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牙区种植义齿穿龈轮廓的影响因素与美学考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前牙区种植义齿的穿龈轮廓对最终的美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前牙区种植义齿穿龈轮廓设计进行评述,分析影响种植义齿穿龈轮廓的因素:种植体颈部设计(平齐对接设计、平台转移设计、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位置及角度(种植体植入深度、颊舌向位置、近远中位置、颊舌向角度)、修复基台类型及种植体颈部周围软组织的质量等。结合现有文献和笔者的临床实践与思考,为关键区和次关键区的穿龈轮廓设计分类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牙龈黏膜厚度对Locator基台周围软组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分析不同牙龈黏膜厚度对Locator基台周围软组织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7 年 11 月至2020 年 8 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下颌牙列缺失并采用Locator种植体修复的患者 42 例,根据种植体周围牙龈黏膜厚度分为 4 组:A组,黏膜厚度≤1.0 mm;B组,1.0 mm<黏膜厚度≤2.0 mm;C组,2.0 mm<黏膜厚度≤3.0 mm;D组,黏膜厚度>3.0 mm.在义齿使用 6、12 个月后分别测量各组义齿基台周围菌斑指数(PLI)及牙周探诊出血(BOP)阳性检出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使用 6 个月后,4 组间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 12 个月后,4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 6 个月与12 个月比较,P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义齿使用6 个月和12 个月后,4 组间BO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 6 个月与 12 个月比较,BOP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牙龈黏膜厚度>3.0 mm,Locator基台周围软组织的PLI、BOP阳性检出率均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多功能转移杆即刻修复引导软组织成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多功能转移杆(FMT)作为临时基台在上前牙区单牙常规种植即刻修复病例中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和外形轮廓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采用Zimmer种植系统行上颌单颗前牙常规种植联合即刻修复和延期修复的患者共43例,其中实验组(即刻修复)23例、对照组(延期修复)20例,共植入Zimmer TSV种植体43枚.观察期为种植术后至永久冠修复共6个月.实验组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及戴牙当天,对照组在戴牙当天拍摄口内数码照片,记录龈乳头指数(PFI)、红色美学指数(PES)和唇侧丰满度(LCS),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永久冠戴入时的PFI、PES、LCS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评估结果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戴牙当天的PFI、PES和LCS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PFI=-4.242,PFI< 0.001;tPES=-8.508,PPES< 0.001;ZLCS=-3.307,PLCS=0.001),在观察期各个时间点,实验组的PFI、PES、LC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Zimmer多功能FMT在上颌单颗前牙常规种植即刻修复术后6个月的观察期内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外形轮廓起到了一定的维持和引导软组织生长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种植义齿排龈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的动物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观察比格犬种植义齿排龈后牙龈指数、龈沟液量和龈沟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排龈所致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情况.方法 拔除8只比格犬左侧下颌第四前磨牙(n=8),严格控制口腔菌斑,2个月后行骨水平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行全冠粘接固位.全冠粘接前使用排龈线排龈5?min,排龈前和排龈后1、3、7、14、28、56?d,分别记录种植体的牙龈指数,测量龈沟液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龈沟液中TNF-α的变化.结果 种植体牙龈指数、龈沟液量、TNF-α在排龈后第1、3、7天均大于排龈前和排龈后第14、28、56天(P<0.05),第14、28、56天恢复至排龈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情况下,骨水平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排龈线造成的排龈损伤是可逆性损伤,牙龈指数、龈沟液量、TNF-α在第14天恢复至排龈前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性化基台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种植基台是种植体与种植上部结构间的重要连接部分,具有支撑牙龈袖口轮廓,建立与周围软组织上皮结合,确立冠修复体边缘位置,协调修复体与植入角度等重要作用.个性化基台可依据缺牙间隙处种植体植入深度、咬合三维空间、牙龈厚度等解剖条件,调整基台穿龈高度、角度及冠-基台界面位置,以获得最适合的修复体形态,提高义齿美观性能及固位,保证牙龈健康.本文拟对个性化基台的定义、材料、制作工艺、设计依据及临床效果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应用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短种植体在骨高度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12月,选取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10 mm的后牙缺失病例,共计30例患者植入38颗Bicon短种植体(≤8 mm).