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中丸剂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伤寒论》共收载6首丸剂,即乌梅丸、抵挡丸、理中丸、麻子仁丸、大陷胸丸及禹余粮丸(已佚).本研究通过对这5首丸剂的组方配伍、制备理论、制备工艺、服用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5首丸剂的特点,进一步探究丸剂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矿物成因禹余粮质量评价及优质矿产资源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不同矿物成因禹余粮进行矿物成分及含量分析,评价不同矿物成因禹余粮质量,并筛选禹余粮优质矿产资源.方法:通过偏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不同样品矿物成分组成及其含量,以针铁矿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不同样品矿物成分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淋滤浸染型禹余粮主要由褐铁矿、石英、伊利石、云母高岭石组成,沉积型禹余粮主要由褐铁矿、石英、钠长石组成,蚀变残留型禹余粮主要由褐铁矿、石英、透辉石、阳起石组成.江西产沉积型禹余粮针铁矿含量最高(46.4%),其次为江苏产淋滤浸染型(17.9%),山东产淋滤浸染型含量最低(0.5%).沉积型针铁矿含量均高于12.0%,淋滤浸染型在0.5% ~18.0%,含量差异较大,蚀变残留型在3.0%以下.对不同样品所含矿物成分进行聚类分析,淋滤浸染型6个样品聚为一类,沉积型3个样品聚为一类,蚀变残留型2个样品聚为一类.结论:江西产沉积型禹余粮质量最好.总体而言,沉积型质量整体较好,优于淋滤浸染型,淋滤浸染型优于蚀变残留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矿物成因禹余粮的止泻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不同矿物成因禹余粮止泻药效及对胃肠运动的影响进行研究,从止泻药效角度选择出最优的矿物成因禹余粮,为临床使用禹余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研究样品为淋滤浸染型、沉积型2种不同矿物成因药用禹余粮,分别包括禹余粮原药材、水煎液及水煎后药渣.以0.2 mL·(10 g)-1蓖麻油制备引起小鼠腹泻模型,以4 mg·kg-1盐酸洛哌丁胺为阳性对照组,观察给药后小鼠抗腹泻的药效差异,并研究其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腹泻实验,与模型组比较,淋滤浸染型禹余粮水煎液2.5,5,10 g·kg-1组及淋滤浸染型禹余粮水煎药渣2.5 g·kg-1组的腹泻指数明显减小(P<0.05),可以减缓小鼠的腹泻程度;沉积型禹余粮粉末5,10 g·kg-组,淋滤浸染型禹余粮粉末10 g·kg-1组及水煎药渣2.5,5,10 g·kg-1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淋滤浸染型禹余粮粉末5 g·kg-1组和水煎液2.5 g·kg-1组的小鼠粪便总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胃肠运动实验,沉积型禹余粮水煎液5 g·kg-1组,沉积型禹余粮水煎药渣2.5,5,10 g·kg-1,淋滤浸染型禹余粮粉末2.5,5 g·kg-1,淋滤浸染型禹余粮水煎液2.5,5,10 g·kg-1以及药渣的10 g·kg-1的小肠推进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淋滤浸染型禹余粮水煎药渣10 g·kg-1组小肠内容物含量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沉积型禹余粮水煎液10 g·kg-1组、淋滤浸染型水煎液2.5,5 g·kg-1组的炭末胃内残留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与模型组相比,沉积型禹余粮粉末5g·kg-1组、沉积型禹余粮水煎药渣5 g·kg-1组大肠水分含量明显降低(P<0.05).淋滤浸染型禹余粮在0.003 3 g·mL-1增大了乙酰胆碱诱导的回肠收缩,其他各组在0.003 3,0.0067,0.0133 g·mL-1均能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家兔的回肠收缩.结论:矿物药禹余粮对由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淋滤浸染型禹余粮的止泻作用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杂病证治准绳》治咳之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王肯堂的《杂病证治准绳》认为,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及内伤.外感病因中,感寒者,需以二陈汤散寒理气;感热者,需清泻郁热,并重视养阴;感湿者,需温通除湿.内伤病因中,若为七情所伤,则以四七汤治之;若为食积所伤,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兼以消食、理气;若因酒、醋、咸所伤,则以验方治之.在对咳嗽状态的论治中,咳而少痰、无痰者,可以蜜、杏仁、瓜蒌一类润之;喉中痰鸣者,除以半夏、紫菀一类化痰止咳之外,需加辛温、逐水、敛肺之品;痰滑而咳者,需燥湿化痰;咳而面赤者,需清热涤痰;面白喷嚏者,需辛温化痰;咳而失声者,可以贝母、麦冬-类生津宁肺.王氏还论述了五脏六腑咳所使用的方药,即肺咳者,宜麻黄汤;心咳者,宜桔梗汤;肝咳者,宜小柴胡汤;脾咳者,宜升麻汤;肾咳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胃咳者,宜乌梅丸;胆咳者,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大肠咳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桃花汤;小肠咳者,宜芍药甘草汤;膀胱咳者,宜茯苓甘草汤;三焦咳者,宜钱氏易功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半夏泻心汤合方应用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半夏泻心汤主要适用于寒热虚实错杂、脾胃升降不利、气机痞塞者,或病机中兼有脾胃升降不利、气机痞塞者.