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嗅沟脑膜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切除27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术后早期发热7例,视力下降2例,嗅觉缺失12例,术后新发癫痫3例;2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辅助治疗,无脑脊液鼻漏及死亡患者。随访5个月至6年,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可安全有效全切除嗅沟脑膜瘤,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癫痫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有癫痫,其中一半以上为儿童,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实现无发作,但仍有1/3患者对抗癫痫发作药物无反应而发展成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RE严重损害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重大负担,因此,探索和发现治疗RE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生酮饮食、外科手术、神经电刺激及新兴的精准医疗等方法,以期为儿童RE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节性硬化症不同类型皮质结节的致痫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对结节性硬化症(TSC)患儿不同类型脑皮质结节进行记录及皮质电刺激,探讨其致痫性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进行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5±3.4)岁]局灶性癫痫起始的TSC患儿的SEEG及皮质电刺激资料。根据头颅3.0T磁共振成像(3T-MRI)及CT结果,将患儿脑皮质结节进行分型,分析不同类型结节出现SEEG记录的电-临床发作、电发作及皮质电刺激诱发发作的情况,采用 Fisher′ s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类型结节之间致痫结节率和电刺激发作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50例SEEG局灶起始的TSC患儿共探查303个皮质结节。结节分为6型:Type A~Type E及类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like)型,其中Type E为国际上首次提出。303个皮质结节中,7个出现电发作,57个出现电-临床发作,共有致痫结节64个(21.1%)。不同类型结节致痫结节率Type A~Type E分别为3.6%、1.4%、19.0%、77.8%、77.5%,FCD-like为90.0%。 Fisher′ s精确检验并经Bonferroni法校正两两比较( P<0.003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ype A、Type B、Type C类型结节致痫结节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ype A、Type B、Type C分别与Type D、Type E、FCD-like类型结节致痫结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ype D、Type E和FCD-like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6个(11.9%)皮质结节出现电刺激诱发发作,Type A~Type E类型结节电刺激发作阳性率分别为:0.7%、1.4%、4.8%、44.4%、45.0%,FCD-like型为70.0%。Type A、Type B分别与Type D、Type E、FCD-lik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ype C与Type E、FCD-like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提出了新的TSC脑皮质结节分型,其中Type E型为国际上首次提出。SEEG记录证实不同类型皮质结节的致痫性存在较大差异,Type D、Type E及FCD-like型具有更高致痫性,这对TSC癫痫外科术前评估及SEEG电极的置入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难定位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难定位"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并探讨其较难定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侵袭性颅内脑电图(iEEG)监测后行致痫灶切除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难定位"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及病变脑叶,根据Engel分级评估患者预后,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皮质发育不良(MCD)相关"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8例中,MCD 47例[轻微皮质发育不良(mMCD)12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35例],其他11例;MCD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磁共振阳性、致痫灶完全切除的患者预后更佳( 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致痫灶完全切除是影响MCD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13,Wald χ 2=6.149,95 %CI 0.07~0.56);MCD中,18例为单脑叶病变,29例为多脑叶病变,两组在疗效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11)。 结论:MCD尤其是FCD是"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病理类型;多脑叶病理改变尤其是多脑叶MCD是导致"难定位"难治性癫痫较难定位致痫灶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有效使用iEEG精确定位致痫灶及功能区可使多数该类患者在致痫灶切除术后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改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确定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SAH)后生活质量改善达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接受SAH手术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18个月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的评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4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SAH术后QOLIE-31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78.6%(33/42)达到生活质量改善的MCID标准。根据QOLIE-31总分,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和无明显改善的患者,两组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 OR=0.081, 95% CI 0.009~0.728, P=0.020)、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OR=0.107, 95% CI 0.019~0.615, P=0.01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OR=0.143, 95% CI 0.025~0.806, P=0.025)及术后癫痫完全控制( OR=13.000, 95% CI 2.194~77.037, 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最终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对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术前无抑郁诊断(校正 OR=10.528,95% CI 1.195~92.783, P=0.034)和术后无癫痫发作(校正 OR=9.669,95% CI 1.103~84.734, P=0.040)。