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首发症状的烟雾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31岁,因"左眼突然视物不见4 h"于2022年8月10日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工作性质长期熬夜。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无光感;双眼眼压均为23 mmHg(1 mm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示:右眼无异常;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瞳孔圆,直径5 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左眼眼底视盘界清色淡,动脉血管纤细,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黄斑区可见"樱桃红"改变(图1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左眼视网膜内层弥漫性水肿,呈高反射信号(图2)。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方案:左眼球后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行"左眼筛板按摩+前房穿刺手术"(图1B),术中切除视轴区玻璃体,反复按摩筛板,未见栓子,动脉血管再充盈。术后葛根素注射液静滴、肌苷注射液静滴、低流量给氧、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术后第1 d,眼科检查示:左眼视力无光感,左眼眼压17 mmHg;裂隙灯显微镜示:左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动脉血管纤细,血液充盈较前略好转,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黄斑区"樱桃红"较前无改变(图1C)。球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眼眼动脉峰值流速41 cm/s(30~40 cm/s),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0.57,睫状后短动脉峰值流速13 cm/s(15~25 cm/s),RI 0.67,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流速15 cm/s(10~15 cm/s),RI 0.56;左眼眼动脉峰值流速39 cm/s,RI 0.72,睫状后短动脉峰值流速13 cm/s,RI 0.59,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未见显示,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迂曲,较对侧眼纤细(图3A)。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颈动脉分叉处可见低回声斑块,范围约4.6 mm×1.6 mm,后方声影不明显(图3B)。颅脑磁共振平扫检查示:右侧放射冠区软化灶,左侧额顶叶少许脱髓鞘病灶(图4A)。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略纤细,双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显示,双侧大脑前动脉显影不良,周围可见侧支血管形成,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局限性明显狭窄(图4B)。诊断:烟雾病。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行颅内血运重建手术,患者因疫情原因未行该手术。随访4个月,视力仍为无光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少年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联合阻塞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15岁,因"左眼晨起突发视物不清2 d"于2021年4月7日来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无眼部红痛,无头疼及眼球转动痛。既往无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史,否认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前有出现课业多、用眼强度大以及夜间睡眠不足等情况。全身体格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示: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02;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检测后右眼为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双眼前节(-),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 disorder,RAPD) (+)。广角眼底镜检查示:右眼底正常;左眼视盘边界不清,水肿,视盘鼻侧舌形、颞侧斑点状苍白水肿区,中央静脉轻度迂曲、扩张,散在斑点状出血点(见图1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示:左眼视盘鼻侧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增厚,其下无反射暗区增宽(见图1B),为神经上皮细胞性水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左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20 s,40 s视网膜静脉仍然显示为层流(见图1C),视盘鼻、颞侧动脉小分支45 s仍未充盈(见图1D),提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盘鼻、颞侧小分支完全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诊断:左眼视网膜动脉合并静脉阻塞。当日急诊入院,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 mg左眼球后注射;前房穿刺放房水0.5 ml降眼压;眼球按摩10 min;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急症处理;地塞米松(河北天药药业有限公司)静滴15 mg/d,3 d后减量为10 mg/d,并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口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每日2 ml左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1周后左眼视力提高至0.15(矫正)。住院期间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脂、凝血、肝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住院治疗1周后,患者到外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给予局麻下行左侧脑血管造影联合动脉溶栓术。术后予以补液、抗血小板、降脂固斑、营养神经及积极对症治疗。血液生化检查示:抗核抗体核型(-)、自身抗体系列、狼疮抗凝物比值均无异常。炎症因子检测示:白介素-1β为10.2 pg/ml(正常范围:0~<12.4 pg/ml)、肿瘤坏死因子为14.2 pg/ml(正常范围:0~<11.5 pg/ml),白介素-6为<2.0 pg/ml(正常范围:1.0~50.0 pg/ml)、白介素-8为12.0 pg/ml(正常范围:0~20.0 pg/ml)正常。心超检查示:无异常。治疗: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傲迪士,艾尔建制药公司)治疗。治疗9 d后出院,继续予营养神经甲钴胺胶囊(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银杏叶片(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行扩张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出院半个月后,患者左眼矫正视力恢复至1.0。左眼眼底广角彩色欧堡图像示:视盘边界欠清,盘缘少许出血,视盘及其鼻、颞侧水肿消退(见图2A)。OCT示:左眼视盘鼻侧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增厚较发病时改善(见图2B)。FFA示:左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13 s,25 s中央静脉完全充盈(见图2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050 AXaIU/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血压、肾功能指标、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新生儿体质量、存活数、分娩孕周和延长孕龄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18%、7.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6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单位加到5%葡萄糖500 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首次静脉注射0.2 mg/kg,必要时每隔30分钟重复给药.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结局、一般临床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pO2/FiO2)、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7.9%、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pCO2、WBC、CRP、PCT、IL-6显著降低,pO2、pO2/FiO2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pCO2、WBC、CRP、PCT、IL-6低于对照组,pO2、pO2/FiO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震电图对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收治的65例中枢性眩晕和65例周围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对症处理,病情较轻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病情较重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视频眼震视图检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频眼震电图异常情况.