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筛选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Ⅳ级。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术前并存疾病、吸烟和饮酒史、术前最后1次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情况、体温监测、液体出入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PPCs和PONV发生情况、补救镇痛情况、住院时间和围术期输血情况等。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组和未发生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PPCs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 204例患者,有75例患者发生PPCs,发生率为6.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SA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后转入ICU和围术期输血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PPCs的危险因素,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PPCs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ASA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后转入ICU和围术期输血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PPCs的危险因素;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PPCs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术后二次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术后第二次手术术中处理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及保定病区肿瘤科收治的13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二次手术术中的处理及围手术期的管理。13例患儿中,男7例,女6例,年龄最大为42个月,最小为5个月。11例为同时性肾母细胞瘤,2例为异时性肾母细胞瘤,初次手术均为单侧瘤肾根治性切除术,二次手术均采用保留肾单位肿瘤剥除手术,其中化疗后手术12例,1例未经化疗而直接手术。二次术中11例采用阻断肾蒂血管方法止血,局部压迫止血2例。结果:术后3例患儿出现少尿症状,其中1例合并肺水肿及高血压;1例出现单纯性高血压;1例出现尿瘘。13例患儿二次术后病理均为肾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病;3例患儿切缘阳性,其中2例为肾母细胞瘤病,1例为肾母细胞瘤。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瘤肾根治性切除术后,二次手术须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应精细操作,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过度或长时间影响肾脏血运。术后短期内应严格观察出入量情况,监测血压及肌酐变化情况,必要时给予利尿等对症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专科信息系统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大型三甲医院重症医学数据库的模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进一步完善科室信息系统,建立多参数重症医学数据库,为重症医学大数据分析研究提供资料,为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相关数据库提供参考。方法:在充分了解科室临床及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基于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整合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监护信息系统(Moniter)、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初步建立了重症医学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及验证;并对比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MIMIC-Ⅲ)而逐步完善其内容及架构。结果:在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运行期间,该重症医学数据库共纳入2 207例次重症患者的诊疗信息,包括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前及在ICU期间的全部数据,如人口统计学信息、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出入量记录、样本采集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治疗和多种临床常用评分数据及诊断等。所收集的数据按照内容不同分别储存至不同的数据表中,各表通过主键相互连接。数据库中收集的数据可经信息系统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已经用于部分临床研究,可将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结论:基于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可为医疗机构进行重症患者规范化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帮助;其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更好地适用于我国危重患者人群的数据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 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收集患者年龄、性别、BMI、教育年限、术前并存疾病、术前最后1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晚给予镇静药、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是否为恶性肿瘤、术中出入量;术后镇痛方式、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和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等。根据患者术后第1天晨及以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未发生谵妄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评价术后谵妄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纳入700例患者,111例患者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当晚睡眠质量差、高龄、既往脑卒中史和术后带气管导管入ICU是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术后当晚睡眠质量差、高龄、既往脑卒中史和术后带气管导管入ICU是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个体化肺复张策略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指导肺复张与传统肺复张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5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肺复张组(R组)和肺部超声指导肺复张组(LUS-R组),每组40例。记录入手术室时(T1)、全麻拔管后3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肺部超声检查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 LUS);采集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s, CC16)水平;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 index, OI);计算插管后10 min(t1)、手术结束前10 min(t2)的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 dyn);记录肺复张总次数,肺复张总时长,肺复张时血压下降幅度超过术前20%的次数,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插管拔管的时间),液体出入量,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LUS较T1时均升高( P<0.05)。R组中,T4时LUS较T1升高( P<0.05);LUS-R组中,T4时LUS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LUS-R组T2~T4时LUS均降低( P<0.05)。两组患者T2、T3时OI较T1时均降低( P<0.05),T4时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LUS-R组T2、T3、T4时OI均增加( P<0.05)。两组患者t2时较t1时C dyn均降低( P<0.05)。与R组比较,LUS-R组t2时C dyn增加( P<0.05)。两组患者T2~T4时血清CC16水平较T1时均升高( P<0.05)。与R组比较,LUS-R组T2~T4时CC16水平均低( P<0.05)。LUS-R组的肺复张总时长及肺复张时血压下降幅度超过术前20%的次数较R组少( P<0.05)。两组患者肺复张总次数、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液体出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两组PP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LUS-R组较R组发生率低。 结论:在老年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中,肺部超声指导肺复张可以改善肺部氧合、提高C dyn、降低PPC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肾功能恶化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肾功能恶化(WRF)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综合病房的急性RVMI患者共98例。