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MLKI)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损伤,其定义为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中有2条或多条完全损伤,通常发生于高速创伤情况下,并常与关节内和关节外损伤有关.怀疑MLKI发生时,需要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负荷位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等.MLKI通常伴随血管、皮肤、神经、骨骼和其他器官系统的损伤,这些损伤均会影响MLKI诊断及膝关节韧带重建的手术时机和治疗结果.该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MLK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采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技术,探索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SSNHL)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改变。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32例单侧SSNHL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数据,其中男7例,女25例,年龄17~73(44.9±14.4)岁。按耳聋发生位置不同分为左侧SSNHL(L-SSNHL)组(18例)与右侧SSNHL(R-SSNHL)组(14例)。从社会招募无耳聋的健康志愿者34名作为对照组,男14名,女20名,年龄24~68(46.2±14.4)岁。采用CereFlow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各个脑区的脑血流量(CBF)参数。使用基于MATLAB的Brainnetome Atlas软件包进行可视化。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单侧SSNHL组与健康对照(HC)组脑血流灌注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脑灌注改变与临床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L-SSNHL组左侧眶回5区、颞下回7区和右侧眶回5区、颞下回1区、颞下回7区、海马旁回3区的CBF值均高于对照组[(49.1±8.8)比(31.6±10.9)ml·100g -1·min -1,(42.8±14.3)比(27.1±13.6)ml·100g -1·min -1,(51.8±9.4)比(27.2±11.2)ml·100g -1·min -1,(38.8±5.7)比(28.0±9.2)ml·100g -1·min -1,(38.4±13.8)比(23.6±10.3)ml·100g -1·min -1,(42.4±9.4)比(30.1±12.6)ml·100g -1·min -1;均 P<0.05];左侧额上回7区、额中回3区的CBF值均低于对照组[(48.2±7.9)比(59.3±13.7)ml·100g -1·min -1;(46.4±10.3)比(59.3±16.9)ml·100g -1·min -1;均 P<0.05]。R-SSNHL组左侧眶回5区和右侧眶回5区、颞下回1区、颞下回7区的CBF值均高于对照组[(50.6±7.0)比(31.6±10.9)ml·100g -1·min -1;(50.9±8.8)比(27.2±11.2)ml·100g -1·min -1;(38.0±7.2)比(28.0±9.2)ml·100g -1·min -1;(35.7±8.5)比(23.6±10.3)ml·100g -1·min -1;均 P<0.05];右侧脑岛4区的CBF值低于对照组[(44.2±6.1)比(54.4±11.3)ml·100g -1·min -1, P=0.018]。L-SSNHL组左侧额上回7区、右侧眶回5区的CBF值与耳鸣响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呈负相关( r=-0.83、-0.81,均 P<0.05),右侧眶回5区的CBF值与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呈负相关( r=-0.75, P=0.013)。其余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评分之间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通过3D pCASL技术发现单侧SSNHL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脑血流灌注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PRES)的特点,探究其可能的发病因素,提高认识,早期诊治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10例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PRES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10例患儿中,男1例,女9例;年龄4岁3个月~13岁[(8.53±3.09)岁]。原发基础疾病分别为肾病综合征6例,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和肾综合征出血热各1例。其中8例口服激素,4例联合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均急性起病,其中9例并感染。10例患儿发生PRES时血压均升高(100.0%),头痛、头晕5例(50.0%),恶心、呕吐5例(50.0%),视物模糊3例(30.0%),抽搐9例(90.0%)且均表现为全身强直大发作。神经系统查体均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均未见异常。9例患儿头颅CT均表现为低密度灶,无特异性。10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病灶以顶、枕、额叶大脑皮质为主呈异常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均高信号,4例轴位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表明PRES已由可逆的血管源性水肿进展为不可逆的细胞毒性水肿,提示预后不佳,但4例患儿经及时血液净化、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病情恢复。大多数确诊PRES后经及时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再复发,预后较好。结论:PRES在儿童肾脏疾病发作时常伴高血压,可能与应用免疫制剂有关,对疑似患儿应尽早行头颅MRI协助诊断PRE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术中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病变全切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iMRI辅助后颅窝占位切除术治疗的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iMRI相关耗时、病变全切除率、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iMRI显示病变无残留定义为全切除;残留病变体积≤20%为大部切除。结果:27例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及iMRI检查。27例患儿单次iMRI的相关总耗时为(58.5±11.6)min(43~87 min)。27例患儿首次iMRI结果显示,24例(88.9%)为病变全切除,3例(11.1%)为大部切除;其中2例进一步切除病变,第2次iMRI显示病变均全切除。应用iMRI后病变全切除率提高至96.3%(26/27)。术中3例患儿发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iMRI扫描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仅1例(3.7%)发生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结论: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应用iMRI具有可行性,可提高病变全切除率,且不增加手术的相关风险和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第二章:脑性瘫痪高危儿的评定与干预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章对脑性瘫痪高危儿(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IHRCP)的概念、高危因素、评定、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进行了阐述。重点是评定部分,包括全身运动评估、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影像学检查(颅脑超声、磁共振成像)和Hammersmith婴幼儿神经学检查等;突出了早期干预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新生儿期体位性干预、婴儿抚触、口面部运动干预、高压氧治疗、水疗、早期感觉干预、早期运动干预、家长指导和随访管理等。