随访4年,检测指标包括X线、临床检查(改良菌斑指数、改良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以及采用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义齿修复疾病专表(OHIP-I)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短种植体存留率、成功率分别为100%、94.7%,总体边缘骨吸收为(0.25+0.65)mm,近中、远中边缘骨水平变化分别为(-0.23±0.74)mm、(-0.27±0.59) mm.冠根比C/I=1.77+0.34,按C/I≤1、1<C/I≤2和C/I>2进行分组,各组边缘骨变化无显著差异,且C/I与骨吸收之间无关联.临床检查平均改良菌斑指数为1.08±0.88,出血指数为1.11±0.83,探诊深度为(3.08±1.19)mm.OHIP-I得分为2.66±0.88分,与手术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骨高度不足的后牙区应用短种植体是可行的,其成功率较高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短种植体能够避免复杂手术,减少创伤,缩短治疗时间,患者易于接受且满意度较高.定期复诊及预防性维护对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种植体直径对下颌覆盖义齿植体边缘骨吸收影响的3年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窄颈和常规颈种植体支持的下颌球帽覆盖义齿边缘骨吸收(MBL)、机械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覆盖义齿的设计方案为下颌无牙颌植入2枚种植体,上部附着体为非夹板式球帽结构.共分为2组:①窄颈种植体(?=3.3 mm)为26例,52枚种植体;② 常规颈种植体(?=4.1 mm)为28例,54枚种植体.分别在佩戴覆盖义齿后的6个月、1年及3年,通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牙结石指数)、边缘性骨吸收(MBL)、修复并发症,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在3年的随访期内,108枚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窄颈和常规颈种植体组的平均MBL分别为(2.1±0.4)mm,(1.4±0.3)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窄颈和常规颈种植体组的维修频率分别为0.26、0.27次/(年·人),患者满意度后者略高于前者,但上述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年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在使用种植体支持下颌球帽覆盖义齿修复中,种植体的直径会对其边缘骨吸收产生一定影响.使用常规颈植体的边缘骨吸收少于窄颈植体,但两者机械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没有差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84例无牙颌种植修复的临床随访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随访无牙颌种植修复患者,评估无牙颌种植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就诊并完成无牙颌种植修复的109例患者资料并随访,通过临床软组织健康状况观察、X线片观测、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手段,对种植修复全口义齿进行评估.结果 成功随访84例(96个单颌)患者,共400枚种植体,96件单颌全口义齿,其中35件固定义齿(29例患者237枚种植体),61件覆盖义齿(55例患者163枚种植体).随访时间(34.3±25.5)个月.覆盖义齿种植体3和5年累积存留率分别为95.0%和92.1%;固定义齿种植体3和5年累积存留率均为99.9%.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2.8%(11/400).44%(27/61)的覆盖义齿以及23%(8/35)的固定义齿因出现修复体并发症返修.覆盖义齿平均修理频次为(1.4±1.2)次,固定义齿为(1.3±0.9)次,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0,P=0.600).覆盖义齿种植体探诊深度[(2.2±1.1)mm]显著大于固定义齿[(1.4±1.2)mm](t=3.300,P=0.002).覆盖义齿患者满意度得分[(6.5±4.9)分]显著高于固定义齿[(3.2±2.8)分](t=3.218,P=0.006).结论 无牙颌种植修复的修复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无牙颌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满意率较高;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与固定义齿修复均可获得相对较高的种植体累积存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影响角化龈再生的若干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种植义齿周围充足的角化牙龈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充足的角化牙龈不仅可以恢复原有的软组织解剖形态,同时也为种植义齿的红白美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角化牙龈由表面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组成,这种结构相比于无角化上皮,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在外界的刺激下可以更好地保持其上皮袖口相对稳定的形态,形成了口腔内第一道软组织屏障.关于缺牙区角化龈消失或不足的病因及发病的机制,目前鲜见文献报道,为了掌握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增量的有效方法,本文讨论了影响角化龈宽度的若干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体系统在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种植体周围疾病主要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等相关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导致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种植体植入后以及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并随之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本文就发生种植体周围疾病时补体系统对致病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种植体周围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