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猴头菌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本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分析了猴头菌子实体多酚类物质(polyphenol compounds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Hericium erinaceus,HEP)在模拟胃肠道消化(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GD)过程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并对其酚酸和黄酮类物质的释放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采用H2O2 诱导RAW 264.7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了HEP及其胃与肠消化产物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经胃消化的猴头菌子实体多酚类物质产物(HEP-S)与HEP相比,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上升了11.66%和27.33%,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升高了 10.33%、17.52%和 2.22%.肠消化产物(HEP-I)与HEP相比,总多酚和总黄酮分别降低了 35.82%和 46.67%,DPPH、ABTS 和·OH 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降低了 60.02%、50.13%和46.43%.液质联用(UPLC-MS/MS)的检测结果显示,HEP、HEP-S和HEP-I均由18种酚酸和2种黄酮组分组成,且在HEP-S和HEP-I中均无新物质检出.但与HEP相比,HEP-S和HEP-I中酚酸和黄酮组分的具体含量会存在明显差异.与化学抗氧化结果不同的是,与 HEP相比,HEP-S对 H2O2诱导的RAW 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不显著(P<0.05),而HEP-I对RAW 264.7细胞氧化的保护作用显著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猴头菌多糖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猴头菌多糖(HPS)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小鼠50只均接种Lewis肺癌瘤株造模,随机分为HPS高、中、低剂量组、环磷酰胺(CTX)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HPS不同剂量组分别给予HPS 200 mg/(kg·d)、100 mg/(kg·d)、50 mg/(kg·d),连续给药10 d;CTX组给予CTX 40 mg/(kg·d),连续给药3 d;模型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另选取10只健康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0 d后对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分离瘤体,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TX组和HPS高、中、低剂量组的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分别为73.52%、44.33%、29.65%和16.58%,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TNF-α显著增高,IL-2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TX组和HPS各剂量组的TNF-α均显著降低,IL-2均显著增高(P<0.05),HPS各剂量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CTX组(P<0.05),但HPS各剂量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S对小鼠Lewis肺癌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TNF-α和IL-2水平,进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猴头菌片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猴头菌片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使用猴头菌片0.25、0.5、1.0 g/kg剂量灌胃大鼠,每日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1h,灌胃无水乙醇5 mL/kg,1h后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及病理改变,吸取胃液检测pH和胃蛋白酶活性,刮取胃黏膜检测氨基己糖、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有量.结果 猴头菌片可明显降低胃黏膜的损伤程度,减轻胃黏膜的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对抗胃蛋白酶活性的降低,抑制胃黏膜层氨基己糖含有量的下降,而对PGE2、IL-1β含有量和胃液pH值的升高无明显影响.结论 猴头菌片对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胃黏膜层氨基己糖含有量下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猴头菌素A2种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稳定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猴头菌素A2种包合物制备工艺,并评价其稳定性.方法 以投料比、研磨时间、研磨速度为影响因素,包合率、收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红外分光光度法和TLC法对所得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高温(60℃)、强光(3 000 lx)、高湿度[(90±5)%]下的稳定性.结果 环糊精最佳包合条件为投料比5∶1,研磨时间60 min,研磨速度300 r/min,包合率20.66%,收率88.21%;羟丙基-β-环糊精最佳包合条件为投料比25∶1,研磨时间90 min,研磨速度400 r/min,包合率69.25%,收率96.31%.猴头菌80%乙醇提取物的包合是物理过程,未发生成分变化.在高温、强光下,两种包合物外观无明显变化,猴头菌素A损失小,在高湿度条件下恰好相反.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效果优于β-环糊精包合物.结论 猴头菌素A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但易发生潮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食用真菌菌丝提取物的降糖和降脂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药食用真菌是世界公认的具有良好疗效的药食同源物质.然而,其中主要生物活性的成分尚未研究透彻.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虫草头孢Cephalosporium sinensis、蝙蝠蛾被孢霉Mortierella hepiali、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灵芝Ganoderma lingzhi、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等6种菌丝体的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的降糖降脂活性.