结果:中枢性眩晕组视频眼震电图异常率为89.23% 明显高于周围性眩晕组的75.38%(χ2=4.279,P=0.039);中枢性眩晕组视测距障碍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异常率明显高于周围性眩晕组,而变位性眼震、冷热试验则低于周围性眩晕组(均P<0.05).中枢性眩晕组有效率为92.31% 明显低于周围性眩晕组93.85%(Z=-3.125,P=0.002).结论:眩晕症诊疗方案的确定应建立在充分考虑患者临床特征、眩晕类型的基础上,以便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提取工艺制备的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3种提取工艺制备的参麻益智方对山莨菪碱所致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病理形态及血脂、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胆碱能系统等主要药效学指标的药理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3种不同工艺制备的参麻益智方组,分别给予参麻益智方1号方、2号方和3号方2.97 g/(kg·d);阳性对照药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0.45 m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纯净水.给药4周末,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分别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2 mg/kg.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腹腔麻醉后取脑组织检测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取血清检测血脂四项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0)、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主要药效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麻益智方3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总胆固醇(TC)水平(P<0.05);1号方组大鼠SOD活性及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2号方组比较,3号方组大鼠的穿台次数增加显著(P<0.05);与2号方组、3号方组比较,1号方组大鼠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3号方组比较,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的TNF-α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P<0.05).结论 3种不同工艺制备的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相关药效学的作用环节有一定差异,参麻益智方1号方的药效优于2号方和3号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速效呃逆平汤联合针刺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虚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速效呃逆平汤联合针刺对化疗后顽固性呃逆虚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150例,按简单随机化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五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患者于足三里穴肌内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速效呃逆平组患者口服速效呃逆平汤剂;针刺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穴位治疗;联合组患者口服速效呃逆平汤剂联合针刺穴位治疗.5d为1个观察疗程,观察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呃逆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5d后,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为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16/30)、穴位注射组(66.67%,20/30)、速效呃逆平组(70.00%,21/30)和针刺组(70.00%,2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结束后第5日,联合组患者呃逆复发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11/30)、穴位注射组(26.67%,8/30)、速效呃逆平组(13.33%,4/30)和针刺组(16.67%,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四组.结论:以虚论治是中医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重要原则,速效呃逆平汤与针刺的联合应用,通过多种治疗方式产生多重补虚效应,疗效显著,可减少呃逆复发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腕踝针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腕踝针治疗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腕踝针治疗组与常规西医治疗组各28例.常规西医治疗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一枚(50 mg)纳肛,出现严重疼痛的患者给予曲马多注射液一支(100 mg)肌肉注射镇痛,并配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10 mg静脉输液治疗;腕踝针治疗组:选取下2、下5的方位腕踝针进针镇痛治疗,留针时间为1.5 h.比较2组病人的肾绞痛的疼痛缓解程度及其临床疗效;两组病人都予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后5、10、15、30、45、60 min的疼痛缓解程度评估.结果 2组患者肾绞痛治疗后5 min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min腕踝针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后15、30、45、60 min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腕踝针治疗组的肾绞痛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腕踝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24/28),较常规西医治疗组的75.0% (21/28) (P<0.05)疗效更具优势.结论 腕踝针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间苯三酚和山莨菪碱对肾绞痛急诊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和山莨菪碱对肾绞痛急诊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与试验组53例.2组收入住院后首先完成各项基础检查以及对症处理,控制血压、血糖、心率、改善循环、控制尿路感染以及蛋白尿等.对照组予以山莨菪碱: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生理盐水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试验组予以山莨菪碱+间苯三酚: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生理盐水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时间均设定为28 d.对比2组的疼痛程度、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缓解持续时间、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53例/53例)和81.48%(44例/5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5.23±0.73)和(6.70±0.84)分,治疗后28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15±0.37)和(2.35±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缓解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4例/53例)和5.56%(3例/5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方案的策略,有助于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止痛效果,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揿针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揿针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v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预行ESWL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揿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654-2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ESWL术中、术后6 h内、术后6 h至24 h内、术后1~3 d的最高疼痛评分、7 d后结石排净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ESWL术中及术后1~3 d最高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24 h内最高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7 d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揿针配合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止痛和促排石效果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