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度肝脏外科同一肝移植小组进行的103例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受者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分为大量输血组(≥12 U)40例和非大量输血组(<12 U)63例,比较分析两组受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前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结果:大量输血组和非大量输血组在性别、年龄、血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前诊断、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指标与术中大量输血存在相关性( 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为Y=3.545-0.112×HCT-0.009×PLT+0.005×DBIL。其预测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1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1.4%,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为0.514,即Y≥0.514时则可能发生术中大量输血。 结论:肝移植受者术前HCT、PLT和DBIL可以作为术中大量输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模型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流行概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回顾、非干预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中国308家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将DILI患者分为慢性和急性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和预后,分析2组患者的可疑致病药物,采用logistic回归对慢性DILI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25 92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性DILI(急性组)22 556例(87.0%),慢性DILI(慢性组)3 371例(13.0%)。与急性组比较,慢性组患者女性更多见,年龄更高,有肝病史者更多,从服药至发现肝损伤的时间更长,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疲乏、黄疸、瘙痒、肝区疼痛/不适、出血倾向者更多,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更高,而血清白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更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5分者占比更高,全因病死率和肝病相关死亡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 OR)=0.76,95%置信区间( CI):0.69~0.83]是慢性DILI的保护因素,而既往肝病史( OR=2.00,95% CI:1.82~2.19)和低白蛋白血症( OR=0.96,95% CI:0.95~0.96)是慢性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研究时段308家医院DILI住院患者中慢性DILI占比为13.0%。与急性DILI比较,慢性DILI患者年龄更高,女性患者更多,肝损伤更严重,预后较差;其中女性、有肝病史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发生慢性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肌少症对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的危险因素,并明确肌少症对OHE的影响。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的肝硬化队列,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山东省立医院3个中心诊断为肝硬化并接受上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480例患者。以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男性<44.77 cm 2/m 2、女性<32.50 cm 2/m 2作为肌少症诊断标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包括基线期病史、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肌少症对肝硬化OHE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随访2年发现,OHE发生率为16.2%(78/480)。OHE患者的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AST、GGT、PT、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均高于未发生OHE者[(59.67±10.30)岁比(53.41±12.06)岁、35.25 μmol/L(20.10 μmol/L, 60.53 μmol/L)比22.70 μmol/L(15.10 μmol/L, 35.20 μmol/L)、40.00 U/L(27.25 U/L,61.00 U/L)比33.00 U/L(24.75 U/L,47.00 U/L)、52.50 U/L(26.25 U/L,86.75 U/L)比34.50 U/L(22.00 U/L,73.00 U/L)、(17.71±3.52) s比(15.50±2.98) s、1.50±0.34比1.31±0.29、(8.95±2.19)分比(7.20±1.94)分、(13.56±4.42)分比(11.42±3.92)分],血清白蛋白、血清钠、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未发生OHE者[(29.72±5.55) g/L比(33.19±5.89) g/L、139.00 mmol/L(136.00 mmol/L, 142.00 mmol/L)比140.00 mmol/L (138.00 mmol/L,142.00 mmol/L)、60.00×10 9/L(43.75×10 9/L,90.25×10 9/L)比80.00×10 9/L(56.00×10 9/L,131.00×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7, Z=-4.10、-3.13、-2.24, t=-5.19、-4.71、-6.57、-3.98、4.99, Z=2.44、3.48;均 P<0.05)。OHE患者基线期合并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比例,以及肌少症者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OHE者[82.1%(64/78)比63.7%(256/402)、41.0%(32/78)比3.5%(14/402)、5.1%(4/78)比1.0%(4/402)、14.1%(11/78)比2.5%(10/402)、37.2%(29/78)比19.7%(79/402)],L3-SMI低于未发生OHE者[(43.14±8.97) cm 2/m 2比(46.29±8.49) cm 2/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11、101.97、4.52、18.38、10.53, t=2.86;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 OR=0.995,95%置信区间0.991~1.000, P=0.038)、L3-SMI( OR=0.959,95%置信区间0.922~0.997, P=0.035)和肝性脑病( OR=14.724,95%置信区间6.741~32.161, P<0.001)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影响因素。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OHE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肌少症者[26.9%(29/108)比13.2%(49/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3, 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OHE( P<0.001)。 结论:肌少症与OHE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龄肝移植受者预后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龄肝移植受者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00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68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7例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97例,女103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2~75岁。400例肝移植受者中,200例年龄≥60岁为高龄肝移植受者(ER)设为ER组,200例年龄<60岁为非高龄肝移植受者(NER)设为NER组。受者均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或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观察指标:(1)两组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情况。