根据WRF情况分为无WRF组(76例)和WRF组(22例),WRF定义为住院第6天(住院<6 d则为出院时)血肌酐水平较基线升高≥0.3 mg/dl。获取患者基线资料、静脉补液、利尿和出入量明显正平衡[住院6 d内(住院<6 d则为入院至出院前)任意1个24 h入量较出量≥1 000 ml或任意1个连续72 h入量较出量≥2 000 ml]的情况,分析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V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WRF的相关因素。结果:WRF组和无WRF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50,68)、63(52,72)岁,男性比例分别为63.6%(14例)、76.3%(5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WRF组出入量明显正平衡的比例为31.8%(7例),高于无WRF组的14.5%(11例)( P=0.034);WRF组袢利尿剂使用比例为4.5%(1例),低于无WRF组10.5%(8例)( P=0.027)。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前异丙肾上腺素/临时起搏器/阿托品使用、出入量明显正平衡和袢利尿剂使用后发现,eGFR≥60 ml·min -1·1.73 m -2、出入量明显正平衡是发生WRF的相关因素, OR值(95% CI)分别为0.71(0.62~0.86)、1.21(1.02~1.43)(均 P<0.05);剔除上述模型中的出入量明显正平衡变量后发现,袢利尿剂使用是发生WRF的相关因素, OR值(95% CI)为0.89(0.72~0.97)( P<0.05)。 结论:急性RVMI患者住院期间出入量明显正平衡是第6天或出院时发生WRF的危险因素;在出入量明显正平衡的情况下,袢利尿剂使用是发生WRF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肺内氧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术后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104例拟行择期腹部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肺保护通气组(52例,2例术后撤回同意书)和传统通气组(52例)。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终末正压5 cmH 2O(1 cmH 2O=0.098 kPa),每30 min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肺,膨肺压力30 cmH 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记录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术中出入量、基础值和术后第3天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用力肺活量、1 s量、1 s率。记录术后第1天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结果:保护通气组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高于传统通气组患者,(351.1±57.3比324.5±55.0, F=0.364, P<0.05);呼气终末正压低于传统通气组[(25.7±10.9)mmHg(1 mmHg=0.133 kPa)比(31.4±11.9)mmHg, F=0.026, P<0.05];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术后第1天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3分为13.6%(6/44)比32.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249, P<0.05)。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基础值、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部大手术后肺换气功能,改善肺内氧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诊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经由本院抢救室收治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入抢救室时的人口学特征、APACHE Ⅱ评分、是否使用肾脏毒性药物、24 h液体出入量及院内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研究AKI的发生对患者住院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AKI严重程度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纳入急诊抢救室的患者238例,其中108例发生AKI(45.4%),AKI 1期83例(34.9%),AKI 2~3期25例(10.5%)。APACHE Ⅱ评分>13分[ OR=1.11,95% CI(1.07~1.16), P<0.01],应用血管活性药[ OR=2.20,95% CI(1.08~4.49), P=0.03],糖尿病( OR=2.33,95% CI(1.23~4.42), P=0.01),24 h入量>3 L( OR=3.10,95% CI(1.17~8.25), P=0.0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校正APACHE Ⅱ评分和年龄后,AKI仍是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急诊患者死亡风险[AKI1期 HR=1.45,95% CI(1.08~2.03), P=0.04; AKI2-3期 HR=3.15,95% CI(1.49~4.81), P=0.03]。 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AKI的发生较常见。APACHE Ⅱ评分>13分,应用血管活性药,糖尿病,24 h入量>3 L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KI严重程度的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7年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的梅毒抗体情况,为控制口岸梅毒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信息系统中获得2017年度全部出入境体检人员人口学资料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建立出入境体检人员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确定22 649个研究对象,梅毒抗体总检出率为0.51%(116例),男性梅毒抗体检出率为0.60%(102/16 491),女性为0.25%(14/5 708),5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1.46%(25/1 712),来自南美洲地区的人员检出率最高,为4.23%(5/118),不同性别、年龄组、国籍间人员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668、59.072、43.601, P<0.05)。不同职业间,公务人员检出率最高为1.31%(4/305),但不同职业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641, P>0.05)。入境人员检出率为0.79%(41/5 175),高于出境人员检出率0.43%(75/17 47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28, P<0.05)。 结论:2017年天津出入境人员梅毒抗体整体检出率较高。为了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可将男性、50岁以上、南美洲地区的入境人员列为重点人群,加强监测,做好口岸梅毒的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表面线圈高分辨MR扫描在原发性面神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表面线圈高分辨MR扫描在原发性面神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2015年5月—2019年10月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面神经肿瘤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5~56(34.9±11.7)岁。术前均行面部微小表面线圈局部高分辨3 T MR扫描及面神经曲面重建(方法A),同时行常规头线圈MR平扫及增强扫描(方法B)。(1)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成像所显示的肿瘤的位置、累及范围、形态、生长方式以及信号特点的差异,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最大径测量值。(2)以反映肿瘤与面神经关系的特征性的面神经出入征阳性为面神经肿瘤的MRI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配对χ 2检验比较两种MR扫描方法诊断面神经肿瘤的准确率。 结果:(1)两种成像方法显示肿瘤位置、范围、形态一致,但与方法B相比,方法A肿瘤范围的显示更为直观。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7例;所有肿瘤均累及面神经2节段及以上;肿瘤中心位于内听道处1例、迷路段1例、膝状神经节区6例、鼓室内5例、乳突区1例、腮腺区2例;形态表现为7例不规则形、表面分叶状或菜花状,5例呈类圆形,4例呈蘑菇形。(2)方法A测得肿瘤最大径为8 ~33.5 (18.9±7.9) mm,方法B为8.5 ~32.5(18.8±7.85) mm,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51, P>0.05)。(3)方法A肿瘤信号与面神经信号接近,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方法B肿瘤T 1WI以等信号、稍低信号为主,T 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4)本组16例患者采用方法A所得MRI显示面神经出入征均为阳性,方法B仅有4例面神经出入征呈现阳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16和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结论:使用微小表面线圈面神经高分辨MRI结合曲面重建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与面神经关系,提高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面神经出入征对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的MRI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