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视力健康知识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研究父母视力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其为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为有效防控学生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基于陕西省、甘肃省共252所农村小学5 236名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认知水平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并采用倾向匹配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从5 236个全样本学生看来,样本地区学生近视率高达46.31%,其中74.54%的学生没有进行视力检查。在2 425个近视样本中,只有15.09%的学生配戴眼镜。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知存在较大的误区,全样本和近视样本中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正确回答率都较低。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视力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是否带子女进行视力检查和是否给视力不良孩子配戴眼镜均存在显著影响:近视及其成因( OR=1.15,95% CI:1.00~1.33, P=0.043; OR=1.20,95% CI:1.03~1.41, P=0.023)、戴眼镜会使得视力越来越差( OR=1.23,95% CI:1.06~1.46, P=0.007)、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视力( OR=1.40,95% CI:1.15~1.69, P=0.001)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 OR=1.05,95% CI:0.91~1.22, P<0.001)均对父母是否带孩子去检查眼睛具有显著的影响;父母知道近视是看不清远处东西( OR=1.35,95% CI:1.04~1.76, P=0.024)、近视不戴眼镜会影响学习( OR=1.54,95% CI:1.16~2.05, P=0.003)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 OR=1.61,95% CI:1.23~2.10, P=0.001)均对孩子戴镜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在我国农村地区,学生的视力不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且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区。作为孩子行为的决策者,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视力检查及配镜等视力健康寻求行为的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流行地区边销茶饮用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全面掌握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茶型地氟病)的流行范围、地理特征和受威胁人群等基础资料。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按照《2019年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和前期掌握的甘肃省各市(州)居民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选择有饮用边销茶习惯人群分布的甘南州、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4个市(州)的12个县(市)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内容包括各县(市)温度、海拔、乡(镇)数、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以村计)数、所辖人口数、民族构成、生产方式、边销茶饮用情况、茶氟含量等。茶氟含量检测参照《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并进行氟含量超标与否(> 300 mg/kg为超标)的评价。结果:调查地点年平均温度范围为0.2 ~ 12.7 ℃,除舟曲县外,其余11个县(市)年平均温度均< 10 ℃;平均海拔高度范围为1 200 ~ 4 874 m,海拔高度> 3 000 m的县有6个(玛曲、天祝、肃北、肃南、阿克塞、碌曲)。12个县(市)总人口数为1 051 843人,有饮用边销茶习惯的少数民族492 597人,占46.83%(492 597/1 051 843);其中,藏族474 620人,裕固族10 152人,蒙古族4 660人,哈萨克族3 165人。在125个乡(镇)的860个村进行了边销茶饮用情况调查,调查率为79.48%(860/1 082),村边销茶饮用率为57.67%(496/860),户边销茶饮用率为42.41%(3 658/ 8 625);从生产方式来看,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5个牧业县和半农半牧的天祝县的村和户边销茶饮用率均> 95%。共检测茶样3 664份,茶氟含量均值为481.33 mg/kg,有2 588份茶样氟含量> 300 mg/kg,占70.63%(2 588/3 664)。结论:甘肃省仍存在大量饮用边销茶的人群,主要分布在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等低温、高海拔牧业县,受饮茶型地氟病威胁最大的民族为藏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临夏地区东乡族和汉族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甘肃省临夏地区东乡族和汉族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甘肃省临夏地区18岁以上的东乡族和汉族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行甲状腺B超及实验室检查,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非甲状腺结节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 724名研究对象,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5%,其中东乡族为34.1%,汉族为39.7%( P<0.05);年龄≥50岁、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糖尿病、游离甲状腺素偏高为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而东乡族、男性、少食富碘食物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保护因素( P<0.05)。 结论:汉族人群患病率高于东乡族,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对减少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进展与成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于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在5个省(浙江、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的农村地区和5个省(自治区)(黑龙江、山东、江苏、广西、海南)的城市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共入选512 891名30~79岁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本收集工作。