合平胃散治疗寒热错杂、胃失和降引起的痞证;合芍药甘草汤、乌贝散化裁治疗中焦湿热、脾胃升降失常引起的胃痛;合封髓丹、赤小豆当归散治疗湿热引起的口舌糜烂;合赤石脂禹余粮汤、四君子汤治疗上热下寒、脾虚湿盛引起的泄泻;合葛根芩连汤、痛泻要方治疗寒热虚实错杂、肝脾失调引起的腹痛、痢疾;合小承气汤治疗浊气不降、肠燥热结引起的便秘;合左金丸、四逆散治疗肝郁化热、肝火犯胃引起的烧心、嘈杂;合橘皮竹茹汤治疗中焦湿热、脾胃虚弱引起的呃逆、呕吐;合桔梗汤治疗上焦湿热引起的咽喉疼痛;合泽泻汤、升降散治疗水饮内停、郁久化热、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耳鸣、耳聋;合防己黄芪汤、乌头汤治疗寒湿为主引起的痹证;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引起的湿疹;合扁鹊三豆饮治疗肺胃湿热引起的痤疮;合黄芪赤风汤治疗湿热兼气虚引起的痔疮;合瓜蒌薤白白酒汤、丹参饮治疗痰湿内蕴、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心痛;合酸枣仁汤、半夏秫米汤治疗痰热内扰引起的失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沉积型禹余粮对华法林出血模型大鼠血液中6-keto-PGF1α,TXB2等相关指标及金属离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沉积型禹余粮对出血模型大鼠血液中相关止血指标及血清中金属离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华法林钠建立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粉末组、水煎液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测定给药15d各组大鼠全血中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花生四烯酸(AA),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Ca2+的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1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组大鼠给药0,5,10,15d血清样品中Na,Mg,K,Ca,Fe,Al,Li,Be,Ti,V,Cr,Mn,Co,Ni,Cu,Zn,As,Sr,Cd,Sn,Sb,Ba,Pb23种金属元素或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粉末组、水煎液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液中6-keto-PGF,α的含量(P<0.05),均能显著升高TXB2,AA,ET-1,PAF,PS,Ca2+的含量(P<0.01),具积极有益的调节作用.粉末组对大鼠血清Na,K,Ca,Fe,Li,Ti,V,Co,Cu,Zn 10种金属元素具有显著积极的调节作用(P<0.05,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中西医协同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5
艾滋病腹泻作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情较重,严重影响艾滋病患者的健康.西医治疗采用补液、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等方法.中医辨证治疗: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化湿.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推荐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寒热错杂证:治法:清热散寒,辛开苦降,补气和中,扶正祛邪.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推荐中成药:乌梅丸.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推荐方药:加味赤石脂禹余粮汤合四神丸加减.推荐中成药:四神丸.临证应做到中西医优势互补,提高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中西医结合诊疗的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运用张仲景思想诊治内科疾病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单兆伟教授是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孟河医派传人[1].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Hp相关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2-4].笔者有幸跟随单教授临诊学习,收获颇丰.单教授处方用药中不仅体现着孟河医派"轻灵醇正"的特点,还善于将张仲景六经辨治思想精髓融会贯通,笔者整理其经验集[5]中病案即发现处方用药在六经病篇方证均有涉及,归纳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伤寒论》太阳病下利条文及方药整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伤寒论》太阳病下利的条文及方药进行整理分析,明确每种下利的病机、主要症状及不同方药之间的鉴别要点,以便准确掌握每首方的适应证.涉及条文及方药有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芩连汤、小青龙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赤石脂禹余粮汤、桂枝人参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以汤为纲,以条文、方药为目,条分缕析.认为:葛根加半夏汤下利为葛根汤证伴见水饮内停;葛根芩连汤下利为阴虚有热所致,主要伴随症状为脉微数、喘、发热、汗出;小青龙汤下利为表邪不解、水湿内停所致,主要伴随症状为脉浮紧、恶寒重、发热轻、咳嗽、呕逆;生姜泻心汤下利为水饮不化、阴阳两虚所致,脉应沉弱;甘草泻心汤下利为中焦虚寒、水运失常所致,脉应沉弱;赤石脂禹余粮汤下利为肠道湿热所致,主要表现为肛门灼热、下利脓血;桂枝人参汤下利为表证不解、中焦阳虚所致,主要伴随症状为脉浮弱、口渴、手脚不温;黄芩汤下利为邪入少阳所致,主要伴随症状为脉弦弱,腹痛,可伴见腹部肌肉痉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土茯苓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土茯苓为常用中药,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药用历史,现收载于《中国药典》,然而古本草中有关土茯苓的记载存在着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及名称混淆的现象.从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土茯苓的记载情况进行了梳理考证,为其临床使用和开发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现代所用土茯苓的基原植物最早以"禹余粮"之名记载于《本草经集注》中,而最早出现"土茯苓"药名的则是明代的《滇南本草》.土茯苓的药材性状描述、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等方面的考证表明,古今的记载和描述基本一致.通过本草考证,明确了土茯苓药用历史的连续性,并澄清了其名称误用的原因,为土茯苓药材的正本清源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