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探讨瑶医除闷汤药浴治疗膝骨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基于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探讨瑶医除闷汤药浴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的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 在 60 只 8 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 200~220 g)中随机选取 10 只作为空白组,在实验第 1、4 天,于空白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 0.1 ml生理盐水,其余大鼠注射 0.1 mlⅡ型胶原蛋白酶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合乳剂(质量浓度为0.5 mg/ml).第 7天根据大鼠膝关节情况评估造模结果,将 5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及除闷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 10 只.实验第 8 天,对除闷汤高、中、低剂量组进行药浴干预(浓度分别为 49.00、24.50、12.25 g/L),模型组进行温水泡浴,双氯芬酸钠组于造模部位予 0.01 g的 1%双氯芬酸钠凝胶,空白组常规饲养,连续干预 4周,干预期间观察各组一般情况.干预后观察各组膝关节解剖学情况,测量膝关节直径,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 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软骨组织中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干预期间,空白组一般情况正常;模型组强迫运动时跛行,伴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除闷汤各剂量组膝关节屈伸功能与步态逐渐恢复,双足跛行状态减少.干预后,空白组膝关节解剖可见滑膜平滑半透明,软骨透明光滑,关节面完整,HE染色可见软骨细胞排列规则清晰;模型组膝关节解剖可见滑膜增厚糜烂,软骨表面粗糙磨损,色泽灰暗,HE染色可见软骨基质减少甚至消失,软骨细胞大量减少,形态不规则;除闷汤各剂量组膝关节解剖及HE染色可见膝关节软骨有不同程度改善.模型组膝关节直径大于空白组,血清IL-1β、IL-6 及软骨p38MAPK、p-p38MAPK、MMP-13表达均高于空白组,血清IL-10低于对照组(P<0.05).除闷汤各剂量组膝关节直径小于模型组,血清IL-10高于模型组,软骨p-p38MAPK、MMP-13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除闷汤高、中剂量组血清IL-1β、IL-6及软骨p38MAPK低于模型组和除闷汤低剂量组,IL-10高于除闷汤低剂量组(P<0.05).除闷汤高剂量组膝关节直径小于除闷汤低、中剂量组,软骨p-p38MAPK、MMP-13 表达低于除闷汤低剂量组,血清IL-10高于除闷汤低、中剂量组,软骨MMP-13 表达低于除闷汤中剂量组(P<0.05).结论 瑶医除闷汤可能通过靶向抑制p38MAPK通路表达,减轻KOA大鼠的炎症反应,改善软骨退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民族特色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带状疱疹由潜伏于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呈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和神经痛为其重要特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性慢性疼痛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甚多,西医以抗病毒、营养神经、镇痛为主,中医有针刺拔罐等疗法.虽然疗效显著,但在缓解疼痛及减少后遗神经痛复发等方面仍是有待解决的难题.民族特色疗法是各地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其治法与当地习俗、气候、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各民族医药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都有自己的理论及治疗特色,治疗方法有内服、外治和内服外治相结合,但主要以外治为主,兼以配合内服,且在临床中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花倒水莲药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花倒水莲系广西民间少数民族常用之药材,是地道的民族中草药,在壮、苗、瑶医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基础和临床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化学成分研究:主要含皂苷、(口山)酮、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等;(2)药理学研究:主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脂等作用;(3)临床应用:多用于血脂异常、急慢性肝炎、增强免疫力等.目前黄花倒水莲在民间应用广泛,文章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总结,以期为黄花倒水莲的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瑶医"产后三泡"在产后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瑶医药浴是瑶医常用的外治法,广泛应用于产后妇女的保健治疗,其中瑶医"产后三泡"对产后病的治疗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但是目前缺乏相关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对瑶族居住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从瑶医"产后三泡"的发展背景、治病机理及其在产后病的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整理,为瑶医"产后三泡"的推广使用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瑶医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瑶医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瑶医平衡针组30例和常规针刺组30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CMS)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周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CMS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VAS评分及C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周,瑶医平衡针组的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CMS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瑶医平衡针组、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86.6%,瑶医平衡针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 瑶医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盈亏平衡”理论探讨瑶族保健酒方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瑶族保健酒方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KM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红景天组[0.39 g(kg·d)]、瑶医保健酒方高剂量组[54.29 g(kg·d)]、中剂量组[27.14 g(kg·d)]、低剂量组[13.57 g(kg· d)]5组.各组分别给予等容积不同药物连续灌胃30d后,观察测定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含量、血乳酸含量、肝糖原含量,以及小鼠实验前后体质量的变化.结果:各组小鼠实验前、灌胃15、30 d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瑶族保健酒方中剂量组、红景天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瑶族保健酒方高、低剂量组(P<0.05);瑶族保健酒方高剂量组、红景天组均能降低小鼠运动后的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P<0.05);瑶族保健酒方高、中剂量组、红景天纽均能提高运动后小鼠肝糖原含量(P<0.01或P<0.05).结论:瑶族保健酒方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民族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现从藏医疗法、蒙古医疗法、维吾尔医疗法、瑶医疗法、壮医疗法等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认识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但民族医药诊治CPID临床疗效的提高仍受一些因素制约:①实验研究较少,欠缺先进的研究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团队进行系统研究、规范整理,较少深层次阐释民族医药治疗CPID的作用机制,进而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②民族医药关于CPID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验方、复方制剂层面,相关报道多为民间医生经验总结或个案报道,缺乏随机、多中心、盲法等研究.指出,今后应充分挖掘民族医药的独特优势,需依靠循证医学体系,结合新科技,为防治CPID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莲风亏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水莲风亏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给予水莲风亏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组症状评分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实验室指标(ESR、HCT)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结果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莲风亏方能有效缓解盆腔炎患者疼痛,减少炎症反应,下调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瑶医杜闷倒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瑶医杜闷倒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寒湿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试验组给予瑶医杜闷倒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瑶医杜闷倒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痛效果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改善腰腿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文献挖掘与分子对接技术的瑶药“十八钻”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文献挖掘与分子对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筛选瑶药“十八钻”中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活性成分及寻找潜在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瑶药.方法 依据瑶医传统用法及临床实践以瑶药“十八钻”为候选药物,通过文献挖掘与TCMSP、ETCM、TCMID、NPASS数据库搜集整理瑶药“十八钻”的化学成分.将搜集到的成分分别与SARS-CoV-2 3CL水解酶(Mpro)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行分子对接.收集两者对接得分值排名前50的成分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以优选活性成分,推测关键瑶药.结果 通过文献挖掘与中药数据库搜集共得到902个化学成分,通过分子对接得到与Mpm结合较好的成分219个,与ACE2结合较好的成分448个,其中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山柰酚-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鞣酸、胭脂虫酸、绿原酸、芦丁、西阿尼醇等成分对SARS-CoV-2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关键的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双钩钻、槟榔钻、大钻、地钻、白钻、小红钻、小钻、九龙钻、四方钻等瑶药.结论 从瑶药“十八钻”中筛选出潜在的抗SARS-CoV-2中药单体,为寻找Mpro和ACE2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以及推测潜在抗COVID-19中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