项目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19 786人的第一次重复调查,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展了25 239人的第二次重复调查。2016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CKB基于多年工作基础开展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CKB项目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了第三次调查,完成25 087人的调查工作,包括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内容上增加了老龄化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采集。截至2022年6月,项目对全部队列人群平均开展随访已达15年,累计观察770万人年,收集死亡事件7.4万人,医保结局事件37.1万人(累计279.5万人次),主动随访事件1.1万人(累计1.2万人次),发病监测事件10.0万人(累计14.7万人次)。CKB队列生物样本库共储存血液样本129.2万管,尿液样本15.0万管,DNA样本78.0万管,唾液样本2.5万管,粪便样本2.0万管。CKB项目组已组织撰写长期随访、样本库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等技术规范,集结整理成册并出版《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技术规范》,并撰写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现场调查、长期随访、生物样本库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团体标准。项目组利用CKB队列数据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其中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研究提供了中国人本土化的研究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北10家医院5年间2次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10家医院5年间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治状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中部分医院(陕西省6家、甘肃省3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入院日龄≤3 d并诊断为RDS的早产儿。比较5年间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变化。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分析各组数据。 结果:(1)2016年及2021年符合纳入标准的RDS早产儿分别为322例和349例,胎龄30~33周 +6的早产儿仍是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居多[分别为64.3%(207/322)和57.3%(200/349)]。2021年母亲平均生育年龄明显高于2016年[(30.6±4.8)岁与(28.6±5.4)岁, t=24.02, P<0.001],高龄产妇多于2016年[19.2%(67/349)与12.4%(40/322), χ2=4.18, P<0.05]。(2)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率[11.7%(41/349)与1.9%(6/322), χ2=25.12]、正规产前检查率[58.5%(204/349)与30.4%(98/322), χ2=53.33]、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62.2%(217/349)与28.6%(92/322), χ2=82.58]、剖宫产率[73.6%(257/349)与51.6%(166/322), χ2=35.06]、选择性剖宫产率[24.1%(84/349)与6.5%(21/322), χ2=39.07]和瘢痕子宫妊娠率[7.4%(26/349)与3.4%(11/322), χ2=5.23]均较高( P值均<0.05);胎儿窘迫[30.1%(105/349)与20.2%(65/322), χ2=8.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6%(86/349)与13.0%(42/322), χ2=14.59]、胎膜早破[16.0%(56/349)与10.2%(33/322), χ2=4.89]、羊水胎粪污染[12.6%(44/349)与5.6%(18/322), χ2=9.83]、胎盘早剥[10.3%(36/349)与5.3%(17/322), χ2=5.84]、妊娠期糖尿病[10.3%(36/349)与1.6%(5/322), χ2=22.41]、绒毛膜羊膜炎[4.6%(16/349)与0.9%(3/322), χ2=8.12]、甲状腺功能异常[4.3%(15/349)与0.6%(2/322), χ2=7.88]和心脏病[4.3%(15/349)与0.3%(1/322), χ2=9.17]的比例均较高( P值均<0.05)。(3)治疗情况:2021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率、猪PS应用剂量和牛PS的应用比例均高于2016年[(73.6%(257/349)与67.1%(216/322), χ2=11.62;(178.5±38.0)mg/kg与(165.2±42.8)mg/kg, t=7.85;47.9%(123/257)与19.4%(42/216), χ2=41.72; P值均<0.01]。2021年与2016年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正压通气使用率、早期(生后2 h内)应用PS及PS治疗前后的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抗生素应用时间[7.0 d(5.0~14.0 d)与5.0 d(1.0~8.0 d), Z=7.55]、辅助通气时间[144 h(81~264 h)与73 h(47~134 h), Z=8.20]和住院时间[24 d(14~42 d)与16 d(10~25 d), Z=6.74]明显增加( P值均<0.0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29.6%(100/338)与1.0%(3/306), χ2=97.81]和常频通气的使用率[42.6%(144/338)与30.1%(92/306), χ2=10.87]明显升高( P值均<0.01)。(4)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动脉导管未闭[15.5%(54/349)与6.2%(20/322), χ2=63.4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2%(32/349)与2.8%(9/322), χ2=12.88]、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4%(19/349)与0.6%(2/322), χ2=12.8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3%(15/349)与1.2%(4/322), χ2=7.52]和气胸[3.4%(12/349)与0.3%(1/322), χ2=9.68]的比例升高( P值均<0.05),院内感染比例明显下降[7.4%(26/349)与19.6%(63/322), χ2=21.37, P<0.001]。(5)2021年早产儿RDS治愈率高于2016年[70.8%(247/349)与56.2%(181/322), χ2=15.37, P<0.001],放弃率[7.7%(27/349)与14.3%(46/322), χ2=7.41]和病死率[院内:1.4%(5/349)与5.6%(18/322), χ2=8.74;院外:8.3%(29/349)与13.7%(44/322), χ2=4.96]低于2016年( P值均<0.05)。 