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致嗜铬细胞瘤患者高血压危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64岁副神经节瘤女性患者,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预防化疗引起的呕吐,5 min后出现心悸、出汗、头痛、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血压升高至214/101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为高血压危象,给予乌拉地尔25 mg静脉注射,并持续监测患者血压,约12 h后患者症状好转,血压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书提示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禁用甲氧氯普胺。本例患者因使用该药发生高血压危象,延长了住院时间,属于F级用药错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氧氯普胺致死嗜铬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35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4h"于2022-11-12 08:36至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于4 h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绞痛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液,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体格检查:血压190/10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59次/min,指氧饱和度98%,呼吸23次/min,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啰音听诊不明显,心脏各瓣膜区杂音未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急诊内科医生开具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凝血功能、D二聚体、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肝胆胰腺B超检查。遗憾的是该患者未遵照医生的建议完善上述检查,并且未将上述情况告知医生,强烈要求医生予药物治疗改善腹痛、呕吐症状。所以医生开具了药物"甲氧氯普胺10 mg肌肉注射即用,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即用"。11:13患者家属再次来到急诊内科诊室并告知医生患者腹痛症状未缓解。医生此时发现该患者未完成此前开具的所有血化验及超声检查,立即陪同患者至急诊化验室抽取血化验标本。11:50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症状,随即送入抢救室。心电监护提示心动过速,心率162次/min,血压86/62 mmHg(1 mmHg=0.133 kPa),指氧饱和度92%,呼吸14次/min,立即查心电图,结果示:Ⅱ、Ⅲ、AVF、V 1~V 5 ST段广泛抬高。并加测床旁快速B型钠尿肽测定。12:10血化验结果全部取出,其异常的结果有:白细胞计数22.9×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95.2 %,血红蛋白180.0 g/L,超敏C反应蛋白22.3 mg/L,肌酐209 μmol/L,镁1.80 mmol/L,D二聚体19.60 mg/L,BNP 1 256.1 pg/mL,肌钙蛋白I 11.43 pg/mL,肌红蛋白>1 200 ng/mL。12:15心电监护提示患者心率151次/min,血压86/62 mmHg,指氧饱和度92%,呼吸14次/min,同时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室间隔及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心律失常,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不全。12:40患者突发肢体抽搐、双眼向上凝视、叹息样呼吸,心电监护示心律进行性下降至50次/min,查体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意识丧失,立即行心肺复苏,呼吸球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并予药物"肾上腺素1 mg每3分钟静推(共20支)"。令人遗憾的是经过积极的抢救,该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率及呼吸,于14:00宣布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表胃肠起搏在神经重症患者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体表胃肠起搏在神经重症患者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人员优化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操作流程、提高幽门后置管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性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入住金湖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神经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产生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中使用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和胃内注入空气促进胃肠蠕动,观察组使用体表胃肠起搏促进胃肠蠕动。比较2组患者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为51.42 %(18/35),观察组为82.85%(2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3, P<0.01);对照组置管时间为(15.83 ± 3.93)min,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为(3.32 ± 0.63)分,观察组置管时间为(3.78 ± 0.81)min,CPOT评分为(1.03 ± 0.2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6、14.65,均 P<0.01)。 结论:神经重症患者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操作时采取体表胃肠起搏促进胃肠蠕动,可以提高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原缺氧条件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模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构建高原缺氧条件下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模型,进一步验证高原缺氧条件对CVST形成的作用。方法: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高原假手术组、CVST组、高原CVST组,每组12只。CVST组、高原CVST组大鼠通过氯化铁湿敷法建立CVST模型,高原CVST组大鼠造模后即刻进低压氧舱中饲养2 d,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缺氧环境(气压54.047 kPa,氧浓度为10%~11%,18~23 ℃)。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骨瓣和硬脑膜,不使用滤纸贴敷,不进低压氧舱饲养。高原假手术组仅分离骨瓣和硬脑膜,不使用滤纸贴敷,进低压氧舱饲养2 d,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缺氧环境。