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榕江发现井冈两头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3年6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采集到两头蛇属(Calamaria)物种1号雄性个体,标本具有以下形态学特征:背鳞13-13-13行,光滑;尾末端背鳞数为5行;上唇鳞4枚,下唇鳞5枚;眶前鳞1枚,眶后鳞1枚;颔片2对,后颔片间接触广泛;腹鳞158枚,尾下鳞20对.生活时头、体背面褐色,具5条细的黑褐色纵线纹,最外侧两行背鳞橙红色,体、尾腹面均匀橙红色.榕江县采集的标本与井冈两头蛇(C jinggangensis)原始描述中提供的形态学鉴定依据相符.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本次采集的标本与已知井冈两头蛇样本的遗传距离约为0.85%.综合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此次采集的两头蛇属标本为井冈两头蛇,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柴胡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对小柴胡颗粒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后与对照品比较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离子碎片以及参照相关文献进行化学成分鉴别;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后,灌胃给予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小柴胡颗粒,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浆,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扫描鉴定入血成分.从小柴胡颗粒中共初步鉴定出112种化学成分,包括63种黄酮类、31种皂苷类、6种有机酸类、4种苯丙素类、3种氨基酸类以及5种其他类化合物;从血浆中鉴定得到18个入血原型成分.该研究鉴定了小柴胡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为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形态学及结构协变网络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灰质皮层厚度及基于皮层厚度的结构协变网络(structural covariance network,SCN)的拓扑属性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筛选了250例来自ADNI数据库的被试,包括AD组100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组150人.首先,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和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方法(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分别计算每组被试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并比较其组间差异.其次,将有组间差异的脑区定义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每一个ROI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值,与认知量表进行偏相关分析.最后,构建基于皮层厚度的SCN并利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该网络的全局属性及局部属性的变化特征.结果第一,相较于HCs组,AD组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显著下降[体素和顶点水平总体误差(family-wise error,FWE)校正后P<0.001].AD组灰质体积下降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海马、双侧眶额皮层、左侧岛叶、右侧枕下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扣带回.AD组皮层厚度变薄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颞叶、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扣带回、双侧梭状回、双侧岛回、双侧楔前叶等.第二,偏相关分析表明,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分别与右侧海马体积[rs=0.35,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校正后P<0.001]、左侧海马体积(rs=0.38,FDR校正后P<0.001)、右侧梭状回皮层厚度(rs=0.38,FDR校正后P<0.001)呈正相关;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um of Boxes,CDR-SB)评分与左侧梭状回皮层厚度(rs=?0.39,FDR校正后P<0.001)呈负相关.第三,脑网络分析表明,AD组SCN的全局效率(P<0.001)、局部效率(P=0.03)及小世界属性(P<0.001)高于HCs组,最短路径低于HCs组(P<0.001).结论联合VBM、SBM的形态学分析及SCN的图论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AD患者脑网络的重组及其意义,进而为AD患者神经影像学改变提供新的见解和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SEG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病儿均行颅骨肿物切除治疗,术中见肿物质软,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基底部侵犯颅骨呈虫蚀状改变.其中2例肿物均侵蚀眶上壁,导致眼球受压下移,完整切除肿物后,骨质缺损区一期行眶上壁钛网板修补.术后病理证实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3例病儿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SEG是一种溶骨性病变,手术切除是单发病灶的最佳治疗方法.颅骨缺损区域大或累及眼眶者可行人工材料修补予以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眶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主诉为右眼上睑肿物切除术后4年、眼睑肿胀伴上睑下垂3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眶CT、MRI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右眼眶囊性病变伴出血,行右眼眶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中华眼科杂志,2021, 57: 696-69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重叠IgG4相关性疾病四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重叠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病例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例AAV重叠IgG4-R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分析汇总。结果:我中心4例患者中,2例为确诊IgG4-RD重叠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1例可能IgG4-RD重叠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1例可能IgG4-RD重叠GPA。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56岁,平均(42±12)岁;病程4~13个月,平均(7±4)个月;表现为眼球炎性假瘤、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涎腺炎,严重者出现硬脑膜炎、肺和肾受累。所有患者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来氟米特)治疗后,2例诱导缓解未成功,2例治疗8~15个月后复发。其中1例激素冲击联合利妥昔单抗,1例激素加量联合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得到缓解。结论:AAV重叠IgG4-RD可能是一种新型重叠综合征,文献报道中肥厚性脑膜炎、眼眶肿物、慢性主动脉周围炎和间质性肾炎常见。本报道中眼眶、鼻咽部、腮腺和肺部病变常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可能是一种伴IgG4升高的难治性AAV。该组病例诱导缓解率低,易复发,激素冲击和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外周血有核细胞注射改善眶周皱纹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真皮、皮下注射自体外周血有核细胞改善眶周皱纹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要求改善眶周皮肤细纹的女性患者18例,年龄22~53(39.6±7.9)岁。抽取血液进行负收集混合法,分离纯化出自体有核细胞和血液活性成分,并均匀注射至患者眶周皮肤。