规范了IHRCP的评定、诊断、早期监测、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方法等,对减少或减轻IHRCP向脑性瘫痪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患侧感觉运动区在皮质下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区(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患侧SMC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区进行激活并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区行动态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UL)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于发病1周内、发病1个月及发病3个月时在fMRI扫描前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显示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辅助运动区。17例患者初次BOLD-fMRI均可见患侧SMC存在激活表现,但激活强度存在明显差别。根据患侧SMC激活时程及与标准脑激活区强度比较结果,将试验病例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患侧SMC激活强度即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2共5例患者,发病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3共6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逐渐增强,但仍未超过标准脑激活区。组1患者初次、1个月及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体素值为3 570.2±1 125.9、1 205.8±328.2及1 121.5±407.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8, P=0.001);组2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56.2±171.7、648.6±177.3及993.2±18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5, P=0.018);组3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20.0±375.9、573.5±375.0及680.9±359.8,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1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0±3.3)分、(52.3±4.6)分、(63.7±2.9)分,组2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6±5.7)分、(36.6±2.4)分、(59.2±3.1)分,组3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9.2±4.0)分、(12.5±3.0)分、(13.3±5.0)分,组1、组2 FM-UL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348.4、183.6,均 P<0.001),组3 FM-UL评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组间比较初次FM-U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个月及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191.7、304.5,均 P<0.001)。 结论:脑梗死后患侧SMC的留存是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先决条件,其早期激活并不能预测临床预后,但患侧SMC激活强度动态增强同患肢康复速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职业性急性三甲基氯化锡中毒3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三甲基氯化锡是一种高毒物质,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多器官不同程度受损。本文对3例急性三甲基氯化锡中毒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治经过。3人就医早期在不同医院被误诊为精神异常、脑炎、肝性脑病等,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中毒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及时进行毒物检测,避免误诊误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雌激素与脑白质高信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重要激素,其主要功能与生殖、生长及发育有关。研究表明,雌激素还具有调节血管收缩、抗氧化应激、抗炎和神经保护等生物学功能,还会影响大脑结构和网络。有研究显示,雌激素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就雌激素和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与WMHs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贝尼地平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联用致低血压晕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病长期服用贝尼地平(8 mg、1次/d)和阿利沙坦酯(240 mg、1次/d),血压控制在150/8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因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自行服用奈玛特韦300 mg/利托那韦100 mg(Paxlovid)3次后,发生晕厥,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给予多巴胺200 mg/d持续静脉滴注,2 h后血压103/46 mmHg,心率50次/min,血氧饱和度0.92;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45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停用降压药,患者血压升至116/82 mmHg,停用多巴胺。停用降压药5 d后,患者血压169/93 mmHg,逐渐恢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8 d后,患者血压为130/78 mmHg。通过体检和长程脑电图、有关病毒抗体检测、脑部磁共振成像、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测,排除神经源性、心源性和反射性晕厥的可能,考虑患者为低血压晕厥,其发生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符合利托那韦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抑制和恢复时间,而贝尼地平在肝内主要通过CYP3A4代谢,因此考虑患者的低血压晕厥为利托那韦增强贝尼地平的降压作用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第482例——呕吐,发作性头晕,皮肤无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呕吐、腹痛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道、泌尿道平滑肌受累),药物规律治疗。近1个月出现反复呕吐伴恶心,查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0,氯化物113 mmol/L,蛋白0.24 g/L,葡萄糖3.4 mmol/L;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腹部影像学、胃肠镜大致正常。住院期间先后新发体位性低血压(站立位血压80/50 mmHg, 心率102次/min;卧位血压125/80 mmHg, 心率 97次/min),仰卧位血压夸张性波动。结合其近两年性欲减低,体检发现左侧瞳孔强直,皮肤不对称出汗异常,皮肤交感反射试验异常,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自主神经病变,静脉点滴甲泼尼龙(1 g,3 d)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3 d)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