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和77.8%,模型总准确率为90.5%。 结论:术前无抑郁和术后无癫痫发作是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SAH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对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在术前应注意心理障碍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氨甲环酸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通过阻止血栓溶解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目前多用于心脏、骨科、产科以及创伤手术中,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少。文章阐述了目前TXA主要的临床应用方式、剂量及效果。此外,对成年人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颅脑创伤手术及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出凝血特点和TXA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应用TXA存在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和癫痫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和剂量相关,目前的研究仍未确定TXA的最佳给药方案以平衡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清除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20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传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硬膜下血肿量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术后1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术中无一例扩大手术。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的手术时长较短[分别为(73.8±6.7)min、(138.3±16.8)min, t=15.92]、术中出血量较少[分别为(26.7±4.7)ml、(96.5±13.1)ml, t=22.46]、术后血肿残余量较少[分别为(3.5±1.3)ml、(7.6±2.6)ml, t=6.24]、住院时长较短[分别为(10.3±2.9)d、(13.8±3.2)d, t=3.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术前比较,微创组和传统组的术后1 d GCS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 t值分别为15.70、13.65,均 P<0.001)。两组比较,术后1 d GCS以及术后发生癫痫、肺部感染及颅内感染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GOS均为Ⅴ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 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长,减少术中出血和血肿残留,而并发症发生比例和预后情况相近,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程调控在难治性癫痫迷走神经刺激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远程调控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行VNS治疗的3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入研究,并依据术后调控方式分为远程调控组(19例)及门诊调控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癫痫发作频率、治疗有效率(发作频率减少≥50%定义为有效)、McHugh分级情况及VN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远程调控组与门诊调控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分别为2(0,4)次/月、4(1,24)次/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602, P=0.105)。2组患者治疗有效比例分别为13/19、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81)。2组患者McHugh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0.728, P=0.467)。远程调控组患者与门诊调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3/19、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5)。 结论:VNS术后远程调控安全有效,可成为门诊调控的重要补充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骨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中是否伴有脑组织高出骨窗平面1.5 cm将患儿分为脑膨出组(28例)和无膨出组(32例),比较2组患儿颅骨缺损时间、缺损面积等临床资料。应用钛网或聚醚醚酮材料对患儿颅骨缺损进行修补,24例脑膨出组织中无神经纤维束分布的患儿同时行膨出组织切除术。所有患儿门诊随访3~10年,术后1年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2组患儿预后。结果:与无膨出组患儿比较,脑膨出组患儿颅骨去除时的年龄更小,颅骨缺损病程时间更长,癫痫发病率更高,缺损周围脑组织继发改变更多见,但颅骨缺损面积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儿术后均无出血及严重水肿,伤口无感染、脑脊液漏,均一期愈合。脑膨出组16例伴癫痫发作患儿中10例癫痫完全控制,余6例癫痫发作较术前好转;无膨出组8例伴癫痫发作患儿中6例癫痫完全控制,余2例癫痫发作较术前好转。术后1年无膨出组患儿GOS评分明显高于脑膨出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颅骨缺损发生年龄早、缺损时间较长的患儿易出现严重的缺损局部结构继发改变及偏高的癫痫发生率,治疗更加复杂,预后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0例。观察单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Matsushima分级标准评估术侧的脑血流重建情况。结果:37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75例(20.3%)发生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29例、癫痫26例。15例患者预后差(mRS 3~6分),其中2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OR=2.616,95% CI:1.442~4.744, P=0.002)、合并高血压病史( OR=2.308 ,95% CI:1.326~4.015, P=0.003)、术前mRS 3~5分( OR=2.371,95% CI:1.236~4.547, P=0.009)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6±5.3)个月(6~32个月)。末次随访mRS的中位数为1分( P25、 P75分别为1、2分),与术前的2分( P25、 P75分别为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62例患者行DSA检查,术侧Matsushima分级0级12例,1级121例,2级198例,3级31例。 结论:术前首发症状为TIA、合并高血压病史、术前mRS 3~5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