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从肺脾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慢性虚损性肺病,病因不明,证候复杂,病情迁延难愈。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阐释“脾为之使”的中医含义,脾与其他四脏间的关系,尤其强调脾与肺之间的关系。认为IPF发病起因为肺脾气虚,失于固卫,邪犯营卫;气虚郁而化热伤阴,久则血伤入络,累及于阳。病变过程显现出由气入血、由经至络的变化,最终导致气血、阴阳失衡,痰瘀胶结,痹阻肺络,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治疗上以“脾为之使”为中心,健肺脾之气、养肺胃之阴顾护其本,辨证施治,适时辅以活血、化痰、温阳、通络之法,为丰富中医辨治IPF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中医证素、脓毒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与短期死亡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及ICU诊断并接受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类型分为脓毒症组38例、脓毒性休克组20例,收集2组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证素,以及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按生存状态分别统计2组患者入组28 d的存活与死亡状况。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素、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与死亡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者中医证素主要集中在阴虚、肺、痰、气虚、血瘀、热、阳虚,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医证素主要集中在阴虚、肺、阳虚、气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组中医证素肝[ OR(95% CI)为0.080(0.011,0.578), P=0.012]、经络[ OR(95% CI)为0.088(0.011,0.718), P=0.024]及SOFA评分[ OR(95% CI)为0.524(0.310,0.886), P=0.016]、APACHE Ⅱ评分[ OR(95% CI)为0.426(0.186,0.977), P=0.044]是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脓毒性休克组中医证素痰[ OR(95% CI)为0.014(0.001,0.267), P=0.005]、经络[ OR(95% CI)为0.041(0.003,0.618), P=0.021]、阳虚[ OR(95% CI)为0.028(0.002,0.427), P=0.010]及SOFA评分[ OR(95% CI)为0.543(0.310,0.950), P=0.032]、APACHE Ⅱ评分[ OR(95% CI)为0.633(0.408,0.985), P=0.042]是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脓毒症患者中医证素以虚实夹杂为主,脓毒性休克患者以虚性证素为主;气虚、阴虚贯穿疾病发展始终;中医证素经络、高SOFA评分、高APACHE Ⅱ评分的老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可能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药物配伍应用举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初期多为外寒内饮证,可选用具有温宣及温化作用的药对或角药,如麻黄与苦杏仁,干姜、细辛与五味子,桂枝与茯苓;感染诱发AECOPD时,可从“痈”论治,选用清热消痈、祛痰逐饮药对,如鱼腥草与金荞麦、葶苈子与紫苏子、桔梗与陈皮;AECOPD病程中多存在气逆痰阻、瘀血阻络,可选用降气化痰、活血化瘀药对,如白前与前胡、半夏与枇杷叶、薏苡仁与桃仁。AECOPD的治疗宜标本兼顾,重在祛邪。临床应谨守病机,活用药对与角药,方可收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清金化浊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瘀肺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清金化浊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痰热瘀肺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本院66例AECOPD痰热瘀肺证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清金化浊方。2组均治疗7 d。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急性血栓事件。结果:治疗期间,66例患者中4例标本溶血,2例误纳入退出研究,最终对照组28例、研究组32例进入疗效统计。治疗后,研究组血浆t-PAIC[(6.19±1.93)μg/L比(7.42±2.71)μg/L, t=2.0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血清TNF-α[(71.15±25.25)ng/L比(122.60±98.76)ng/L, t=2.4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血浆PT[(11.98±0.74)s比(11.55±0.77)s, t=-2.19]较对照组延长( 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未出现血栓事件,对照组出现1例急性心肌梗死。 结论:清金化浊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AECOPD痰热瘀肺证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合理使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先后组织专家制定了多版诊疗方案,其中推荐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本文基于中医药理论,从临床合理用药的角度分析了第六版方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的特点,认为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病机以血瘀为基础,疫毒炽盛进而导致闭证和脱证同时并现,提出:重型疫毒闭肺证可使用喜炎平注射液;重型气营两燔证可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危重型内闭外脱证使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固脱,但必须与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注射液开窍合用,且须辨明阴阳,阳脱者使用参附注射液,阴脱者使用生脉注射液,阳闭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血瘀证是重型和危重型的共有病机,应选用血必净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保证各组织器官充分灌流,为调动人体抗病潜能,截断扭转病势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李国勤从脾肾论治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特发性炎性肌病范畴,肺间质疾病是本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李国勤教授治疗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丰富,临床多从脾肾辨治,认为病机以肺脾肾不足为本,以痰瘀阻络、热毒互结为标,病久则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因痰瘀互结,耗乏正气,故外邪更易乘虚而入,终致病情反复。