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测4组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48 h时颅内静脉窦血流情况。造模后6 h、24 h、48 h每组各取4只大鼠处死后剪出上矢状窦血栓处血管(假手术组、高原假手术组取上矢状窦处同等长度血管)并称重;同时计算每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造模后24 h,取大鼠脑、心脏、肝脏、肺、肾脏组织及静脉血管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仅脑组织)。结果:(1)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4组大鼠颅内静脉窦血流信号正常;造模48 h后,假手术组与高原假手术组大鼠颅内静脉窦血流信号正常,CVST组与高原CVST组大鼠颅内静脉窦血流信号明显减弱。(2)直到造模后48 h,假手术组大鼠一直未形成血栓。造模后6 h、24 h及48 h,CVST组[(15.44±1.90) mg、(12.63±1.26) mg、(7.85±0.68)mg]和高原CVST组大鼠血栓重量[(20.38±1.67) mg、(24.93±2.37) mg、(20.90±1.30) mg]均明显高于高原假手术组[(2.55±0.38) mg、(2.19±0.30) mg、(1.75±0.31) mg],高原CVST组大鼠血栓重量均明显高于CVS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横向比较方面,高原假手术组、CVST组大鼠3个时间点血栓重量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高原CVST组大鼠造模后24 h时血栓重量较6 h明显增加,48 h回落,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造模后6 h,假手术组、高原假手术组、CVST组、高原CVST组大鼠脑含水量分别为(77.56±0.52)%、(77.57±0.92)%、(78.91±0.53)%、(78.9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VST组、高原CVST组较假手术组、高原假手术组大鼠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后24 h及48 h,4组大鼠脑含水量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术后24 h脑组织HE染色以及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高原CVST组大鼠出现局限性梗死、神经细胞水肿以及坏死凋亡等结构改变。4组大鼠心肌、肝脏、肺、肾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无明显病理变化。 结论:通过氯化铁湿敷及低压氧舱饲养的方法可模拟高原缺氧条件成功建立CVST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两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1月—202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5~93岁,平均84.57岁。34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地塞米松组入院后2 h内和术后第1天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对照组入院2 h内和术后第1天分别对应给予静脉生理盐水2 mL推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8 h及术后24、48、72 h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患侧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24、72 h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术后患者使用镇吐药物甲氧氯普胺的情况。术前和术后第3天采用围手术期疲乏量表(ICFS)评估疲劳程度,术后第3天采用测角仪测量髋关节活动范围(ROM)以评估髋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患者疲劳程度、髋关节功能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组在静息状态下术后24 h以及运动状态下术后24、48 h VAS评分[(2.85±0.90)、(4.12±0.76)、(3.12±0.93)分]低于对照组[(3.91±0.85)、(5.85±0.98)、(4.76±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28、-5.765、-4.603, P值均<0.01)。地塞米松组术后24、72 h CRP和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地塞米松组PONV发生率为4/17,甲氧氯普胺用量(5.88±7.12)mg,均低于对照组的11/17、(10.59±5.56)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第3天,地塞米松组ICFS评分(59.41±4.12)分,低于对照组的(67.76±5.36)分,髋关节ROM 101.29°±4.78°,高于对照组95.65°±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095、3.294, P值均<0.01)。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的随访中,仅地塞米松组发生浅表伤口感染1例,两组均未发现伤口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胃肠道出血。 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两次10 mg地塞米松,能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疼痛感,可降低术后CRP、IL-6水平,减少术后PONV发生率,降低术后疲劳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且不增加早期手术切口感染和消化道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肠道菌群与相关激素因子的交互作用探讨麦芽水煎液对缺乳症模型大鼠催乳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麦芽水煎液对缺乳症模型大鼠体重、催乳水平、激素水平、乳腺组织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每窝仔鼠的数量建立缺乳症大鼠模型,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 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麦芽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 只.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甲氧氯普胺片(1.870 mg·kg-1·d-1)灌胃,麦芽水煎液组低、中、高剂量(0.900,1.800,3.600 mg·kg-1·d-1)麦芽水煎液灌胃,干预15 d,测定各组大鼠每小时泌乳量、体重、仔鼠体重净增加量和血清中催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检测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肠道菌群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考察大鼠血清中相关激素因子与体内肠道菌群相关性.结果:干预 15d后,麦芽水煎液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大鼠体重,促进每小时泌乳量,提高仔鼠体重,大鼠血清中PRL,E2 和GH水平升高(P<0.05);病理学检测发现,麦芽水煎液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腺泡数目明显增多,腺腔高度充盈,小叶间脂肪与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减少,各个腺腔内均可见大量粉色分泌物;肠道菌群分析显示,麦芽水煎液组与模型组相比,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丰度提高,疣微菌门、变形菌门丰度下降.