结论:这一期间参与研究单位的早产儿RDS的临床救治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2017年,选择甘肃省儿童碘营养适宜地区凉州区和临泽县作为调查点,对当地农村地区常住20 ~ 49岁男性进行调查,各为52人。采集1次随机尿样测定尿碘;采集空腹血样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同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 结果:凉州区、临泽县成年男性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0.2、161.0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地成年男性均无甲状腺肿大;血清TSH中位数分别为1.85、1.61 mU/L,血清FT 3、FT 4均值分别为5.19、5.16,16.58、16.30 pmol/L,地区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两地总体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6.7%(7/104),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为主(6/7)。其中凉州区、临泽县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5.8%(3/52)、7.7%(4/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地总的抗体阳性率为12.5%(13/104),其中凉州区、临泽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7/52)、11.5%(6/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总的TgAb、TMAb同时阳性人数占总的抗体阳性人数的9/13,其中凉州区、临泽县抗体同时阳性者的占比分别为7/7、2/6。单纯抗体阳性(不伴有甲状腺激素和TSH异常)人数占总的抗体阳性人数的11/13。 结论:甘肃省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适宜,但该人群甲状腺功能存在潜在患病风险,应加以关注,定期开展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析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的203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0~1岁、1~3岁、3~7岁和7~14岁组,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做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病原菌阳性率69.5%(141/203),其中革兰阴性菌72.3%(102株),革兰阳性菌30.5%(43株)。细菌感染率以0~1岁组最高,7~14岁组最低,分别为45.2%(19/42)和16.9%(10/59)。1~3岁组患儿的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30.30%(10/33)、33.33%(11/33)和21.21%(7/33),与其余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1岁组患儿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率为42.9%(18/42),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为89.5%(34/38)。肺炎链球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为82.4%(28/34)。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最高为34.6%(9/26),卡他布兰汉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56.3%(9/16)。 结论:本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优势病原菌依次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细菌感染率以1岁以下儿童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存在较严峻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蚊虫标本新发现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古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古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古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平原风沙和黄土丘陵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甘肃省平原风沙和黄土丘陵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取甘肃省平原风沙和黄土丘陵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和足部皲裂情况。DPN诊断标准依据《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采用 χ2检验对平原风沙和黄土丘陵地区患者的DPN患病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PN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1 532例,其中,平原风沙地区729例,黄土丘陵地区803例。DPN总患病率为53.7%(822/1 532),与黄土丘陵地区相比,平原风沙地区DPN患病率更高[分别为42.3%(340/803)和66.1%(482/729), χ2=86.871,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文化程度(OR=0.218,95%CI 0.215~0.382, P<0.001)是DPN保护因素,DPN高危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病程≥10年(OR=1.562,95%CI 1.230~1.984, P<0.001)、HbA 1c≥7%(OR=1.300,95%CI 1.028~1.645, P=0.029)、有糖尿病家族史(OR=1.320,95%CI 1.052~1.654, P=0.016)、存在足部皲裂(OR=1.374,95%CI 1.069~1.766, P=0.013)和2 700 m的较高海拔(OR=2.733,95%CI 2.172~3.438, P<0.001)是DP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甘肃省平原风沙地区DPN患病率显著高于黄土丘陵地区。除了年龄、病程、文化程度、HbA 1c等影响因素外,海拔也会增加DPN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腌制蔬菜摄入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 036和105 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均呈下降趋势( 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 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 P<0.05)。 结论: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