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直肠癌中潜在的S-棕榈酰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质谱鉴定分析结直肠癌中S-棕榈酰化蛋白,为寻找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获取的11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其中男7例,女4例),同时与结直肠癌细胞系进行酰基-生物素基交换(ABE)后进行质谱鉴定,分析潜在S-棕榈酰化蛋白并进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在人结直肠癌组织和SW480、SW620细胞系中共同含有潜在的S-棕榈酰化位点的蛋白有21个,这些蛋白经基因本体(GO)和通路Pathway分析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Western blot验证了磷脂爬行酶1(PLSCR1)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CKAP4)是S-棕榈酰化修饰的;在人结直肠癌组织 CKAP4(0.693±0.092、1.162±0.003、0.771±0.012、1.683±0.085、1.144±0.266)CKAP4 总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2.306±0.231、1.471±0.055、1.201±0.01、1.978±0.031、2.107±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0、9.744、15.260、5.398、6.221,P<0.05);而 PLSCR1(3.185±0.047、1.305±0.153、2.131±0.0752、2.542±0.106)总蛋白水平高于癌旁组织(0.833±0.0529、1.038±0.057、1.477±0.095、2.108±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2、28.770、13.559、11.460,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含有潜在的S-棕榈酰化修饰蛋白,这些蛋白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影响结直肠癌的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免疫组化SP法检测AEG-1在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及病理特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7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过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病变组织肿瘤中的AEG-1表达情况,分析AEG-1阳性表达情况、染色强度评分、病理特点.结果 染色强度评分为(3.14±0.76)分.卵巢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为83.51%,AEG-1阳性信号未出现在肿瘤周边正常卵巢组织.黏液性卵巢癌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各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年龄、各分化程度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G-1会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其可用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疾病进展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同源异形盒基因A1和母亲抗肢瘫同系物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同源异形盒基因A1(HOXA1)和母亲抗肢瘫同系物3(SMAD3)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HOXA1及SMAD3基因mRNA表达。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检测蛋白表达。分析HOXA1及SMAD3基因蛋白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生存期的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HOXA1与SMAD3蛋白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乳腺癌患者中乳腺肿瘤组织HOXA1、SMAD3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OXA1基因mRNA为0.71±0.12比0.34±0.09,SMAD3基因mRNA为0.86±0.14比0.42±0.11,HOXA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21%比18.75%,SMAD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9.37%比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168、24.214, χ2=27.377、26.347, P<0.05)。Ⅲ期、Luminal B型、低分化乳腺癌患者HOXA1和SMAD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Ⅰ+Ⅱ期、Luminal A型、中+高分化乳腺癌患者(HOXA1分别为78.13%比43.75%、64.71%比33.33%、77.14%比42.62%,SMAD3分别为84.38%比46.87%、67.65%比35.90%、82.86%比4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194、13.730、10.717、12.437、17.131、12.592, P<0.05)。乳腺癌组织中HOXA1蛋白表达与SMAD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0.577, P<0.05)。HOXA1阳性、SMAD3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HOXA1阴性、SMAD3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39.12±5.67)个月比(46.65±7.98)个月、(41.32±6.31)个月比(49.16±8.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629、13.452, P<0.05)。 结论:乳腺癌中HOXA1及SMAD3表达显著增加,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中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2022年3月至8月间诊治的79例PCa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染色法检测79例PCa中SATB1、PTEN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79例PCa患者年龄≤65岁者13例,>65岁者66例,中位年龄77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0~10 ng/ml者13例,10~20 ng/ml者12例,>20 ng/ml者51例,另有3例PSA值不详。病理Gleason评分<7分者6例,评分=7分者11例,评分>7分者6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TB1高表达者占57%,低表达者占43%;PTEN蛋白阳性者占73%,阴性者占27%。SATB1缺失与PTEN缺失、年龄呈正相关( r=-0.292、-0.235, P<0.05),与术前PSA值、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 结论:分析PCa中SATB1、PTEN的表达有助于PCa的风险分层,为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 deficiency,HCS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若不及时治疗,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本文报道1例以气促起病的新生儿HCSD,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予生物素治疗,随访至3岁,智力运动及体格发育追赶至同龄儿正常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长节段脊髓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生物素酶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以脊髓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生物素酶缺乏症(BTD)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0年确诊的1例以长节段脊髓病变为主要表现的BTD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以“biotinase deficiency”“pediatric”“spinal cord”“myelopathy”“myelitis”“生物素酶缺乏症”“脊髓”为检索词,检索 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性,3岁5月龄,以“反复喘息2年,肢体无力2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头发稀疏、微黄卷曲,全身皮肤略粗糙,四肢瘫痪。既往运动发育稍落后。血乳酸正常,脑脊液乳酸水平升高(5.67 mmol/L),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延髓略肿胀,中脑、脑桥背侧、延髓、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周围脑实质、双侧视束T 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稍高信号。脊髓磁共振成像(MRI)示全段脊髓肿胀,可见广泛片状T 2WI高信号。尿酮体、3-羟基异戊酸增高。生物素酶活性为0.27 pmol/min(3 mm血斑),为正常均值对照的7 %。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示患儿BTD基因存在c. 284T>A(p.I95N)纯合变异,父母均杂合携带。口服生物素后随访6个月,患儿遗留下肢轻瘫。