建立机体激素因子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分析发现,拟杆菌属嗜果胶拟杆菌(Bacteroides_pectinophilus_group)与PRL,E2 呈负相关(P<0.05),与GH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尔氏菌属(Dorea)与E2 呈正相关(P<0.05);弧菌属(Vibrio)与E2 呈负相关(P<0.05).Tax4Fun功能预测结果表明麦芽水煎液主要与类固醇降解、多巴胺能突触信号传导等通路有关.结论:麦芽水煎液对于缺乳症模型大鼠的泌乳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调节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相关激素因子分泌水平,差异菌种与3 个激素因子呈相关性,提示可通过调节激素分泌的相关因子与菌群组成改善泌乳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西他赛致大量腹腔积液并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癌使用多西他赛+卡铂化疗(化疗前1天、化疗第1和2天均给予地塞米松7.5 mg、2次/d),患者前3个疗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第4次化疗前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胸腹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第3和4天,患者轻微恶心,予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后缓解;第5天,患者突发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胸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肾功能检查示血尿素10.29 mmol/L、血肌酐215 μmol/L。排除腹膜转移、急腹症、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肿瘤腹膜转移等原因后,考虑为多西他赛导致的腹腔积液,进而诱发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行腹腔穿刺术抽取腹腔积液并予糖皮质激素和利尿治疗。化疗第8天,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第9天,患者腹胀、腹痛明显缓解;第11天,腹部超声检查未探及明显包块及液性暗区。之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宫颈癌,每3~6个月门诊随诊。多次复查胸腹部CT、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帕洛诺司琼预防及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与评价注射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帕洛诺司琼预防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帕洛诺司琼组(A组),福沙匹坦双葡甲胺组(B组),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帕洛诺司琼组(C组)。A组用药帕洛诺司琼0.075 mg,B组用药福沙匹坦双葡甲胺150 mg,C组用药福沙匹坦双葡甲胺150 mg加帕洛诺司琼0.075 mg。观察患者术后2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PONV发生情况,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2 d内因呕吐不耐受需追加紧急补救止吐药物(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PONV补救)的例数和镇痛补救的例数。记录患者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输液量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h,与A组比较,C组PONV 0级患者例数增加,PONV 1、2、3级患者例数降低(均 P<0.05)。术后第1天和第2天,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PONV 0级患者例数增加,PONV 1、2、3级患者例数降低(均 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增加(均 P<0.05)。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输液量、PONV补救例数、镇痛补救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患者术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未见发生。 结论: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帕洛诺司琼能够有效、安全用于预防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麻醉因素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年龄40~70岁,BMI 18~29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随后以0.5 μg·kg -1·h -1的速率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C组于相同时点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采用氢吗啡酮、氟比洛芬酯和甲氧氯普胺行PCIA;VAS评分>3分时,口服羟考酮补救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 1)、气腹建立后10 min(T 2)、肿物切除后即刻(T 3)、手术结束前30 min(T 4)和手术结束后1 h(T 5)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于术后1~6 d时使用I-FEED评分系统评估胃肠道功能。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 d内补救镇痛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D组T 3~T 5时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降低,术后3~5 d时I-FEED评分降低,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 P<0.05),术后3 d内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可促进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轻瘫消化内镜治疗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轻瘫是一种胃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餐后早饱及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药物治疗主要有促进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多数患者早期对药物反应良好,部分患者出现药物难治性症状。基于胃轻瘫发病机制及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目前对于药物难治性胃轻瘫治疗方式有胃电刺激、幽门内注射肉毒素、幽门支架、经口内镜下幽门切开术等。本文将简述胃轻瘫内镜辅助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