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病例报告文献对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病例报告文献报道的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10月10日),选择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致抗凝作用增强的病例报告文献。根据病例报告中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程度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根据HDS与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病例报告数量和其他证据(国家相关机构发布警告、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建立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可靠性评分标准,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可靠性。总得分≥9分为高度可靠,6~8分为较可靠,3~5分为可能可靠,≤2分为可疑可靠。结果:共收集到41篇文献,涉及56例患者、26种HDS。轻度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HDS有5种,包括当归、草木犀流浸液片、南瓜籽、鱼油和水飞蓟;中度者6种,包括生姜、芒果、蜂花粉、斯卡珀农葡萄、核桃和灰树花;重度者15种,包括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石榴汁、虾青素胶囊、苦艾、蜂王浆、越橘、红枣和贯叶连翘。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可靠性评价为高度可靠的HDS有1种,为蔓越莓(评分为11分);较可靠者8种,包括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和石榴汁(评分分别为8、7、7、7、7、6、6、6分);可能可靠者12种,包括当归、生姜、草木犀流浸液片、芒果、虾青素胶囊、蜂花粉、苦艾、蜂王浆、斯卡珀农葡萄、核桃、越橘和灰树花(评分分别为5、5、5、5、4、4、4、3、3、3、3、3分);可疑可靠者5种,包括南瓜籽、红枣、鱼油、水飞蓟和贯叶连翘(评分分别为2、2、2、0、-1分)。结论: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和石榴汁等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和可靠性均较高,应避免在华法林治疗期间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利胆合剂调节氧化应激拮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利胆合剂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符合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利胆合剂组。常规治疗组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利胆合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复方利胆合剂(组方:茵陈、连翘、熟大黄、制首乌、赤芍、桂枝、枳壳、白术、五味子、鳖甲、甘草)口服、灌肠或鼻饲治疗,每日60 mL,分2~3次给予,共治疗28 d,门诊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4项〔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瞬时弹性成像(TE)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以及肝脾回缩时间。结果:观察期间共收治40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其中常规治疗组21例,利胆合剂组19例。两组治疗前血清肝纤维化4项、血清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LSM及AP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LSM、APR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利胆合剂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HA(ng/L):165.81±21.57比203.87±25.88,PCⅢ(μg/L):69.86±9.32比81.82±7.39,Ⅳ-C(μg/L):204.14±38.97比239.08±24.93,LN(μg/L):162.40±17.39比190.86±15.97,TBil(μmol/L):37.58±27.63比53.06±45.09,DBil(μmol/L):20.55±19.34比30.08±27.39,ALP(U/L):436.50±217.58比469.60±291.69,γ-GGT(U/L):66.78±35.84比87.00±32.82,ALT(U/L):64.75±50.53比75.20±50.19,AST(U/L):77.25±54.23比96.80±59.77,TBA(μmol/L):74.35±44.44比85.45±39.50,LSM(kPa):5.24±0.39比7.53±3.16,APRI:0.52±0.39比0.98±0.29,均 P<0.05〕。两组治疗后MD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和GSH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利胆合剂组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kU/L:64.56±6.69比51.58±5.98, P<0.05)。此外,利胆合剂组肝脏回缩时间(d:20.13±10.97比24.33±13.46)和脾脏回缩时间(d:25.93±13.01比29.14±14.52)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均 P<0.05)。 