集10人次(3 395 mL).移动采血点共计304个,累计出车714次.市区献血点开放天数超过郊县,但郊县献血点日采集量超过市区.结论 成都地区400 mL全血献血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优先动员男性,年龄段在45-60岁,低学历,重复献血的易捐献400 mL的群体,提升400 mL献血率.对400 mL率高的献血点,多增加采血车次和延长工作时间.增加400 mL采集率,在不增加检验和成分制备工作量的同时,达到了既增加血液采集量又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双赢局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