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式丽教授从脾胃论治膜性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总结曹式丽教授从脾胃论治膜性肾病一体化临证经验.膜性肾病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曹式丽教授重视脾胃调节膜性肾病免疫发病机制,针对低蛋白血症治疗一方面以泻心汤类辛开苦降恢复脾主升清及胃主降浊之功能畅达气机,以香砂养胃丸和/或健脾丸配伍黄芪、党参及甘草等顾护脾胃元气;另一方面以升阳益胃汤合祛风胜湿类中药提升脾胃清阳,调理胃纳脾运功能以增进食纳利消化.针对蛋白尿治疗提出脾肺同治重卫气及脾肾同治重固摄的治疗方法.随着改善胃肠功能障碍纠正低蛋白血症,蛋白尿、凝血等也会随之好转.综上,从新的角度治疗膜性肾病,临证验方随症加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炙甘草汤加减联合PD-1治疗晚期NSCLC(气阴两虚型)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2月至 2022年 12月就诊于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晚期NSCLC(气阴两虚型)患者 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36例,对照组(PD-1单抗)、治疗组(PD-1单抗联合炙甘草汤加减).主要观察指标为免疫功能(CD3+、CD3+/CD4+、CD3+/CD8+)和生存质量评分(KPS),次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胃肠毒性、肺毒性、肝毒性、甲状腺毒性)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调节免疫功能CD3+、CD3+/CD4+、CD3+/CD8+,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T3时间点、T4时间点、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Y211、改善中医证候咳嗽、乏力、心悸、腹泻的症状和减少免疫相关性肺炎、腹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治疗组 36.1%,对照组 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联合PD-1治疗晚期NSCLC的患者,可以显著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甘草泻心汤加减在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大多发生在20~80岁的成年人群,中年女性患者更为多见[1-2].OLP通常分为糜烂性和非糜烂性病变[3].糜烂型OLP,疼痛、烧灼感更甚,反复不愈者癌变可能性很大,据WHO的估计,其恶性转化率介于1.09%~1.14%[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甘草泻心汤加减在乳腺癌化疗期口腔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化疗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化疗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的转移率和死亡率;但化疗药物多存在并发症.口腔溃疡是乳腺癌患者化疗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以口腔黏膜红斑性、糜烂性、疼痛性溃疡样改变为主要表现,溃疡面凹陷,有明显的疼痛感,甚至继发感染,增加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风险[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甘草泻心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功能屏障及色氨酸代谢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甘草泻心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功能屏障及色氨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于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的UC患者1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两组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2周肠道黏膜病变严重程度(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肠道屏障功能[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D-乳酸]、色氨酸代谢[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ynA)和喹啉酸(QuinA)]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UC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55%,65/71)高于对照组(74.65%,53/71)(P<0.05).两组治疗12周UC患者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周UC患者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UC患者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周UC患者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UC患者QuinA/Kyn较治疗前降低,而KynA/QuinA和Kyn A/Kyn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2周UC患者QuinA/Kyn低于对照组,而KynA/QuinA和KynA/Kyn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UC患者IBD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12周UC患者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甘草泻心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对UC患者疗效良好,可减轻患者肠道黏膜病变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和色氨酸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采取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或中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文献中的内服处方,建立临床方剂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网络可视化分析,以探索中药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纳入113篇文献,中药方剂138首,涉及中药127味,其中频次≥10次的中药共有35味.挖掘出核心处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方.得到天麻-钩藤、甘草-白芍、半夏-陈皮、泽泻-白术、黄芪-升麻、熟地黄-山药等13对药物配伍.总结出高频药物组合4组.结论:中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重视肝、脾、肾三脏,标本兼顾,在补益肝脾肾的同时,配伍平肝、清肝、镇肝、祛痰、活血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痰气交阻理论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是一种新定义的以非旋转性眩晕或(和)不稳感为表现的慢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于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录入.是指患者出现超过3月或更久的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及不稳感,可自发出现,也可在突然运动时发作,在直立位、复杂视觉刺激及头部运动时症状加重.