结论:采用利胆合剂中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及医案分析的叶天士治噎膈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挖掘叶天士治疗噎膈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治疗噎膈的处方,以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以频数分析法分析常见药物及其功效、性味、归经情况,以关联规则分析核心药物组合;结合统计结果,回顾文献内容,对叶天士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纳入噎膈处方39首,涉及中药50味,高频药物前5位分别是半夏(61.5%)、茯苓(56.4%)、生姜(46.2%)、黄连(33.3%)、人参(28.2%);药物功效归类前5位分别是化痰止咳平喘药(28.4%)、补虚药(12.3%)、解表药(11.8%)、理气药(11.3%)和利水渗湿药(11.3%);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药味为苦、辛、甘;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药性为温、寒,且比重相当;用药多入肺、脾、胃三经;常用2味药组合有枳实-半夏、黄连-半夏、生姜-半夏,常用3味药组合有茯苓-黄连-半夏、茯苓-生姜-半夏、黄连-生姜-半夏。结论:叶天士治疗噎膈时,注重调养身心;根据疾病特点,灵活选择寒热之药,注重肺、脾、胃等脏腑的调理,多用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推行辛开苦降之法;注重温阳,多用姜类中药,尤其是姜汁,独创辛滑通利法开道;注重肺胃之津液,慎用香燥类中药及甘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草汁制灵芝炮制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优化甘草汁制灵芝炮制工艺,评价炮制前后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变化.方法 基于响应面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最佳炮制工艺;采用ABTS+、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评价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及NO的含量,评价三萜及甾醇组分的抗炎活性.结果 最佳炮制工艺为 1∶13 的甘草汁比例、4.4%的甘草用量以及 33 min的浸泡时间,炮制后总三萜及甾醇、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升高(P<0.01,P<0.05);炮制后的抗氧化活性增强(P<0.01);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也优于生品.结论 所得炮制工艺稳定、可行;甘草汁制可促进灵芝成分溶出,协同其抗氧化、抗炎作用,且其抗炎活性的增强可能与麦角甾醇的溶出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唐容川与张锡纯辨治脾阴虚证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及文献,归纳唐容川和张锡纯在脾阴虚证理法方药上的异同.病机方面,唐容川重脾阴亏虚、脾不统血、脾失健运间的相互影响,张锡纯重肝木克乘脾土.治法方面,两人均重津液存亡,唐容川创"开胃补脾阴法",且关注营血存亡,遣滋阴、降火、生津于活血养血诸法中,张锡纯倡"汁浆荣津法"和"佐金平木扶土法",且常气阴双补.药性理论方面,二家均遵"欲令脾实……宜甘宜淡"之则,但唐容川重甘味而张锡纯重淡味.性味配伍上,二家均崇"甲己合化",但唐容川扬"酸甘化阴"之法,而张锡纯倡"甘苦合化"之道.具体用药方面,唐容川善用经方,以人参和天花粉为要药,且善用血肉之品,张锡纯以山药、甘草为要药,且喜用食疗剂型.唐容川和张锡纯之脾阴虚辨治思想相得益彰,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Licraside激活FXR缓解胆汁淤积的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4'-O-芹糖(1→2)葡萄糖苷(licraside)干预缓解胆汁淤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用慢病毒沉默人肝癌HepG2细胞中法尼醇X 受体(FXR),记为 siFXR-HepG2 细胞.将 HepG2 细胞和 siFXR-HepG2 细胞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均给予胆红素+丙磺舒诱导高胆酸盐高胆红素模型;然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给予80 μmol·L-1 licraside干预24 h.考察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及总胆汁酸(TBA)、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的含量,用蛋白质印迹法考察各组细胞FXR、胆酸盐输出泵(BSEP)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epG2细胞中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及siFXR-HepG2细胞中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17.15)%、(39.41±2.91)%、(70.79±3.74)%、(81.41±5.12)%、(33.49±2.69)%和(44.08±4.82)%,TBA 水平分别为(7.98±5.87)、(46.18±10.93)、(9.25±7.20)、(11.18±3.36)、(38.28±5.12)和(34.79±5.39)μmol·L-1,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21±3.27)、(40.29±24.88)、(5.21±2.64)、(12.00±4.64)、(56.36±14.85)和(15.39±5.56)μmol·L-1,FXR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10、0.81±0.07、1.11±0.09、0.10±0.02、0.12±0.02 和 0.10±0.04,BSEP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17、0.81±0.02、0.88±0.03、0.70±0.09、0.49±0.07和0.60±0.10.HepG2细胞中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0.05);除TBA外,siFXR-HepG2细胞中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 Licraside可以有效降低高胆酸盐高胆红素细胞的生化指标水平,这种作用是通过激动FXR的蛋白表达后,增加胆酸盐外排,减少胆汁酸的合成,达到缓解胆汁淤积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数据挖掘的白长川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总结白长川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及处方思路.