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护士俯卧位通气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ICU护士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临床实施现况及障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4月山东省济南、青岛、济宁等5个地级市三甲医院急诊ICU、内科ICU、外科ICU、综合ICU等科室的ICU护士 2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ICU护士 PPV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约>90%的护士落实执行了 PPV流程规范的基本要求、评估要点、实施与护理要点,但ICU护士对患者实施俯卧位前进行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85.4%)低于俯卧位期间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91.3%).PPV相关并发症中,压力性损伤(84.9%)、颜面部水肿(79.9%)、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70.3%)发生率排名前3.ICU护士PPV临床实施障碍因素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证据相关因素""目标人群-患者或家属相关因素""资源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医护人员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团队相关因素""组织相关因素".得分最高的条目是"证据相关因素"维度中的"相关证据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开展".结论ICU护士 PPV临床实践态度较为积极,实施过程有待继续优化,应重点关注其实施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完善PPV护理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目标执行护理措施中融入认知内化导向理论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认知内化导向指导的目标执行护理措施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抽样方式,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4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认知内化导向指导的目标执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以及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HHI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实施认知内化导向指导的目标执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以及希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普通病房护士对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认知水平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普通病房护士对老年患者口腔护理的执行现状,为不断完善口腔护理操作规范和提高口腔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9—11月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病房的19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口腔护理认知情况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0份,84.74%(161/190)的护士表示所在医院或科室有口腔护理操作规范;依据口腔状况评估量表评估老年患者口腔状况的护士占比17.89%(34/190)。对老年患者存在的口腔问题,总是能设定预期康复目标并制订相应护理计划的护士分别占比14.74%(28/190)和16.84%(32/190)。在老年患者出现特殊口腔问题时,26.32%(50/190)的护士总会采取主动与医生沟通或查阅文献的方式解决;总是去主动了解老年患者对口腔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的护士仅占5.26%(10/190)。结论:护士对老年患者口腔护理在结构、过程和结果层面的认知较低。相关护理管理者仍需进一步完善口腔护理操作规范和护理人员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断促进老年患者口腔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重症肺炎患儿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应用罗伊适应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及该模式对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指导意义。方法:从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列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执行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以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结果: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气、血氧饱和度、肺增强CT等均改善。治疗8 d时改为无创通气;1 w后患儿病情明显好转,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结论:罗伊适应模式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护士可以在该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全面的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整体护理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管理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管理对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感染控制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病原菌检出率、总感染率及感染防控执行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总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室总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感染防控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能够使手术室预防感染做到有计划、有方法、有反馈、有目标及有评价,显著降低手术室病原菌检出率和感染率,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执行率,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防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伴侣参与目标执行理念的多维度照护对老年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伴侣参与目标执行理念的多维度照护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sease,COPD)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伴侣参与目标执行理念的多维度照护,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简易疾病感知问卷、记忆症状评估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OPD自我护理行为问卷评估患者对疾病感知、症状体验、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水平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变化,并采用Zarit照顾负担量表评估两组患者伴侣自觉照顾负担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记忆症状评估量表问卷得分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及COPD自我护理行为问卷评分高于干预前,照顾者ZBI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记忆症状评估量表问卷得分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及COPD自我护理行为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照顾者Zarit照顾负担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伴侣参与目标执行理念的多维度照护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疾病感知,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症状困扰,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自护能力,降低伴侣自觉照顾负担,更利于疾病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对护士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核心能力期望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分管医院感染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理管理者、科主任等不同群体对护士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核心能力的期望。方法:2021年1—6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对浙江省杭州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理管理者、科主任、临床工作人员和后勤主管共25名访谈人员进行深入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是对护士长感控目标管理能力的期望、对护士长感控专业知识能力的期望、对护士长感控临床实践能力的期望及对护士长感控影响力的期望。结论:在科室感控管理中,护士长要有较强的感控目标管理能力,持续学习并更新感控知识及理念,提高临床感控实践能力,感控管理中适当授权,合理激励,提高团队执行力,营造良好的科室感控氛围,促进感控工作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5M1E分析法结合访谈法对多院区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阻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多院区模式下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推进的阻碍因素,并依据阻碍因素制定最优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思路,以实现同品质、高效能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方法:本研究以5M1E分析法为理论框架制定访谈提纲,通过焦点小组访谈及个人访谈方法,对分院区各岗位及层级44名护理人员进行访谈,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获取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推进的阻碍因素。结果: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阻碍因素包括:对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认识不足、思想不统一,分院区质控组织体系融合深度不足,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与标准缺乏全面性,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及计划执行有差异,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数据来源不统一,分院区间病区物理环境布局差异大六个方面。结论:一院多区模式下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医院需根据同质化管理阻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思路,以推进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同品质的护理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病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进行优化和质量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认知、患者空腹体质量监测率、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实践变革后,20条审查指标中指标8~14、指标20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668~97.000, P<0.05);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从(34.24 ± 30.33)%提升至(61.28 ± 1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21, P<0.001);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从(10.89 ± 3.46)d降低至(5.48 ± 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3.97, P<0.001);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比较,急性发作左心力衰竭例数由7例降低至2例( χ2值为4.194, P=0.041)。 结论: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可改善临床护理实践,缩短患者到达干体质量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质量审查仍需要持续进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ICU机械通气患者逐日目标清单在多学科查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查房设计的ICU机械通气患者逐日目标清单在ICU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类试验设计的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综合监护室2019年1—12月收治的1 071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试验组,应用逐日目标清单规范沟通多学科查房内容指导临床护理过程;选择2018年1—12月收治的95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医护沟通和护理交班。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院内导管使用率及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每日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合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 M( Q1, Q3)]分别是4(2,9) h、3(3,7) d,低于对照组的6(5,35) h、4(3,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3.76、-3.62,均 P<0.01)。试验组镇静达标率、早期活动执行率、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措施落实率分别是83.10%(4 435/5 337)、80.16%(3 155/3 936)、93.97%(5 530/5 885),高于对照组的81.42%(4 190/5 146)、68.83%(2 197/3 192) 、87.86%(5 839/6 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05、120.93、138.50,均 P<0.05)。试验组身体约束使用率、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分别是39.75%(2 936/7 387)、3.64%(39/1 071)、4.11%(44/1 071)、5.23%(56/1 071)、6.54%(70/1 071),低于对照组的43.50%(3 180/7 312)、5.90%(56/950)、8.53%(81/950)、9.26%(88/950)、12.42%(118/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71~20.67,均 P<0.05)。ICU医护团队对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平均分为(3.83 ± 0.38)分,对照组为(3.61 ± 0.51)分,使用逐日目标清单后合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t= -3.33, P<0.01)。 结论:目标清单的使用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落实率,提高多学科合作水平和团队满意度,降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