我们通过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建立了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和油酸(OA)诱导的甘油三酯(TGs)沉积模型,并对24种提取物的降糖降脂活性进行了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的作用浓度下<300μg/mL),猴头菌和灵芝的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以及虫草头孢的正己烷提取物剂量依赖性的增加HepG-2细胞葡萄糖的消耗;虫草头孢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以及灵芝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蝙蝠蛾被孢霉的正己烷提取物剂量依赖性的抑制OA诱导的TGs合成.这些结果表明,药食用真菌可以被用来调控糖脂代谢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珊瑚状猴头菌多糖降血胆固醇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珊瑚状猴头菌多糖对高胆固醇大鼠血脂的影响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高胆固醇模型组(HCM组)、试验Ⅰ组[E Ⅰ组,100mg/ (kgbwd)]及试验Ⅱ组[E Ⅱ组,200 mg/ (kg bw d)],每组8只.35 d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同时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 IP);收集粪便,检测其中胆汁酸的量;通过Real-time RT-PCR法测定肝脏HMG-CoA还原酶、LDL受体(LDL-R)、胆汁酸合成限速酶(CYP7α-1)mRNA表达量.结果 珊瑚状猴头菌多糖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的血TC和LDL-C,增加HDL-C,使动脉硬化发生的概率减小,增加粪便胆汁酸排泄量(P<0.01或P<0.05),控制体重增长(P<0.01),降低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量,增加LDL-R、CYP7α-1 mRNA表达量(P<0.01或P<0.05).结论 珊瑚状猴头菌多糖能有效调节高胆固醇大鼠的血脂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RTP诱变猴头菌株的发酵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体外免疫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的3株高产多糖猴头菌和出发菌株的多糖组分差异,通过液体发酵获得的菌丝体经水提、分级醇沉获得8个胞内多糖组分,对它们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体外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ARTP诱变菌株414、321、236菌丝体多糖含量较出发菌株有较明显提升;ARTP诱变的猴头菌20%醇沉多糖组分较出发菌株分子量大,所占比例增加;诱变菌株60%醇沉多糖组分的分子量略大于出发菌株,所占比例相近.20%醇沉多糖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构成,诱变菌株该多糖组分中葡萄糖和甘露糖的比例较出发菌株均有明显提升,60%醇沉多糖组分单糖组成无明显差异;8个多糖组分均具有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其中20%醇沉多糖的活性优于60%醇沉多糖,诱变菌株的生物活性优于出发菌株.本研究探讨了ARTP诱变对猴头菌胞内多糖结构及活性的影响,为猴头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优质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抑制前列腺癌的食药用菌醇提物的筛选及灵芝醇提物对癌细胞的抑制机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比较了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巴氏蘑菇Agaricus blazei、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灵芝Ganoderma lingzhi、香菇Lentinula edodes、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和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10种食用菌醇提物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的影响,其中灵芝醇提物对LNCaP细胞增殖及5α-还原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对LNCaP细胞释放PSA的抑制效果也好于其他食用菌.进一步研究灵芝醇提物对LNCaP细胞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灵芝醇提物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使Caspase-3、Bax、P53活性升高,PARP、Bcl-2活性下降来实现对LNCap细胞的抑制作用.利用自噬抑制剂氯喹和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观察细胞自噬在灵芝醇提物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体外激活细胞自噬对LNCaP细胞起到保护,从而减弱了灵芝醇提物的抗肿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压均质法提取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真菌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功效,开展真菌多糖的分离提取研究,是进行后续产品开发的基础.采用高压均质法提取猴头菌(Hericeum erinaceus)胞内多糖,与传统的热水法和超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高压均质法提取猴头菌胞内多糖显著优于传统的热水及超声提取方法,提取得率可达到16.42%;高压均质提取法提取所得猴头胞内多糖的总糖为57.11%,与热水提取法(58.45%)和超声提取法(60.23%)相当;蛋白检测结果显示高压均质提取法、热水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所得样品蛋白含量分别为26.34%、15.45%和10.12%;高压均质和超声提取所得的胞内多糖的分子量分布较热水提取法偏小;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的多糖的红外光谱图出峰位置和峰形基本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猴头菌-青蒿生物转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猴头菌-青蒿生物转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猴头菌-青蒿生物转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酮(1)、豆甾-4-烯-6α-醇-3-酮(2)、(24R)-5α-豆甾-3,6-二酮(3)、fortisterol (4)、β-谷甾醇(5)、莨菪亭(6)、异茴芹内酯(7)、比克白芷素(8)、旱前胡乙素(9)、白花前胡丁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4、8~10为在猴头菌丝体和青蒿的化学成分报道中首次发现,为生物转化后产物,此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猴头菌-青蒿经生物转化后成分组成的变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