单次治疗后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的眶周皱纹进行满意度评分,将所得分值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治疗前患者VISIA眶周静态皱纹(22.09±8.21)分,治疗1个月后分值降至(18.31±7.84)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异(-3.77±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0, P<0.05),患者满意17例;随访3个月后满意15例。8例患者眶周皮肤纹理、质地、毛孔状态均得到改善。 结论:自体外周血有核细胞注射可改善眶周皮肤细纹、患者满意度高、几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介绍一种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采用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中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并暴露睑板前筋膜层,于瞳孔中线偏内侧可见1、2支斜向内走行的神经,仔细解剖并予以保留,于眶隔深面上行分离并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将切口下唇眼轮匝肌浅层和上睑提肌腱膜固定,形成自然的重睑弧度,无张力缝合皮肤。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以Semmens-Weinstein单丝采用轻触法检查重睑线上、下对应部位的触觉,评估重睑线下皮肤的触觉减退情况,分为无差别、轻度差别、明显差别3个等级;术后3~12个月由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结果:共纳入79例双侧单睑患者(共158只眼),均为女性,年龄18~44岁,平均26.6岁。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4个月。89.9%(142/158)上睑感觉评价为"无差别",10.1%(16/158)评价为"轻度差别"。无上睑麻木或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率为94.9%(75/79)。2例患者术后外观轻度不对称;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2周后自行吸收,重睑轻微不对称;1例患者切口瘢痕增生,予硅凝胶外涂结合脉冲染料激光干预后,于术后9个月恢复。结论: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是一种效果确切、重睑形态逼真、可保留重睑线下的皮肤感觉、损伤小、恢复快的新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质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皮质下血管性认知障碍(SVCI)患者的全脑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50例,其中SVCI患者23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无认知障碍(SIVD-NCI)患者27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剑桥老年认知检查量表-中文版(CAMCOG-C)、Stroop测验、老年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评估;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 T头颅磁共振扫描,获取T 1WI、T 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以及3D-T 1结构像数据,根据T 2WI和FLAIR像表现,评定受试者腔隙性梗死数目和白质病变程度。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比较SVCI组与SIVD-NCI组之间的脑灰质体积差异,并对结果异常脑区的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SVCI组较SIVD-NCI组MMSE评分[22.00(20.00,24.00)分与28.00(27.00,29.00)分, Z=-6.073, P<0.001]、MoCA评分[15.00(13.00,19.00)分与24.00(23.00,26.00)分, Z=-5.233, P<0.001]、CAMCOG-C总分[(67.65±13.35)分与(88.41±10.98)分, t=-6.032, P<0.001]及各亚分[定向:8.00(5.00,9.00)分与10.00(9.00,10.00)分, Z=-4.133, P<0.001;语言:24.00(21.00,26.00)分与27.00(24.00,28.00)分, Z=-3.171, P=0.002;记忆:11.00(9.00,15.00)分与19.00(17.00,21.00)分, Z=-4.648, P<0.001;注意:4.00(2.00,6.00)分与7.00(6.00,7.00)分, Z=-3.929, P<0.001;执行:8.00(6.00,10.00)分与11.00(9.00,12.00)分, Z=-3.696, P<0.001;计算:2.00(2.00,2.00)分与2.00(2.00,2.00)分, Z=-2.528, P=0.011;思维:6.00(3.00,6.00)分与6.00(6.00,8.00)分, Z=-4.029, P<0.001;知觉:6.00(6.00,7.00)分与8.00(7.00,9.00)分, Z=-4.221, P<0.001]明显减少;SVCI组较SIVD-NCI组ADL评分[21.00(20.00,26.00)分与20.00(20.00,20.00)分, Z=-2.634, P=0.008]和Stroop测验评分[(28.61±4.53)分与(20.04±6.07)分, t=5.704, P<0.001]明显增加;SVCI组较SIVD-NCI组灰质总体积[(556.86±49.19)mm 3与(618.13±51.73)mm 3, t=-3.572, P=0.001]和白质总体积[(479.35±48.17)mm 3与(507.22±43.84)mm 3, t=-2.141, P=0.037]明显减小。VBM分析结果(簇错误率校正)显示SVCI组在左侧颞下回( t=5.17, P<0.001),右侧颞中回( t=4.99, P<0.001),右侧眶部额上回( t=5.02, P<0.001),左侧枕中回( t=5.67, P<0.001),右侧枕中回( t=5.77, P<0.001)等脑区的灰质体积显著小于SIVD-NCI组。MoCA评分与SIVD患者左侧颞下回的灰质体积呈正相关( r=0.292, P<0.05),语言功能评分与左侧颞下回的灰质体积呈正相关( r=0.322, P<0.05),Stroop测验评分与左侧颞下回的灰质体积呈显著负相关( r=-0.329, P<0.05)。 结论:SVCI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萎缩,并且这些萎缩的脑区与SIVD认知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JMJD3在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C57BL/6雄性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ON组)、对照+ JMJD3抑制剂组(CON-A组)、顺铂组(CIS组)和顺铂+ JMJD3抑制剂组(CIS-A组)。CIS组和CIS-A组分别于第1和14天时腹腔注射顺铂15 mg/kg,制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模型;第4天时分别腹腔注射JMJD3抑制剂GSKJ4 10 mg/kg和等容量PBS,间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6次。CON组和CON-A组分别在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GSKJ4 10 mg/kg。每组取6只小鼠,于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3天,采集眼眶血检测血清Cr和BUN的浓度,然后处死取肾组织,行HE和PAS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并行肾损伤评分。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28天处死6只小鼠,取肾组织,行天狼星红和Masson染色,测定肾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行F4/80 +细胞和CD3 +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IL-6、TNF-α、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CON组比较,CIS组血清BUN、Cr浓度和肾损伤评分升高,肾纤维化面积增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 P<0.05) ,CON-A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ON-A组比较,CIS-A组BUN、Cr浓度和肾小管评分升高,肾纤维化面积增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 P<0.05) ;与CIS组比较,CIS-A组血清BUN、Cr浓度和肾损伤评分降低,肾纤维化面积减少,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下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降低,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JMJD3参与了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