治疗应把握核心病机,以培补肺脾肾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清热养阴,需衷中参西,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中医实证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海拔环境下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中医实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青海省中医院肺病科COPD合并CPHD急性加重期253例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各证型与临床特征及所收集的所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痰饮阻肺证与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 OR=0.419,95% CI(0.219~0.802), P=0.009]、血清降钙素原(PCT)[ OR=8.132×10 -11,95% CI(1.632×10 -16~4.1×10 -5), P<0.001]、血红蛋白(Hb)[ OR=0.971,95% CI(0.952~0.989), P=0.002]、PaCO 2[ OR=0.914,95% CI(0.853~0.980), P=0.011]呈负相关;痰浊阻肺证与性别[ OR=0.427,95% CI(0.204~0.892), P=0.024]、Hb[ OR=0.960,95% CI(0.945~0.975), P<0.001]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OR=1.061,95% CI(1.006~1.118), P=0.028]呈正相关;痰热阻肺证与Hb[ OR=0.950,95% CI(0.927~0.974), P<0.001]、心功能分级[ OR=0.468,95% CI(0.248~0.881), P=0.019]呈负相关,与PCT[ OR=1.118×10 8,95% CI(1.466×10 4~8.523×10 11), P<0.001]、血浆D-2聚体(D-D)[ OR=2.283,95% CI(1.300~4.010), P=0.004]呈正相关;痰瘀阻肺证与心功能等级[ OR=0.309,95% CI(0.167~0.570), P<0.001]呈负相关,与Hb[ OR=1.060,95% CI(1.042~1.078), P<0.001]呈正相关;痰湿瘀热证与PCT[ OR=1.266×10 -13,95% CI(1.658×10 -21~0.100×10 -4), P<0.001]、SaO 2[ OR=0.934,95% CI(0.892~0.979), P=0.004]、LVEF[ OR=0.896,95% CI(0.826~0.971), P=0.008]、D-D[ OR=0.030,95% CI(0.002~0.508), P=0.015]呈负相关,与CRP[ OR=1.042,95% CI(1.018~1.067), P<0.001]、RBC[ OR=3.411,95% CI(1.684~6.910), P<0.001]、心功能分级[ OR=8.573,95% CI(2.410~30.504), P<0.001]、肺动脉压差[ OR=2.091,95% CI(1.243~3.516), P=0.005]呈正相关。 结论: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出现痰浊阻肺证候;PCT和D-D为痰热阻肺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Hb升高为痰瘀阻肺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为痰湿瘀热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昆明地区肺结核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肺结核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116例肺结核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判定中医证素严重程度。结果:肺结核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状以咳嗽[89.66%(104/116)]、咳痰[73.28%(85/116)]、口干[70.69%(82/116)]、胸闷[64.66%(75/116)]、乏力[56.03%(65/116)]、潮热[52.59%(61/116)]、气短[50.00%(58/116)]多见;舌色以淡红[43.10%(50/116)]、红色[47.41%(55/116)]多见,舌形以裂纹舌[37.07%(43/116)]、点刺舌[27.59%(32/116)]、老舌[23.28%(27/116)]多见,舌苔以少苔或无苔[48.28%(56/116)]、黄腻苔[21.55%(25/116)]多见;脉象以细(数)[54.31%(63/116)]、滑(数)[25.86%(30/116)]多见。主成分分析法以载荷系数>0.40为阈值,共筛选出10个主成分的四诊信息;聚类分析结果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中医证型。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患者中医证型比较,男性多见虚证[41.18%(21/51)]、女性多见虚实夹杂证[63.08%(41/65)];年龄43~59岁者多见实证[36.36%(24/66)]、≥60岁者多见虚实夹杂证[70.00%(35/50)];病程<3个月者多见实证[41.30%(19/46)],病程3~12个月者多见虚证[57.14%(20/35)],病程>1年者多见虚实夹杂证[74.29%(26/3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患者中医证素严重程度比较,男性以实证[54.17%(26/48)]、女性以虚证[53.33%(24/45)]最高;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均以虚证[43~59岁者为54.17%(42/84),≥60岁者为54.17%(12/24)]最高;病程<3个月者以实证[56.86%(29/51)]、≥3个月者均以虚实夹杂证[3~12个月为52.38%(22/42),>1年为53.33%(24/45)]最高。结论:昆明地区肺结核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证候以阴虚、气虚为本,血瘀、痰热、痰瘀、痰浊为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张崇泉基于“三焦分治,引火归元”治逸病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逸病是指安逸少劳、过食肥甘厚味所致之病。张崇泉教授提出,逸病病位多在脾,以三焦不和、虚火上炎为基本病机,常兼痰湿、瘀血之邪。张老善于借助脏腑间的功能联系而辨证施治,认为逸病湿瘀之邪,从中上二焦分候论治,其中痰湿蕴脾者,可借胆气升发之性助脾气升清之能,予升清宣湿饮;痰湿蕴肺者,可借心阳温煦之性宣散水湿,借肾阳下通水道,予温阳宣湿饮。逸病虚火上炎者,当中下二焦分部论治,其中中气不足、阴火不固者,予扶土潜阳饮;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导致心血失养、虚火内生者,予生血潜阳饮;脾阴不足,阴性之精微化生不足所致虚火上炎者,予益阴潜阳饮;下焦腑气不通,逆气携中焦浊热上扰所致虚火上越者,予通下潜阳饮。临床中常获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郁论治肺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通于天气,诸气皆属于肺。气为阳主动,升降出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邪阻气机,滞而不畅,其势为郁。郁则生热,郁热轻者,局于肺之经络,即温病之卫分证;郁之重者,闭于肺脏,致肺病贲郁。郁始于气,久及血,衍生痰、湿、火、积、瘀等诸多病理产物。临床可从郁论治肺系疾病,主要包括从肺经郁热辨治外感病与从郁论治肺病贲证两类情况。肺经郁热与肺病贲证虽有不同之处,但均以肺郁为中心,实则为一个整体,一为肺经郁,一为肺府郁,临证均可治以宣肺开郁之法,活用栀子豉汤、升降散、新加升降散、和风细雨汤等方药,重点在消散其郁,方可使肺宣肃复权,气机升降有序,症状得以缓解,肺病得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