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痛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从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痛苦的内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不孕不育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完善相关管理体系、提高生殖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 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COSMIN指南不孕症相关压力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不孕症相关压力评估工具的测量学性能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和CINHAL中有关不孕症相关压力评估工具测量学性能评价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基于共识的健康测量工具选择标准(COSMIN)指南对纳入的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并形成推荐意见。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包括8个评估工具,分别为生育问题压力清单、不孕症困扰量表、生育问题清单、生育问题清单简表、哥本哈根多中心心理社会不孕不育生育压力量表、哥本哈根多中心心理社会不孕不育生育压力量表简表、不孕不育相关压力量表、辅助生殖女患者心理症状与压力量表。各评估工具的内容效度未报告或不确定,证据质量为中等,均为B级推荐。结论:生育问题清单、哥本哈根多中心心理社会不孕不育生育压力量表、哥本哈根多中心心理社会不孕不育生育压力量表简表、不孕不育相关压力量表可暂时被推荐使用,但各工具的测量学性能仍有待充分验证,临床医护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评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海军某水面舰艇部队女性舰员生殖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女性舰员生殖健康状况及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有针对性开展医疗专科保障及科普宣教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月便利选取53名海军某水面舰艇部队女性舰员,采用自制的生殖健康状况问卷(包括一般资料、生殖系统疾病及症状、生殖健康素养及生殖健康科普需求)进行调查。结果:53名女性舰员中,月经不调、痛经、尿路感染和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7.3%、34.0%、11.3%和9.4%;部分女性舰员对于一些重要的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了解,目前舰艇上的生活卫生条件和医疗保障服务尚未能完全满足女性舰员的需求,全体女性舰员都认同生殖系统疾病对于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同时积极要求在部队开展与女性健康密切相关的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和症状知识的科普宣教。结论:女性舰员群体中,生殖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应得到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工作,同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网络化护理模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生命质量及心理韧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网络化护理模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殖中心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2例和对照组99例,干预组患者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组干预时间为患者建档确定治疗方案至胚胎移植术后14 d验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生育生命质量量表(FertiQoL)、心理韧性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水平、生命质量、心理韧性的差异,观察2组患者移植结局。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评定量表(SAS)、抑郁评定量表(SDS)评分分别为(26.03 ± 6.43)、(28.79 ± 5.26)分,低于对照组的(40.76 ± 6.81)、(36.13 ± 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5.77、-9.00,均 P<0.01);干预后干预组FertiQoL中的精神和躯体、社会关系、治疗过程的耐受性维度评分分别为(68.21 ± 18.34)、(75.56 ± 19.58)、(69.14 ± 18.91)分,高于对照组的(58.11 ± 17.42)、(67.24 ± 19.27)、(58.77 ± 19.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00、3.04、3.79,均 P<0.01);干预后干预组心理韧性量表中的坚韧、乐观维度评分分别为(37.03 ± 10.51)、(14.02 ± 3.25)分,高于对照组的(26.73 ± 9.81)、(10.13 ± 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17、8.28,均 P<0.01);干预组患者平均优质胚胎数1.79(0.59,4.51)个、临床妊娠率49.02%(50/102),高于对照组的1.22(0.36,2.86)个、33.33%(3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47, χ2值为5.10,均 P<0.05)。 结论:网络化护理模式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患者改善焦虑及抑郁水平、提高生命质量、增强心理韧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全流程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全流程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生育力保存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全流程管理。生育力保存患者管理要点包括初诊决策支持、就诊专人接待、保护隐私,检查全程陪同,促排卵阶段人性化管理,预防感染,心理评估及疏导,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全流程精心治疗和护理,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生育力保存,且均未发生感染、取卵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为生育力保存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情况,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学专业领域应涵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不孕不育三大方面,旨在面向育龄人群的健康生育需求,通过研发新型避孕药具、优化终止妊娠技术、开展遗传优生筛查,并结合妇科相关疾病慢病管理,为育龄女性提供贯穿全生育周期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通过避免非意愿妊娠、保护生育力、形成合理的生育间隔,促进生殖健康水平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门诊人工流产女性立即避孕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门诊人工流产后立即落实高效长期避孕措施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人工流产的9 025例育龄女性为对照组,接受常规人工流产服务;2018年1—12月门诊接收的9 048例人工流产女性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服务基础上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比较2组流产后避孕情况及重复流产率。结果:术前2组避孕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研究组女性要求避孕率为76.65%(6 935/9 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3%(5 021/9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9.865, 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未避孕率为12.04%(1 089/9 048),低于术前的58.74%(5 315/9 048);对照组未避孕率为35.66%(3218/9 025),低于术前的61.21%(5 524/9 025),2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16.453, 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的重复流产率分别为0.11%(10/9 048)、0.46%(42/9 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358/9 025)、5.06%(457/9 0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3.728、3.942, P<0.05)。 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在门诊人工流产女性中使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意外重复受孕率,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辅助生殖机构女性不孕症患者基本特征、就医情况和地区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描述我国辅助生殖机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基本特征和就医情况,并比较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辅助生殖技术管理部自2018年起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中单元六——育龄人群生殖健康及医疗保健服务匹配情况现状分析和诊疗示范推广研究子课题的数据。选取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8个省会城市中2018年体外受精技术取卵周期数在1 000以上和1 000以下的辅助生殖机构各1家,对16家机构门诊首次就诊的20~49岁不孕症女性患者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率描述、χ 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方法对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试孕时长、单程交通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3 673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为(31.0±4.6)岁,59.0%(2 156/3 660)为本科/大专以上学历,中位试孕时长2.0(1.3,3.5)年。人口学特征方面,东部和西部地区35岁以上患者在小机构中占比更大,分别为22.8%(216/948)和26.4%(148/561),中部地区高中及以下学历患者的比例更高,在大机构中为49.1%(216/440),小机构中为47.0%(275/585)。经济方面,30.5%(521/1 708)的东部患者达到10万元以上的个人年收入,而只有2.8%(26/939)愿意接受10万元以上的治疗费用,中、西部地区患者无论从个人年收入方面,还是可接受的治疗费用方面,均低于东部地区( P<0.001)。交通方面,西部地区患者所耗费的单程交通时间最长,30.9%(117/379)的大机构患者和29.8%(167/561)的小机构患者需要花费3 h以上;东部地区的大机构内异地就医的患者比例最高,为21.6%(164/758)。 结论:我国辅助生殖机构的不孕症患者年龄普遍超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受教育程度较高,因此在年轻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应加强生育知识的宣传,鼓励有生育意愿的夫妻尽早开始准备;另外,西部地区大龄患者更多,经济和交通条件更加不利,需要政策层面的更多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殖药理学学科发展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当前,生殖药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发掘和研究生育力保护药物及治疗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殖药理学已从早期单一的避孕药研究向生育力保护药物和治疗拓展,延伸至生殖系统疾病、生殖肿瘤以及辅助生育等交叉学科。一些新技术,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类器官培养、干细胞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等的应用为生殖药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为揭示生育力保护药物新靶点和新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极大地促进生殖药理学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着低生育率、高流产率和高龄化并存的社会特点,这给生殖药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督促我们应更加重视生育力保护,通过发掘新的治疗机制研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安全有效的生育力保护药物和治疗方法,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为有意愿生育人群创造生育机会,提高生育能力,延长生育周期,保护其生育力。此外,对辅助生殖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对后代健康的可能带来药理学效应和影响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更好地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生育质量服务,这既是生殖药理学面临的挑战,也是未来学科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