文献检索到共14篇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纳入18例BTD患者,起病年龄2个月~15岁(中位起病年龄4岁),其中11例头颅MRI异常,均存在脑干受累,6例视神经和(或)视交叉受累;18例脊髓MRI异常均为长节段受累,多累及颈胸段,3例累及脊髓全段。12例曾应用免疫治疗,6例有部分疗效,6例完全无效。加用生物素治疗后,仍有12例患儿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结论:对于亚急性起病的长节段脊髓病变的患儿,无论起病年龄大小,都需警惕BTD的可能,及时完善生物素酶活性测定和基因检测,早期诊断并正确治疗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E2F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E2F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妇科获取的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5例子宫内膜增生标本及7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纳入研究。采用RT-PCR及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测定3种组织E2F2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E2F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2F2 mRNA表达量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E2F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6.00%及52.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1/2的子宫内膜癌患者E2F2蛋白阳性表达程度显著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1/2的患者( P<0.05)。 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E2F2表达上调,其表达程度与患者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和Ⅲ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和Ⅲ(GnT-Ⅴ和GnT-Ⅲ)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检测2001年至2007年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83例胰腺癌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GnT-Ⅴ和GnT-Ⅲ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GnT-Ⅴ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 P<0.01),而GnT-Ⅲ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 P<0.01),GnT-Ⅴ和GnT-Ⅲ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胰腺癌分期显著相关( P<0.05);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表明胰腺癌的GnT-Ⅴ的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 P<0.01),而GnT-Ⅲ的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 P<0.01)。 结论:GnT-Ⅴ和GnT-Ⅲ在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创面病原菌感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tch基因表达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创面病原菌感染及耐药性变迁并分析感染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412例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分为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组(A组)和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原检出分布及耐药状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生物素法(SP)法分别检测VEGF和Notch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00、0.093、0.652, P>0.05)。B组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及头孢唑林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100.00%比70.59%、66.67%比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176、13.438, P<0.05)。B组患者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及头孢唑林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69.23%比36.36%、84.62%比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54、9.533, P<0.05)。B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吡肟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93.10%比64.00%、82.76%比56.00%、58.62%比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78、10.632、9.125, P<0.05)。B组患者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84.85%比57.14%、75.76%比42.86%、48.48%比19.05%、36.36%比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79、9.127、7.235、11.763, P<0.05)。感染患者VEGF和Notch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VEGF和Notch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09比0.25±0.05、0.58±0.08比0.19±0.04,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88.07%比76.38%、80.00%比6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χ2=15.652、12.456、7.864、9.142, P<0.05)。 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溃疡创面感染病原菌检出率及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溃疡创面VEGF /Notch信号通路表达异常与感染迁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中神经来源外泌体MicroRNA-211-5p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血清中神经来源的外泌体中MicroRNA-211-5p(miR-211-5p)的水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帕金森病(PD)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和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PD组),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36例,非认知障碍44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取受试者外周血后采用ExoQuick试剂盒提取外泌体,L1细胞黏附分子(L1CAM)生物素化抗体分离神经来源的外泌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泌体中BDNF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外泌体中miR-211-5p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清神经来源外泌体中BDNF和miR-211-5p具有相关性( r=-0.805, P<0.001),PD组血清神经来源外泌体中BDNF和miR-211-5p具有相关性( r=-0.785, P=0.002),对照组亦具有相关性( r=-0.867, P<0.001)。(2)PD组患者血清神经源外泌体中miR-211-5p的水平为(0.30±0.08)显著高于对照组(0.17±0.04),而BDNF水平为(0.55±0.06)mg/L,低于对照组(0.75±0.06)mg/L,( t=7.125、6.368,均 P=0.000)。(3)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神经源外泌体中BDNF水平为(0.45±0.07)mg/L,低于非认知障碍组(0.63±0.07)mg/L和对照组(0.75±6.54)mg/L,( t=8.999、7.608,均 P=0.000)。而miR-211-5p为(0.36±0.07)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0.24±0.05)和对照组(0.17±0.04),( t=10.923,7.520,均 P=0.000)。(4)ROC曲线结果显示miR-211-5p作为PD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95% CI:0.770~0.950)阈值为0.32。BDNF作为PD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95% CI:0.822~0.961)阈值为0.67。(5)miR-211-5p的靶基因可能是BDNF,可能通过抑制BDNF的mRNA表达降低BDNF的水平。 结论:人血清神经源性外泌体miR-211-5p在PD认知障碍中高表达,可以作为PD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之一,其作用可能与BDNF mRNA表达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