通常继发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病及平衡相关性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近几年,中医药治疗PPPD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根据"无痰不作眩"的理论,提出痰郁气滞、痰气交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理气化痰、开窍定眩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PP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或者昏沉感: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等自身(内在非旋转性眩晕)或环境移动的类似感觉(外在非旋转性眩晕).目前多数专家认为PPPD是可以心因性的: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是神经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但在初期出现前庭疾病症状时产生较高焦虑水平,之后好转但焦虑水平居高不下,逐渐以PPPD形式存在;也可能是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在PPPD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表现,其主要症状特点包括:① 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头晕头昏(风痰上蒙).②焦虑、烦躁易怒、情感低落、闷闷不乐、失眠、口苦咽干、担心害怕、惶惶不安.(肝郁、肝火)3.睡眠障碍、神倦乏力、周身困重.(脾虚、痰湿).③心悸、胸闷、憋气.(痰闭胸阳).④食欲减退、呕吐痰涎、恶心嗳气、恶心、腹胀腹痛、打嗝、反酸等(痰湿,脾虚).通过以上症状特点,我们发现PPPD的主要病机指向了肝郁气滞,痰湿困阻,也就是痰气交阻. PPPD的病人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这些人群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容易产生肝气郁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从而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当经历过一次前庭事件,更加加重了易感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的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或者昏沉感,导致PPPD的发生.基于PPPD痰气交阻的病机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的方证相应理论,我们筛选了治疗本病的几首处方,分别是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石菖蒲、郁金、远志).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黄煌老师说此方为古代壮胆方,用于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用于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医学心悟》卷四:"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真武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用于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作用,用于胸胁部满闷,头晕头昏、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象以红舌多见,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以弦滑、弦数、弦细.《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开窍醒神汤(现代经验方),为豁痰剂,具有开心、解郁、祛痰、醒神之作用,用于神志不清,语言、思维迟钝,头晕头昏者.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PPPD的病机以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为总纲,但又有偏于痰湿,偏于气滞之分.偏于痰湿者,症状常见头晕头昏、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胆怯易惊、心下悸动、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畏寒肢厥,四肢沉重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真武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竹茹、枳实、芍药、附子、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对于热象明显,舌红苔黄者,去附子,加黄连.对于偏肝郁气滞者,症见头晕头昏、胸胁部满闷、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红舌,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弦滑、弦数.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党参、桂枝、龙骨、牡蛎、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以上是我们的初步研究,目前仍在做临床病例收集、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组合,欢迎批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谭新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名老中医谭新华教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谭新华教授门诊207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首诊病案,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4.3进行证型频次、药物频次、药物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收集207首中药处方,高频证型以肝肾亏虚证(61次)、肝郁肾虚证(43次)为主,涉及中药124味,高频药物有茯苓(148次)、甘草(142次)、淫羊藿(134次)等,药性多为平、温,药味多甘、辛、苦,归经以肝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得到4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中药处方以四君子汤、赞育丹为基础加减.结论 谭新华教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多从肾、肝、脾论治;用药主张肝肾同治,药用中和,强调标本兼顾、补虚泻实;治法以补肾健脾、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丁素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丁素先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口腔扁平苔藓病因概括为四类:一是心脾湿热,壅滞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舌;二是肝郁气滞,都火循肝经燔灼炎上,伤津耗液,灼伤黏膜;三是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血热妄行,上炎口舌;四是气血两虚,血虚生热化燥,血热妄行可致黏膜下瘀斑、出血.心脾蕴热证方用导赤散合凉膈散加减,肝郁气滞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阴虚证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气血不足证方用炙甘草汤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半夏泻心汤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最常见的表现是腹痛和腹泻,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的常用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大.仲景名方半夏泻心汤多用于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本文介绍以半夏泻心汤联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以腹痛为主的EG,以及半夏泻心汤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以腹泻为主的EG,均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