(2)肝移植受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3)ER组的分层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生存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1)两组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情况:400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 d至7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3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R组1、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2.70%、60.66%,1、3年移植物生存率(GS)分别为72.70%、59.64%;NER组1、3年OS分别为78.84%、75.48%,1、3年GS分别为78.84%、74.22%;两组受者总体生存情况和移植物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712,5.681, P<0.05)。(2)肝移植受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Child-Pugh评分、供肝冷缺血时间(CIT)、合并高血压病、供受者血型、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术中血浆输入量、术中晶体液输入量、术后7 d内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7 d内最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是影响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26,1.022,1.084、1.070、1.701、2.728、1.000、1.056、1.089、1.000、1.000、1.000、1.003,95%可信区间为1.006~1.045,1.005~1.040,1.060~1.170,1.011~1.132,1.133~2.554,1.701~4.374,1.000~1.001,1.031~1.082,1.039~1.142,1.000~1.003,1.001~1.004,1.000~1.002,1.001~1.004,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供受者血型、术后7 d内最高AST、TBil是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022,2.761,1.000,1.007,95%可信区间为1.001~1.044,1.612~4.727,1.000~1.001,1.002~1.012, P<0.05)。(3)ER组的分层分析:①ER组200例受者中,0 h≤CIT≤8 h、8 h
12 h受者分别为96、73、31例,其1年OS分别为77.46%、73.33%、54.07%,3年OS分别为62.67%、65.05%、41.30%,3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08, P<0.05)。②ER组200例受者中,供受者ABO血型相容、供受者ABO血型不相容受者分别为182、18例,1年OS分别为77.32%、27.78%,3年OS分别为64.63%、22.22%,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165, P<0.05)。 结论:ER的总体生存情况差于NER,年龄、供受者血型、术后7 d内最高AST、TBil是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缩短供肝CIT(<12 h)及避免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可以延长ER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ib4、APRI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纤维化指数4(Fib4)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8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并分析,其中男性412例,女性175例,年龄(56.8±11.2)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LF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APRI和Fib4预测PHLF的能力。结果:587例患者中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186例(31.7%)。在多因素分析中,肝细胞癌患者APRI( OR=2.660,95% CI:1.314~5.384, P=0.007)、Fib4( OR=1.322,95% CI:1.157~1.511, P<0.001)的数值越高PHLF风险越大。Fib4、APRI、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预测肝细胞癌患者PHL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0.686、0.618、0.565,四个模型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PRI和Fib4是肝细胞癌患者PHLF的危险因素,预测PHLF优于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化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不良预后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为EGVB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389例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随访3年,其中预后不良232例(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157例(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建立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腹水率、肝表面粗糙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62.48 ± 6.21)岁比(58.71 ± 5.93)岁、51.29%(119/232)比35.03%(55/157)、60.78%(141/232)比42.03%(66/157)、(13.89 ± 1.93)分比(11.32 ± 1.69)分、(8.93 ± 0.77)分比(7.46 ± 0.63)分、(37.73 ± 5.21)U/L比(32.13 ± 5.03)U/L、(64.19 ± 11.31)U/L比(57.36 ± 10.29)U/L、1.73 ± 0.41比1.61 ± 0.39和(24.31 ± 2.63)μmol/L比(19.86 ± 2.17)μmol/L],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钠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36.21 ± 4.51)g/L比(39.12 ± 4.96)g/L、(86.31 ± 8.27)g/L比(92.28 ± 9.67)g/L和(136.58 ± 18.24)mmol/L比(141.21 ± 19.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ELD评分、CTP评分、白蛋白、ALT、AST、血红蛋白、INR、TBIL和血钠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5岁、14.20分、9.30分、35 g/L、38 U/L、67 U/L、88 g/L、1.90、25 μmol/L和135 m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腹水、MELD评分≥14.20分、CTP评分≥9.30分、白蛋白<35 g/L以及INR≥1.90是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 1.528、1.439、1.637、1.795、1.521和1.596,95% CI 1.165~1.891、1.088~1.790、1.308~1.966、1.385~2.205、1.262~1.780和1.259~1.933, P<0.05或<0.01)。整合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效能较好(C-index为0.839,95% CI 0.781~0.948)。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校正曲线结果显示,实际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当高风险阈值>0.02时,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时可提供明显的额外临床净收益,且其提供的临床净收益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基于年龄、腹水、MELD评分、CTP评分、白蛋白和INR等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筛选与识别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联合甲胎蛋白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联合甲胎蛋白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6例CHB相关ACLF患者,随访90 d后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同期CHB患者30例。