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白长川教授治疗慢性胃炎有效医案,采用频数统计、隐结构模型、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访谈探析白长川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原则、核心方药及处方思路.结果 共纳入病例328例,涉及处方1 128首.其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904首、胆汁反流者209首,病位为贲门者268首、胃体者9首、胃窦者896首,病理变化为糜烂者524首、萎缩者354首、肠上皮化生者208首.涉及中药108味,药性多属温、寒、平,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多归脾经、肺经、胃经,涉及功效20种.高频中药隐结构模型得到20个隐变量.高频中药间关联规则210条,核心组合为"姜半夏-党参-陈皮-茯苓-炙甘草-麸炒白术".除不同病因、病位、病理变化均与六君子汤相关联外,HP-广藿香、砂仁、麸炒薏苡仁,胆汁反流-厚朴、枳实、木香、鸡内金、柴胡、炒山楂,胃窦-广藿香、香附、乌药、蒲黄炭,贲门-浙贝母、荷叶梗、郁金、枳实、厚朴,糜烂-浙贝母、海螵蛸、厚朴、枳实、木香、炒白芍、儿茶,萎缩-木香、厚朴、浙贝母、桂枝、麦冬,肠上皮化生-木香、厚朴、枳实、鸡内金、浙贝母、乌药、五灵脂、蒲黄炭的关联也具有临床意义.结论 白长川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寒温相济、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运脾和胃,消积除滞"为基本原则,六君子汤为核心处方,结合微观辨证,对症选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中药远志的炮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远志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等作用,虽然其炮制方法多样,但炮制目的均在于减毒增效.本文对古法炮制中的净制、切制、加辅料炒与不加辅料炒等方法进行了文献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减毒增效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现代研究表明,远志的减毒增效机制为远志皂苷的毒性与糖基含量有关,远志皂苷B水解为细叶远志皂苷后胃肠毒性显著降低.现代远志的炮制工艺主要有甘草炙远志、蜜制远志、厚朴汁炙远志、炆远志等,但厚朴汁炙远志、炆远志现代沿用不多,炮制工艺缺乏规范化研究.笔者认为,应加强古法炮制研究,在确定炮制工艺的同时,结合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开展炮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远志炮制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苦杏仁篇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神农本草经》载苦杏仁功效为"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以《神农本草经》为纲、《伤寒杂病论》之经方为目,探讨苦杏仁的不同功效与配伍.苦杏仁主咳逆上气,常配伍桂枝、麻黄、厚朴,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为代表方;主雷鸣,常配伍干姜、细辛、五味子,以厚朴麻黄汤为代表方;主喉痹,常配伍当归、桂枝,以续命汤为代表方;主下气,常配伍石膏、甘草,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代表方;主产乳,乳汁不下,苦杏仁能通之;主金疮,金伤成疮,苦杏仁能敛之;主寒心奔豚,苦杏仁主通肺气,水为金之子,金母可训子逆.除《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功效外,张仲景运用杏仁配伍不同药物亦有新的发挥,如配伍白术、薏苡仁、赤小豆以祛湿行水,代表方为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配伍火麻仁、枳实以润肠通便,代表方为麻子仁丸;配伍大黄、?虫、矾石以润燥养血,代表方为大黄?虫丸、矾石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芍药甘草汤对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在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例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00例,对照组101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期加用芍药甘草汤,药物为配方颗粒,每袋4.9 g,每次1袋,每日2次,温水冲服,疗程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胆汁中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的浓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1例患者中,11例患者脱落,可评价患者19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5例.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出院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研究组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胆汁中总胆汁酸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药甘草汤应用于肝胆湿热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指标恢复,改变患者胆汁成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