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量磁敏感图在大脑以外区域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定量磁敏感图(QSM)是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量MRI技术,QSM技术在量化人体脏器组织中铁沉积的含量、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鉴别其他各种抗磁性、顺磁性物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与优势,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以及疗效的评估,对临床决策提供良好的参考.目前关于QSM方面的大部分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比如脑卒中、脑肿瘤、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以及脱髓鞘病变.近年来,随着QSM技术的成熟以及算法不断革新,该技术在大脑以外区域的临床应用逐渐活跃,本文就QSM技术在大脑以外区域的临床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聚乙烯亚胺修饰磁性纳米粒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非甾体抗炎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环境水样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扰乱生态系统环境,而且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采用溶剂热法首先制备了氨基功能化Fe3O4 纳米粒子(Fe3O4-NH2).随后,通过室温下水溶液中的席夫碱反应,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具有支链结构的聚乙烯亚胺(PEI)成功地接枝到Fe3O4 纳米粒子上,合成了一种可回收的PEI接枝磁性纳米吸附剂(Fe3O4@PEI)并将其应用于环境水中NSAIDs的检测.通过各种表征手段研究了Fe3O4@PEI的组成特性,并对影响NSAIDs萃取效果的参数进行了优化.Fe3O4@PEI对 4种NSAIDs具有高吸附性,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可对环境水样中的酮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和托芬那酸 4种NSAIDs进行定量分析,在 1~500μ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在 3种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 85.6%~107.8%,日内精密度均小于 7.8%(n=6),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5%(n=3).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高效,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非甾体抗炎药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组织沉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组织沉默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3年4月—8 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组织沉默问卷、医院磁性要素量表(the essential of magnetism scale,EMO)对西安市 3 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 874 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组织沉默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 855 名护士完成研究.护士组织沉默总分(56.33±8.55)分;医院磁性水平总分(107.63±12.85)分.护士组织沉默与医院磁性水平呈负相关(r=-0.318,P<0.010).医院磁性水平、年龄、职称、护龄是护士组织沉默的影响因素(均P<0.001),共同解释其 62.60%的变异.结论 护士组织沉默与医院磁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士年龄小、职称低、护龄短、医院磁性水平低,其组织沉默水平较高,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医院磁性水平来减少护士的组织沉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磁纳米材料的磁热疗抗肿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肿瘤热疗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磁热治疗(MH)是一种新兴的热疗方法,因具有无创/微创性、高效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恶性肿瘤实现高效、低不良反应精准医疗分子水平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成为目前肿瘤治疗新的研究方向。实现MH需要磁性材料和适宜磁场,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IONs)由于其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加热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MH剂。本文就磁性纳米氧化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热疗协同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磁热治疗这一前沿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超载继发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该文报道1例50岁女性铁超载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糖尿病、闭经、全身皮肤色素沉着、骨质疏松等内分泌器官损害。肝、胰腺、垂体、脑室等多处组织铁沉积,肝脏CT和MRI分别表现为“白肝”和“黑肝”。颅脑MR磁敏感成像检查提示脑室内脉络丛区域弥漫性顺磁性物质沉积。糖尿病合并色素沉着的患者需警惕铁超载综合征,完善铁代谢指标以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磁性医院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磁性执业环境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磁性医院的概念、发展历程、核心内涵、测量工具进行综述,并对影响医院磁性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旨在了解国内的磁性医院现况,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干预提高国内医院磁性水平、护士留职率、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构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纳米材料为平台发展起来的诊疗一体化技术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其在疾病诊疗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随着纳米医学的迅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MNPs)的合成工艺不断成熟。MNPs具有表面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形状和粒径可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及磁学性能优良等优点,使其在疾病诊断、药物靶向递送、医学成像、热疗和放射治疗等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也使其成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优质材料。综述了MNPs在磁导向递药、磁热疗和多模式成像这3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优势,并对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眼内异物580例(580只眼)中大型异物62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2年。观察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大型异物(长≥10 mm或宽≥4 mm或厚≥3 mm)占同期眼内异物的10.69%(62/580)。男58例,女4例。年龄范围1~62岁,平均(39.7±11.7)岁。其中磁性异物41例(66.13%)。在工作场所受伤者最多,共45例(72.58%)。一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2例,其余60例均行二期眼内异物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出及硅油填充等手术。术后最终取出硅油并保存眼球者37例(59.68%),未取出硅油者20例(32.26%),三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3例(4.84%)。最终视力:无光感者8例,光感~手动者19例,数指~0.04者11例,0.05~0.25者22例,≥0.3者2例,总体视力(logMAR)优于术前( t=7.703, P=0.000)。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有相关性( r=0.516, P=0.000)。异物长度与最终视力无相关性( r=-0.227, P=0.096),异物宽度和伤口长度均与最终视力有相关性( r=0.375, 0.453; P=0.003,0.000)。按有无虹膜脱出/嵌顿、晶状体脱出、后极部视网膜伤口、视网膜坏死及视网膜脱出分别分组,具有相应伤情组的最终视力较无相应伤情组差( P<0.05)。 结论:大型眼内异物的预后与术前视力、异物宽度、伤口长度及视网膜损伤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型臂X线定位辅助腹腔镜治疗消化道磁性异物三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的60例腹部消化道异物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中位年龄2.9岁。观察各病例的异物种类及滞留部位、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经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并观察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在年龄< 3岁婴幼儿组(34/60,56.7%);异物种类包括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回形针、铁钉、螺丝钉、鱼骨等)、水晶球、枣核、胃毛发结石、电池和羽毛球托。异物主要滞留在胃和小肠。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最常见,异物滞留时间长者有发热、腹痛等腹膜炎表现,其中21例患者有消化道穿孔。手术方式包括胃肠切开异物取出术22例,阑尾切除异物取出术7例,胃肠穿孔修补术6例,肠切除吻合术17例,肠切除加造瘘手术5例(3个月后再行造瘘肠管回纳术),直肠侧壁修补手术3例。其中开腹手术52例,腹腔镜手术8例。所有病例手术时间(93.5±19.3) min,术中失血量(20.2±4.3) mL,术后住院时间13(5,19) d。术后随访有3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恢复。结论:在儿童消化道异物中以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水晶球、枣核、腐蚀性异物等是导致消化道梗阻、穿孔的主要原因,应尽早根据异物数目、滞留位置及有无消化道穿孔等,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