比较CHB相关ACLF患者和CHB患者血清suPAR,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CHB相关ACLF患者血清suPAR、甲胎蛋白和MELD评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析suPAR、甲胎蛋白、MELD评分、蔡尔德-皮尤改良评分(Child-Turcotte Pugh score,CTP评分)与suPAR联合甲胎蛋白及MELD评分对CHB相关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非参数检验。 结果:CHB相关ACLF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为(9.6±0.8) ln ng/L,高于CHB患者的(8.0±0.3) ln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533, P<0.01)。死亡组CHB相关ACLF患者的suPAR、MELD评分分别为(9.9±0.7) ln ng/L、29.6(7.1)分,分别高于存活组的(9.4±0.7) ln ng/L、21.0(5.0)分;死亡组甲胎蛋白为45.9(108.1) μg/L,低于存活组的209.3(187.1) μg/L。死亡组和存活组的suPAR( t=2.895, P=0.005)、MELD评分( Z=4.708, P<0.01)和甲胎蛋白( Z=3.051,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PAR(AUROC=0.741, P=0.001)、甲胎蛋白(AUROC=0.724, P=0.002)、MELD评分(AUROC=0.885, P<0.01)对CHB相关ACLF患者的死亡均有预测价值。suPAR、甲胎蛋白、MELD评分、CTP评分与suPAR联合甲胎蛋白及MELD评分的灵敏度分别为84.6%、73.1%、88.5%、96.2%、84.6%,特异度分别为75.0%、72.5%、70.0%、52.5%、92.5%。suPAR联合甲胎蛋白及MELD评分的AUROC为0.871( P<0.01),高于CTP评分的0.793( P<0.01)。 结论:CHB相关ACLF患者血清suPAR升高,suPAR联合甲胎蛋白及MELD评分可用于对CHB相关ACLF患者的预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生存预测评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是一种能提供循环和氧合支持的体外循环技术,目前应用于心源性休克(CS)、肺栓塞、心搏骤停(CA)等疾病的救治。但VA-ECMO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如果在使用VA-ECMO前,利用预测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筛选出最佳获益人群,制定最佳的临床策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关于VA-ECMO预测评分的综述鲜有报道,本文旨在对多种VA-ECMO评分工具〔VA-ECMO辅助后生存率评分(SAVE)、VA-ECMO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的预后评分(ENCOURAGE)、未包含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Ⅺ)、心脏外科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评分(PC-ECMO)、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行VA-ECMO的死亡预测评分(REMEMBER)、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行VA-ECMO辅助后死亡风险预测评分、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评分(ECPR)、经体外生命支持的低体温结局预测评分(HOPE)〕的预测性能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和SII、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蔡尔德-皮尤改良评分(CTP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随访90 d时患者疾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曼-惠特尼 U检验和 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II与HBV-ACLF预后预测模型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I、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CTP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效能,计算SII预测HBV-ACLF预后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共纳入140例HBV-ACLF患者,生存组88例,其中男65例,女23例,年龄为(47.69±11.96)岁;死亡组52例,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为(52.73±12.22)岁。死亡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SII、MELD评分、MELD-Na评分、CTP评分和感染率高于生存组,死亡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预后营养指数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9, Z=-2.84, t=-4.81, Z=-2.15, Z=-4.91, Z=-3.47, Z=-3.36, Z=-3.83, Z=-4.69, Z=-4.56, Z=-6.31, χ2=24.96, t=3.06, t=3.03, Z=-7.57, t=4.12,均 P<0.05)。SII与CTP评分( r=0.272 7, P=0.001)、MELD评分( r=0.365 8, P<0.001)和MELD-Na评分( r=0.381 1, P<0.001)均呈正相关。SII的AUC最大,为0.80,MELD评分为0.76,MELD-Na评分为0.74,CTP评分为0.73。SII的最佳截断值为447.49, SII≥447.49患者的90 d生存率[38.60%(22/57)]低于SII<447.49患者[79.52%(66/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80, P<0.001)。 结论:SII可用于评估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SII≥447.49提示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模型的建立及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和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入院后12周内的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及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转归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共入选148例HBV-ACLF患者,12周生存91例,死亡57例。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年龄(岁):50.00(44.50,55.00)比43.00(34.00,53.00),TBIL(μmol/L):310.30(240.70,405.70)比266.40(184.20,360.20),NEUT%:(74.52±13.05)%比(66.64±12.35)%,lg HBsAg(kU/L):3.72(3.29,3.92)比2.97(2.49,3.78),MELD评分(分):24.27(19.71,27.40)比21.88(18.83,24.38),均 P<0.05〕,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AFP)低于生存组〔ALB(g/L):29.80(27.05,31.05)比30.80(28.00,33.90),CHO(mmol/L):1.98(1.50,2.38)比2.49(2.05,3.01),PTA:(30.37±7.09)%比(32.94±6.03)%,AFP(μg/L):21.54(9.28,51.54)比66.16(24.50,152.80),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UT%、HBsAg和AFP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分别为77.843、1.439、0.995,均 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NEUT%+HBsAg+AFP三者联合的HBV-ACLF短期预后模型(NHA-ACLF模型),其公式为logit(NHA-ACLF)=-5.441+5.688×NEUT%+0.430×lg HBsAg-0.005×AFP,该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优于单独使用NEUT%(AUC=0.696)、lg HBsAg(AUC=0.670)、AFP(AUC=0.703)及MELD评分(AUC=0.640)的预测价值。当NHA-ACLF模型评分最佳截断值为0.459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79.1%。 结论:NEUT%、HBsAg和AFP可作为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与MELD评分相比,NHA-ACLF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